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弥散加强成像(DWI)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滕德邱 黄筠洋 黄艳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众多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之中,乳癌的患病情况位列榜首,并且2020年该病种的全球患病率首次超过了肺癌,尽早对乳癌进行筛查与对策治理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手段可以将侵袭型乳癌划分为四种亚型,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 在众多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之中,乳癌的患病情况位列榜首,并且2020年该病种的全球患病率首次超过了肺癌,尽早对乳癌进行筛查与对策治理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手段可以将侵袭型乳癌划分为四种亚型,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型;众多研究分析表明不同亚型的乳癌,在治疗反应性和术后预后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法的选择;近年来科技水平的飞跃发展,众多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的定量参数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定,来探究两者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希冀预判乳腺癌的分子类型,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本文通过分析众多研究,以期能整合、总结二者相关性,为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 弥散加强成像 乳腺癌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马磊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检测前列腺癌中多参数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WI+DCE)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检测前列腺癌中多参数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WI+DCE)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以手术切片或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DWI+DCE与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86例疑似患者确诊前列腺癌25例,前列腺增生61例。DCE-MRI与MRI+DWI+DCE多参数成像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46与0.887。MRI+DWI+DCE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DCE-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0T磁共振检测前列腺癌中多参数成像方式相比单一动态增强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与漏诊风险更低,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 参数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郭彦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分析研究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的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所纳入患者均为经过病理学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共计纳入100例,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 分析研究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的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所纳入患者均为经过病理学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共计纳入100例,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图像学资料(均进行双参数和多参数成像),100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为40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的图像学特点、绘制SI-T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扫描半定量参数值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在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方面,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明显优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差异显著(P<0.05);其中SI-T曲线中前列腺癌为速升缓降,前列腺增生为持续缓升平台型为主。将两种患者的曲线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仅SIma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Tmax对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效能最佳(AUC=0.885)。结论 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3.0T磁共振参数成像 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患者50例,依据疾病类型分为前列腺癌组(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30例)。以手术病理或穿刺...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患者50例,依据疾病类型分为前列腺癌组(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30例)。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磁共振双参数成像(MRI+DWI)与多参数成像(MRI+DWI+DCE)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病灶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曲线。结果:5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恶性20例,感兴趣区(ROI)34个,其中低分化癌灶18个,中分化癌灶13个,高分化癌灶3个;良性30例,ROI 96个,其中以腺体增生为主的结节灶47个,以基质增生为主的结节灶49个。MRI+DWI+DCE检查前列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病灶磁共振增强参数中达峰时间(Tmax)短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最快强化率(Ramx)、流出分数(Washout)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最大强化程度(SImax)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病灶磁共振增强曲线呈速升缓降型、速升平台型比例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呈缓升平台型、持续缓升型比例均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较高,其可获取SI-T曲线及半定量参数,提供血液灌注信息,从而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组织特征进行进一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参数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刘鸿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47-184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4例乳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乳腺癌)28例与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根据MR...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4例乳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乳腺癌)28例与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根据MRI检查要求进行扫描,均于经期第1~2周进行扫描采用乳腺专用8通道相控阵列线圈。扫描序列为轴位T2W1-STIR、轴位T1W1-FSE、轴位DWI、矢状位FS-T2WI、轴位三维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分别设置相应的参数。比较两组病理结果、病灶数、CI分型、Fischer评分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34例患者病灶数38个,观察组28例患者病灶数33个,两组良、恶性病变均可表现为肿块及非肿块型。对照组病灶表现为均匀性、离心性、分隔样不强化或弱强化;观察组病灶多呈不均匀性强化、早期边缘环形强化及向心性强化。TIC分型,对照组以Ⅰ型最为多见,而观察组以Ⅲ型多见;对照组的Fischer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ER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ER为参考,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1.5%(95%CI:51.3%~86.8%),特异性为70.6%(95%CI:52.5%~84.9%),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多参数成像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有助于对疾病快速分析,但单一影响指标诊断价值有限,需要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核磁共振 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朱继兰 赵霞 +1 位作者 王市伟 杨蕾 《肝脏》 2024年第9期1040-1046,共7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经穿刺活检...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晚期HCC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均于免疫治疗前接受MRI及CT动态增强检查。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86例纳入训练组,37例纳入验证组。训练组免疫治疗8周后,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控制组(32例)和进展组(54例),比较两组MRI参数[增强率(Enhanced response, ER)、脂肪分数(Full fat, FF)、最大下降斜率(Mean squared deviation, MSD)、最大上升斜率(Modified surface index, MSI)、平均强化时间(Mean exit time, MET)、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强化峰值(Potential of hydrogen, PH)、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值、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ime-to-peak tension, Tp)]。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RI参数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晚期HCC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RI参数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晚期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并在验证组中加以验证。结果 控制组ER、MSI均大于进展组,ADC、Ktrans、Ve均小于进展组(P<0.05)。控制组灌注值、PH值均小于进展组,Tp大于进展组(P<0.05)。MRI参数ER、MSI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性(r=0.326、0.331,均P<0.05),ADC、Ktrans、Ve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性(r=-0.331、-0.342、-0.350,均P<0.05);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PH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性(r=-0.402、-0.394,均P<0.05),Tp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性(r=0.387,P<0.05)。训练组MRI参数ER、MSI、ADC、Ktrans、Ve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770、0.761、0.720、0.731,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PH、Tp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30、0.743、0.699,均小于MRI参数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联合预测的AUC(0.879)(均P<0.05)。联合预测在验证组中亦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868)。结论 MRI参数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于晚期HC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参数磁共振成像 CT动态增强 疗效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
