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柴清华 杨瑞 +1 位作者 刘继伟 弓莉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分析研究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选择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开展胸部平扫和肺动脉期、肺静脉期双期... 目的 分析研究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选择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开展胸部平扫和肺动脉期、肺静脉期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以综合评定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结果 分析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发现,41例患者诊断为肺栓塞,能精确发现145处栓子,其中13处为左右肺动脉主干,57处为叶动脉,55处为段动脉,18处为亚段动脉,2处为亚亚段动脉。50例患者经综合评估,结果为阳性48例,阴性2例,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为阳性46例,阴性4例。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敏感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100.00(2/2),准确度为96.00%(48/50)。结论 临床诊断肺栓塞时采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具有显著的检测和诊断效果,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多层螺旋CT 双期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
2
作者 肖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5-088,共4页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图像质量保证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收集了80名女性患者的动态磁共振成像数据,使用0.TMR+DWI、T2-tirm-tra、T1-fl3d-tra-nonfs-radial等多种扫描序列...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图像质量保证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收集了80名女性患者的动态磁共振成像数据,使用0.TMR+DWI、T2-tirm-tra、T1-fl3d-tra-nonfs-radial等多种扫描序列,以及3D-FSPGR-FS-CET1WI增强的动态扫描方法。通过对这些扫描序列和成像技术的分析,研究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80名患者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标准。T1WI和T2WI脂肪抑制技术在扫描平面和DWI中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形状、轮廓和大小。3D-FSPGR-FS-CET1WI动态增强扫描则能清楚地展示病变的内部血液供应情况,以及相关的症状如皮肤增厚、肿胀、淋巴结和受影响的胸部肌肉。结论 选择正确的扫描序列,结合脂肪抑制技术和适当的b值选择,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减少运动伪影,从而保证图像质量,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乳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技术评估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和射频消融术疗效价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博生 李立超 邱立燕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1-15,24,共6页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技术评估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技术评估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均进行MR检查,对照组患者行TACE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行RFA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灭活率、肝功能以及AF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经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经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肿瘤灭活率为92.86%,对照组的肿瘤灭活率为78.95%,经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ALT和AST均高于治疗之前,观察组显而易见低于对照组,AFP水平低于治疗之前,并且观察组显而易见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MR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技术来进行评估的肝癌患者运用RFA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肿瘤灭活的几率,以及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技术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焕杰 赵继泉 +2 位作者 朱新进 欧卫谦 杨侃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后行三维(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对比病变形态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PWI联合DCE对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34例;DCE-MR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0例,良性病变患者26例,病变检出率75.41%;PW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27例,病变检出率78.69%。乳腺早期良性病变形态以类圆形(76.5%)、边缘以光滑(70.6%)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形态以分叶形(63.0%)、边缘以毛刺征(59.3%)为主;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DCE-MRI扫描形态学特征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557、37.459,P=0.000、0.000)。乳腺早期良性病变TIC形态以Ⅰ型(61.8%)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TIC形态以Ⅲ型(77.8%)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852,P=0.000);22例(81.5%)恶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28例(82.4%)良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148,P=0.000)。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DCE-MRI、PWI单一诊断更高(P<0.05)。结论 3.0 T超导型MRI PWI联合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灌注加权成像(PWI)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 乳腺疾病 良恶性 早期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志安 富熙湖 +2 位作者 范国光 李晓非 吴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垂体微腺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俊松 吴铭 +3 位作者 徐飞 江琪景 李春莉 杨春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5期117-120,F0003,共5页
