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9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彭利亚 徐耀 +2 位作者 乔婷婷 马灿灿 陈兰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将225例PD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 目的:探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将225例PD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ction,NC)组4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76例和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组108例。比较3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等指标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C组比较,MCI和PDD组的教育水平下降(P均<0.05),Hoehn-Yahr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胱抑素C水平、CIMT、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积分上升(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高是PD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 <0.001),而CIMT增厚、Hoehn-Yahr分级高是PD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PD认知障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成洲 陈健 +5 位作者 孟民 李文和 任明慧 李雅洁 徐宽枫 崔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T2DM患者302例,检测患者cIM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根据HbA1c和FPG计算HGI,高HGI定义为HGI≥0,低HGI定义为HGI<0。观察患者cIMT与HGI的关系。结果:302例T2DM患者中cIMT增厚者140例(46.4%)。cIMT增厚组高HGI比例较cIMT正常组高(36.4%vs.22.8%,P <0.05),病程、吸烟比例、高血压比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较c IMT正常组高(P <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于c IMT正常组(P <0.05)。HbA1c、HGI与cIMT呈正相关(r=0.257、0.399,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GI及HbA1c均增加cIMT增厚的风险[OR=1.511(95%CI:1.237~1.846),OR=1.287(95%CI:1.053~1.571)]。结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较高,HGI可能是HbA1c以外的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 糖化血红蛋白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3
作者 曲玉杰 武海彦 陈蕊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雷米普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1,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对照组(n=31...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雷米普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1,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对照组(n=31,采用雷米普利治疗)均持续治疗16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64.5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MT值更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LVEDD、LVESD指数和NT-pro BNP水平更低,LVEF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16.1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较雷米普利有更好疗效,可明显降低患者IMT值,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冠心病心力衰竭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对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陈敏 李浩 +2 位作者 陈蝶 吴仁正 胡基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对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I病人10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者87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对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I病人10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IM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随访2年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评估cIMT、TC、TG、LDL-C、HDL-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cIMT、血脂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IMT大于对照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后,cIMT、TC、TG、LDL-C是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是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IMT、血脂水平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2,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6.05%。冠状动脉病变病人cIMT、TC、TG、L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PI病人血脂紊乱,cIMT异常增加,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冠状动脉病变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脂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中医证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Hcy、CRP及LDL-C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卓剑丰 张熹煜 +1 位作者 钟言 李新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数据,进行IMT检查...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数据,进行IMT检查、中医辨证分型。根据IMT值分为斑块形成组(31例,IMT≥1.5 mm)、IMT增厚组(60例,1.0 mm≤IMT<1.5 mm)、IMT正常组(42例,IMT<1.0 mm);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虚痰瘀证、气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瘀证、气虚血瘀证、肺脾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比较各组血清Hcy、CRP及LDL-C水平。分析高血压中医证型、IMT与LDL-C、CRP、Hcy的关系。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LDL-C、CRP、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增厚组比较,斑块形成组LDL-C、CRP、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湿证高血压病人血清CRP、Hcy、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与Hcy、CRP、LDL-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及IMT值的高血压病人血清CRP、Hcy、LDL-C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气虚痰湿证病人血清CRP、Hcy、LDL-C呈高表达状态,且IMT与Hcy、CRP、LDL-C均呈正相关,可为高血压病人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莫健姣 黄显南 +4 位作者 梁耘 刘莉 邓通元 罗薇 杨静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在冠心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胸痛疑似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1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所...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在冠心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胸痛疑似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1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检测血清apoB、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血清apoB、CIMT、斑块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poB、CIMT以及二者联合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oB、CIMT、颈动脉斑块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清apoB、C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oB和CIMT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0%和63.30%,两者联合预测冠心病的价值优于单独使用血清apoB、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poB联合CIMT能提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冠心病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及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殷洪晶 殷洪山 +3 位作者 陈涛 张付娥 齐琪 高春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45-750,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以及Hcy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59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H1组(<...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以及Hcy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59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H1组(<17.81 umol/L)64例,H2组(17.81~20.93 umol/L)65例,H3组(20.93~24.06 umol/L)65例,H4组(>24.06 umol/L)65例;统计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按照斑块形成情况分为斑块组(n=149)和无斑块组(n=110)。