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交通仿真的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 被引量:30
1
作者 葛少云 朱林伟 +2 位作者 刘洪 李腾 刘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991-3001,共11页
针对已有研究无法计及路网中车辆出行需求时空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交通仿真的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路段传播模型LTM的高速公路动态交通仿真方法,实现交通流量时空分布的模拟和充电站电动汽车到达率... 针对已有研究无法计及路网中车辆出行需求时空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交通仿真的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路段传播模型LTM的高速公路动态交通仿真方法,实现交通流量时空分布的模拟和充电站电动汽车到达率的准确分析;其次,利用M/M/S排队论模型求取电动汽车的充电等待时间;再次,以最小化电动汽车日充电等待时间和最小化年建设运维成本为目标,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充电便捷性以及配电网容量等约束,建立了高路公路电动汽车充电站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VIKOR理论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规划方案;最后,通过环形高速路网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站 多目标规划 动态交通仿真 VIKOR方法 M/M/S排队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活动下路网可靠性动态交通仿真平台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琨 于雷 赵慧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5725-5730,共6页
针对大型活动的交通特点,以动态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为基础,以路网可靠性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个面向大型活动下路网可靠性影响评价的动态交通仿真平台,描述了该仿真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路网构建模块、交通需求模块、交通运行模块和... 针对大型活动的交通特点,以动态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为基础,以路网可靠性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个面向大型活动下路网可靠性影响评价的动态交通仿真平台,描述了该仿真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路网构建模块、交通需求模块、交通运行模块和可靠性分析模块,提出了路网可靠性评价指标和算法,为大型活动下的路网可靠性评价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分析工具。最后选择首都体育馆演唱会开展了实际案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活动 动态交通仿真 行程时间可靠性 INTEG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网可靠性动态交通仿真及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成卫 张东明 肖海承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86-2992,共7页
详细设计城市路网可靠性动态交通仿真及评价系统,阐述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及相互关系。在采集实时交通数据的基础上,以PARAMICS为基础,利用其OD估计模块Estimator,推导城市路网全天的动态交通需求,针对微观交通仿真输出结果的特点,选... 详细设计城市路网可靠性动态交通仿真及评价系统,阐述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及相互关系。在采集实时交通数据的基础上,以PARAMICS为基础,利用其OD估计模块Estimator,推导城市路网全天的动态交通需求,针对微观交通仿真输出结果的特点,选择90%分位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波动性两个指标建立行程时间特性评价模块,并设计其功能界面,利用PARAMICS的二次开发功能,将行程时间评价植入其仿真模块(Modeller),实现仿真、评价的一体化和自动化。最后通过昆明市学府路、一二一大街片区路网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路网 动态交通仿真 行程时间可靠性 PAR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交通仿真模型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燕芳 陆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62-1664,共3页
采用动态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搭建了动态交通仿真平台,应用组件式蚁群算法来求解动态交通信息诱导下的最优路径选择问题。实例表明,基于动态交通仿真模型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是可行的、正确的和有效的。该方法易于理解和使用,具有很... 采用动态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搭建了动态交通仿真平台,应用组件式蚁群算法来求解动态交通信息诱导下的最优路径选择问题。实例表明,基于动态交通仿真模型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是可行的、正确的和有效的。该方法易于理解和使用,具有很强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为求解各类优化问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交通仿真 组件式蚁群算法 最优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特性的动态交通仿真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缪立新 段进宇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1.概述 基于路径选择行为特性的动态交通仿真模型(RDTS)用动态模型描述交通供需双方的交互作用。模型中交通需求方面通过一系列代表驾驶员在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规则来体现;而路网对路径选择的实时反应则代表了交通供给的特征。实际上,R... 1.概述 基于路径选择行为特性的动态交通仿真模型(RDTS)用动态模型描述交通供需双方的交互作用。模型中交通需求方面通过一系列代表驾驶员在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规则来体现;而路网对路径选择的实时反应则代表了交通供给的特征。实际上,RDTS是通过出行路径选择来实现的动态路径加载过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选择模型 动态交通仿真 交叉口 驾驶员 行程时间 行为特性 交通仿真模型 车头时距 出发时间 最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交通仿真教学融入交通仿真技术课程 被引量:2
6
作者 章立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期95-97,共3页
交通仿真技术课程为浙江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课程以微观交通仿真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托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开展。微观仿真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程实践需求,而动态交通分配技术属于宏中观仿真,可... 交通仿真技术课程为浙江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课程以微观交通仿真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托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开展。微观仿真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程实践需求,而动态交通分配技术属于宏中观仿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微观交通仿真的不足。为了更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能适应工程实践需求,将动态交通分配及中观交通仿真的知识点融入课程体系中,使课题体系从微观仿真为基础转变为以微观仿真和中观仿真两者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动态交通仿真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S的特殊地形城市路网可靠性动态交通仿真
