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魏海燕 史宏伟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3-865,共3页
目的应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FloTrac/Vigileo系统)来观察心脏手术患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拟在心肺转流(CPB)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全麻后行ANH,目标血细胞比容(Hct)为32%,放血速... 目的应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FloTrac/Vigileo系统)来观察心脏手术患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拟在心肺转流(CPB)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全麻后行ANH,目标血细胞比容(Hct)为32%,放血速度分别为20ml/min(A组)和40ml/min(B组)。于ANH前(T0)、ANH开始后5min(T1)、10min(T2)、ANH结束时(T3)、ANH结束后10min(T4)记录HR、MAP、CVP及FloTrac/Vigileo系统测得的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变异度(SVV)等指标。结果两组ANH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VV在T1~T3时较T0时明显增高(P<0.01),而且B组SVV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进行ANH是安全的,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能对其进行方便的监测。SVV能预测机体对输液治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每搏量变异度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法监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景赫 卢家凯 +9 位作者 卿恩明 张京岚 王慧 程卫平 董秀华 刘醒帅 杨旸 王辉 高志峰 于海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观察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法(arterial pressure-based cardiac output,APCO)监测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APCO在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行... 目的:观察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法(arterial pressure-based cardiac output,APCO)监测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APCO在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行择期剖宫产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APCO监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用药按照缓慢、分次给药、逐渐扩散麻醉平面的原则。记录各观察时点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HR、中心静脉压(CVP)、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SVR)及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与硬膜外给药前相比,硬膜外给药3min后HR、SpO2、CVP及CO无明显变化,但BP、SVR下降(P<0.05)。与胎儿娩出前相比,胎儿娩出后、子宫体注射缩宫素10U(T6)时,BP、SpO2、SVR降低及HR、CO增加等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P的变化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缩宫素2min后,以上变化更为明显。结论:该类患者剖宫产术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阶段以及胎儿娩出前后,主要表现为SVR和SpO2下降。APCO监测,因其微创及不受心内分流影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可信度,适用于妊娠合并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者的围术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重度肺动脉高压 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压力波形心排出量监测法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琛 卢家凯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70-372,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压力波形 心排出量 心脏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在PCI术中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屈海宏 钟雪莲 徐双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给予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中给予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通过术中密切观测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给予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中给予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通过术中密切观测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情况以及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情况来提醒术者做相应注意和处理。结果:80例患者中62例动脉压力波动在正常范围内波动;30例患者出现心肌下后壁梗死,其中1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血压下降,10例患者在动脉血压显著降低的同时伴有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早搏,需立即采用临时起搏器保护,1例患者动脉压力嵌顿,引起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通过改变导管位置后,症状缓解。结论:通过观察PCI术中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情况,并早期做出异常判断而提醒术者及时解除危险的发生,降低了术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了急诊PCI手术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动脉压力波形 再灌注心律失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和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法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心排出量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金海龙 王长睿 +1 位作者 刘思宇 韩如泉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使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FloTrac)和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法(NICO)监测心排出量(CO)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 7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维持期间每隔30分钟同步使用上述两种监测方法测定CO、每搏量(SV)和心...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使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FloTrac)和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法(NICO)监测心排出量(CO)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 7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维持期间每隔30分钟同步使用上述两种监测方法测定CO、每搏量(SV)和心指数(CI)。结果共得到56组数据,FloTrac法测得的CO值明显低于NICO法,分别为4.1±0.7L/min和4.7±0.8L/min,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CO值偏差为0.57L/min,精确度为0.60L/min,95%可信区间为(-0.60,1.7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CO_(Flo)=1.28+0.61CO_(NICO)。结论 FloTrac法测量的CO低于NICO法,但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均可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CO测定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 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法 心排出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桡动脉压力波形消失1例
6
作者 孙艳斌 孙淑红 应秀环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732-2733,共2页
