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1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肾血管解剖变异
1
作者 何大业 王星 +1 位作者 唐懿刚 卢景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3D-slicer软件进行重建后,根据模型,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角度对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肾动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动脉、肾动脉早发分支、混合型变异;肾静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静脉、肾静脉晚期汇合、混合型变异。结果:本研究222例患者(共444个肾),男性、女性的肾动脉变异比例分别为40.83%、40.20%,肾静脉变异比例为25.42%、3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和肾静脉存在变异分别为180个(40.54%)和127个(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个(17.11%)肾存在多支肾动脉,右肾35个(15.76%),左肾41个(18.46%);132个(27.73%)肾存在肾动脉早发分支,分别为右肾92个(41.44%),左肾40个(1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7个(28.60%)肾存在多支肾静脉,右肾81个(36.47%),左肾46个(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金标准”术中所见,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222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阳性的有195例,阴性27例,漏诊3例,误诊5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4、0.984、0.828。结论:3D-slicer软件对3D-DCE-MRA数据重建结果能够在手术前精准对患者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肾血管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解剖变异 3D-sli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应用优势 被引量:9
2
作者 葛雅丽 郑敏文 +4 位作者 张劲松 魏梦琦 李科 卢成哲 宦怡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DCEMRA)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优势。资料与方法 对 35例疑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 ,行DCEMRA扫描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结果  35例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图像 ,其中 8例正常 ,2 7例异常。结论 DCE...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DCEMRA)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优势。资料与方法 对 35例疑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 ,行DCEMRA扫描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结果  35例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图像 ,其中 8例正常 ,2 7例异常。结论 DCEMRA为新的MRA技术 ,克服了常规MRA及对比增强MRA的缺点 ,成像效果与DSA相仿 ,因此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血管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血管狭窄模型评估中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科 孙立军 +1 位作者 宦怡 单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92-6093,i003,共3页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轻度狭窄6段(狭窄程度约为26%),重度狭窄模型6段(狭窄程度约为65%)。采用3DDCE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的狭窄长度和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中3DDCE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为明显。但二者测得的狭窄程度(F=0.004,P>0.05)和长度(F=1.581,P>0.05)结果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3DDCEMRA对血管狭窄长度和程度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但3DDCEMRA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可能存在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程度 MRA 血管狭窄 DSA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轻度 结论 判定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 钟心 +1 位作者 董玉茹 董悦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三期扫描技术,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拟进行肝移植的183例患者进行术前3D DCE MRA成像扫描,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MRI扫描机,圆形极化相控阵体线圈,3D DCE MRA三...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三期扫描技术,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拟进行肝移植的183例患者进行术前3D DCE MRA成像扫描,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MRI扫描机,圆形极化相控阵体线圈,3D DCE MRA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技术,即对所得图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血管成像图像,肝动脉可显示2~3级分支,门静脉可显示2~5级分支,肝静脉可显示1~2级分支.183例肝移植患者,5例显示肝动脉变异,其中2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直接起自腹腔干,1例起自胃左动脉.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103例,其中,冠状静脉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3例、脐周静脉曲张5例、肠系膜静脉曲张2例、脾门周围静脉曲张30例,门静脉玻璃样变性1例;原发性肝癌79例,5例肝动脉包埋、僵直、推移,2例肝内动-静脉瘘,门静脉右支癌栓23例,门静脉左支癌栓7例,门静脉主干癌栓3例,同时发生门静脉左右支癌栓的2例,MRA表现为门静脉呈半月形或杯口形缺损或不显影.7例肝静脉出现栓塞,5例下腔静脉受压推移,1例下腔静脉瘤栓.结论 3D DCE MRA三期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系统病变,肝移植术前应用3D DCE MRA,基本达到临床要求,是术前血管评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态增强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患者 术前应用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门静脉主干癌栓 门静脉右支 肝动脉变异 Symphony 肠系膜上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系统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1
6
作者 查云飞 孔祥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05-308,共4页
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和对比剂团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诸多缺点,已经成为一种无创伤性评价颅内静脉系统的新技术。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对颅内静脉系统病变... 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和对比剂团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诸多缺点,已经成为一种无创伤性评价颅内静脉系统的新技术。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对颅内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对比剂 脑静脉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静脉系统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梯度回波技术 技术基础 无创伤性 成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上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意义