7
作者 汤自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以动态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为基础,以路网可靠性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个面向特殊地形城市的路网可靠性影响评价的动态交通仿真平台,提出了特殊地形城市路网可靠性评价指标和算法.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特殊地形城市 路网可靠性 动态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路径选择的动态交通仿真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强 缪立新 段进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69,共5页
描述一个基于路径的动态交通仿真模型 (RDTS) ,它使用一个微观交通流仿真器结合一个驾驶员路径策划器来实现路网中每辆车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程的模拟。应用开发的时间相关最短路模型 ,驾驶员在向目的地前进途中可以根据交通条件的动态... 描述一个基于路径的动态交通仿真模型 (RDTS) ,它使用一个微观交通流仿真器结合一个驾驶员路径策划器来实现路网中每辆车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程的模拟。应用开发的时间相关最短路模型 ,驾驶员在向目的地前进途中可以根据交通条件的动态变化而动态地选择和变更路径。RDTS模型采用一个路径选择模型来模拟详细的动态交通分配过程 ,并且致力于反映路网中个别车辆的行为表现及其相互作用 ,其中包含车辆生成、路径选择和车辆移动模型 ,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驾驶员动态路径诱导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交通仿真 道路网络 车辆生成 路径选择 车辆移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路网动态交通模型建模及实例应用
9
作者 朱琳 李华 赵娜乐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8-211,223,共5页
以动态交通运行分析和管理评估为目的,提出城市路网动态交通模型的构建流程,总结四个关键技术问题:动态OD反推、交通流特征参数标定、动态交通分配方式选择和情景参数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虚拟路网的测试结果直观呈现动态交通模型的主... 以动态交通运行分析和管理评估为目的,提出城市路网动态交通模型的构建流程,总结四个关键技术问题:动态OD反推、交通流特征参数标定、动态交通分配方式选择和情景参数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虚拟路网的测试结果直观呈现动态交通模型的主要功能特点;最后,采用INTEGRATION构建北京实际区域路网动态交通模型,评估分析匝道控制方案和事故应对方案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动态交通模型 动态交通仿真 INTEGRATION 匝道控制 信息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多层次交通仿真模型发展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宁宁 冯明翔 +1 位作者 王新慧 孙贻璐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S01期238-241,共4页
交通模型是实现城市与交通量化评估与预测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城市交通由设施增量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型的背景之下,亟需交通模型向多层次和精准化方向发展。为提升交通模型服务城市智慧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水平,武汉市依托世行三期贷款武汉... 交通模型是实现城市与交通量化评估与预测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城市交通由设施增量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型的背景之下,亟需交通模型向多层次和精准化方向发展。为提升交通模型服务城市智慧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水平,武汉市依托世行三期贷款武汉智慧交通项目,整合全市交通数据资源,逐步建立由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模型和专题模型构成的多层次交通模型体系。本文重点介绍武汉市基于出行链理论升级宏观交通预测模型以及首次构建主城区中观动态交通仿真模型的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交通模型 出行链模型 中观动态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排放评估的交通环境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云鹏 沙学锋 +2 位作者 隗海林 李强 李珏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在分析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交通规划和静态交通仿真两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动态交通仿真进行交通环境评价的新方法。由交通网络、交通需求、交通仿真和车辆排放4个模块组合为交通排放评价模型。该方法可以适时准确地描述车辆在交... 在分析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交通规划和静态交通仿真两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动态交通仿真进行交通环境评价的新方法。由交通网络、交通需求、交通仿真和车辆排放4个模块组合为交通排放评价模型。该方法可以适时准确地描述车辆在交通网络中的动态运动特性,从而可对整个城市的现代交通网络进行准确的交通环境评价,还可对特定的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进行环境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环境评价 动态交通仿真 汽车排放 评价模型 智能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事故影响的高速公路充电站与服务区协同规划 被引量:8
12
作者 葛少云 周昊 +3 位作者 刘洪 孙旻 张强 陈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针对现有高速公路充电站规划未能考虑高速服务区并难以计及车辆事故情况等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充电站和服务区协同规划方法。首先,以满足车主充电、餐饮休息等需求及其经济收益最优为目标,考虑服务区位置和上级电网容量等实际约... 针对现有高速公路充电站规划未能考虑高速服务区并难以计及车辆事故情况等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充电站和服务区协同规划方法。首先,以满足车主充电、餐饮休息等需求及其经济收益最优为目标,考虑服务区位置和上级电网容量等实际约束,建立了高速公路充电站和服务区协同规划数学模型;其次,结合统计数据和蒙特卡洛抽样,提出了考虑车辆事故的高速公路动态交通仿真方法;再次,基于动态交通仿真建立了电动汽车荷电状态SOC时空变化模型,对车辆行驶、充电选择和站内等待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总体求解流程,并通过算例分析了车辆事故、服务区和改进遗传算法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充电站 服务区 动态交通仿真 车辆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与电网耦合背景下的充电站布局规划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云松 田俊山 +3 位作者 郑传钊 卢玥君 江昌旭 邵振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52,共13页
