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余梦楠 洪波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mA)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以22个ICA-PComA动脉瘤(动脉瘤组)与20个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对颈内动脉交通段直径(Dica)、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直径(Dpc...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mA)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以22个ICA-PComA动脉瘤(动脉瘤组)与20个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对颈内动脉交通段直径(Dica)、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直径(Dpcom)、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夹角角度(Apcom)及颈内动脉眼段-床突段转折处角度(Aica)等进行测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与动脉瘤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线曲线(ROC)分析。结果两组Dpcom、Aica和Apc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om减小导致动脉瘤发生概率增加。Apco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最佳诊断界值为52.25°。结论Apcom对ICA-PComA动脉瘤与动脉圆锥的鉴别及对动脉瘤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圆锥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合并动脉圆锥影像学特点及术中治疗方式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腾华 王少兵 +3 位作者 刘红朝 欧阳伟 袁辉胜 杨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合并动脉圆锥的影像特点及开颅夹闭术中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Co AA合并动脉圆锥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动脉瘤夹闭方式,以及对动脉圆锥...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合并动脉圆锥的影像特点及开颅夹闭术中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Co AA合并动脉圆锥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动脉瘤夹闭方式,以及对动脉圆锥的处理方式。结果 45例患者术前3D-DSA均显示PCo AA合并动脉圆锥,动脉圆锥呈漏斗样,与动脉瘤共基底,位于颈内动脉近心端下前侧,动脉瘤则位于颈内动脉远心端外后侧,圆锥顶端有细小后交通动脉(PCo A)显影,圆锥最大径<3 mm。术中显微镜下所见与DSA检查一致,残存的PCo A血供极少,血管变细,外观较正常动脉颜色稍浅。当瘤颈较宽时,动脉圆锥基底亦增宽,圆锥深度浅,结构不典型,瘤颈较窄时,圆锥结构较为典型。术中动脉瘤瘤颈连同动脉圆锥共同夹闭18例,术后无脑缺血发生;保留PCo A及动脉圆锥夹闭动脉瘤27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形成或复发。结论 PCo AA合并动脉圆锥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应根据动脉瘤瘤颈夹闭难易程度、瘤颈与动脉圆锥共生关系及后循环供血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保留PCo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 动脉圆锥 影像学 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节 於永 +1 位作者 胡再虎 崔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9例(同期收治后交通动脉瘤共36例)。结果:9例病人成功获得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目的:总结分析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9例(同期收治后交通动脉瘤共36例)。结果:9例病人成功获得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导管技术栓塞2例,单纯弹簧圈4例。完全栓塞5例,近全栓塞3例,大部栓塞1例。结论:术前对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形态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栓塞方案,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圆锥 动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多囊肝患者后交通动脉圆锥发展成动脉瘤:1例报告与文献回顾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瑞 洪波 +3 位作者 许奕 赵文元 黄清海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6-78,共3页
颅内动脉圆锥( intracranial arterial infundibulum, IAF)通常被当作偶发的正常解剖变异,很少导致严重后果。截至目前仅有不到10例IFA破裂出血以及13例由IAF发展成动脉瘤的文献报道。我们在此报道1例后交通部位IAF发展成动脉瘤的个... 颅内动脉圆锥( intracranial arterial infundibulum, IAF)通常被当作偶发的正常解剖变异,很少导致严重后果。截至目前仅有不到10例IFA破裂出血以及13例由IAF发展成动脉瘤的文献报道。我们在此报道1例后交通部位IAF发展成动脉瘤的个案,该病例有孤立多囊肝病,在对侧后交通动脉部位有一枚动脉瘤且在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发生 颅内动脉圆锥 多囊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璧 朱云飞 何绍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对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临床介入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云南文山州人民医院1年内收治的12例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12例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 目的对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临床介入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云南文山州人民医院1年内收治的12例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12例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仅有1例呕吐并发症,成功率为91.67%。其中,单纯弹簧圈4例(33.33%),双管道管技术栓塞3例(25.0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41.67%);所有患者预后完全无症状共5例(41.67%)。结论对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动脉瘤形态观察,便于制定针对性栓塞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促使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 介入治疗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圆锥的动脉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凯 马岩 李富德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 动脉圆锥的动脉解剖学观察。方法 在5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国人尸体上及在5例冠状动脉塑型标本上解剖观察心脏动脉圆锥的动脉供应。结果 动脉圆锥的动脉大都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和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动脉圆锥支,它... 目的 动脉圆锥的动脉解剖学观察。方法 在5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国人尸体上及在5例冠状动脉塑型标本上解剖观察心脏动脉圆锥的动脉供应。结果 动脉圆锥的动脉大都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和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动脉圆锥支,它们大都在动脉圆锥部吻合。结论 本文研究了动脉圆锥部的动脉供应及其吻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圆锥 动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明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1期80-81,共2页
