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动态顶空吸附法的花气味量化研究方法比较
1
作者
张有轩
段英明
+1 位作者
周雅婷
龚燕兵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由于花气味能够影响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并在香水产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众多收集花气味的方法。其中,通过连续的气流将花气味收集到吸附剂上的动态顶空吸附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
由于花气味能够影响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并在香水产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众多收集花气味的方法。其中,通过连续的气流将花气味收集到吸附剂上的动态顶空吸附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案仍不够统一,这可能会对分析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在总结已有文献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典型花香成分标准混合物和大花六道木(Abelia×grandiflora(André)Rehder)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室内和室外实验,对比了活性碳、Tenax TA与Propak Q 3种吸附剂,正己烷、二氯甲烷两种洗脱溶液,以及推拉法、循环法与闭环法3种连接方法的收集效果。结果显示,Propak Q是综合性能最为优秀的吸附剂,活性炭与Tenax TA分别对于苯类物质与脂肪族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差。两种洗脱溶液的效果类似,而3种连接方法中推拉法的综合表现最为优秀,同时能够保持植物的自然鲜活状态。在气味成分未知或需要进行群落水平研究时,推荐采用Propak Q吸附剂与推拉法连接方式进行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花气味
吸
附
剂
洗脱溶液
连接方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种方法收集3种豆科植物挥发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白泽珍
杨美红
赵祥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2期84-91,共8页
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吸附法(DHA)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黑豆(black soybean)和野大豆(Glycine soja)3种豆科植物气味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3种植物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探...
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吸附法(DHA)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黑豆(black soybean)和野大豆(Glycine soja)3种豆科植物气味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3种植物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探究了不同收集方法对豆科植物挥发物组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通过2种方法收集到7类化合物:醇、醛、酸、酯、酮、萜和烃类,动态顶空法收集到的挥发物组分与固相微萃取收集到的组分不同。挥发物扁蓿豆动态顶空法收集到33种,固相微萃取法收集到24种;黑豆和野大豆动态顶空法收集到18种和16种,固相微萃取法收集到24种和22种。2种收集方法检测出扁蓿豆中有6种相同化合物,黑豆和野大豆中的相同化合物分别为3种和4种;其中,4-乙基苯甲醛和乙酸叶醇酯是3种豆科植物的共有化合物。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的挥发物以酯类为主,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挥发物以醇类为主。动态顶空吸附法可反映植物近自然状态,因此建议使用该法收集活体植物挥发物。该研究结果可初步确定豆科植物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筛选豆科植物中对昆虫具有引诱活性的挥发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固相微萃取
法
扁蓿豆
黑豆
野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李建光
金幼菊
+2 位作者
骆有庆
沈应柏
陈华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5-169,共5页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 ,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 ,共鉴定出 56种化合物 ,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 ,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 ,共鉴定出 56种化合物 ,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 .结果表明 ,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 ,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 .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 ,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寄主树种
挥发性物质
比较分析
动态顶空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玉子花序挥发物成分以及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
被引量:
15
4
作者
陈友铃
吴文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12-2219,共8页
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接受期以及传粉或产卵5d后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雌、雄隐头花序挥发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爱玉子隐头花序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是对传粉小蜂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的芳樟醇。组成...
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接受期以及传粉或产卵5d后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雌、雄隐头花序挥发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爱玉子隐头花序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是对传粉小蜂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的芳樟醇。组成雌、雄花序的接受期挥发物信号的化合物种类与数量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共有化合物却占花序挥发物总量的70%以上,且接受期雌、雄花序挥发物组成比例相似,小蜂无法通过花序挥发物信号的差异,区别雌、雄花序,从而支持"榕树雌、雄花序接受期挥发物存在相互模拟现象"的假说。爱玉子传粉(或产卵)前后花序挥发物信号发生变化,表现在花序在传粉(或产卵)后,一些挥发性化合物在榕果中消失或相对含量减少(如芳樟醇),有些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如苯甲酸甲酯),并出现新的化合物(如2-乙基己醇);在化合物组成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嗅觉仪实验表明爱玉子接受期雌、雄花序挥发物对其传粉榕小蜂有极显著的吸引作用,而传粉(或产卵)5d后的雌、雄花序挥发物对传粉榕小蜂有显著的趋避作用。传粉小蜂对雌、雄接受期花序挥发物的选择没有偏向性。榕果通过挥发物的释放量和成分的改变反映出花发育与被授粉(被产卵)状况,传粉小蜂通过接收榕果发出的化学信息,判断选择适合的寄主。研究对于爱玉子的高产栽培以及植物与昆虫专性共生化学生态学机制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爱玉子
薜荔榕小蜂
挥发物成分
化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羽叶栾树花气味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唐丽萍
孙朝辉
+1 位作者
张锦坤
马涛
《河北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该试验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羽叶栾树花气味,结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花气味中各挥发物组分的成分。结果共检测出14个组分化合物,主要物质为α-蒎烯(80.69%),β-蒎烯(5.56%)...
