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绒栓塞猪肝动脉的病生理改变
1
作者 张一帆 张中华 +2 位作者 王艳琦 王连峰 王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研究蒲绒栓塞猪肝动脉后猪的病生理学改变。【方法】对蒲绒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作为栓塞剂使用。用9头健康猪作为肝动脉栓塞实验模型,分为三组:蒲绒实验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比较三组猪的病生理学改变。【结果】病理... 【目的】研究蒲绒栓塞猪肝动脉后猪的病生理学改变。【方法】对蒲绒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作为栓塞剂使用。用9头健康猪作为肝动脉栓塞实验模型,分为三组:蒲绒实验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比较三组猪的病生理学改变。【结果】病理改变:蒲绒组与明胶海绵组相比,栓塞缺血灶更明显,未出现明显肝纤维化等严重病理异常改变。生理改变:蒲绒组与明胶海绵组在栓塞猪肝动脉后猪血象、凝血、肝功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蒲绒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而且栓塞时间长,栓塞效果稳定,侧支循环建立少而慢,同时具有使用安全和方便,制备简单,材料易得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动脉/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邢玉 高丽 万国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变化,以及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2004-1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0~82岁。患者...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变化,以及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2004-1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0~82岁。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脉压40~60mmHg组(n=26)和脉压>60mmHg组(n=25)。②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动脉扩张性[(颈总动脉收缩内径2-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脉压)],颈动脉僵硬度[脉压×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斑块分级的总和计算斑块指数。上述指标的测定反映颈动脉重构。③采用非配对比较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两因素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t=3.92~2.25,P<0.05~0.01)。②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脉压>60mmHg组明显低于脉压40~60mmHg组(t=3.10,2.47,P<0.01,0.05)。③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χ2=10.83,P<0.01)。④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χ2=4.47,P<0.05)。⑤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的相关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同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789,0.752,0.596,P<0.01~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626,-0.598,P<0.05)。结论:①脉压的增加对颈动脉重构及硬度均有影响,增大的脉压可使颈动脉弹性下降,僵硬度升高。②脉压是大动脉重构、僵硬度增加的危险因素。③脉压增加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病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 老年人 脑血管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
3
作者 吕胜军 宋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707-2708,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病理生理学 肠系膜上动脉/病理生理学 血液动力学现象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季宏 卞茸文 +3 位作者 娄青林 仲肇舒 朱建一 解雨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0-812,8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结果分成IMT≥1.0mm组(A组);IMT〈1.0mm组(B组)。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差异...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结果分成IMT≥1.0mm组(A组);IMT〈1.0mm组(B组)。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差异。结果:A组中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胆固醇(HDL-C)、血尿酸、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及血脂代谢紊乱病史较B组差异明显。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LDL-C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052(95%可信区间1~1.105)和4.682(95%可信区间2.302~9.524),而HDL-C则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属保护性因素。结论: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反应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学 炎症介导素类/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炜 王鸿超 +1 位作者 杜超 王立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18例,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单元,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0.9mm为正常组102例,≥0.9mm为增厚组116例;按是否合并左心室...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18例,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单元,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0.9mm为正常组102例,≥0.9mm为增厚组116例;按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伴随肥厚组101例和不伴随肥厚组117例,检测并分析两个研究单元中肱四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Ix)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BaPWV、CSP、CPP、AP和AIix水平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随心肌肥厚组CSP、CPP、AP、AIx、BaPWV水平均明显大于不伴随心肌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心肌肥厚具有相关性,其相关参数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心肌肥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病理生理学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心室功能障碍 @中心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窦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波 盖鲁粤 +2 位作者 王广义 陈练 王劲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162-164,共3页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程度中的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对象:实...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程度中的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01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将285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0支组,1支组,2支组,3支组4组,年龄33~74岁,平均(54.48±9.44)岁,其中男164例,女121例。方法: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②测量卧位左臂血压。③采静脉血检测血脂。④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10MHz线性探头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动脉窦。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用标准的Judkins技术作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管腔狭窄≥50%的病变血管支数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程度记录为0,1,2,3。左主干狭窄≥50%定义为2支病变,左主干合并右冠病变定义为3支病变。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④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285例患者全部完成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经卡方检验,左、右颈动脉窦的F值最大,分别为65.64和63.24。左、右颈动脉窦的内中膜厚度值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厚。②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颈动脉窦、右颈动脉窦、右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左颈动脉窦和右颈动脉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子(t=3.61,P=0.391;t=2.58,P=0.247)。