颅内动脉瘤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互相影响下导致的脑动脉壁呈瘤样异样突出,进而出现瘤样扩张,是常见的一种人类脑血管的常见疾病。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占颅内出血的25%[1],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脑出血,位居第三位,也... 颅内动脉瘤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互相影响下导致的脑动脉壁呈瘤样异样突出,进而出现瘤样扩张,是常见的一种人类脑血管的常见疾病。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占颅内出血的25%[1],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脑出血,位居第三位,也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诱因。颅内动脉瘤破裂之后的SAH,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大,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进一步准确比较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特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和50例动脉圆锥周围血管患者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周围血管 动脉圆锥 脑血管意外 脑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 动脉分叉部 高血压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圆锥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兵兵 方兴根 +4 位作者 吴德刚 袁金龙 程少文 吴丹 徐善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7期71-72,共2页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现代医疗事业也不断进步,针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展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治愈率。其中,对于后交通动脉圆锥的研究也逐渐步入正轨,目前,针对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现代医疗事业也不断进步,针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展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治愈率。其中,对于后交通动脉圆锥的研究也逐渐步入正轨,目前,针对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面研究较多。后交通动脉圆锥部也称为漏斗部,主要位置就是在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发起出,且后交通动脉自漏斗的颈部发出。在对多起动脉瘤患者的检验当中,发现动脉圆锥在颅内动脉中可发生在任何主要血管的分叉部位,最常见的是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分叉部位,再就是前交通动脉、豆纹动脉起源部位、大脑后动脉起源部位等。在现代医学中,后交通动脉圆锥也通常是被认为功能性扩展或漏斗样增宽的解剖变异结构,通常在后交通动脉圆锥部也是发生动脉瘤的主要场所之一。本文就后交通动脉圆锥进行了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圆锥 治疗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由动脉圆锥支痉挛所致的心前区ST段短暂抬高
9
作者 Kagiyama S. Koga T. +1 位作者 Kaseda S. 郭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8期46-47,共2页
在右冠状动脉(RCA)造影检查期间,导管进入动脉圆锥支时心前区V1~V3导联可见显著的ST段弓形抬高。LCA造影未见任何异常表现,但在RCA造影时可见动脉圆锥支缓慢的血流。该患者无胸痛,ST段抬高亦改善。动脉圆锥支的缓慢血流在5m in内恢复... 在右冠状动脉(RCA)造影检查期间,导管进入动脉圆锥支时心前区V1~V3导联可见显著的ST段弓形抬高。LCA造影未见任何异常表现,但在RCA造影时可见动脉圆锥支缓慢的血流。该患者无胸痛,ST段抬高亦改善。动脉圆锥支的缓慢血流在5m in内恢复。心前区ST段抬高可能源于导管诱发的动脉圆锥支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圆锥 ST 右冠状动脉 前区 造影检查 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圆锥支痉挛出现Ⅰ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一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龙 赵菁 +1 位作者 王伟民 郭继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2,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5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左主干及前降支未见异常,回旋支远端30%~40%狭窄,右冠状动脉(右冠)近段100%闭塞。遂于右冠近段置入裸支架1枚。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1g、1次... 患者男性,53岁。5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左主干及前降支未见异常,回旋支远端30%~40%狭窄,右冠状动脉(右冠)近段100%闭塞。遂于右冠近段置入裸支架1枚。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1g、1次/d,培哚普利4mg、1次/d,美托洛尔12.5mg、2次/d,胸痛未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BRUGADA 动脉圆锥 心电图 支痉挛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Ⅰ型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胎儿动脉圆锥干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博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7年第3期167-173,共7页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结构畸形,活婴中CHD的发生率为0.6%~1.2%[1],胎儿期CHD的真正发病率尚无研究报道,但估计是活婴CHD发病率的5倍[2]。约30%的CHD属于严重的畸形,是导致流产、死胎、围...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结构畸形,活婴中CHD的发生率为0.6%~1.2%[1],胎儿期CHD的真正发病率尚无研究报道,但估计是活婴CHD发病率的5倍[2]。约30%的CHD属于严重的畸形,是导致流产、死胎、围产期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性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期 动脉圆锥 右心室流出道 超声心动图诊断 胎儿心脏 动脉导管弓 室间隔 圆锥动脉 正常胎儿 三维容积
原文传递
后交通动脉圆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应力特点分析
12
