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基因介入疗法治疗大鼠转移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强 田建明 +6 位作者 曹雪涛 王培军 章卫平 杨继金 陆建平 于益芝 贾雨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6-203,共8页
目的 :观察经动脉插管导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介素2(IL -2)重组腺病毒对转移性大鼠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 :用293细胞扩增人TNF -α和IL -2重组腺病毒 ,并测定病毒滴度 ;9组大鼠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注入Ad.lacZ(2... 目的 :观察经动脉插管导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介素2(IL -2)重组腺病毒对转移性大鼠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 :用293细胞扩增人TNF -α和IL -2重组腺病毒 ,并测定病毒滴度 ;9组大鼠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注入Ad.lacZ(2×109pfu/ml) ,采用X -Gal染色方法检测lacZ基因在各个脏器的表达 ;Walker256乳癌细胞感染人TNF重组腺病毒后 ,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皮下致瘤性的变化及进行肿瘤局部病理学检查 ;瘤体局部注射TNF重组腺病毒 ,观察荷瘤大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及生存期 ;取大鼠乳腺癌细胞株(Walker256)转染至肝脏的荷瘤大鼠动物模型 ,分为hTNF组 ,人IL -2(hIL -2)组 ,hTNF +hIL -2组 ,病毒对照组(lacZ组)和培养液对照组进行治疗 ,观察大鼠生存期。结果 :所制备的人TNF -α和IL -2重组腺病毒滴度为2×109pfu/ml和2.1×109pfu/ml;实验组于12h取材 ,经染色lacZ基因在肝脏中即有表达 ,而此时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尚未见表达 ,21d该基因在肝脏仍有表达 ,而在其他脏器如脾、肺及肾表达仅维持14d ;转染基因瘤株体外增殖能力和皮下致瘤性显著下降 ,瘤体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肿瘤局部注射Ad.hTNF能显著抑制Walker256的生长 ,并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期 ;单独注射TNF -α或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放射学 介入性 白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 遗传载体 腺病毒科 肝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实验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瘤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金陈进 吴中耀 +3 位作者 李永平 黄文革 陈红珊 钟晓菁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评价血卟啉衍生物 (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 (PDT)对裸鼠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移植瘤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15只裸小鼠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动物模型眼分成A、B、C、D及E五组 ,其中A和B组为观察组 ,即既给光敏剂HPD又照光 ,但... 目的 :评价血卟啉衍生物 (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 (PDT)对裸鼠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移植瘤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15只裸小鼠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动物模型眼分成A、B、C、D及E五组 ,其中A和B组为观察组 ,即既给光敏剂HPD又照光 ,但光照剂量不同 ,A组为 15 0mw/cm2 ,B组为 30 0mw/cm2 ;C组不给光敏剂 ,只照光 ;D组只给光敏剂HPD ,不照光 ;E组为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血卟啉衍生物剂量为 5mg/kg ,经尾静脉注射给药。照光时机为光敏剂注射后 72小时。照光仪的绿激光波长为 5 32nm。照光后 2 4小时摘除眼球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①实验组A :肿瘤细胞结构不完整 ,胞质呈浓缩状。核膜不完整 ,核染色质浓缩成块或裂解成碎片。②实验组B :肿瘤细胞破坏程度更明显 ,看不到完整的细胞轮廓 ,也见不到膜性结构及细胞器 ,仅见一些呈浓缩状态的片状物质 ,见不到完整的细胞核。③对照组E组 :未见组织或细胞损害。瘤细胞轮廓清晰 ,胞膜完整。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核膜完整 ,核间隙未见明显增宽。C组和D组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状况同E组。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裸鼠眼内RB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高照光剂量下肿瘤细胞坏死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 超微结构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血卟啉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扬 易明望 +1 位作者 管志华 蔡小军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外文献 ,以视网膜神经递质方面的改变为重点 ,就实验性近视眼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要论述 ,为进一步研究近视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实验性视眼 病因学 视网膜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感染致多器官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及致病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周溪 周丽萍 +1 位作者 应斌宇 朱珍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 :通过电镜观察创伤弧菌 (Vibriovulnificus ,Vv)所致多器官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临床组 6例 ,取自临床Vv感染的皮肤、肌肉的活检组织 ;实验组 12只昆明小鼠 ,在腹腔、肌肉、皮下 (各 4只 )接种Vv菌液 0 ... 目的 :通过电镜观察创伤弧菌 (Vibriovulnificus ,Vv)所致多器官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临床组 6例 ,取自临床Vv感染的皮肤、肌肉的活检组织 ;实验组 12只昆明小鼠 ,在腹腔、肌肉、皮下 (各 4只 )接种Vv菌液 0 .2ml/只 (约 4.3 4× 10 6 CFU) ;对照组 4只昆明小鼠 ,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 .2ml/只。