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中左右颈动脉窦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是89.9%,88.8%。④对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是:年龄,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左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结论: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程度明显相关。二者有共同的病理与血液动力学基础。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可以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学 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陆俊秀 杨冰岩 +2 位作者 陈敬国 徐焕丽 陈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14d检测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同时进行颅脑超声显像检查,作超声心动图显像PDA血流速度与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出生后3d、7d、14d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3d、7d、14d血清NSE水平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PDA血流速度大小与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hsPDA早产儿容易发生脑白质损伤,需要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学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神经元/酶学 白质软化痛 脑室周围/病理 脑损伤/病理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窒息时夹闭颈总动脉对膈神经放电和动脉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宗英 刘学荣 +2 位作者 徐凤洲 余微 李莉华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在40只麻醉、麻痹和人工通气的成年家兔上完成本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完整、迷切和切断减压神经的家兔,在窒息兴奋期或抑制期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时所引起的积分波频率和振幅的变化,与单纯窒息同期频率和振幅变化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在40只麻醉、麻痹和人工通气的成年家兔上完成本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完整、迷切和切断减压神经的家兔,在窒息兴奋期或抑制期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时所引起的积分波频率和振幅的变化,与单纯窒息同期频率和振幅变化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夹闭时血压均迅速升高,与夹闭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2)窒息时夹闭颈总动脉引起的加压反应,不受颈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的影响。(3)切断双侧窦神经后,夹闭颈总动脉引起的加压反应可表现为减弱、不变或增强三种反应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颈总动脉/病理生理学 膈神经/病理生理学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莫丽萍 郑坚奕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8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探索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初诊为原发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92例,按年龄大小分为中青年组(<60岁,107例)和老年组(... 目的探索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初诊为原发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92例,按年龄大小分为中青年组(<60岁,107例)和老年组(≥60岁,85例)。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动态血压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动脉硬化检测测定两组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发病率、baPWV、ABI均更高,而体重指数及舒张压更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aPWV、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改善老年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且与中青年组比较,具有更强的颈动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治疗应用 高血压/药物疗法 动脉/病理生理学 脉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继明 贾雄燕 杨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4-855,共2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进行血清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 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进行血清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CRP水平比较。结果:随IMT增大,CRP浓度增高;高血压级别越高,IMT越大,CRP越高;粥样斑块级别越高,CRP浓度越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IMT、斑块级别呈正相关;CRP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学 C反应蛋白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不同阶段巨噬细胞表型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敏 卓小祯 马爱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脂质条纹)和发展(进展的复合斑块)不同阶段巨噬细胞不同表型(Phenotype)的变化及表达。方法:将SD小鼠20只喂以高脂饮食,每隔2周分别处死10只,取全部主动脉观察斑块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斑块的稳定性,以了解...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脂质条纹)和发展(进展的复合斑块)不同阶段巨噬细胞不同表型(Phenotype)的变化及表达。方法:将SD小鼠20只喂以高脂饮食,每隔2周分别处死10只,取全部主动脉观察斑块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斑块的稳定性,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此外用免疫组化法(Immunochemistry)重点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的分型情况。结果:1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斑块面积明显增加。2CD_4^+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明显增加;而CD_8^+无明显变化;3巨噬细胞M1表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明显增加,M_2表型在不同阶段变化不明显。结论:M_1/M_2比例失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组织学 巨噬细胞 表型 实验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双主动脉弓的临床特征和超声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原 刘倩君 +2 位作者 肖丽苗 周梦洁 陈文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双主动脉弓(congenital double aortic arch,DAA)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对双主动脉弓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14例诊断为双主动脉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特征...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双主动脉弓(congenital double aortic arch,DAA)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对双主动脉弓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14例诊断为双主动脉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特征。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1天至2岁7个月,中位年龄7个月;体质量3.2~12.5 kg,中位体质量7 kg。行心脏常规切面检查后重点探查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短轴结合及连续切面,重点观察主动脉弓位置、数目、形态、内径、分支形态和结构。14例均经心脏平扫/增强CT或手术确诊。结果14例中通过超声诊断13例,漏诊1例,超声与CT的诊断符合率为92.8%;右弓优势型9例(9/14,64.2%),左弓优势型3例(3/14,21.4%),左右弓均衡型2例(2/14,14.2%);9例为单纯双主动脉弓,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2例行手术治疗,2例追踪随访中。结论双主动脉弓可引起婴幼儿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超声心动图应注重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短轴多切面连续扫查,并结合CT检查,提高对双主动脉弓的诊断率,尽量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双主动脉弓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胸/畸形 动脉 /病理生理学 动脉 胸/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辛伐他汀干预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涛 张学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691-169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聪 刘惠亮 +5 位作者 王晓辉 吴晓霞 马春梅 杨胜利 马东星 罗建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5545-554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因拟诊为冠心病者123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造影前测定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 V)、颈-股脉搏波速度(CF...