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达动目标处理器设计
1
作者 陆林根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4年第12期58-66,共9页
为了在地杂波中检出运动目标的信号,雷达采用动目标处理器,它由滤波器或滤波器组组成。本文主要叙述这些滤波器的设计,提出了许多对实际雷达有使用价值的设计方法。此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滤波器系数的选择、系统改善因子的计算。本文还... 为了在地杂波中检出运动目标的信号,雷达采用动目标处理器,它由滤波器或滤波器组组成。本文主要叙述这些滤波器的设计,提出了许多对实际雷达有使用价值的设计方法。此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滤波器系数的选择、系统改善因子的计算。本文还附有实际计算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目标处理 雷达 滤波器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及动目标处理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晨路 公绪华 刘一民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77,82,共5页
在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中,相参捷变频雷达因其目标分辨能力和在电子对抗战中的优势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文中介绍了三种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的体制,并分析了各自的原理以及适用的应用场景。针对该体制在杂波抑制上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 在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中,相参捷变频雷达因其目标分辨能力和在电子对抗战中的优势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文中介绍了三种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的体制,并分析了各自的原理以及适用的应用场景。针对该体制在杂波抑制上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输出信杂比的杂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对回波信号进行杂波抑制以实现动目标处理。展示了由原理样机进行的外场实验,通过对外场实验获取得真实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系统的相参性和动目标处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参捷变频雷达 雷达接收机 动目标处理 杂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杂波背景下火控雷达动目标处理性能分析
3
作者 刘鑫 毕立财 《现代导航》 201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通过对某型火控雷达在检飞中出现的丢失目标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雷达动目标处理的原理,根据雷达动目标改善因子性能要求,利用模拟方法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雷达丢失目标的原因是由于强杂波干扰造成的,分析方法对同类问题的... 通过对某型火控雷达在检飞中出现的丢失目标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雷达动目标处理的原理,根据雷达动目标改善因子性能要求,利用模拟方法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雷达丢失目标的原因是由于强杂波干扰造成的,分析方法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目标处理 改善因子 杂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波谱估计及其在雷达动目标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敏苏 《舰船电子对抗》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重点介绍了雷达系统中采用的杂波估计方法。杂波估计是雷达信号处理中抑制气象杂波及海杂波的基础 ,用杂波估计的方法去控制滤波 ,可减小信噪比损失 。
关键词 杂波谱估计 雷达 动目标处理 信号处理 MTI 谱估计 累试法 FIR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相参雷达动目标处理的数字相关分析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林根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89年第9期43-49,共7页
当前,非相参雷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常的动目标处理方法是用相干振荡器(COHO)记忆每个发射脉冲起始相位来实现。本文介绍的是用数字存贮发射样本的方法实现动目标处理。此方法亦称数字相关分析法。由于此方法不仅能补偿发射脉冲起始... 当前,非相参雷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常的动目标处理方法是用相干振荡器(COHO)记忆每个发射脉冲起始相位来实现。本文介绍的是用数字存贮发射样本的方法实现动目标处理。此方法亦称数字相关分析法。由于此方法不仅能补偿发射脉冲起始相位不稳定性,还能补偿发射系统中存在的其它不稳定因素,如脉冲频率不稳、幅度不稳等。因此,应用此方法的雷达能获得较好的动目标处理能力。 文中除介绍实现动目标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外,着重介绍数字相关器的功能及其能达到的性能。文中将讨论数字相关器的基本关系式;用自卷积方法实现鉴频功能;幅度补偿原理和由于相位检波器正交误差而引起对改善因子限制等问题。本系统原理已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动目标处理 数字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动目标处理系统指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奚玮 《电子工程师》 2002年第8期60-63,共4页
从雷达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和显示能力出发 ,探讨了影响雷达动目标改善因子提高的约束条件 ,分析了动目标处理系统实现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验证 ,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雷达 动目标处理系统 指标分析 目标显示 改善因子 自适应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组频率捷变动目标处理器的实现
7
作者 胥旭东 《舰船电子对抗》 1998年第2期21-22,25,共3页
在频率捷变雷达中,存在着如何与动目标处理兼容的问题。主要通过一部实际雷达采用五脉冲成组频率捷变,讨论实现动目标处理的方案,并采用一种补偿法来弥补MTI的输出。
关键词 频率捷变 成组 动目标处理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接收相干雷达的通用可编程动目标信号处理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建江 李宏斌 +1 位作者 徐向东 钟炎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35,共5页
介绍适用于接收相干雷达通用可编程动目标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该系统已用于多种型号接收相干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技术改进,使接收相干雷达的SCV性能由不足20dB提高至30dB以上。
关键词 接收相干雷达 目标信号处理 SCV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单片CPLD实现雷达动目标检测处理
9
作者 高渊 郑高谦 《导航与雷达动态》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CPLD 雷达 目标检测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间随机捷变频状态下运动目标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洪沛 孙明军 +1 位作者 周惠忠 赵艳秋 《舰船电子对抗》 2009年第3期104-107,共4页
频率捷变、尤其是脉间随机捷变频是雷达重要的反电子对抗手段。但是当雷达工作于脉间随机捷变频状态时,一般只能进行非相参信号处理,这样大大降低了雷达的探测性能,尤其是对动目标的处理性能。研究雷达在捷变频状态时的相参处理方式具... 频率捷变、尤其是脉间随机捷变频是雷达重要的反电子对抗手段。但是当雷达工作于脉间随机捷变频状态时,一般只能进行非相参信号处理,这样大大降低了雷达的探测性能,尤其是对动目标的处理性能。研究雷达在捷变频状态时的相参处理方式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以全相参、频率捷变、数字化信号处理等雷达体制为背景,构建并分析了雷达处于捷变频状态时运动目标数字视频回波信号的特征模型,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设计雷达捷变频相参处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捷变 脉间随机频率捷变 相参处理 雷达 动目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QDR SRAM和FPGA实现雷达动目标显示的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彦星 宋虎 《雷达与对抗》 2009年第3期33-36,40,共5页
动目标显示是现代雷达重要的频域信号处理措施。本文在FPGA信号处理平台上,用QDR SRAM作为雷达多周期数据存储器件,实现了动目标处理功能。该系统可以可靠地实现对QDR SRAM的读写控制,实时地完成动目标对消等信号处理功能,在实际工程中... 动目标显示是现代雷达重要的频域信号处理措施。本文在FPGA信号处理平台上,用QDR SRAM作为雷达多周期数据存储器件,实现了动目标处理功能。该系统可以可靠地实现对QDR SRAM的读写控制,实时地完成动目标对消等信号处理功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动目标处理 QDRSRAM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在杂波抑制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渊 程远 刘溶 《现代防御技术》 2018年第3期93-97,111,共6页
针对湮没在杂波环境下的目标检测,提出一种利用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对回波信号进行分解,通过相关性滤波再进行信号重构,抑制海杂波,其后采用动目标检测的方法抑制地物杂波信号。只采用动目标检测的方法仍有海杂波的影响,在通过双树复数小... 针对湮没在杂波环境下的目标检测,提出一种利用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对回波信号进行分解,通过相关性滤波再进行信号重构,抑制海杂波,其后采用动目标检测的方法抑制地物杂波信号。只采用动目标检测的方法仍有海杂波的影响,在通过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杂波抑制方法后作动目标检测处理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能检测出湮没在杂波中的小目标。将其应用到某型雷达的信号处理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杂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复数小波变换 动目标处理 相关性处理 阈值 海杂波 地物杂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除正交双通道幅相不平衡的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东红 方棉佳 童宁宁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了雷达正交双通道幅相不平衡对改善因子稳定度的分析公式,并通过计算机绘出了幅相不平衡参数K和对改善因子稳定度的限制曲线。分析了正交双通道幅相不平衡对MTI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雷达 信号检测 正交双通道 幅相不平衡 MTI 滤波 因子稳定度 目标显示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DDLE-POINT BASED SEPARATION OF TOUCHED OBJECTS IN 2-D IMAGE 被引量:5