近年,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手术麻醉已经成为很多医院麻醉科的常规麻醉方式。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测量动脉血压是心脏麻醉的一个常规监测项目。笔者在从事心脏麻醉工作的过程中,遇见1例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出现不明原因桡... 近年,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手术麻醉已经成为很多医院麻醉科的常规麻醉方式。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测量动脉血压是心脏麻醉的一个常规监测项目。笔者在从事心脏麻醉工作的过程中,遇见1例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出现不明原因桡动脉压力波形消失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动脉压力波形 动脉穿刺置管 麻醉技术 心脏手术 麻醉方式 常规监测 心脏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力波形无创检测仪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志豪 姚阳 +3 位作者 齐林 郝丽玲 徐礼胜 孙英贤 《生命科学仪器》 2017年第4期3-14,共12页
中心动脉压力波蕴含大量心脑血管的信息,相比外周动脉压而言,中心动脉压对心血管疾病有更加独立且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心动脉压的有创测量创伤大、操作复杂、价格高,因此无创、准确的中心动脉测量仪器研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什么... 中心动脉压力波蕴含大量心脑血管的信息,相比外周动脉压而言,中心动脉压对心血管疾病有更加独立且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心动脉压的有创测量创伤大、操作复杂、价格高,因此无创、准确的中心动脉测量仪器研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什么是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压的意义、中心动脉无创测量原理、中心动脉的测量方法和校准等方面的国内外现状和趋势进行简要阐述。本文重点说明无创中心动脉压力波形测量仪器的各种测量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测量仪器 中心动脉压力波形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麻醉期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的临床意义(附5例报道)
8
作者 赵晓琴 黄宇光 +1 位作者 罗爱伦 任洪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心脏瓣膜手术麻醉期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的临床意义(附5例报道)赵晓琴1黄宇光2罗爱伦2任洪智例1女,3岁,因“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瓣上轻度狭窄”,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交界切除术,瓣上狭窄未处理,复跳后动脉压力波... 心脏瓣膜手术麻醉期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的临床意义(附5例报道)赵晓琴1黄宇光2罗爱伦2任洪智例1女,3岁,因“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瓣上轻度狭窄”,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交界切除术,瓣上狭窄未处理,复跳后动脉压力波仍示压力曲线上升支缓慢延长,升支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替换术 麻醉期 动脉压力波形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动脉压力波形监护系统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效果
9
作者 柯少力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0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动脉压力波形监护系统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PCI手术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根据术中动...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动脉压力波形监护系统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PCI手术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根据术中动脉压力波形变化及心率、心律变化异常情况,给予患者相应对症处理。结果 90例患者中出现异常动脉压力波形33例(36.7%),正常波形57例(63.3%)。异常动脉压力波形患者中20例在血液再灌注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5例室性早搏,6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性心动过速,在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通过密切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对异常情况及早进行判断和对症处理,可以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PCI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动脉压力波形监护系统 再灌注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小玲 邱梅 黄锡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16期1888-1889,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给予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密切观察术中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心电监护心率、心律等变化。结果1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给予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密切观察术中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心电监护心率、心律等变化。结果112例中86例压力波动在正常范围;55例下后壁梗死,其中35例血压不同程度下降,18例血压显著降低者同时发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伴交界性逸搏,需立即临时起搏器保护,2例压力嵌顿引起短阵室速,改变导管位置后缓解。结论通过观察术中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早判断异常,提醒术者排除危险,减少术中的并发症风险,提高了急诊PCI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动脉压力波形 再灌注心律失常 护理
原文传递
颈动脉压力波形反射波点与冠心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婷 周琦 +1 位作者 姜珏 雷小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颈动脉局部压力波形反射波点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8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50例为非冠心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8例为冠心病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5例(单支病变组),多支血管病... 目的探讨超声颈动脉局部压力波形反射波点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8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50例为非冠心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8例为冠心病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5例(单支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63例(多支病变组),根据颈动脉射频血管压力波波形分析(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technique-pulse wave analysis,QAS-PWA)提取反射波幅值(H)、反射波斜率(R)及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分析各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114.415±12.486)、(114.920±13.291)mm Hg]和R(0.513±0.104、0.561±0.111)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06.000±14.000)mm Hg,(0.449±0.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组R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各组AI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力最大(回归系数β=7.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32,P=0.000)。