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中美两国的应对——基于动态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的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君豪 《时代金融》 2021年第17期87-89,共3页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本文运用动态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探究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在政府不加干预的前提下,通货膨胀率π会低于原来水平,即发生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Y_t会下...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本文运用动态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探究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在政府不加干预的前提下,通货膨胀率π会低于原来水平,即发生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Y_t会下降的结论。同时,根据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来分析中美两国在应对疫情时所提出的政策的原理和预期能达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疫情 宏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无模型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剑飞 孙佰清 +1 位作者 冯英浚 王新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901,共3页
由于宏观经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没有考虑经济中的许多动态因素,因此把动态分析引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更能对经济作出深入分析.无模型控制具有自适应能力强、跟踪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克服时滞等众多优点,很适... 由于宏观经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没有考虑经济中的许多动态因素,因此把动态分析引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更能对经济作出深入分析.无模型控制具有自适应能力强、跟踪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克服时滞等众多优点,很适合宏观经济动态分析.无模型控制律的最省“能量”的性质更为国家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节省大量资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控制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个阐释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3
作者 万光彩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80,共12页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的技术进步 需求总供给模型 扩展 微观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供给和总需求动态平衡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小敏 《财经研究》 1988年第11期31-34,39,共5页
研究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作。本文力图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出发,描绘出其简明但又极富社会特征的历史曲线。并希望能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总供给 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 货币工资 宏观经济理论 超额需求 国民收入 实证分析 价格体系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一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5
作者 赵友宝 沈洪 《预测》 CSSCI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美国“新经济”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需求的拉动和供给的推进是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原因 ;技术创新和外需主导型战略的实施拉动了总需求 ;信息技术 (产业 )、全球化以及“里根经济学”的长期效应... 本文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美国“新经济”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需求的拉动和供给的推进是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原因 ;技术创新和外需主导型战略的实施拉动了总需求 ;信息技术 (产业 )、全球化以及“里根经济学”的长期效应使 AS得以持续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需求 总供给 ad-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当前经济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何雍泽 《嘉兴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21-24,51,共5页
该文拟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需求、供给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分析需求、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据此对如何改善当前经济状况 。
关键词 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状况 有效需求 经济结构 财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总需求-总供给函数的实证研究——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
7
作者 袁靖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3年第4期43-48,51,共7页
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进行估计及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总需求曲线陡峭而总供给曲线平坦,说明中国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最大,而总供给冲击作用较小。影响中国总需求、总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对未来经济波动的预期。... 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进行估计及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总需求曲线陡峭而总供给曲线平坦,说明中国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最大,而总供给冲击作用较小。影响中国总需求、总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对未来经济波动的预期。今后中国在操作货币政策时应注重规则使用,同时增加政策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形成与政策制定者相同的预期,从而提高政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凯恩斯经济学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需求-总供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要点与思政元素结合的教学设计——以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经济资料译丛》 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
本文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二年级《宏观经济学》课程,通过分享作者所在教学团队关于思政教学的思考和教学设计,重点讨论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教学,并强调课堂引入相关经济事件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随后以教... 本文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二年级《宏观经济学》课程,通过分享作者所在教学团队关于思政教学的思考和教学设计,重点讨论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教学,并强调课堂引入相关经济事件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随后以教材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为例,围绕“总供给-总需求”这一课程核心模型,介绍教学要点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具体情况,阐述专业知识和思政融合的详细对照关系,并列出基于国际视角思政元素的相关补充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课程 思政元素 需求总供给模型 思政教学设计 国际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6-308,共3页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正受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考验,总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总需求,才能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我国经济的发...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正受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考验,总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总需求,才能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转变方式,势必存在着宏观经济滞涨的风险,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国际分工中依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总供给 模型 经济 发展方式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及应用
10
作者 郑堂明 《经济师》 2013年第5期61-63,共3页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三个模型,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文章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出发,分别就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变动影响,结合实际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三个模型,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文章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出发,分别就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变动影响,结合实际事例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3-70,共8页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为指导,从供给与需求辩证统一的角度,探讨了木材供求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木材总供给、总需求的概念;论述了木材总供给、总需求的特点;分析了木材总供求平衡的内涵;选择了木材供求预测的基本...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为指导,从供给与需求辩证统一的角度,探讨了木材供求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木材总供给、总需求的概念;论述了木材总供给、总需求的特点;分析了木材总供求平衡的内涵;选择了木材供求预测的基本方法——经济计量模型。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说明了上述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总供给 需求 供求平衡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模型综述
12