目的 分析结肠癌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结肠癌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将获取的图像均经后... 目的 分析结肠癌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结肠癌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将获取的图像均经后技术处理。观察诊断结果,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82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阳性62例,阴性20例;MSCT动态增强扫描单独检查阳性54例,阴性28例。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MSCT动态增强扫描单独检查的敏感度为67.74%(42/62),特异度为40.00%(8/20),准确度为60.98%(50/82),阳性预测值为77.78%(42/54),阴性预测值为28.57%(8/28)。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阳性60例,阴性22例。与手术病理检查比较,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83.87%(52/62),特异度为60.00%(12/20),准确度为78.05%(64/82),阳性预测值为86.67%(52/60),阴性预测值为54.55%(12/22)。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MSCT动态增强扫描单独检查(P<0.05)。结论 结肠癌MS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较MSCT动态增强扫描单独检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SCT动态增强扫描 后处理技术 手术病理检查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涛 肖文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0期65-68,共4页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应用期间的扩散系数值(b)分别选择0、500、1000 s/mm2,随访所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 .回顾分析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质量与诊断结果.结果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0.00%、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3.75%,60例患者检查后获取的影像学质量较好,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检查期间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DWI序列能够较好的显示出乳腺病灶区域的相关信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可评估患者病灶区域血流信号、病灶强化方式以及病灶出现的其他异常表现等,两者的联合为乳腺癌有效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检查期间通过合理选择检查参数以及b值,能够保证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保证乳腺癌诊断较高的准确率、特异性与灵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联合诊断 乳腺癌检查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孤立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8
作者 张俭 储成凤 +4 位作者 仲刚才 杨明 陈龙桂 孟爱芳 姚旭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8-1239,共2页
关键词 肺孤立结节 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 影像学诊断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探讨
9
作者 夏庆堂 霍保全 +2 位作者 高建华 张如意 崔英 《武警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多时相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及DW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培红 乔黎阳 钟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3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及DWI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静音磁共振对临床怀疑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结果:21例患者,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图像显示清晰,均达到临床诊...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及DWI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静音磁共振对临床怀疑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结果:21例患者,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图像显示清晰,均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3.0T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DWI(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培红 骆丽 刘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8期90-90,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静音磁共振对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1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6例平扫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5例平扫见T1WI呈...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静音磁共振对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1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6例平扫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5例平扫见T1WI呈低信号,垂体饱满。动态增强后21例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mm以下低信号灶。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非常敏感,是诊断垂体微腺瘤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3.0T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2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简称DCE-MRI)与磁敏感成像技术(简称SWI)在前列腺癌(简称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8年9月—2020年3月间来院治疗的47例PCa患者。以随机法为基准,A组24例予以DCE-MRI诊断;B组23例予以SWI诊断...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简称DCE-MRI)与磁敏感成像技术(简称SWI)在前列腺癌(简称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8年9月—2020年3月间来院治疗的47例PCa患者。以随机法为基准,A组24例予以DCE-MRI诊断;B组23例予以SWI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诊断准确性为91.30%,B组为50.00%(χ^2=9.581,P=0.002);敏感度为95.24%,B组为66.67%(χ^2=5.143,P=0.023);特异度为50.00%,B组为44.44%(χ^2=0.020,P=0.887);漏诊率为4.76%,B组为33.33%(χ^2=5.143,P=0.023);误诊率为50.00%,B组为55.56%(χ^2=0.020,P=0.887)。结论:DCE-MRI对于PCa患者的诊断效果更佳,精准度更高,但临床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和主观意愿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磁敏感成像技术 前列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应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天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诊断以及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 目的:探讨应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诊断以及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率。结果:实施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实施常规超声诊断的诊断率,实施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漏诊率低于超声技术诊断的漏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诊断中采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以及降低漏诊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子宫肌瘤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培红 骆丽 刘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7期121-121,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静音磁共振对临床高度怀疑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8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1例,所有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静音磁共振对临床高度怀疑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8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1例,所有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在T2WI为低或混杂信号。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子宫肌瘤通常呈轻度强化。