7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5 位作者 张翀宇 刘定益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邵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5-416,F007,共3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上腺肿瘤 术前 手术治疗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刚 全显跃 杨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DCEMRA)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 2 1例,肝内胆管癌(IHCC) 14例,后者包括肝门型胆管细胞癌10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 4例。MR检查包括平扫...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DCEMRA)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 2 1例,肝内胆管癌(IHCC) 14例,后者包括肝门型胆管细胞癌10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 4例。MR检查包括平扫、3DDCEMRA。结果 HCC组4 2支门脉主分支中,6支门脉侧壁虫噬样侵犯,8支门脉癌栓;IHCC组2 8支门脉主分支中,3支局部管壁受侵,5支缩窄,7支闭塞;两组病例的门脉受侵形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3DDCEMRA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璇 李明华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1期71-73,共3页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仍是诊断颅外颈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血管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各种无创伤性影像技术开始应用于颅外颈...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仍是诊断颅外颈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血管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各种无创伤性影像技术开始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的检查中.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DCE MRA)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与流动及相位改变无直接关系,避免以往非增强磁共振检查时间长、复杂血流造成信号缺失等缺陷[1],成为显示颅外颈动脉形态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外颈动脉狭窄 诊断 自动触发技术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钟向阳 陈相猛 +3 位作者 卢冬莹 李政 麦栩榆 陈美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有无GEV及GEV分级的价值。结果GEV 0级13例,GEV 1级21例,GEV 2级20例,GEV 3级6例。不同GEV分级在不同年龄亚组和性别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V分级在CTP分级和3D DCE MR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P分级、3D DCE MRA分级与内镜下GEV分级显著相关(P<0.05)。2名医师3D DCE MRA分级结果与内镜结果的Kapppa值为0.743[95%CI(0.612~0.895)];CTP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00%和69.00%;3D DCE MRA分级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00%和76.00%;联合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00%和90.00%;CTP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4.00%和78.00%;3D DCE MRA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00%和80.00%;联合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00%和95.00%。结论相较于CTP检查,3D DCE MRA对GEV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评估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可在采用CTP初步筛查后针对高风险群体联合3D DCE MRA作为罹患GEV高风险群体患者病情诊断及分级的无创、便捷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临床GEV的诊断准确率,并降低因GEV发生和病情进展造成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并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CT门静脉血管成像 食道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
11
作者 于丽娟 张雪林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通过静脉内注射顺磁性对比剂,缩短血液T_1,使血液信号增强的血管成像方法。近几年MRI硬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日趋完善,尤其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上效果显著。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通过静脉内注射顺磁性对比剂,缩短血液T_1,使血液信号增强的血管成像方法。近几年MRI硬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日趋完善,尤其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上效果显著。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及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肺动脉栓塞 成像原理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朱希松 吴渭贤 +3 位作者 张露钢 毛明香 刘敏 俎德玲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3期160-162,共3页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3DDCE-MRA检查,15~20ml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采用3DFLASH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冠状位信号...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3DDCE-MRA检查,15~20ml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采用3DFLASH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冠状位信号采集,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行最大信号投影(MIP)重建。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观察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动脉狭窄显示情况。结果52例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肾动脉显示满意。其中肾动脉正常89条,肾动脉狭窄24条,共113条。结论3DDCE-MRA合理的成像技术和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的狭窄部位和程度作出可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成像诊断 钆喷替酸葡甲胺 FLASH序列 DCE-MRA MR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MRA检查 信号采集 屏气时间 图像分析 成像技术 狭窄部位 注射后 肘静脉 冠状位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动态增强与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手部动脉血管成像质量比较
13
作者 梁良 孙勤学 +1 位作者 王波 傅丽晖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1期55-56,共2页