作者 张坤 夏金超 +5 位作者 王子亮 李天晓 李钊硕 高不郎 高慧丽 汪勇锋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应力特点。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因疑诊后交通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而发现存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3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DSA技术测量并结...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应力特点。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因疑诊后交通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而发现存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3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DSA技术测量并结合计算机模拟血流动力学采线方法定量分析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弯曲角度后交通动脉圆锥处血流动力学应力参数如总压力.剪切力等,以同期收治的后交通动脉正常的30例非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后交通动脉与领内动脉的弯曲角度为[(80.1±8.4)°],明显高于观察组[(73.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交通动脉圆锥处的血流剪切力、总压力分别为(8.32±0.70)Pa、(85.61±6.04)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后交通动脉相同部位处[(3.95±0.28)Pa、(25.72±7.18)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通动脉圆锥处的局部血流应力与正常后交通动脉相同部位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可能在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动脉圆锥 血流动力学应力 形态学
原文传递
心脏三节段法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慧 朱琦 +1 位作者 陈娇 郭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三节段法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价值。方法应用心脏三节段法对胎儿进行筛查,检出或疑似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167胎,对其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7胎圆锥动脉干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40胎,大动脉转位25...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三节段法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价值。方法应用心脏三节段法对胎儿进行筛查,检出或疑似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167胎,对其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7胎圆锥动脉干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40胎,大动脉转位25胎,右心室双出口36胎,永存动脉干66胎。其中84胎经产后病理证实,13胎经产后超声心动图确诊,11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产后病理结果不符,59胎失访。结论心脏三节段法是产前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心脏圆锥动脉干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评估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心功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应倩 武育蓉 +1 位作者 陈笋 孙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评价圆锥动脉干畸形(CTD)胎儿心功能。方法选取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9胎CTD胎儿(CTD组)和39胎正常胎儿(对照组)。采用STIC技术评估2组胎儿的心功能,包括肺动脉(PA)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目的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评价圆锥动脉干畸形(CTD)胎儿心功能。方法选取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9胎CTD胎儿(CTD组)和39胎正常胎儿(对照组)。采用STIC技术评估2组胎儿的心功能,包括肺动脉(PA)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RVDS)、缩短分数(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TD组胎儿PA内径及PA/AO均减小(P均<0.001),LVDD、LVDS、RVDD、RVDS、LVEDV、LVESV、RVEDV及R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心室FS、EF及SV均降低(P均<0.05),LVDD/RVDD明显升高(P均<0.01)。CTD组中,RVEDV高于LVEDV(P<0.05),左心室SV及EF均低于右心室(P均<0.05)。结论CTD在产前即可对胎儿心功能造成影响,右心室功能有代偿性增强表现,而右心扩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 圆锥动脉干畸形 胎儿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C技术在孕晚期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宏强 王义成 +3 位作者 程志华 李小娟 赵彤 焦桂青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4期74-76,88,共4页
目的探讨STIC技术在孕晚期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6~1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孕妇150例,分别用超声二维和STIC技术采集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的信息。结果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三血管切面显示率分别为80... 目的探讨STIC技术在孕晚期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6~1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孕妇150例,分别用超声二维和STIC技术采集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的信息。结果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三血管切面显示率分别为80.7%、82.0%,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率分别为77.3%、80.0%,STIC技术对椎干系统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显示率与二维成像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动脉导管弓冠状切面显示率分别为68.7%、82.7%,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主动脉弓冠状切面显示率分别为57.3%、81.3%,STIC技术动脉导管弓及主动脉弓冠状切面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二维技术(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IC技术在孕晚期对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有较高的显示率,可用于孕晚期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检查,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技术 胎儿心脏 圆锥动脉 三血管 切面显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景香香 刘安 +3 位作者 王丽 李华梅 王碧雯 冯少燕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海南省人民医院62例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病特征。