结论颈动脉压力波形图中反射波点幅值H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反射波点斜率R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波形图反射波点位置随冠心病发生及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前移,对冠心病及病变程度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反射波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原文传递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对二氧化碳气腹心血管效应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海燕 张媛 +1 位作者 史宏伟 鲍红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 通过采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的心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二氧化碳(CO2)气腹时高碳酸血症和腹腔内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 目的 通过采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的心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二氧化碳(CO2)气腹时高碳酸血症和腹腔内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定容呼吸组(20例)患者术中保持固定的通气量(潮气量10ml/kg,频率12次/min),非定容呼吸组(20例)患者根据术中动脉血CO2分压(PaCO2)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来调节呼吸参数以保持其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均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PHILIPS-MP60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血气分析监测PaCO2.结果 定容呼吸组气腹后10、30minHR、MAP、心脏指数(CI)、SVV、PaCO2和PETCO2及气腹后30min每搏量指数(SVI)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气腹结束时SVV[(8±2)%]与插管后5 min[(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MAP、CI、SVI、PaCO2和PETCO2显著增高(P<0.05或<0.01);非定容呼吸组气腹后10、30 min HR、MAP、CI、SVI、PaCO2和PETCO2与插管后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V显著高于插管后5min(P<0.01),气腹结束时SVV[(9±2)%]与插管后5min[(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定容呼吸组比较,定容呼吸组气腹后30 min和气腹结束时HR、CI、SVI、PaCO2、PETCO2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 CO2气腹时高碳酸血症的心血管效应主要表现为增加交感活性,造成MAP、HR、CO、SV的增加,而腹腔内压力则主要阻碍腹腔内脏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回流造成前负荷的减少.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能及时反映CO2气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利于腹腔镜手术中呼吸参数的调节和输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气腹 心血管系统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原文传递
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伍惠仪 余碧琳 +4 位作者 杨梅娟 苏志源 陈郡兴 王寿平 詹鸿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探讨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APCO)监测指导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择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妊娠产妇17例,所有患者均监测APCO... 目的 探讨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APCO)监测指导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择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妊娠产妇17例,所有患者均监测APCO,麻醉诱导后按20~30 ml/kg进行血液稀释,根据每搏变异度(SVV)和每搏量指数(SVI)调整液体输注速度,控制扩容时间在60 min内.记录全麻诱导后(血液稀释前,T0)、胎儿娩出前(血液稀释后,T1)、剥离胎盘时(开始出血时,T2)、开始输血时(出血量较大时,T3)、关腹时(输血完毕,T4)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VV、SVI、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等,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T1时点CVP较T0时点升高,T2~T4时点CVP较T1时点均下降(均P〈0.05).T1~T3时点CI较T0时点增加,T1~T4时点SVI较T0时点增加(均P〈0.05),而T2~T4时点CI、SVI较T1时点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T1时点SVV较T0时点降低,T3时点SVV较T1时点升高(均P〈0.05).T1、T2时点SVR较T0时点下降(均P〈0.05).T1~T4时点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较T0时点均降低(均P〈0.05),而T2~T4时点Hct、Hb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气分析显示,T1时点血Na^+、K^+、Ca^2+和血糖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4时点血pH值和碱剩余较T0时点降低(均P〈0.05).所有患者均需输注血制品.结论 APCO指导下行AHHD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用不同外周动脉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礼胜 宋代远 +1 位作者 刘文彦 王瑜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盲系统辨识技术可以通过两路外周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但如何选择外周动脉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盲系统辨识算法,同步采集人体左右两侧的桡动脉压力波形和足背动脉压力波形,按照4种不同组合进行主动脉压力... 采用盲系统辨识技术可以通过两路外周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但如何选择外周动脉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盲系统辨识算法,同步采集人体左右两侧的桡动脉压力波形和足背动脉压力波形,按照4种不同组合进行主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使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评判重建效果,确定外周动脉波形辨识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足背动脉与桡动脉组合对主动脉压力波形重建无显著性影响(P>0.5),而仅使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无法有效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系统辨识 子空间方法 动脉压力波形 外周动脉压力波形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分析
15
作者 张小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329-329,331,共2页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文章参与试验的研究对象共有50例,入组方法为盲选入组,入院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这段期间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的患...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文章参与试验的研究对象共有50例,入组方法为盲选入组,入院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这段期间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的患者,电脑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后,实验组之中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有着比较理想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的。结论: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心率情况有效的进行改善,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持续动脉压力波形监测 预防 再灌注心律失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频率与数据长度对中心动脉波形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礼胜 姜志豪 +1 位作者 姚阳 刘文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29,共5页
