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8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掌背动脉皮瓣在拇示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洋 曾文超 曲兆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总结第1掌背动脉皮瓣在治疗拇指指间关节及示指中远节平面皮肤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6年7月-2023年7月共收治拇指指间关节皮肤缺损患者13例,示指中远节平面皮肤缺损患者17例。均采用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 目的总结第1掌背动脉皮瓣在治疗拇指指间关节及示指中远节平面皮肤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6年7月-2023年7月共收治拇指指间关节皮肤缺损患者13例,示指中远节平面皮肤缺损患者17例。均采用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3 cm~2.5 cm×3.2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6 cm~2.8 cm×3.5 cm。结果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采用门诊或微信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2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轻度臃肿及瘢痕。运动功能恢复按照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方法:优23指,良7指,优良率为100%;感觉功能恢复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评定:3例S4,14例S3+,3例S3。结论第1掌背动脉皮瓣可根据需要顺行或逆行切取,其切取方便,成活率高,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好,是修复累及拇指指间关节及示指中远节平面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第1掌背动脉皮瓣 顺行 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创面疗效对比
2
作者 张家盛 王锦辉 +2 位作者 陈建永 杨松 高峻青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571-1576,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人工真皮修复43例47指(真皮组)、指动脉皮瓣修复45例48指(皮瓣组)的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皮肤两点辨别觉...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人工真皮修复43例47指(真皮组)、指动脉皮瓣修复45例48指(皮瓣组)的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皮肤两点辨别觉,创面瘢痕质量(VSS),手功能评分(MHQ)。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伤指部位、缺损面积及随访时间等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真皮组(5.64±3.17)d,皮瓣组(10.88±4.98)d,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真皮组(28.62±5.34)d、皮瓣组(17.81±2.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点辨别觉,真皮组(4.70±0.73)mm、皮瓣组(4.74±0.7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皮组MHQ手功能评分为(87.18±3.73)分,高于皮瓣组(80.81±4.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VSS评分,真皮组(4.23±1.07)分,皮瓣组(4.29±1.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肌腱或骨外露创面效果良好,其中人工真皮操作简便、手功能恢复更好,是临床上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 动脉皮瓣 手指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肌腱的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修复示指指背肌腱缺损创面1例报告
3
作者 李培浩 刘竞龙 +1 位作者 曾波 李泽钿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期15-17,共3页
该文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医院应用带肌腱的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左示指电击伤后创面形成15d患者1例,治疗后患者的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5~12个月,患指恢复伸指功能,皮瓣区皮肤色泽、质地与指背皮肤相近。
关键词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 复合组织 肌腱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俞光荣 袁锋 +5 位作者 张世民 李海峰 周家钤 朱辉 杨云峰 陈雁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类型的第2掌背动脉(seconddorsalmetacarpal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1998年~2003年,对139例手部皮肤或伴有肌腱缺损的患者,采用不同类型的SDMA皮瓣或带食指伸肌腱的肌腱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类型的第2掌背动脉(seconddorsalmetacarpal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1998年~2003年,对139例手部皮肤或伴有肌腱缺损的患者,采用不同类型的SDMA皮瓣或带食指伸肌腱的肌腱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男97例,女42例。年龄17~65岁,平均31.4岁。皮瓣类型:顺行岛状皮瓣37例,逆行岛状皮瓣25例,双轴点岛状皮瓣36例,皮肤返支动脉蒂岛状皮瓣19例,游离皮瓣22例。皮瓣范围3.0cm×1.5cm~6.3cm×5.0cm。结果术后135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部分成活,1例因顽固性血管痉挛而放弃手术。116例获12~57个月随访,皮瓣色泽好,外形满意。其中78例吻合神经的皮瓣浅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5~9mm;未吻合神经的38例皮瓣,浅感觉恢复明显差于健侧,两点辨别觉为10~15mm。获得随访的21例肌腱皮瓣中修复伸指肌腱19例,屈指肌腱2例,手指屈伸功能按TAM法评价,可达健侧手指的60%~70%。结论采用不同类型的皮瓣或复合组织瓣移植,能修复手及其手指各部位小范围皮肤或伴有的肌腱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掌背动脉皮瓣 复合伤 修复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扩张的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勤 柳大烈 +1 位作者 刘晓燕 杨果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为了减少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创面后的并发症,设计了预扩张皮瓣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3月~1997年10月,对12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颈浅动脉皮瓣供区预扩张术,二期行预扩张皮瓣移位修复颈... 