7
作者 樊康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38例与恶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D...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38例与恶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DCE-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_(e)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恶性组形状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征、内部强化不均匀、早期增强率≥60%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K^(trans)、V_(e)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trans)、V_(e)单项及联合检测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88、0.934,均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水平联合检测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结节 定量参数 鉴别诊断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张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46-0149,共4页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优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P<0.05。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TTP与BF和卵巢良性肿瘤比较,P<0.05。结论 卵巢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卵巢癌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荣亮 赵仁源 夏顺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疑似卵巢癌患者8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方法的诊断效能;按选取位置不同确诊患者感兴...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疑似卵巢癌患者8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方法的诊断效能;按选取位置不同确诊患者感兴趣区分为整个肿瘤、肿瘤热点及肿瘤周围组织三组。借助Tissue 4D软件包完成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图片后处理,比较各组定量参数。结果疑似卵巢癌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52例,确诊率为60.47%。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阳性患者46例,检查准确度为83.72%(72/86)、灵敏度80.77%(42/52)、特异度为88.24%(30/34)、阳性预测值为91.30%(42/46)、阴性预测值75.00%(30/40);上皮性卵巢癌3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定量参数K^(trans)、V_(e)、K_(ep)及iAUC水平高于上皮性卵巢癌(P<0.05);卵巢癌患者肿瘤热点K^(trans)、V_(e)、K_(ep)及iAUC水平高于肿瘤周围组织和整个肿瘤(P<0.05)。结论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用于卵巢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了解组织微血管的渗透性,可间接反应肿瘤血管的生成,且监测肿瘤热点评估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 卵巢癌 病理检查 诊断效能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志敏 李华 +2 位作者 陈轶 毛卫霞 杨延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纳入病灶≤3(2.2±0.3)cm。所有患者接受DCE-MRI检查,应用Tissue4D软件获得容量...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纳入病灶≤3(2.2±0.3)cm。所有患者接受DCE-MRI检查,应用Tissue4D软件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参数。经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83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良性病灶38例,恶性病灶45例;恶性病灶Krans、Kep、Ve和IAUC分别为(0.4±0.2)min^(-1)、(0.9±0.3)min^(-1)、(0.5±0.2)和(37.2±7.1),显著大于病灶周围肝组织【分别为(0.1±0.1)min^(-1)、(0.4±0.2)min^(-1)、(0.3±0.1)和(11.1±2.9),P<0.05】,也显著大于良性病灶【分别为(0.2±0.1)min^(-1)、(0.4±0.3)min^(-1)、(0.3±0.2)和(22.1±5.7),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Krans、Kep、Ve和IAUC联合判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为0.920,其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8.5%,显著高于参数单独诊断(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有效鉴别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容量转移常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史宪全 董云云 +5 位作者 李尚 杨沛沛 王春梅 冯蔚 蔺雨萱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3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测得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率、低估率及高估率。结果:常规US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显著小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P<0.019);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US低估率显著高于CEUS和DCE-MRI,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3,χ^(2)=3.566;P<0.05);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的高估率显著高于常规U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χ^(2)=2.167;P<0.05);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常规US、CEUS和DCE-MRI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相关性(r=0.658,r=0.761,r=0.602;P<0.05)。结论:常规US、CEUS及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无差异,常规US易低估病灶大小,CEUS和DCE-MRI易高估病灶大小,CEUS较DCEMRI更加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US) 超声造影(CEUS)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 乳腺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2
作者 周伟 陈小华 +2 位作者 彭辉 丁爱民 刘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lution128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3种检查方法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误诊率高于病理检查、MRI-D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检查时间长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费用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CT动态增强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四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灌注参数与肝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源 李文美 +3 位作者 龙莉玲 彭鹏 张灵 雷毅武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四维动态增强(tissue 4 dimension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T4D-DCE)磁共振成像(MRI)灌注参数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中的价值。方法 51例PLC患者行T4D-DCE ... 目的探讨组织四维动态增强(tissue 4 dimension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T4D-DCE)磁共振成像(MRI)灌注参数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中的价值。方法 51例PLC患者行T4D-DCE MRI成像,并用Tissue-4D软件分析病灶和正常肝组织的灌注参数: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速率常数(Kep),将病灶灌注参数和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的比值作为病灶相对灌注参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各灌注参数与PLC病理等级均无相关性(P>0.05)。Ktrans病灶、Ktrans相对、Kep相对与MVD均存在正相关(r=0.533、0.791、0.717,P<0.001)。结论 T4D-DCE能直观反映PLC的血流灌注信息,在诊断PLC及评估PLC微循环特征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组织四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微循环 灌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丁云云 张继良 武东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3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6...