比较4组不同血清Hcy水平患者的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比较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cy与C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IM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MT增加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四组研究对象的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4组的总胆固醇、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78.46%)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均明显高于H1、H2组(P<0.05);斑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CIMT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呈正相关(r=0.298、0.178、0.214、0.293、0.305,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05,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是CIMT的影响因素(β=0.157、-0.211、0.204、0.26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β=0.864、0.243、1.546、0.026、0.549,P<0.05),高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β=-1.207,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CIMT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斑块 高血压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8
作者 朱妍 汪运生 +3 位作者 彭超 叶军 戴武 杨晓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n=47)和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n=63),所有患者均连续降糖治疗半年以上,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IMT、收缩早期PWV(PWV-BS)和收缩末期PWV(PWV-ES)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WV-ES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IMT和PWV-B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4、0.078),血清总胆固醇(TC)与PWV-E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案不同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是PWV-ES的影响因素。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T2DM患者CIMT和PWV-BS无影响,但可降低血清TC与PWV-ES水平,且该治疗方案是PWV-ES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2型糖尿病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脉搏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9
作者 王雅婷 刘晓娜 +1 位作者 吴寿岭 刘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4次健康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的开滦职工4 701例进行横断面分析。观察对象年龄(50.9±10.9)岁,其中男性2 510例(53.39%)。根据暴露剂量与暴露时间乘积之和计算出4次健康体检的cum CRP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Q1、Q2、Q3三组,分析cum CRP对CIMT的影响。结果 随着cum CRP增加,CIMT逐渐增厚(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以Q1组作对照,Q2、Q3组的OR值分别为1.36 (95%CI:1.01~1.82)、1.49 (95%CI:1.07~2.07)。结论 cum CRP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及年龄均要重视cum 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及微量元素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张玉鑫 张志良 +1 位作者 李京倡 冯文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动态脉压(APP)及微量元素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7例PH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临床资料,检...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动态脉压(APP)及微量元素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7例PH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APP、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钙)水平及CIMT,比较两组一般资料、APP、微量元素水平及CIMT值,根据CIMT值将患者分为CIMT正常组和CIMT增厚组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APP、微量元素水平及CIMT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PP、微量元素与PH患者C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H患者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年龄、体质指数(BMI)、24 h收缩压(24h SBP)、24 h舒张压(24h DBP)、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P、血清铁元素、钙元素及CIM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锌元素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率、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MT增厚组PH患者APP、血清铁元素、钙元素显著高于CIMT正常组(P<0.05),锌元素显著低于CIMT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H患者CIMT与APP、铁元素、钙元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锌元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h SBP、24h DBP、APP、微量元素铁、钙水平是影响PH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锌元素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PH患者存在APP升高及微量元素水平异常现象,且二者均与CIMT增厚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脉压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联合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11
作者 杨可霆 韩淑洁 +2 位作者 王创畅 罗盛明 王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104-3109,共6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联合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7例,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联合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7例,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110例和非血瘀证组97例。收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的Lp(a)、CIM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独立及多指标联合的预测效能。【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组患者的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及HbA1c、Lp(a)、最大CIMT水平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或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OR=1.004,95%CI(1.002~1.005)]、最大CIMT水平升高[OR=10.999,95%CI(1.897~63.784)]以及具有高血压病史[OR=2.354,95%CI(1.141~4.856)]是冠心病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a)、最大CIMT、Lp(a)联合最大CIMT模型、Lp(a)+最大CIMT联合高血压模型预测冠心病血瘀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650、0.773、0.787(P<0.001),其中两个联合诊断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0.655、0.736,特异度分别为0.804、0.742。【结论】Lp(a)和最大CIMT联合检测能提高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识别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脂蛋白(a) 动脉超声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抑郁症关系研究
12
作者 邓祥瑞 张晓娟 +1 位作者 陈睿 钟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14例为抑郁症组,纳入体检健康者9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分... 目的:分析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14例为抑郁症组,纳入体检健康者9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IMT与HAMD-2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家庭关系和家庭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末端(TIC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低于正常组,CIMT高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左侧ACA、左侧TICA、双侧MCA、BA的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HAMD-24评分为高于正常组(P<0.05)。双侧ACA、MCA、TICA及BA的Vs、Vd、Vm与HAMD-24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PI、RI与HAMD-24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CIMT与HAMD-24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存在异常,且与患者抑郁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血流动力学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莉 程波涛 +2 位作者 沈金慧 孙晓玲 巴晓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47-50,共4页