分别取血液、皮肤、肌肉、心肌、肺、肝、肾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电镜下见皮肤、肌肉、心肌、肺、肝、肾等组织的部分实质细胞内和间质中可见Vv生长 ;血液内见大量Vv菌体 ;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基膜断裂溶解 ,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明显。结论 :Vv引发的原发性败血症以及多器官实质细胞及间质超微结构损伤 ,致使多器官功能障碍甚或衰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孤菌 超微结构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晓燕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慢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在豚鼠慢性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动物模型上 ,观察应用bFGF 磷酸缓冲液 (2 5 0mg/L)治疗的鼓膜愈合率 ,用组织学检查鼓膜中层厚度 ,并与仅用磷酸缓冲液 (PBS)处...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慢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在豚鼠慢性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动物模型上 ,观察应用bFGF 磷酸缓冲液 (2 5 0mg/L)治疗的鼓膜愈合率 ,用组织学检查鼓膜中层厚度 ,并与仅用磷酸缓冲液 (PBS)处理的作对照。结果 :bFGF治疗组鼓膜愈合率明显高于PBS组 (89.3%vs 37.5 % ,P <0 .0 1) ;鼓膜中层厚度bFGF组显著高于PBS组 [(30 5± 37) μmvs (10 2± 2 1) μm ,P <0 .0 1]。结论 :局部应用bFGF有明显促进慢性鼓膜穿孔鼓膜中层厚度及上皮细胞增生 ,促进鼓膜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中国人γ干扰素对小鼠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山英 宋良文 +4 位作者 刘涛 王清明 李杨 张勇 孙丽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60-76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中国人γ干扰素(INF-γ)对博莱霉素(BLM)所致小鼠肺损伤(PI)的防治作用。方法75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LM组、BLM+INF-γ小剂量组(0.25μg/d)、BLM+INF-γ中剂量组(0.5μg/d)、BLM+INF-γ大剂量组(1.0μg/d),每组15只... 目的观察重组中国人γ干扰素(INF-γ)对博莱霉素(BLM)所致小鼠肺损伤(PI)的防治作用。方法75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LM组、BLM+INF-γ小剂量组(0.25μg/d)、BLM+INF-γ中剂量组(0.5μg/d)、BLM+INF-γ大剂量组(1.0μg/d),每组15只。实验组小鼠以BLM诱导PI,分别用不同剂量的INF-γ进行防治。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分别进行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测定,用图像分析法计算Ⅰ、Ⅲ型胶原面积与切片面积,肺泡面积与肺视野面积比。结果对照组小鼠肺组织Hyp为(0.65±0.06)μg/mg、BLM组为(0.78±0.08)μg/m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Ⅰ、Ⅲ型胶原为(0.004±0.001)、BLM组为(0.048±0.0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M+INF-γ大剂量组大鼠肺组织Hyp为(0.67±0.08)、Ⅰ、Ⅲ型胶原含量为(0.008±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肺泡与肺组织面积比随着INF-γ的剂量增加而增高,分别为1.78、0.12、0.67、0.73、1.65。结论INF-γ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减少肺内胶原合成,对PI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重组 小鼠 肺纤维化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治疗
原文传递
基因转移CTLA4-Ig和抗CD154抗体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剑 陈规划 +5 位作者 翁建平 陆敏强 杨扬 蔡常洁 许赤 李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转移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抗T细胞分化群154(CD154)抗体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CTLA4-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移植胰岛细胞,并用抗C... 目的探讨基因转移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抗T细胞分化群154(CD154)抗体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CTLA4-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移植胰岛细胞,并用抗CD154抗体进行治疗.观察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血糖变化、生存情况及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TLA4-Ig、胰岛素的表达和移植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1)糖尿病大鼠移植后2d血糖降至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8d升高,抗体治疗组、转染组和联合治疗组血糖分别在18、25和36d升高。(2)对照组、抗体治疗组、转染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0.0±2.1)d、(22.0±8.2)d、(28.0±6.5)d和(37.0±9.3)d,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1.0±5.7)d、(35.0±6.5)d、(48.0±8.5)d和(65.0±12.5)d,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在移植后1周内,IL-2、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1)。(4)各治疗组移植物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染组和联合治疗组移植物可见CTLA4-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基因转移CTLA4-Ig和抗CD154抗体均可抑制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二者联合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糖尿病 免疫耐受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