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3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同期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根据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将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28例)、良性组(32例),分析前列腺癌患者DCE-MRI声像图特征,比较3组DCE-MRI定量参数、血清fPSA水平,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入院时DCE-MRI定量参数、血清fPS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入院时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 Kep)、容积运转常数(Volume operation constant, Ktans)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Ve)值及血清fPSA水平比较:前列腺癌组>良性组>健康组(P<0.05);低、中分化癌患者入院时Ve、Ktrans、Kep及血清fPSA水平高于高分化癌者(P<0.05);入院时Ve、Ktrans、Kep及血清fPSA水平均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Ve、Ktrans、Kep、血清fPSA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均>0.6,但各指标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最高(P<0.05)。结论 DCE-MRI、血清fPSA水平联合诊断在前列腺癌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航 刘宁 沈剑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诊治肝纤维化患者7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使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情况进行测评,实验组使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情况的评定,对比其结...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诊治肝纤维化患者7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使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情况进行测评,实验组使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情况的评定,对比其结果。结果实验组符合率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够增加对该病诊断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肝纤维化程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与半定量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素芳 孟静 刘琳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期52-55,7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半定量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36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所有病例均在同步放化疗前后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及DCE-MRI扫描,计算DCE-MRI半定量...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半定量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36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所有病例均在同步放化疗前后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及DCE-MRI扫描,计算DCE-MRI半定量参数与定量参数。根据肿瘤退缩及病理学检查将患者分为敏感组(21例)与低敏感组(15例),比较两组各项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与半定量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结果敏感组患者达峰时间(TIP)短于低敏感组,最大信号增强比率(SERmax)、正性增强积分(PEI)均高于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高于低敏感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低于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参数中TIP、SERmax、PE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6、0.482、0.599。TIP最佳诊断阈值是41.7 s,此时诊断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62.4%;PEI最佳诊断阈值是116.5,此时诊断灵敏度为66.4%,特异度为63.7%。定量参数中Ktrans、Kep、V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688、0.711,所有曲线下面积均﹥0.6。Ktrans最佳诊断阈值是0.37 min-1,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72.5%;Kep最佳诊断阈值是1.54 min-1,此时诊断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83.3%;Ve最佳诊断阈值是0.18,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74.5%。结论DCE-MRI的半定量、定量参数均能有效评价晚期肺癌肿瘤消退情况,尤其是定量参数在评估放化疗敏感性方面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肺癌 定量参数 半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期356-357,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40例,按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纤维化组、中重度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实质部位的TIC...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40例,按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纤维化组、中重度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实质部位的TIC、TTP、评价峰高、信号上升的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的最大斜率(MSD)。结果:MSI、MSD、TIC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可反映患者肝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是一种优秀的无创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的新型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逢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前列腺癌区的容积转运常数值、速率常数值、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DCE-MRI技术扫描的各项数值都较为精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E-MRI技术在老年前列腺癌中应用价值较大,为病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数据,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老年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3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半定量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伟雄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早期的诊断及精确的分期对采取应对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血液的动力学评价及较小肿瘤的检测等方面敏感度均比较高。并且也有研究表明,采用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早期的诊断及精确的分期对采取应对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血液的动力学评价及较小肿瘤的检测等方面敏感度均比较高。并且也有研究表明,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的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2]。本研究对前列腺癌3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参数 ADC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VIBE DWI DCE BPH 病灶 病理结果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影像学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硕 辛宇强 +1 位作者 彭飞 李骥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将手术治疗的4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将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将手术治疗的4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将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并测量癌组织中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等定量参数。两组患者且均采集肿瘤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组织中CD55基因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CE-MRI参数与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转移及复发的预测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预后的风险预测效能。结果:乳腺癌组患者Ve、K^(trans)及K_(ep)参数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6,t=17.667,t=13.087;P<0.05);乳腺癌组患者乳腺组织中阳性染色36例(强阳性染色20例、中度阳性染色1例,低阳性染色5例),阴性染色6例;良性组患者乳腺组织中阳性染色25例(主要为低表达),15例为阴性染色,两组阳性染色和阴性染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5,χ^(2)=5.795;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55基因高表达、Ve、K^(trans)和K_(ep)参数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HR=2.125,HR=3.372,HR=10.508,HR=7.754;P<0.05);DCE-MRI影像学参数联合CD55基因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均高于CD55(0.629)、Ve(0.653)、K^(trans)(0.787)和K_(ep)(0.814)。结论:DCE-MRI影像学参数联合CD55基因检测能够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质量进行预测,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可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定量参数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