结果 62例胎儿心脏圆锥动脉...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海南省人民医院62例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病特征。结果 62例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中24例为共同动脉干,14例为法洛氏四联征,12例为心室双出口,12例为大动脉转位。其中14例法洛氏四联征和4例大动脉转位未合并其他畸形,其余44例均合并各种心脏畸形。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大部分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病变,帮助临床医生在产前评估胎儿出生后的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对孕妇选择是否终止妊娠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圆锥动脉干畸形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多切面并节段分析法筛查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彩宏 朱向明 +1 位作者 李国杰 江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多切面并节段分析法筛查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应用多切面并节段分析法检出40例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产前超声诊断法洛四联症(TOF)10例,大动脉转位...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多切面并节段分析法筛查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应用多切面并节段分析法检出40例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产前超声诊断法洛四联症(TOF)10例,大动脉转位(TGA)8例,右室双出口(DORV)12例,永存动脉干(PTA)10例。40例均经我科三名副主任以上医师会诊,18例我院引产后部分经病理解剖证实,1例足月分娩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外院引产21例。结论:产前多切面并节段分析法是筛查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胎儿 圆锥动脉干畸形 多切面 节段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合理 闫瑞玲 +2 位作者 张媛媛 刘国才 张钰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四切面法",以主、肺动脉排序或内径的改变、交叉结构的消失或不显示作为疑似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声像图特点,...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四切面法",以主、肺动脉排序或内径的改变、交叉结构的消失或不显示作为疑似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声像图特点,然后行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37例疑似圆锥动脉干畸形,经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后产前诊断圆锥动脉干畸形27例,其中法洛四联症10例,大动脉转位8例,右室双出口6例,永存动脉干3例;生后超声或尸检证实产前漏诊大动脉转位2例,法洛四联症1例;1例重症法洛四联症误诊为永存动脉干。结论:根据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圆锥动脉干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胎儿 圆锥动脉干畸形 胎儿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脏圆锥动脉干缺损患儿MTHFR基因C677T突变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芳 柏屏 +3 位作者 陈树宝 邱文娟 刘晓青 张雅芬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心脏圆锥动脉干缺损(CTD)是一组严重的、复杂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参与甲硫氨酸-叶酸代谢的关键酶,其基因677位点C→T错义突变可造成此酶活性降低,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已证明高同型半胱... 目的心脏圆锥动脉干缺损(CTD)是一组严重的、复杂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参与甲硫氨酸-叶酸代谢的关键酶,其基因677位点C→T错义突变可造成此酶活性降低,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已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诱发胎儿出生缺陷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CTD患儿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的情况.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97例CTD患儿和118例正常健康人MTHFR基因677位点C→T突变多态性,并比较两组677TF的纯合突变率.结果CTD患儿中TT基因型频率为24.7%(24/97),显著高于对照组13.6%,χ2=4.40,P=0.036,OR值2.1(95%CI:1.04~4.22);CTD患儿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52.6%,显著高于对照组42.8%,χ2=4.09,P=0.043,OR值1.5(95%CI:1.01~2.17).其中法洛氏四联症、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的TT基因型频率为29.7%~40.0%.结论MTHFR基因与心脏圆锥动脉干缺损有一定关系,其677TT基因型可能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圆锥动脉 四氢叶酸还原酶 多态性 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诊断中的运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美芳 郑菊 +2 位作者 雷婷 杜柳 谢红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义CNV与胎儿超声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128例染色体正常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被纳入研究。其CNV检出率为14.1%(18/128),其中包括病理性CNV为5.5%(7/128)、临床意义未明CNV(VOUS)为4.7%(6/128)和良性变异CNV为3.9%(5/128)。此128例胎儿分为良性CNV组(n=115)及非良性CNV组(n=13)。非良性CNV组病例合并心外总异常率(76.9%vs. 43.5%,P=0.037),结构性心外异常率(61.5%vs. 24.2%,P=0.022)、软指标的异常率(61.5%vs. 20.9%,P=0.004)及胸腺异常率(30.8%vs. 0.87%,P=0.000)高于良性CNV组;两组间除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发生率(46.2%vs. 13.9%,P=0.010)存在差异外,合并心内其他异常率无显著差异(53.9%vs. 53.9%,P=1.000)。非良性组的自然死亡率(50%)高于良性组(16.4%),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拷贝数变异是圆锥动脉干异常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合并包括胸腺异常在内的心外异常提示合并拷贝数变异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圆锥动脉干畸形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