该试验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羽叶栾树花气味,结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花气味中各挥发物组分的成分。结果共检测出14个组分化合物,主要物质为α-蒎烯(80.69%),β-蒎烯(5.56%),月桂烯(2.81%),对二甲苯(1.74%),(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叶栾树
动态顶空吸附法
花气味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GC-MS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史先慧
张国祥
+4 位作者
方依汉
范凌华
孙朝辉
马涛
温秀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1-13,17,共4页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提取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物成分。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5个组分共六大类化合物。经过NIST2008谱库检索确定物质名称,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提取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物成分。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5个组分共六大类化合物。经过NIST2008谱库检索确定物质名称,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甲醛(18.56%)、对乙基苯乙酮(7.78%)、间苯二甲醛(6.25%)、3,4-二甲基苯乙酮(3.40%)、1-Propanone,1-(2,4-dimethylphenyl)(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杜鹃
动态顶空吸附法
挥发物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季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日变化分析
7
作者
王玲
陈志云
+3 位作者
李东文
莫羡
孔达卿
黄志嘉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降香黄檀在夏季1 d中不同时间段的叶片挥发物,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相应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主要成分为烷烃类、烯烃类、醛类、酯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酸。8∶00—12...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降香黄檀在夏季1 d中不同时间段的叶片挥发物,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相应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主要成分为烷烃类、烯烃类、醛类、酯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酸。8∶00—12∶00和12∶00—18∶00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均为9种,19∶00—22∶00叶片挥发物为2种。不同时间段挥发物成分种类有所不同,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3个时间段均存在对乙基苯乙酮和烷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动态顶空吸附法
叶片挥发物
日变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动态顶空吸附法的花气味量化研究方法比较
1
作者
张有轩
段英明
周雅婷
龚燕兵
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0249)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KLBE2024012)。
文摘
由于花气味能够影响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并在香水产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众多收集花气味的方法。其中,通过连续的气流将花气味收集到吸附剂上的动态顶空吸附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案仍不够统一,这可能会对分析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在总结已有文献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典型花香成分标准混合物和大花六道木(Abelia×grandiflora(André)Rehder)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室内和室外实验,对比了活性碳、Tenax TA与Propak Q 3种吸附剂,正己烷、二氯甲烷两种洗脱溶液,以及推拉法、循环法与闭环法3种连接方法的收集效果。结果显示,Propak Q是综合性能最为优秀的吸附剂,活性炭与Tenax TA分别对于苯类物质与脂肪族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差。两种洗脱溶液的效果类似,而3种连接方法中推拉法的综合表现最为优秀,同时能够保持植物的自然鲜活状态。在气味成分未知或需要进行群落水平研究时,推荐采用Propak Q吸附剂与推拉法连接方式进行实验。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花气味
吸
附
剂
洗脱溶液
连接方
法
Keywords
Dynamic headspace collection
Floral scent
Sorbent trap
Elution solution
Connection method
分类号
Q946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种方法收集3种豆科植物挥发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白泽珍
杨美红
赵祥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化学生态研究所
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出处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2期84-91,共8页
基金
山西省专利推广实施资助专项(20200728)
山西省优秀人才创新项目(201805D211018)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03D211012)。
文摘
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吸附法(DHA)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黑豆(black soybean)和野大豆(Glycine soja)3种豆科植物气味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3种植物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探究了不同收集方法对豆科植物挥发物组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通过2种方法收集到7类化合物:醇、醛、酸、酯、酮、萜和烃类,动态顶空法收集到的挥发物组分与固相微萃取收集到的组分不同。挥发物扁蓿豆动态顶空法收集到33种,固相微萃取法收集到24种;黑豆和野大豆动态顶空法收集到18种和16种,固相微萃取法收集到24种和22种。2种收集方法检测出扁蓿豆中有6种相同化合物,黑豆和野大豆中的相同化合物分别为3种和4种;其中,4-乙基苯甲醛和乙酸叶醇酯是3种豆科植物的共有化合物。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的挥发物以酯类为主,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挥发物以醇类为主。动态顶空吸附法可反映植物近自然状态,因此建议使用该法收集活体植物挥发物。该研究结果可初步确定豆科植物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筛选豆科植物中对昆虫具有引诱活性的挥发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固相微萃取
法
扁蓿豆
黑豆
野大豆
Keywords
VOCs
DHA
SPME
Medicago ruthenica
black soybean
Glycine soja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Q657.7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李建光
金幼菊
骆有庆
沈应柏
陈华君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5-169,共5页
基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防护林杨树天牛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专题 ( 96 0 0 5 0 4 0 1)的部分内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9870 6 41)