目的为了减少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创面后的并发症,设计了预扩张皮瓣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3月~1997年10月,对12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颈浅动脉皮瓣供区预扩张术,二期行预扩张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颌颈粘连9例,下唇颌颈粘连3例。预扩张皮瓣最大为35cm×14cm,最小16cm×7cm。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3cm×2cm坏死,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颈部活动明显改善,颌颈角生理角度恢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未见继发挛缩。结论颈浅动脉皮瓣预扩张后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动脉皮瓣 瘢痕 颈部瘢痕挛缩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祖健 余安定 陈云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4-75,共2页
手指外伤须恢复感觉功能及形态。采用包含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皮瓣可即时修复手指外伤或再造拇、食指。具有血运丰富,感觉灵敏,外形满意,且供区指端感觉正常等优点。自1989~1991年共治疗1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讨论了手术适应... 手指外伤须恢复感觉功能及形态。采用包含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皮瓣可即时修复手指外伤或再造拇、食指。具有血运丰富,感觉灵敏,外形满意,且供区指端感觉正常等优点。自1989~1991年共治疗1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及有关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皮瓣 手指外伤 神经背侧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志波 赵建勇 +1 位作者 刘振利 吴海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1412-1412,共1页
1999年以来本院手外科采用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较好的解决了指动脉皮瓣的静脉回流不足问题. 1应用解剖 指动脉伴行静脉,解剖不恒定,其起始端从手指末节到手指近节近1/3间均可出现.桡掌侧静脉和尺掌侧静脉分别起始于远节指腹处的... 1999年以来本院手外科采用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较好的解决了指动脉皮瓣的静脉回流不足问题. 1应用解剖 指动脉伴行静脉,解剖不恒定,其起始端从手指末节到手指近节近1/3间均可出现.桡掌侧静脉和尺掌侧静脉分别起始于远节指腹处的静脉网,向背侧发出数条斜行交通支与背侧静脉吻合,手指侧方有2~3条斜行静脉,其中近端两条静脉位置恒定且口径较粗,手指静脉瓣主要分布于指背静脉及指侧方静脉的指背侧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指掌侧静脉 动脉皮瓣 修复 指端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血管蒂指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志安 李振武 尹瑞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总结延长血管蒂指背动脉皮瓣一期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6年8月,采用延长血管蒂的指背动脉皮瓣修复16例手指、手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1例,女5例;年龄15~55岁。电锯伤8例,轧面机挤压伤3例,梳棉机撕脱伤2例... 目的总结延长血管蒂指背动脉皮瓣一期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6年8月,采用延长血管蒂的指背动脉皮瓣修复16例手指、手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1例,女5例;年龄15~55岁。电锯伤8例,轧面机挤压伤3例,梳棉机撕脱伤2例,创伤后瘢痕挛缩畸形3例。缺损范围3.0cm×2.0cm~7.5cm×1.8cm。1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8h,3例为择期手术。术中切取皮瓣范围3.5cm×2.5cm~8.0cm×2.0cm。供区创面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结果16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6.0~8.2mm,平均7.1mm。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延长血管蒂指背动脉皮瓣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既可单独应用修复较小创面缺损,也可与邻指背侧动脉皮瓣联合应用,切取双叶皮瓣,修复较大创面缺损,为临床修复手掌、手指部缺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动脉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鞠晓华 李晖 +2 位作者 王岱君 王新明 王金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55-156,160,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的数量、发出位置、血管的直径,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关系,为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红色明胶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20具(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和小隐静脉进行解剖...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的数量、发出位置、血管的直径,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关系,为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红色明胶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20具(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和小隐静脉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2~4支,各营养动脉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其中三支发出较为恒定。腓肠神经的上、中、下三段营养分别由上述三支动脉提供。在小腿下1/3段,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之间距离为1~5mm。腓肠神经旁组织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结论手术时带少量神经旁筋膜组织可保证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坏。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和神经,供区比较隐蔽,可用于修复下肢远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 应用解剖学研究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小隐静脉 解剖学基础 动脉灌注 软组织缺损 解剖观察 显微镜下 筋膜组织 血管网 手术时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方肌皮瓣和肩胛背动脉皮瓣在头颈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毛驰 俞光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8-650,共3页