目的 观察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 目的 观察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IMT、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脂相关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SBP、DBP、IMT、Crouse积分、baPWV,Hcy、TG、LDL-C、Cys-C、NGAL水平、UACR,以及PLT、HCT、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9%vs.10.53%,χ^(2)=0.461,P=0.497)。结论 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调节H型高血压患者Hcy、血脂水平,增强血压控制效果,降低颈总动脉IMT,改善血管弹性,延缓动脉硬化,保护肾脏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叶酸 阿托伐他汀 血压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张向农 陈雷 +2 位作者 鲍雪傲 刘时华 钟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583-158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ML)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同部位WM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以头晕为主诉或伴随头晕症状363例病人的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资料,并对不同部位WML分...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ML)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同部位WM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以头晕为主诉或伴随头晕症状363例病人的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资料,并对不同部位WML分别评分,收集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等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WM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是深部白质病变(d-WML)、脑室旁白质病变(p-WML)共同的危险因素,但Hcy、CIMT仅显示为d-WML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TG为p-WML独立危险因素(P<0.05)。d-WML、p-WML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老年病人WML不同部位影响因素不同,CIMT、Hcy可能与老年病人深部WML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年龄、高血压是深部WML、脑室旁WML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病变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宇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8期1172-1173,1176,共3页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总胆固醇、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痛、腹痛、皮疹、腹泻和眩晕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联用药方案对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用药方案 高血压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治疗75岁以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振 李超 刘永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4-146,177,共4页
目的:对比盐酸贝那普利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75岁以上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并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 目的:对比盐酸贝那普利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75岁以上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并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75岁以上CHD并发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时长为3 m。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CIMT、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IM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内皮素(Endothelin-1,ET-1)、脑钠钛(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s-1,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盐酸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对75岁以上CHD并发HF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降低CIMT值,改善心功能指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贝那普利 沙库巴曲缬沙坦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薛世伟 曹永红 +2 位作者 刘燕 徐驰 戴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90-0094,共5页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T2DM患者315例进行横断面研究,依据CIMT检测结果将入试者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非增厚组。比较两组患者...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T2DM患者315例进行横断面研究,依据CIMT检测结果将入试者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非增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SBP、UACR、HbA1c、CV、MAGE、SD、MG、LAGE、F-CP、T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MAGE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TIR是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MAGE、TIR和联合预测值PRE_1对CIMT增厚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750和0.77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87mmol/L、74.27%和0.42;灵敏度分别为46.6%、69.3%和56.8%;特异度分别为93.0%、73.6%和89.0%。结论 TIR和MAGE与T2DM患者CIMT增厚显著相关,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GPR及25-(OH)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薛科 韩吉祥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近年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近年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评估OSAHS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许多学者对IMT及其与OSAHS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NLR、GPR及25-(OH)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血小板比值(GPR)和25-(OH)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旨在为OSAH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同时,本文也将探讨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 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血小板比值 25-(OH)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王潇 雷春华 +1 位作者 朱云飞 郭苏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3期63-67,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联。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住院的2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CIMT...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联。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住院的2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CIMT值分为内膜增厚组108例(CIMT≥0.9mm)、内膜正常组121例(CIMT<0.9mm)。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IBI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及胱抑素C等临床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及血清I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TBIL、DBI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及胱抑素C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及IBIL是CIMT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间接胆红素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骨质疏松的影响
20
作者 蒋明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晨峰现象对老年高血压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骨质疏松的潜在影响,以揭示其可能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有血压晨峰现象者40例设为研究组,无晨峰现象者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 探讨晨峰现象对老年高血压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骨质疏松的潜在影响,以揭示其可能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有血压晨峰现象者40例设为研究组,无晨峰现象者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骨质疏松情况,分析血压晨峰现象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本实验发现研究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骨密度(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鉴于老年高血压的背景下,血压晨峰现象可能会刺激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并加速骨质减少,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积极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可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血压晨峰现象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