文摘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 ,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 ,共鉴定出 56种化合物 ,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 .结果表明 ,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 ,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 .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 ,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 .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寄主树种
挥发性物质
比较分析
动态顶空吸附法
Keywords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host trees, headspace analysis, volatile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玉子花序挥发物成分以及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
被引量:
15
4
作者
陈友铃
吴文珊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12-2219,共8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No.2008I0014)
文摘
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接受期以及传粉或产卵5d后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雌、雄隐头花序挥发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爱玉子隐头花序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是对传粉小蜂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的芳樟醇。组成雌、雄花序的接受期挥发物信号的化合物种类与数量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共有化合物却占花序挥发物总量的70%以上,且接受期雌、雄花序挥发物组成比例相似,小蜂无法通过花序挥发物信号的差异,区别雌、雄花序,从而支持"榕树雌、雄花序接受期挥发物存在相互模拟现象"的假说。爱玉子传粉(或产卵)前后花序挥发物信号发生变化,表现在花序在传粉(或产卵)后,一些挥发性化合物在榕果中消失或相对含量减少(如芳樟醇),有些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如苯甲酸甲酯),并出现新的化合物(如2-乙基己醇);在化合物组成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嗅觉仪实验表明爱玉子接受期雌、雄花序挥发物对其传粉榕小蜂有极显著的吸引作用,而传粉(或产卵)5d后的雌、雄花序挥发物对传粉榕小蜂有显著的趋避作用。传粉小蜂对雌、雄接受期花序挥发物的选择没有偏向性。榕果通过挥发物的释放量和成分的改变反映出花发育与被授粉(被产卵)状况,传粉小蜂通过接收榕果发出的化学信息,判断选择适合的寄主。研究对于爱玉子的高产栽培以及植物与昆虫专性共生化学生态学机制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爱玉子
薜荔榕小蜂
挥发物成分
化学生态学
Keywords
dynamic headspace adsorption method Ficus awkeotsang Makino Wiebesia pumilae(Hill) Wieb. volatile components chemical ecology
分类号
S667.9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羽叶栾树花气味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唐丽萍
孙朝辉
张锦坤
马涛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出处
《河北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270692
文摘
该试验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羽叶栾树花气味,结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花气味中各挥发物组分的成分。结果共检测出14个组分化合物,主要物质为α-蒎烯(80.69%),β-蒎烯(5.56%),月桂烯(2.81%),对二甲苯(1.74%),(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1.13%)。
关键词
羽叶栾树
动态顶空吸附法
花气味
GC-MS
Keywords
Koelreuteria bipinnata
Dynamic headspace adsorption(DHSA)
Floral scent
GC-MS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GC-MS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史先慧
张国祥
方依汉
范凌华
孙朝辉
马涛
温秀军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出处
《河北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1-13,1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692)
文摘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提取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物成分。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5个组分共六大类化合物。经过NIST2008谱库检索确定物质名称,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甲醛(18.56%)、对乙基苯乙酮(7.78%)、间苯二甲醛(6.25%)、3,4-二甲基苯乙酮(3.40%)、1-Propanone,1-(2,4-dimethylphenyl)(2.61%)。
关键词
锦绣杜鹃
动态顶空吸附法
挥发物
GC-MS
Keywords
Rhododendron pulchrumSweet
Dynamic headspace collection
Volatile
GC-MS
分类号
S685.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日变化分析
7
作者
王玲
陈志云
李东文
莫羡
孔达卿
黄志嘉
机构
中山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5-68,共4页
基金
中山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服务项目(FJZ202104)。
文摘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降香黄檀在夏季1 d中不同时间段的叶片挥发物,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相应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主要成分为烷烃类、烯烃类、醛类、酯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酸。8∶00—12∶00和12∶00—18∶00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均为9种,19∶00—22∶00叶片挥发物为2种。不同时间段挥发物成分种类有所不同,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3个时间段均存在对乙基苯乙酮和烷烃类化合物。
关键词
降香黄檀
动态顶空吸附法
叶片挥发物
日变化
GC-MS
Keywords
Dalbergia odorifera
dynamic headspace collection
volatile
diurnal variation
GC-MS
分类号
S792.2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动态顶空吸附法的花气味量化研究方法比较
张有轩
段英明
周雅婷
龚燕兵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种方法收集3种豆科植物挥发物的成分分析
白泽珍
杨美红
赵祥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李建光
金幼菊
骆有庆
沈应柏
陈华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爱玉子花序挥发物成分以及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
陈友铃
吴文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羽叶栾树花气味分析
唐丽萍
孙朝辉
张锦坤
马涛
《河北林业科技》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GC-MS分析
史先慧
张国祥
方依汉
范凌华
孙朝辉
马涛
温秀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夏季降香黄檀叶片挥发物日变化分析
王玲
陈志云
李东文
莫羡
孔达卿
黄志嘉
《湖南林业科技》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