关键词 斜方肌 肩胛背动脉 动脉皮瓣 头颈重建 带蒂组织 下斜方肌肌 FLAP AR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月平 乔悾 +1 位作者 周爱萍 王燕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12期4555-4557,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术前及术后14d两组病人的疼痛、焦虑和抑郁评分,并调查出院时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4d,研究组疼痛、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 髂骨移植 拇指组织缺损 神经损伤 围术期护理 综合性护理 疼痛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跖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志鑫 高彦华 +4 位作者 韩金豹 许娅莉 杨晓亮 王立 胡春鹤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804-1804,共1页
关键词 肤缺损 逆行修复 动脉皮瓣 拇趾 平均年龄 致伤原因 趾外伤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外侧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前足及手部皮肤缺损3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少宏 高伟烨 +3 位作者 吕少威 谭文思 叶远坚 苏雨楠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304-305,共2页
目的观察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和手部软组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修复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手足整形血管外科收治的31例手足皮肤缺损患者,根据移植供区部位不同分为跗外侧组(16例)和腓动脉组(15例),观... 目的观察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和手部软组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修复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手足整形血管外科收治的31例手足皮肤缺损患者,根据移植供区部位不同分为跗外侧组(16例)和腓动脉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跗外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5.35±22.64)min vs(184.63±18.52)min]、感觉指数评分[(4.27±0.42)分vs(3.14±0.36)分]明显优于腓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的受损处与周围肤色、纹理接近,触之皮肤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外观也较佳,皮瓣两点辨别觉达5~8 mm。结论前足和手部软组织缺损在损伤合理的范围内,应用跗外侧动脉皮瓣进行移植修复临床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外侧动脉皮瓣 动脉穿支 移植 软组织缺损 手足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小儿并指畸形的手术配合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咸春静 肖莹 +2 位作者 马春红 宋良美 张羽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724-1725,共2页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总结29例儿童并指畸形,术中切开皮肤,完全松解后,选用相应大小的掌背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侧方皮肤缺损手术的配合经验。结果:29例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总结29例儿童并指畸形,术中切开皮肤,完全松解后,选用相应大小的掌背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侧方皮肤缺损手术的配合经验。结果:29例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全部手术成功,皮瓣均成活。结论:由于病例群体的特殊性,均为小儿,术前要与家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好麻醉师的麻醉工作;器械护士应当熟悉手术程序和操作过程以及主刀医生习惯是手术护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皮瓣 儿童 并指畸形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少宏 吕少威 +5 位作者 叶远坚 高伟烨 谭文思 郭子诚 刘沛辰 邓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108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指固有动脉皮瓣组(68例)和皮支链皮瓣组(40例)。指固有动脉皮瓣组行指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术;皮支链皮瓣组行皮支链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108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指固有动脉皮瓣组(68例)和皮支链皮瓣组(40例)。指固有动脉皮瓣组行指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术;皮支链皮瓣组行皮支链皮瓣修复术。术后对皮瓣水泡形成例数、皮瓣血运观察难易程度、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影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随访1年皮瓣情况,调查分析患者对术后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年指固有动脉皮瓣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皮支链皮瓣组(P<0.05)。指固有动脉皮瓣组皮瓣血运观察次数少于皮支链皮瓣组(P<0.05);指固有动脉皮瓣组住院期间患者的心理影响程度评分低于皮支链皮瓣组(P<0.05);指固有动脉皮瓣组皮瓣水泡形成为5例,少于皮支链皮瓣组的12例(P<0.05)。