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孔祥明 魏雪峰 李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29...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29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治疗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拆部分缝线后好转;其余患者皮瓣组织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3个月,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掌指关节伸屈范围达到90°,近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90~100°,远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30~45°。术后1个月,29例患者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均未恢复;术后3个月,23例患者浅感觉恢复;术后6个月,29例患者的浅感觉、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术后不同时点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均为S1级;术后3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20例,S3级9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1例,S3级28例。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感觉 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缺损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及感觉重建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志安 伍成奇 裴志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74-1275,共2页
[目的]报道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后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旋转至指端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皮瓣进行包埋和吻合,修复创面;应用带指神经背外侧支岛状皮瓣,顺行转位至指腹侧缺... [目的]报道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后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旋转至指端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皮瓣进行包埋和吻合,修复创面;应用带指神经背外侧支岛状皮瓣,顺行转位至指腹侧缺损处,修复创面及感觉重建。临床应用16例18指。[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5例(指)皮瓣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M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可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外科 治疗结果 动脉岛状皮瓣 修复 感觉重建 改良 手指创面 指端指腹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费小轩 王辉 杨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对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不同修复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共101... 目的:对比分析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对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不同修复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共101指采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对照组共101指采用腹部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优良率,以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8.12%)明显高于对照组(66.34%)(χ~2=14.103,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53.64±6.57)min vs(57.37±8.64)min](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7.14±2.34)d、(0.74±0.14)万vs(12.02±4.37)d、(1.24±0.34)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疗效优于腹部皮瓣治疗疗效,具有术后皮瓣存活率高,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经费少的特点,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 腹部 手指背侧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及对凝血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晓亮 于晓飞 刘宁 《骨科》 CAS 201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及对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复杂性断指再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 目的研究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及对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复杂性断指再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术后常规使用肝素钠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病人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两组病人均进行10d的抗凝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间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两组病人间临床断指成活率和术后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6;χ~2=1.051,P=0.305)。抗凝血治疗后两组病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在术后第3天均有所延长,且观察组病人的APTT、PT[(39.78±2.56)s,(24.54±0.82)s]高于对照组[(36.18±2.17)s,(19.32±1.1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4,P<0.001;t=23.556,P<0.001)。而术后第10天,两组病人的APTT、PT水平明显恢复,对照组病人的APTT、PT[(34.49±2.76)s,(22.29±2.46)s]高于观察组[(30.76±2.91)s,(17.23±2.14)s](t=7.005,P<0.001;t=9.815,P<0.001)。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良好,对病人的APTT、PT影响较小,有效避免病人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复方丹参滴丸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肝素钠的替代药物,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抗凝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 复方丹参滴丸 肝素钠 凝血功能 血管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全层缺损 被引量:6
5
作者 毕晓萍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以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患者13例(13眼),眼睑缺损范围为(33.67±8.35)mm&#... 目的探讨以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患者13例(13眼),眼睑缺损范围为(33.67±8.35)mm×(16.44±4.45)mm。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大小为(38.56±8.99)mm×(18.44±4.00)mm,皮瓣内层覆盖游离唇黏膜8例,硬腭黏膜5例,术后随访6-24月。结果皮瓣完全存活10例 皮瓣部分存活2例 1例皮瓣因严重静脉淤滞坏死,术后3月行游离植皮术,植皮存活。移植的口腔黏膜均存活。5例患者因皮瓣臃肿,行Ⅱ期修整术,其中3例同时行Ⅱ期上睑下垂矫正额肌瓣悬吊术。存活的皮瓣色泽近似邻近皮肤,质地柔软,有效保护眼球。结论以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可有效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重建眼睑,保护眼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缺损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 口腔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卫玺 程宏宇 +2 位作者 王光军 张大伟 封必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9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9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组织与足跟相似,可满足负重行走的功能需要。切取操作简单,切取后对足部负重功能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组织缺损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波 陈世玖 +4 位作者 曾雪琴 聂开瑜 王达利 程代薇 王玉明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11期1014-1014,共1页
关键词 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应用解剖 设计 切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魏海温 江海廷 +2 位作者 赵志刚 吕明 范启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7-37,共1页
骨间背动脉为蒂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部,顺行修复肘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不损伤前臂主要血管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我科应用此皮瓣60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肘部软组织缺损 移位修复 骨间背动脉 手术操作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软骨游离移植修复下睑全层缺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致媛 赵延勇 +3 位作者 庄洪兴 蒋海越 杨庆华 王艳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软骨游离移植的方法在修复下睑全层缺损中的效果。方法:对6例下眼睑全层缺损的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软骨游离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观察其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软骨游离移植的方法在修复下睑全层缺损中的效果。方法:对6例下眼睑全层缺损的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软骨游离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观察其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术后均无下睑外翻。无明显瘢痕遗留,无软骨外露。无患者诉眼部不适。额部皮瓣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在下眼睑全层缺损的修复中使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软骨游离移植,对于功能和外形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全层缺损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 软骨游离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眉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俊杰 张洁 +2 位作者 杨欣 李健宁 秦泽莲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眉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共8例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行眉部分或全眉再造。回顾性分析眉缺损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切口瘢痕和再造眉形态等。结果眉缺损得到良好修复...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眉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共8例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行眉部分或全眉再造。