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李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2024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2024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单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单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单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且单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升高,且单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神经缺损,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瑞舒伐他汀 阿利西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miR-7-5p和miR-200b-3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杨小英 阿拉帕特·阿布都古力 徐军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7-5p和miR-200b-3p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CIS)的表达水平及对临床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有中、重度动脉粥... 目的探讨血清miR-7-5p和miR-200b-3p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CIS)的表达水平及对临床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有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的CIS患者83例为病例组,同期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了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均不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应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miR-7-5p和miR-200b-3p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及miR-7-5p和miR-200b-3p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7-5p和miR-200b-3p对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1)病例组患者有吸烟、饮酒不良嗜好及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肌酐(Cr)、FPG、HbAlc、Hcy、miR-7-5p、miR-200b-3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OR=3.892,95%CI 1.803~8.401)、高血压(OR=2.104,95%CI 1.036~4.273)、Cr(OR=1.027,95%CI 1.006~1.049)、HDL-C(OR=0.182,95%CI 0.036~0.920)、miR-7-5p(OR=1.960,95%CI 1.290~2.977)、miR-200b-3p(OR=2.980,95%CI 1.596~5.562)为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iR-7-5p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58、69.90%、72.20%、0.421;miR-200b-3p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98、75.90%、75.60%、0.515。提示miR-7-5p、miR-200b-3p对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将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患者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ROC曲线AUC=0.886(95%CI 0.838~0.935),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2.225,P=0.972,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和理想模型接近,该模型预测的CIS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患者中血清miR-7-5p和miR-200b-3p表达上调、糖尿病、高血压、Cr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的危险因素,可能促进了中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通过预测模型可较好的预测患者发生CIS的风险,对其诊断和预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5p miR-200b-3p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国宁 郭严 +1 位作者 康进忠 司燕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血浆黏度、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黏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IS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同时用药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 脉血康胶囊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_(2)、LDL-C水平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车旭霞 张敏 张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74-78,89,共6页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_(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_(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组、110例绝经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及绝经后健康女性11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血清E_(2)、LDL-C水平差异。分析血清E_(2)、LDL-C水平与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疾病程度的关系,明确影响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疾病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受试者的血清E_(2)、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组E_(2)水平>疾病对照组>研究组,健康组LDL-C水平<疾病对照组<研究组。中重型组患者的血清E_(2)显著低于轻型组,LDL-C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血清E_(2)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LDL-C均呈负相关(P<0.05),LDL-C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E_(2)、LDL-C均是影响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疾病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的血清E_(2)水平降低,LDL-C水平升高,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导致患者疾病加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绝经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春玲 易雪丽 +2 位作者 苏丽 袁胜山 韦贵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5-1761,共7页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环状RNA(circRNA)在脑血管系统中高度表达,在缺血性卒中和缺血...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环状RNA(circRNA)在脑血管系统中高度表达,在缺血性卒中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与miRNA分子网络的作用机制,为cir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基因诊断和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缺血性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过程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续命汤治疗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6
作者 乔林 许孟秋 段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70-73,78,共5页
目的评估小续命汤应用在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LAA-I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为研... 目的评估小续命汤应用在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LAA-I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小续命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神经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81.82%)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100β蛋白、谷氨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纤维蛋白原更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小续命汤可以增强整体疗效,调节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风痰瘀阻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损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柴逢梅 樊青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2期98-100,共3页
肠道微生物组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库,在神经发育、衰老和脑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也成为脑卒中研究者的热门研究课题。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平衡状态,然而在高原地... 肠道微生物组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库,在神经发育、衰老和脑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也成为脑卒中研究者的热门研究课题。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平衡状态,然而在高原地区,可能因缺氧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致使细菌移位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衡。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原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其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肠道菌群 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希睿 魏雪 +3 位作者 唐菡 张星 龚思引 李晋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396-2403,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特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主要致病原因。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MR-VWI)是直接评估血管及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特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主要致病原因。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MR-VWI)是直接评估血管及斑块的血管壁成像技术,通过体外对血管壁的无创可视化,定量评估血管壁及动脉斑块的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进一步的疾病信息。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不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纪海霞 王洪亮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2例丁苯酞组采取丁苯酞25 mg,bid,...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2例丁苯酞组采取丁苯酞25 mg,bid,静脉滴注14 d,50例对照组未使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其他药物治疗方案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进行。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4 d脑血管的血流情况,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别。再根据mRS评分将丁苯酞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两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差别。统计侧支循环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形成的比例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比无侧支循环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低(P<0.05)。结论:丁苯酞能促进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动脉粥样硬化 侧支循环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燕飞 朱英标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8期11-14,18,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20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20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压积(HCT)、总胆固醇水平(TC)、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期、远期结局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80 d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量表(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HCT、T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6、HCT、T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BDNF水平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NSE、GFAP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DNF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NSE、GF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炎性细胞因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神经功能损伤,且其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 丁苯酞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聪 代英杰 +3 位作者 郭东 果巍 吕关健 蒋智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9-731,共3页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卒中发病率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