作者 段军山 毛中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总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货币工资 名义工资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凯恩斯主义者 供给模型 需求冲击 需求管理政策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主义 货币论 古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
13
作者 金雅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第36期140-141,共2页
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两个基础冲击,即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Blanchard and Quah(1989)总结出无论是总需求冲击还是总供给冲击都不会对失业率产生久远的影响。同时总需求冲击仅对产出即GDP产生短期影响,而总供给冲击却能为GDP带来长期的影... 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两个基础冲击,即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Blanchard and Quah(1989)总结出无论是总需求冲击还是总供给冲击都不会对失业率产生久远的影响。同时总需求冲击仅对产出即GDP产生短期影响,而总供给冲击却能为GDP带来长期的影响。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的准确性,文章运用了澳大利亚的数据重新估计,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估计了产出和通胀率的模型,发现在不同的模型下,总供给需求冲击的动态效应有异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给需求冲击失业率通胀率GDP 向量自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基于AD-AS模型的理论解释与事实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岱山 王赫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89-300,321,共13页
运用AD-AS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有来自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动因。在需求方面,投资增长、政府购买支出增长、净出口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提高了总需求水平,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运用AD-AS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有来自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动因。在需求方面,投资增长、政府购买支出增长、净出口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提高了总需求水平,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在供给方面,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是增加总供给的必要基础条件;劳动力从一次产业向二次、三次产业的转移没有降低一次产业的产量,反而极大地提高了二次、三次产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要素的边际产出能力,改善了生产函数;经济改革不断深入,释放了巨大的经济活力,调动了无穷的生产潜力。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增加有效供给的合力,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供给方面的因素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的特色因素,也是区别于很多发达国家的特殊因素。研究最后得出中国完全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改革 ad-as模型 需求 总供给 有效供给 劳动力转移 边际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2年我国高通胀的AD-AS模型分析
15
作者 张春梅 《北方经济》 2013年第6期13-15,共3页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model)分析了2008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高通胀的原因,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外汇占款两种形式的货币超发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归因到总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通胀水平上涨;而将国际、国内石油价格震荡上...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model)分析了2008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高通胀的原因,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外汇占款两种形式的货币超发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归因到总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通胀水平上涨;而将国际、国内石油价格震荡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归因为短期总供给的减少所导致的通胀水平上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 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S模型视角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基本内涵、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16
作者 陈芳英 《北方经济》 2021年第12期68-71,共4页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需求上表现出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主引擎,进出口要素、商品和服务呈现高端化特征,在供给端表现出创新驱动能力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高、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以AD-AS模型为研究视角...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需求上表现出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主引擎,进出口要素、商品和服务呈现高端化特征,在供给端表现出创新驱动能力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高、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以AD-AS模型为研究视角可以分析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社会总需求受到逆向冲击,国际技术封锁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社会总供给受到逆向冲击。据此提出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实践路径为扩大内需和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s模型 国内大循环 社会需求 社会总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款保险基金保费规模变动问题研究——基于AD-AS模型分析视角
17
作者 姚帅 《社会科学前沿》 2021年第9期2374-2380,共7页
存款保险基金制度是构建政府金融安全网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预防银行业挤兑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存款保险基金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设置满足风险特征与赔付分布的保费规模。为厘清基金规模的结构变化与影响效应,通过参考Keynes理论思... 存款保险基金制度是构建政府金融安全网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预防银行业挤兑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存款保险基金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设置满足风险特征与赔付分布的保费规模。为厘清基金规模的结构变化与影响效应,通过参考Keynes理论思想构建AD-AS基金规模研究模型,解释影响存款保险基金规模变动的相关变量。模型结果表明:边际保险倾向与边际支出倾向对双周期规模变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使部分变量与目标量产生负向关系,通过规范分析可以为基金运营政策调整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精确度与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基金 需求总供给模型 边际保险倾向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总供求平衡预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萍 《统计研究》 1988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研究社会总供求平衡问题时,多数人侧重于供求总水平的平衡,至于是平衡基期已经形成的供需水平,还是平衡本期新增的供需水平,人们很少涉及。若把前者称为供求总量平衡法,后者称为供求增量平衡法,我认为,供求增量平衡法优于供求总量平... 在研究社会总供求平衡问题时,多数人侧重于供求总水平的平衡,至于是平衡基期已经形成的供需水平,还是平衡本期新增的供需水平,人们很少涉及。若把前者称为供求总量平衡法,后者称为供求增量平衡法,我认为,供求增量平衡法优于供求总量平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法 预警模型 社会供求 平衡问题 供求平衡 水平 社会总供给 国民收入 增长率 投资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国内需求的变化特点、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19
作者 姚明霞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自2020年以来,国内需求总量呈现了明显的疤痕效应以及微弱且不稳定的恢复效应,其中,最终消费需求的恢复效应强于资本形成总额需求的恢复效应。最终消费需求的构成部分中,居民最终消费需求总量呈现微弱的疤痕效应但恢复效应明显,政府最... 自2020年以来,国内需求总量呈现了明显的疤痕效应以及微弱且不稳定的恢复效应,其中,最终消费需求的恢复效应强于资本形成总额需求的恢复效应。最终消费需求的构成部分中,居民最终消费需求总量呈现微弱的疤痕效应但恢复效应明显,政府最终消费需求没有明显的疤痕效应。国内资本形成总额需求的构成部分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具有明显的疤痕效应而恢复效应并不明显。根据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国内需求呈现疤痕效应是因为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减少但总需求的减少更加明显,国内需求呈现微弱的恢复效应,是因为前期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可能增加但总需求的增加弱于总供给,近期总需求在增加而总供给在减少。由此提出了提升内需的应对措施,包括激励最终消费需求以带动整个国内需求、提升国内总需求和提升国内总供给要并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需求 疤痕效应 恢复效应 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总供需动态平衡:大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绍东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2,共9页
经济发展是在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持续扩张规模、提升质量的过程。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精准对接,依赖于市场扩张与分工演进的双向互动,也依赖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机结合。... 经济发展是在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持续扩张规模、提升质量的过程。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精准对接,依赖于市场扩张与分工演进的双向互动,也依赖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机结合。从社会总供需动态平衡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两种机制:一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内需扩大,二是立足需求规模扩张和档次升级,持续优化社会总供给,而这两组机制发挥作用的根基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总供给 社会需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态平衡机制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