回顾性分析眉缺损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切口瘢痕和再造眉形态等。结果眉缺损得到良好修复,再造眉外观满意,供区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效果较好,再造的眉毛比较浓密,尤其适合眉毛较为浓密的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 眉缺损 眉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志雄 耿成龙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比较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者20例(Ⅰ组),采用邻指皮瓣治疗者21例(Ⅱ组)。比较术后6个月随... 目的:比较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者20例(Ⅰ组),采用邻指皮瓣治疗者21例(Ⅱ组)。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皮瓣的温度、触觉、痛觉、两点辨别觉及患手持物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Ⅰ组2例皮瓣表皮出现坏死,脱落后愈合;9例患者出现冬季患肢发凉。Ⅱ组2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未予特殊处理,表皮脱落后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皮瓣温度、痛觉、两点辨别觉及持物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皮瓣的触觉优于Ⅰ组(P<0.05)。结论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均能有效恢复指端缺损患者患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但后者在恢复患指感觉功能方面的疗效略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邻指 动脉岛状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杰 骆东山 宋知非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6,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手部开放性损伤 修复 指端损伤 指腹缺损 临床医师 治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断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章峰火 郭翱 +1 位作者 包梁杰 李晨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1期1179-1180,共2页
临床手外伤手指离断常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作者于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移位桥接,修复断指合并有手指掌侧、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同时具有掌背侧皮肤软组织、血管神经缺损患者35例,再植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 临床手外伤手指离断常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作者于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移位桥接,修复断指合并有手指掌侧、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同时具有掌背侧皮肤软组织、血管神经缺损患者35例,再植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方法明显提高了具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断指再植成活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岛状皮瓣 指软组织缺损 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邻指 再植成活率 血管神经缺损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舌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晓智 邵婷如 赵萌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7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舌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行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的舌鳞癌术后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术后外形及语音、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2例术后行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即刻修复舌... 目的探讨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舌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行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的舌鳞癌术后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术后外形及语音、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2例术后行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即刻修复舌鳞癌患者,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区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具有手术制取简单,供区并发症小,厚薄适中等优点,为舌鳞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 重建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54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虎 余化龙 何明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20-122,131,共4页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指背皮肤缺损患者108例,根据是皮瓣修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患指56根)和实验组(54例,患指55...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指背皮肤缺损患者108例,根据是皮瓣修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患指56根)和实验组(54例,患指55根);对照组行腹部皮瓣修复,实验组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术后效果。结果手术情况: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效果: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优良率达94.64%(53/56),高于对照组的72.72%(40/5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操作较为简单,在临床上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腹部修复 指背 肤缺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颈部组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匡建国 唐胜建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 面颈部组织 后遗症 PEAIF 肤软组织 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林 崔白日 +3 位作者 李康杰 李成福 玄东泽 金成峰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探讨隐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适应症 .[方法 ]研究以隐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且介绍用这种皮瓣修复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结果 ]临床应用于 12例 ,完全成活 11例 ,其中随访 10例 ,时间为 6个月至 4年 3个... [目的 ]探讨隐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适应症 .[方法 ]研究以隐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且介绍用这种皮瓣修复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结果 ]临床应用于 12例 ,完全成活 11例 ,其中随访 10例 ,时间为 6个月至 4年 3个月 ,效果满意 .[结论 ]大型裸露深部结构的组织缺损和不能局部转移皮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动脉岛状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玉萍 张海荣 杨瑞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鼻再造术 动脉岛状皮瓣 预扩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春江 刘佳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4期642-644,共3页
目的 观察逆行与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58例患者,分为逆行组(施行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通过缝接神经重建皮瓣感觉)与顺行组(施行顺行指掌... 目的 观察逆行与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58例患者,分为逆行组(施行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通过缝接神经重建皮瓣感觉)与顺行组(施行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每组29例患者。比较皮瓣感觉、近侧指间关节(PIP)及远侧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MHQ)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逆行组TPD明显高于逆行组(P<0.05)。与对应健侧指PIP及DIP的活动度相比,伤侧逆行组和顺行组相应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有降低,但伤侧逆行组PIP及DIP的活动度均高于顺行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MHQ评分,在全手功能、日常活动、工作能力、疼痛、外观、手功能满意程度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指感染、皮瓣暗紫、术指肿胀,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逆行及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均可有效修复指端缺损,其中逆行皮瓣较顺行皮瓣可改善术后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但在顺行皮瓣在感觉重建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 感觉重建 指骨间关节活动度:指端缺损 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筋膜皮瓣修复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长兴 糜庆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6期2688-2690,共3页
目的 探讨指端缺损采用指背筋膜皮瓣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90例(96指)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47指)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试验组45例(49指)采用指背筋膜... 目的 探讨指端缺损采用指背筋膜皮瓣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90例(96指)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47指)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试验组45例(49指)采用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感觉恢复情况、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PIP活动度、DIP活动度、血流灌注量分别为(83.65±4.35)°、(72.36±4.11)°、(3.26±0.47)ml/s,均高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12.65±3.22)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屈伸功能受限、冬季患指发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采用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利于术后指端感觉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可提升手指耐寒性,预防屈伸功能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指背筋膜修复 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