目的比较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与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扫描在手部动脉血管图像的质量差异,探讨手部血管磁共振成像扫描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2019年1—3月该院需要进行手部... 目的比较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与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扫描在手部动脉血管图像的质量差异,探讨手部血管磁共振成像扫描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2019年1—3月该院需要进行手部增强扫描的患者40例,其中25例行LAVA动态增强扫描,另15例在常规增强扫描前行透视触发CE-MRA获得影像数据,选择显示动脉最好的一帧与蒙片减影,应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重建。采用3分评分法评估两种成像方法图像质量。结果25例采用动态增强LAVA扫描获得动脉图像评分:3分23例(92.0%),2分2例(8.0%);15例透视触发CE-MRA扫描获得动脉图像评分:3分2例(3/15),2分9例(9/15),1分4例(4/15)。结论采用动态增强LAVA成像扫描获得的手部动脉血管较透视触发CE-MRA成像操作更简单有效,获得的图像质量高,一次扫描除获得血管信息外,还可观察周围组织信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手动脉 动态增强 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仲伦 郭晓婷 +1 位作者 陈忠 叶文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5岁。时间分...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5岁。时间分辨DCE MRA技术扫描与注射对比剂同时进行,62 s内采集20期图像;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原发破口情况,记录各时相破口两侧内膜移动及真假腔对比剂信号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均获得15期动脉期图像,清晰显示原发破口及撕裂内膜。Standford A型3例,B型17例;3例(15%)患者可观察撕裂内膜摆动;对比剂经原发破口进入假腔,真腔内对比剂充盈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早于假腔(t=-21.0、-12.9、-11.4,P <0.05)。结论时间分辨DCE MRA能清晰显示夹层原发破口、撕裂内膜及破口两端真假腔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夹层动脉分型及指导腔内治疗。撕裂内膜摆动提示真假腔间存在压力差,可能是导致夹层进一步扩大的不稳定因素,提示临床需及时积极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分辨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下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唐力 张小明 +3 位作者 赵建农 曾南林 蹇素 舒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3D动态增强MRA(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方法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Gd-DTPA,冠状面3D FSPGR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3D动态增强MRA(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方法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Gd-DTPA,冠状面3D FSPGR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4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217例中191例(88%)显示IMV主干,53例(24%)显示一级分支,20例(9%)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191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45%,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37%。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但IM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CEMRA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大部分IMV汇入脾静脉,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静脉 动态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国英 王守沪 +3 位作者 郁冰冰 肖越勇 李杰 孙振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图象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使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天缘 冷晓明 +1 位作者 刘斯润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DTPA ,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 ,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 ,其中下肢血管 11例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 ,能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情况。结果 :靶血管显示优者 2 8例 ,良者 15例 ,差者 2例。优良率为 95 6 %。结论 :三维增强MRA对颈、胸、腹盆部、上肢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 ,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 ,而且在血管侧枝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 ,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 ,更直观、整体。对腹盆部肿瘤患者 ,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娟 张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CDFI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3DCE-MRA扫描,范围包括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股...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CDFI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3DCE-MRA扫描,范围包括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其中19例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1例诊断为外伤后下肢血管损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行3D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诊断明确。CDFI检出155段病变血管,3DCE-MRA扫描显示病变血管共205段。3DCE-MRA检出病变的阳性率高于CDFI(χ2=14.88,P<0.05)。结论3DCE-MRA以其诊断病变阳性率高,无创性,无辐射,对比剂过敏反应少、肝肾毒性小,可以整体显示感兴趣区血管等优点,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马赛赛 钟海红 +1 位作者 刘秋娥 秦培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2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当中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状况进行三维动态增... 目的: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当中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状况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扫描,主要对患者的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深、浅动脉、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腓动脉等进行相关的扫描检查。结果:本文存在24例患者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存在斑块形成,还有1例患者诊断为外伤之后,下肢血管存在损伤。本文25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扫描,能够显示出清晰的图像,而且具有明确的诊断。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出155段病变的血管,而为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显示患者的病变血管达到205段。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病变阳性率明显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要高,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下肢血管成像进行检查能够提高对患者病变检查的阳性率,而且这种检查方式无创伤无辐射,不会对患者进行过多的对比剂注射,所以过敏反应比较少,患者不会产生严重的肝肾毒性,能够整体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域的血管,所以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成像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部肿瘤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20
作者 李超峰 李勇 《中国数字医学》 2008年第11期31-33,共3页
肝部肿瘤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后处理软件可通过对肝部肿瘤的局部增强,分别进行体绘制和表面绘制,并进行特殊效果显示,使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三维重建图中能清晰显示肿瘤和血管的位置关系。该方法在人工交互模式下可... 肝部肿瘤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后处理软件可通过对肝部肿瘤的局部增强,分别进行体绘制和表面绘制,并进行特殊效果显示,使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三维重建图中能清晰显示肿瘤和血管的位置关系。该方法在人工交互模式下可有效地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三维动态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空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