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LDL、OX-LDL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毛善英 刘建仁 +4 位作者 黄鉴政 吴敏良 魏芳 刘学明 毛显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B超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lmedia thickness;IMT)。测定受试者的LDL、OX-LDL...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B超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lmedia thickness;IMT)。测定受试者的LDL、OX-LDL。比较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IMT和LDL、OX-LDL。对IMT和LDL、OX-LDL相关分析。结果 伴糖尿病的脑梗死组IMT高于其它脑梗死组及对照组。IMT与LDL、OX-LDL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中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为明显, LDL、OX-LDL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LDL OX-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2型糖尿病血清内脂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时晔 王甜 +2 位作者 张艾莉 马庆 苗青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70例早期T2DM患者,高分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IMT非增厚组(3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三组均...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70例早期T2DM患者,高分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IMT非增厚组(3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三组均检测常规临床指标,采用ELISA法测空腹血清Visfatin。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Visfatin与早期T2DM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Visfatin明显高于对照组(14.32±0.76μg/LVS6.34±O.91μg/L,11.54±0.83μg/Lvs6.34±0.91μg/L,t1=2.41,t2=1.841;P1—0.009,P2—0.029),IMT增厚组Visfatin高于IMT非增厚组(14.32±0.76μg/LVS11.54±o.83μg/L,t3—0.901,P3=0.03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IMT,LDL-C,WHR,ln(FlNS),1n(HOMA-IR),ln(FBG)呈正相关(r=0.201~0.331,P=0.007~0.047),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isfatin仅与HOMA-IR(t=4.123,P=0.0071),IMT(t=3.573,P=0.0084)呈独立相关。结论血清Visfatin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内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天东 于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3-924,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初诊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两组:<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IMT。结... 目的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初诊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两组:<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IMT。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同时非杓型组的LVMI(179·8±36·6)g/m2和IMT(1·50±0·04)mm明显高于杓型组[LVMI(158·8±34·6)g/m2;IMT(1·20±0·03)mm,P均<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影响LVWI和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左心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卫 金文敏 +1 位作者 徐丽梅 郑亚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成颈动脉正常组(CAN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对两组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成颈动脉正常组(CAN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对两组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CAS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高于CAN组(P<0.01),CAS和CAN两组患者的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dDBP、nDBP)差异无显著性(P>0.05);CAS组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检出率高于CAN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24hSB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密切。提示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痰病 动脉硬化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原发性高血压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健 周燕 +2 位作者 陈辉 林爱萍 祖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446-3447,共2页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0例牙周病患者,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0例牙周病患者,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用彩色B超测量IMT。结果牙周病患者IMT与年龄、TC、TG、LDL-C、CRP、sICAM-1、体重指数(BM 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且CRP、LDL-C和BM I对牙周病患者IMT的变化呈独立正相关影响。结论牙周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指标高于正常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严子君 张瑞岩 +5 位作者 左君丽 初少莉 张奇 胡健 张建盛 沈卫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血瘀证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江秋玉 唐丽安 陈跃飞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8期1219-1219,1236,共2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降压疗效相当,颈动脉IMT均明显减低,血液流变性改善,而治疗组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延缓颈动脉IMT进展,改善血液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清 于健 +4 位作者 刘健 石青峰 王玉春 祖颖 周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8-640,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的对照组41例,分析两组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的对照组41例,分析两组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APN和CRP,测定IMT,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TG、LDL-C、FPG、CRP、FINS、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与BMI、FPG、FINS、HOMA-IR、TC、TG、LDL-C、CRP呈正相关(P<0.01),而与APN呈负相关(P<0.01),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组IMT与胰岛素抵抗的增加、糖脂代谢紊乱及CRP的升高与APN降低有关,提示血清脂联素和CRP水平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脂联素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对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重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绍湘 潘铨 +3 位作者 刘钧超 刘海朋 李新明 唐芳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23-1624,共2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予以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内径(LD)和IMT/L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L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其IMT/LD较正常对照组也增加;坎地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明显降低。坎地沙坦组的IMT降低但未致正常,其IMT/LD降低亦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的IMT、IMT/LD较坎地沙坦组降低明显,其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较单用坎地沙坦能更有效地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坎地沙坦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小娜 呼菊莲 +4 位作者 史龙泉 王宏东 张辉 韩晓虹 王爽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0例对照受试者。测量所有受试者的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2组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0例对照受试者。测量所有受试者的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2组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银屑病患者中,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r=0-477,P=0.009;r=0.408,P=0.02)。结论循环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可能代表与心血管风险以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新标记。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可能是替代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物,可能在内皮依赖性病理性疾病中发挥功能作用。