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非常敏感,是诊断子宫肌瘤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3.0T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ADC及3D减影技术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梦楠 全显跃 +2 位作者 黄志明 柯灿泽 赖东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5期573-57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及3D减影技术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囊腺瘤和12例囊腺癌进行常规MRI、多b值DWI及肿瘤囊实性成分ADC测量、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及3D减影技术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囊腺瘤和12例囊腺癌进行常规MRI、多b值DWI及肿瘤囊实性成分ADC测量、动态增强、3D减影多模态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个病灶中,40个为良性囊腺瘤,15个为囊腺癌。常规MRI,51例中9例见彩色玻璃征,6例囊腺瘤在T2WI见等信号壁结节。DWI在b值100、500、1 000 mm2/s,卵巢囊腺癌的囊、实性部分ADC低于囊腺瘤瘤体,囊腺瘤ADC分别为(3.03±0.23)×10^(-3)、(2.92±0.20)×10^(-3)、(2.88±0.21)×10^(-3)mm^2/s,囊腺癌囊性ADC分别为(2.71±0.31)×10^(-3)、(2.63±0.27)×10^(-3)、(2.47±0.41)×10^(-3)mm^2/s,囊腺癌实性ADC分别为(1.80±0.50)×10^(-3)、(1.47±0.48)×10^(-3)、(1.30±0.39)×10^(-3)mm^2/s,囊腺瘤的瘤体与囊腺癌的囊、实性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示囊腺瘤在T2WI等信号壁结节无强化或轻度强化,TIC曲线呈I型,13个囊腺癌在T2WI等信号壁结节、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TIC曲线呈II型,2个交界性囊腺癌TIC曲线呈I型。3D减影清楚显示壁结节动脉期强化特点,囊腺瘤乳头结构轻度强化,血栓及细胞碎片无强化,囊腺癌壁结节及肿块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多b值DWI所表现ADC值、3D减影技术三者联合运用对评估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囊腺癌 磁共振扩散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扫描 3D减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朝晖 邓绍强 +1 位作者 杨朝辉 黄松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3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时间-密度曲线(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15例,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时间-密度曲线(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15例,侵犯至黏膜下浅层21例,侵犯至肌层及黏膜下深层24例,侵及浆膜层或穿透浆膜层24例。另选择同期84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时间-密度曲线(TDC)参数[强化峰值(PV)、峰值时间(PT)、强化比值(CER)],对比研究组不同浸润深度患者TDC参数,分析TDC参数与浸润深度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PV、PT、CER为(35.73±11.54)Hu、(38.21±12.63)s、(14.18±4.55)%,高于对照组[(21.26±7.05)Hu、(20.03±6.49)s、(10.37±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T、CER随浸润深度增加呈不断升高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胃癌患者PV、PT、CER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581、0.576、0.603,P<0.05)。ROC曲线分析,PV、PT、CER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95%CI为0.820~0.927,较各参数单独诊断价值提高。结论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TDC参数PV、PT、CER联合诊断胃癌价值较高,且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评估肿瘤进展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 时间-密度曲线 强化峰值 峰值时间 强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枫 贾爱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48例患者均先行平扫,再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48例患者均先行平扫,再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结果 48例均呈阳性结果 ,其中20例平扫垂体内未发现异常信号,5例垂体形态正常,动态增强后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 mm以下低信号灶。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很敏感,是检出垂体微腺瘤极有价值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祖存 吕海蓉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8期1220-1220,共1页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它对消化道吸收的物质具有分解、合成、转变、储存、解毒的功能。并具有吞噬以及分泌胆汁的作用。因此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实质性器官。由于缺乏密度对比差异,普通CT平扫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它对消化道吸收的物质具有分解、合成、转变、储存、解毒的功能。并具有吞噬以及分泌胆汁的作用。因此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实质性器官。由于缺乏密度对比差异,普通CT平扫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通过使用造影剂强化而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使病变显示清晰,尤其是对早期小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多层螺旋CT 病变组织 消化道吸收 实质性器官 造影剂强化 CT平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盛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4期107-107,共1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与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6例前列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动态增强扫描与磁敏感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结果经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癌26例,良...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与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6例前列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动态增强扫描与磁敏感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结果经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癌26例,良性增生97例,MRI动态增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67.5%、84.3%、24.8%,磁敏感成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3%、71.9%、76.9%、65.8%。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62.5%、94.8%、49.3%。结论论两种方法单独检测,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敏感性更高,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磁敏感成像技术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义财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82例拟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DCE-MRI与SWI扫描,并将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82例拟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DCE-MRI与SWI扫描,并将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在82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72例,前列腺炎10例,SWI检出前列腺癌58例,同时误诊2例,漏诊14例;DCE-MRI检出70例,同时误诊1例,漏诊2例。DCE-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SWI,且灵敏度和准确度差异较大。结论 SWI与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各具优势,但与前者相比,后者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