结论从术后皮瓣水泡形成的例数、皮瓣血运观察的难易程度及住院期间患者的心理影响程度来说,同侧指固有动脉皮瓣术式在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明显优于皮支链皮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皮瓣 支链 指端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邝杏娥 姚杏梅 +1 位作者 郑璘 曾月凤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5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带掌背浅静脉的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32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皮瓣血运观察、预防血管痉挛、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个月,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周边正常... 目的:探讨带掌背浅静脉的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32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皮瓣血运观察、预防血管痉挛、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个月,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周边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做好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皮瓣 带掌背浅静脉 修复 软组织缺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建美 胡小峰 陈建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缺损面积:1.5 cm×2 cm^5 cm×11 cm,皮瓣切取面积:2.5 cm×3 cm^6cm×12 cm,其中游离皮瓣5例,局... 目的探讨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缺损面积:1.5 cm×2 cm^5 cm×11 cm,皮瓣切取面积:2.5 cm×3 cm^6cm×12 cm,其中游离皮瓣5例,局部转移皮瓣15例。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1.5~3 h。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肢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骨间背动脉皮瓣切取简便,血运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对供区损伤小,可带蒂转移,亦可吻合移植,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动脉皮瓣 手损伤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跖背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单手指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勇 裴国献 +4 位作者 张成进 王成琪 李忠 姚旺祥 梅良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第2跖背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单手指大面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第2跖背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单手指大面积软组织缺损43例。结果4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0个月,移植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良好,厚度适... 目的探讨第2跖背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单手指大面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第2跖背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单手指大面积软组织缺损43例。结果4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0个月,移植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良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平均达5~8mm。结论应用以第2跖背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单手指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其血供可靠,手术简便、对供区破坏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跖背动脉皮瓣 软组织缺损 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胫前动脉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旭升 刘兴炎 +1 位作者 葛宝丰 甄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手术方法 行胫前动脉皮瓣 修复 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后侧腓肠浅动脉皮瓣的改良与临床应用(附18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维东 吕金捍 +1 位作者 戈朝辉 李平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76-77,共2页
自Masquele1992年证实了腓肠神经轴性血管岛状皮瓣的切取后,临床应用的成功报告逐渐增多,并证实了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可靠、皮瓣厚薄适中,旋转移位弧度大,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应用该皮瓣修复胫前、踝及足部皮肤缺损... 自Masquele1992年证实了腓肠神经轴性血管岛状皮瓣的切取后,临床应用的成功报告逐渐增多,并证实了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可靠、皮瓣厚薄适中,旋转移位弧度大,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应用该皮瓣修复胫前、踝及足部皮肤缺损,通过皮瓣切取方法和方式的改良,可明显地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减少或避免皮瓣边缘处血供不足,防止皮瓣筋膜蒂扭转、牵拉及蒂部覆盖困难等问题。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8~39岁。皮损部位:小腿上1/3前侧6例,踝部4例,足跟部4例,足背4例。皮损面积:4.5cm×5cm~9cm×15cm。顺行转移6例、逆行转移12例。皮瓣蒂长10cm~17cm。除2例早期病例出现皮瓣远侧边缘部分环死,延期愈合外,余全部成活。 2.皮瓣设计:根据所需修复缺损创面的部位、大小,在小腿后侧腘窝中点与跟踺外侧缘作一轴线,在此轴线上设计顺行或逆行两种皮瓣切取方式,顺行转移皮瓣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皮瓣设计在小腿后侧下1/3处,远端可达踝上5cm处。皮瓣蒂部可解剖到腘窝处。形成的顺行转移皮瓣可以用于修复膝下、膝外侧和小腿上1/3处的皮肤缺损。逆行转移皮瓣皮瓣设计于小腿中上1/3处,以腓肠神经及伴行小隐静脉为蒂,蒂部的转折点不同,位于外踝上5c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腓肠浅动脉皮瓣 改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