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水平是否可以成为治疗目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银屑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脑梗死再发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靖 孙新芳 李星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22期2440-2440,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在鉴别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健 郑杰 李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7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在鉴别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方法 66例不明原因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者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对这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双侧颈动脉10个点的IMT平...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在鉴别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方法 66例不明原因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者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对这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双侧颈动脉10个点的IMT平均值增厚和斑块检出率对缺血性心肌病预测的敏感性为80.76%(21/26),特异性为77.5%(31/40),阳性预测值为70.00%(21/30),阴性预测值为86.11%(31/36)。IMT平均值异常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 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作为鉴别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病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压、血脂、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慧文 蒋作锋 +1 位作者 郭顺华 陈瑞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0-171,179,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血脂、血糖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及斑块组,测定其血压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血脂、血糖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及斑块组,测定其血压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空腹葡萄糖(FPG)和餐后2小时葡萄糖(2hPG)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越重,伴有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比例越高,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TC、LDL-C和hsCRP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SBP、TG、FPG、2hPG增高在斑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IMT增厚组无统计学差异。斑块组SBP、LDL-C、FPG、2hPG和hsCRP较IMT增厚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颈动脉IMT与SBP、TC、LDL-C、FPG、2hPG和hsCRP相关。结论:SBP、TC、LDL-C、FPG、2hPG和hsCRP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血脂异常 高敏C反应蛋白 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肉皮祖细胞的影响
14
作者 马彩艳 陈君柱 +4 位作者 李小玲 刘占军 莫一鹏 李雄 谢培怡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616-1617,1631,共3页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氧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均予左旋氨氯地平(2.5~5.0)mg/d口服治疗,随防8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降压治疗前后的颈...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氧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均予左旋氨氯地平(2.5~5.0)mg/d口服治疗,随防8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降压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并观察EPCs的数量和功能变化。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8个月随防,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降压疗效明显,收缩压、舒张压均达标,颈动脉IMT明显降低,从治疗前的(1.07±0.06)mm降低到治疗后的(0.85±0.05)mm(P〈0.05),EPCs的数量和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颈动脉IMT增加,可改善EPCs的数量和功能,长期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氮氯地平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15
作者 严子君 张瑞岩 +5 位作者 左君丽 初少莉 张奇 胡健 张建盛 沈卫峰 《舰船电子工程》 2008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对高血脂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洪英 《中国民康医学》 2004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高血脂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方法:medison-8000Ex高频超声对120例高血脂患者及120例血脂正常者两组,观察其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血脂升高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及粥...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高血脂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方法:medison-8000Ex高频超声对120例高血脂患者及120例血脂正常者两组,观察其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血脂升高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彩超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情况,对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高血脂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斑块形成 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17
作者 贺军 张艳红 +1 位作者 李晨 阿孜古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 MT)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美国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查出、评估及治疗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标准,对其中腰围按国内增大切点加以修改。MS组106例,男58例,女48例,平均年龄(54....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 MT)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美国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查出、评估及治疗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标准,对其中腰围按国内增大切点加以修改。MS组106例,男58例,女48例,平均年龄(54.2±5.2)岁。对照组106例,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龄(53.6±5.5)岁。均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 MT。结果MS组颈总动脉I MT明显厚于对照组(P<0.01);颈内动脉I MT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性别对颈动脉I MT无影响。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 MT与年龄、腰围及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颈内动脉I MT增厚率,MS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应常规检测MS患者的颈动脉I 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探讨(附90例分析)
18
作者 李峰 郭太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旭 郑英姿 朱虹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350例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与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350例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与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IMT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阿托伐他汀 血脂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秀云 李海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2年7月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16例作为高血压组,并按照PPI分为3个亚组(A组:PPI≤0.40,n=39;B组:0.41≤PPI<0.50,n=41;C组:PP...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2年7月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16例作为高血压组,并按照PPI分为3个亚组(A组:PPI≤0.40,n=39;B组:0.41≤PPI<0.50,n=41;C组:PPI≥0.50,n=36);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8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超声检测IMT,比较不同组颈动脉IMT及hs-CRP水平。结果①高血压组PPI、颈动脉IMT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②随着PPI的增加,颈动脉IMT随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97,P<0.001);③随着PPI的增加,hs-CRP也随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较健康人群高,且PPI与颈动脉IMT和hs-CRP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脉压指数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