为适应大量电动汽车接入而增加的充电需求,需同时考虑高速公路和电网相关约束进行合理的充电站布局规划。首先,基于路段传输模型和排队论动态地计算交通流量信息和充电排队等待时间;其次,构建考虑充电设施和电力设备扩容投资与运维成本... 为适应大量电动汽车接入而增加的充电需求,需同时考虑高速公路和电网相关约束进行合理的充电站布局规划。首先,基于路段传输模型和排队论动态地计算交通流量信息和充电排队等待时间;其次,构建考虑充电设施和电力设备扩容投资与运维成本之和、用户排队等待时间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证据推理方法得到最优充电站布局规划方案;最后,以G15沈海高速的实际车流量数据和电力系统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投资经济性和用户满意度获得最优的充电站布局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站规划 电力系统扩展 动态交通仿真 M/M/K排队论模型 电力-交通耦合网络 证据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copic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for pedestrian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珊珊 钱大琳 罗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351-3362,共12页
Pedestrian's road-crossing model is the key part of micro-simulation for mixed traffic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To reproduce the crossing behavior of pedestrians,the microscopic behaviors of the pedestrians pass... Pedestrian's road-crossing model is the key part of micro-simulation for mixed traffic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To reproduce the crossing behavior of pedestrians,the microscopic behaviors of the pedestrians passing through the crosswalk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were analyzed.A pedestrian's decision making model based on gap acceptance theory was proposed.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t three typical intersections in Beijing,China,the critical gaps and lags of pedestrians were calibrated.In addition,considering pedestrian's required space,a modification of the social force model that consists of a self-deceleration mechanism prevents a simulated pedestrian from continuously pushing over other pedestrians,making the simulation more realistic.After the simple change,the modified social force model is able to reproduce the fundamental diagram of pedestrian flows for densities less than 3.5 m-2 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pedestrian simulation social force model decision making model fimdamental diagram mixed traff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ute choice models based on altering OD
15
作者 裴玉龙 郎益顺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3年第4期367-370,共4页
The condition and physical sense of actual dynamic user optimum are explained by analyzing a simple road network route choice. To matc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ssignment network and simulation network... The condition and physical sense of actual dynamic user optimum are explained by analyzing a simple road network route choice. To matc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ssignment network and simulation network are classified account for varying flowing loading. Instantaneous dynamic user optimum model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former and actual dynamic user optimum model the latter respectively. The two model’s feasibility is studied as well. Considering the application in ATMS, the model is mainly used to analyze the altering OD problem. Moreover, it adds the method of route adapting into the object function selection to appraise elastic trip strategy and set up real means of route indu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ing OD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instantaneous dynamic user optimum actual dynamic user optim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奖惩机制下城市道路预约出行模式效益研究
16
作者 陈恒瑞 周睿予 陈红 《中国公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73,共16页
面向提高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精细化水平的现实需求,探究了引入奖惩措施后城市道路预约出行模式对异质用户及路网的影响。既有道路预约出行模式研究存在偏重于静态的出行方案评价,道路预约容量确定缺乏理论依据,且出行服务手段片面化... 面向提高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精细化水平的现实需求,探究了引入奖惩措施后城市道路预约出行模式对异质用户及路网的影响。既有道路预约出行模式研究存在偏重于静态的出行方案评价,道路预约容量确定缺乏理论依据,且出行服务手段片面化、用户出行选择同质化以及未充分考虑个体出行的多维决策变量环境和城市多模式交通协同作用的问题。鉴于此,首先采用删失数据模型和乘积极限法估计道路容量分布函数,引入持续流动指数,确定预约路段的最佳预约总量;其次,引入针对用户的补贴激励和违约惩罚机制,构建基于智能体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一方面,综合考虑管理者和出行者利益,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设计面向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出行奖惩方案。另一方面,在个体出行的多维决策变量环境下,基于用户预约出行信息、路网实时交通态势研判、道路供需匹配现状等多源交通信息,构建基于智能体的多模式动态交通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道路最佳预约总量的范围为道路实际通行能力的0.79~0.89;②实施预约出行策略后路网交通性能及拥堵时空分布不均衡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而言,引入奖惩机制后路网机动车流量及平均饱和度较策略实施前分别改善了4.8%和13.3%;③引入奖惩机制后,参与预约出行的用户比例增加了48.5%,且出行者调整出行时间的意愿显著增强;④时间价值不同的异质出行者受预约出行策略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预约出行模式对用户出行模式转变和系统运行性能提升的具体效益,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助力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交通 多模式动态交通仿真 预约出行 交通拥堵 最佳预约容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