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因拟诊为冠心病者123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造影前测定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 V)、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 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1)冠脉造影阳性者的CR-PW V、CF-PW V较冠脉造影正常者显著增高(P<0.05)。CF-PW V在1支病变组[(11.56±1.99)m/s],2支病变组[(12.49±1.21)m/s],多支病变组[(14.14±3.18)m/s]组间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W V随病变加重仅有较弱递增趋势(P>0.05)。(2)预测冠心病的最佳指标是CF-PW V、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糖尿病。CR-PW V最终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1)CF-PW V是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2)CF-PW 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诊断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冬敏 张雅勤 王彩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4591-4592,共2页
目的:测定中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中老年人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45例中青年人(≤50岁)及56例老年人(>50岁)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结果:不同年龄组... 目的:测定中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中老年人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45例中青年人(≤50岁)及56例老年人(>50岁)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结果:不同年龄组的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IBS值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IBS技术可以客观、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散射 辐射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瑞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3-844,共2页
目的:观察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相关性。方法:对400例确诊为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在所有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的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病人中,血同型半胱氨酸... 目的:观察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相关性。方法:对400例确诊为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在所有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的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病人中,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者占98.18%,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呈很好的正相关性,可用血常规检查来取代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学 @平均红细胞体积 半胱氨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艮彬 姚龙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27-728,共2页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理生理学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对糖尿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新华 王玉荣 张志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479-148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 基底动脉/病理生理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液动力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582-7583,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主动脉根部管径的影响及与主动脉瓣返流的关系,探讨其主动脉根部扩张的机制。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正常成人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4个水平主动脉管径,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瓣口有无返流。结果:高血压患者...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主动脉根部管径的影响及与主动脉瓣返流的关系,探讨其主动脉根部扩张的机制。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正常成人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4个水平主动脉管径,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瓣口有无返流。结果:高血压患者主动脉上嵴及升主动脉近段管径显著增宽,主动脉返流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结论:高血压可使主动脉根部远段部分增宽,并可能导致主动脉瓣返流,这对临床早期处理高血压、主动脉返流所引起的心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血液供给 动脉/病理生理学/病理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汉民族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冉中兴 陈玉岚 +4 位作者 张向阳 徐新娟 武贵臻 邹建萍 时学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7733-7735,共3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汉民族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性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突变是否增加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方法:选择2004-09/2005-10... 目的:分析新疆维汉民族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性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突变是否增加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方法:选择2004-09/2005-10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20例维汉民族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189例与对照组1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血管狭窄程度≥50%,维吾尔族75例,汉族114例,(56.0±10.5)岁。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和狭窄,维吾尔族48例,汉族83例,(53.6±10.8)岁。纳入对象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同意。应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方法分析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及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联性。结果:3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TT,TC,CC三种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组内维汉不同民族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中,CC基因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同组同民族TC和TT型者[对照组:汉族:(15.52±6.77),(11.01±5.00),(11.05±6.13)μmol/L,维吾尔族:(14.59±5.24),(11.05±1.92),(9.76±3.20)μmol/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汉族:(22.92±17.84),(16.06±8.27),(14.67±8.92)μmol/L,维吾尔族:(17.77±8.61),(12.82±6.34),(12.21±5.60)μmol/L,P<0.05];TC和TT基因型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不显著。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存在多态性,维汉民族间略有差异,但不显著。②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突变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③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基因多态性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