14
作者 Chen Ken Larry E. Banta Jiang Gangyi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6年第3期452-456,共5页
In many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problems, discriminating the size and shape of each individual object in an aggregate pile projected in an imag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distinguish the... In many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problems, discriminating the size and shape of each individual object in an aggregate pile projected in an imag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distinguish these features among the objects alread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The problems will be undoubtedly more complex and of greater challenge if the objects are touched or/and overlapped. This letter presents an algorithm that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the touches and overlaps existing in the objects within a 2-D image. The approach is first to convert the gray-scale image to its corresponding binary one and then to the 3-D topographic one using the erosion operations. A template (or mask) is engineered to search the topographic surface for the saddle point, from which the segmenting orientation is determined followed by the desired separating operation. The algorithm is tested on a real image and the running result is adequately satisfying and encour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processing Segmentation Objects separation Morphological processing Touch and overlap Aggregates ima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kground Subtraction and Frame Difference Based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for Real-Time Surveillance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中文 戚飞虎 岑峰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A new real-time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or detecting moving object in color image sequencestaken from stationary cameras.This algorithm combines a temporal difference with an adaptive background subtractio... A new real-time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or detecting moving object in color image sequencestaken from stationary cameras.This algorithm combines a temporal difference with an adaptive background subtraction where the combination is novel.Ⅷ1en changes OCCUr.the background is automatically adapted to suit the new conditions.Forthe background model,a new model is proposed with each frame decomposed into regions and the model is based not only upon single pixel but also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region.The hybrid presentationincludes a model for single pixel information and a model for the pixel’s neighboring area information.This new model of background can both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egmentation due to that spatialinforma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and salientl5r speed up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 because porlion of neighboring pixel call be selected into modeling.The algorithm was successfully used in a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rn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it call obtain a clearer foreground than the singleframe difference or background subtrac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deo surveillance background subtraction frame differenc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2 satellite asymmetric-descent orbit control technology 被引量:4
16
作者 ZHOU JianLiang LIU Yong +1 位作者 PENG DeYun ZHAO FengCa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9期2247-2253,共7页
To accomplish high-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preselected landing area, it was necessary for the Chang'E-2 mission to perform orbital maneuvering on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to meet the conditional height requirement ... To accomplish high-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preselected landing area, it was necessary for the Chang'E-2 mission to perform orbital maneuvering on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to meet the conditional height requirement of the imaging area. Engine shutdown would be executed invisibly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moon if the descent maneuver mode opposite to the target perilune or the fuel optimal maneuver mode was used. To ensure the satellite safety, the project collectivety required that the engine shutdown should be designed to be executed in the domestic segmental arc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atellite emergency treatment simultaneously. Accordingly, the asymmetric-descent orbit control technology was adopted by offsetting the ma- neuver point, which obtained the orbit control parameters of finite-thrust mode with an iteration algorithm and modified the results with target perilune drift estimation. The Chang'E-2 satellite declined to the target of 100 km×l5 km orbit successfully on 26 October 2010, and has been flying for 32 circles in the experimental orbit to accomplish the preselected landing area imag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chanism and realization method of the asymmetric-descent orbit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valuates the maneuver effect with the actual mission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2 mission asymmetric-descent orbit control perilune drift preselected landing area imag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