传递函数法重建CAP (central aortic pressure)多是基于自回归各态历经(auto regressive e Xogenous,ARX)模型或傅里叶变换,未考虑采样频率、数据长度.为了研究采样频率和数据长度对重建CAP的影响,基于ARX模型和傅里叶变换,重建CAP并分... 传递函数法重建CAP (central aortic pressure)多是基于自回归各态历经(auto regressive e Xogenous,ARX)模型或傅里叶变换,未考虑采样频率、数据长度.为了研究采样频率和数据长度对重建CAP的影响,基于ARX模型和傅里叶变换,重建CAP并分析误差.结果表明,采样频率100 Hz,数据长度大于3 s时,基于ARX模型重建CAP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306. 6±80. 0) Pa,波形匹配度89%);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对采样频率不敏感,数据长度为6 s时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493. 3±320. 0) Pa,波形匹配度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力波形 传递函数 ARX模型 傅里叶变换 采样频率 数据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波形分析模型与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
17
作者 林懋时 程云章 +2 位作者 曹阳 梁冰 文小琴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42-249,共8页
目的储存压力波模型巧妙地将动脉系统的功能分为导管功能和储集功能,从而引入更多变量以解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本研究旨在对比储存压力波模型与“金标准”波分离模型在反映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优劣,探究储存压力波模型是否比其他同类... 目的储存压力波模型巧妙地将动脉系统的功能分为导管功能和储集功能,从而引入更多变量以解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本研究旨在对比储存压力波模型与“金标准”波分离模型在反映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优劣,探究储存压力波模型是否比其他同类型波形分析技术更具价值。方法选取30例进行全身麻醉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围绕患者因术中干预而产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时间节点,进行动脉压力波形采集,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后使用上述两种波形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引入储存波上升斜率(P_(r)/t_(r))、储波幅值与脉压比值(P_(r)/P_(P))、储存波波峰在心动周期的位置(t_(r)/T)、反向波上升斜率(P_(b)/t_(b))等波形特征参量。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诱导前后和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参数、波形参量分别进行比较,并对术中5个时间点的波形参量变化与生命体征参数变化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诱导前后和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参数、波形特征参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统计学显著性。波分离模型中仅有P_(b)/t_(b)与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呈负相关(r=-0.312,P<0.05),其他参量均与术中生命体征参数相关性不高。而储存压力波模型的波形参量中P_(r)/t_(r)与CO、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v-aCO_(2))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0.616(P<0.01),t_(r)/T与CO相关系数为0.483(P<0.01)。储存压力波模型特征参量与生命体征参数的相关更加密切。结论储存压力波模型在反映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中,比同类型的波形分析技术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波形 血流动力学 生命体征参数 波分离模型 储存压力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后有创动脉留置针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介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洪磊 徐旭娟 +1 位作者 陆凤英 许旸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3-744,共2页
目前置入有创动脉留置针完全依赖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操作过程中会有血液回流,污染管道。本研究组研制了一种改进后有创动脉留置针,本文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利用监护仪上的有创动脉压力波形,数字化引导穿刺,缩短了操作时间,... 目前置入有创动脉留置针完全依赖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操作过程中会有血液回流,污染管道。本研究组研制了一种改进后有创动脉留置针,本文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利用监护仪上的有创动脉压力波形,数字化引导穿刺,缩短了操作时间,增加操作者的信心,极大增加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有创动脉留置针 有创动脉压力波形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Trac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静 蔡长华 马虹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应用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0例,麻醉前行左桡动脉穿刺,连接FloTrac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同时行右颈内静脉穿刺,记录... 目的:应用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0例,麻醉前行左桡动脉穿刺,连接FloTrac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同时行右颈内静脉穿刺,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平静时(T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30s(T3)、气管插管后5min(T4)、切皮(T5)、劈胸骨(T6)、吻合前降支(T7)、吻合后降支(T8)、吻合钝缘支(T9)、关胸(T10)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和每搏量变异度(SVV)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HR略下降,搬动心脏时出现早搏或心率减慢,吻合后降支和钝缘支时心率增快。MAP和CI麻醉后显著下降,以麻醉诱导期、搬动心脏、吻合后降支、吻合钝缘支最明显。麻醉诱导期CVP无明显变化,吻合血管时明显上升,术毕回落,但仍高于麻醉前水平。SVV术中变化不大,对预测容量敏感,但手术对SVV干扰较大。结论:FloTrac在OPCABG术中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血液动力学参数,SVV对输液治疗反应比CVP敏感。麻醉诱导期、搬动心脏、吻合后降支、吻合钝缘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测量心脏容量负荷与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宏伟 葛亚力 +4 位作者 鲍红光 王晓亮 杜伯祥 罗中华 陈宝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6期522-529,共8页
目的评价肺动脉导管(PAC)、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3种方法监测心脏外科患者心脏容量与血流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24例(C组),瓣膜置换患者39例(V组),采用PAC、Fl... 目的评价肺动脉导管(PAC)、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3种方法监测心脏外科患者心脏容量与血流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24例(C组),瓣膜置换患者39例(V组),采用PAC、FloTrac和TEE3种方法,监测液体负荷前后心脏容量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指数(C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系统脉管阻力指数(SVRI)、搏出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SV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E-D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各临床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与容量治疗前比,PAC指标的变化:两组的CVP,C组的PCWP、RVEDVI、RVEF、CI和SVI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loTrac指标的变化:两组CI和SVI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VV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EE指标的变化:两组LVEDVI、CI、SVI、EDA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性检验,两组RVEDVI、LVEDVI平均偏差分别为40.5、53.2mL;FloTrac的CI均小于TEE和PAC测量的CI(负偏差)。FloTrac与PAC的CI预测心脏收缩功能减退,采用接受操作特点(ROC)曲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结论EDA和SVV预测液体负荷反应具有实时敏感性,RVEDVI连续监测意义更大。传统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困难时,可考虑用TEE或FloTrac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动力学 容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