关键词 缺血性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 银杏内酯 注射液 缺血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玉萍 路浩 徐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采用中勤世帝R80-A锥板式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缺血性脑组卒中患者的全血高、...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采用中勤世帝R80-A锥板式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缺血性脑组卒中患者的全血高、中、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改善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瑞利 张国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58-160,F0003,共4页
关键词 IL-10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 自身免疫疾病 病理生理过程 TH2细胞 TH1细胞 感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海健 于振华 +1 位作者 王宝华 于春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期17-19,119,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及海阳市人民医院8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及海阳市人民医院8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予以银杏内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8.10%(37/42)比69.05%(2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TT、PT、FIB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7/42)比7.14%(3/42),P>0.05]。结论银杏内酯+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凝血状态,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 银杏内酯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新蕊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4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和基础疾病,记录病人入...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4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和基础疾病,记录病人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根据入院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测定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以LDL-C<2.6 mmol/L为血脂达标统计达标率。[结果]34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服用他汀类药物106例(30.81%),服用他汀类药物组血脂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他汀类药物组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病人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药率和血脂达标率均偏低,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提升二级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评分、mRS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7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评分、mRS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秭归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评分、mRS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秭归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替奈普酶治疗,试验组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00%,组间相比,试验组较高,但P>0.05。治疗后1 d、7 d、14 d,两组的NIHSS评分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mRS评分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PT、TT相比,试验组均较短,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凝血功能,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液 替奈普酶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NIHSS评分 mRS评分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赫 张梦轩 +4 位作者 蒋本春 魏琨 李春欣 郭丽娇 朱光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137-3141,共5页
目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当的饮食(如高胆固醇、高脂类和高嘌呤等)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认为在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主要疾病中发挥作用,一种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肠道细菌将膳食胆碱... 目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当的饮食(如高胆固醇、高脂类和高嘌呤等)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认为在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主要疾病中发挥作用,一种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肠道细菌将膳食胆碱和左旋肉碱转化为三甲胺(TMA),TMA在肝脏中进一步氧化成氧化三甲胺(TMAO),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最常见原因(1)。有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TMAO水平增高,但也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血浆TMAO水平降低,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TMAO水平是增高还是降低,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TMAO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肠道菌群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曦光 张慧永 +2 位作者 李林 乔艳丽 张国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后进行疗效评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NSE、Glu、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低于对照组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是治疗LAA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案,调节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 阿加曲班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 炎症因子 神经损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比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小成本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黎 项予良 +2 位作者 郭昭婷 胡明 杨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35-2239,共5页
目的: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比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从一项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选取原试验组中使用了银杏内... 目的: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比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从一项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选取原试验组中使用了银杏内酯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而未使用任何剂型的丁苯酞的106例患者作为银杏内酯组,原安慰剂组中使用了丁苯酞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经济性。疗效指标包括复发率、死亡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残障程度分级(改良Rankin分级)、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综合疗效,安全性指标包括治疗过程中出血事件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后第28天,两组复发率、死亡率、NIHSS评分、改良Rankin分级0~2级的患者比例、BI评分、综合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7、14天银杏内酯组患者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最小成本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14 d的总成本为(13768.19±4981.5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78.52±7523.23)元(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最小成本分析结果稳定。结论: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银杏内酯+阿司匹林的方案与丁苯酞+阿司匹林方案在改善患者28 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效果相当,但前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短期效果更优,短期经济性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银杏内酯注射液 丁苯酞注射液 疗效 安全 最小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TMAO与Lp-PLA_2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振东 郑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氧化三甲胺(TMAO)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_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氧化三甲胺(TMAO)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_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TMAO与Lp-PLA_2水平,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对比分析两组TMAO、LpPLA_2水平及血脂差异和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TMAO、Lp-PLA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浆TMAO与Lp-PLA_2呈正相关(r=0.745,P<0.05),TMAO、Lp-PLA_2与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颈动脉重度狭窄组的TMAO、LpPLA_2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TMAO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_s=0.763,P<0.01),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_s=0.732,P<0.01)。结论:TMAO、Lp-PLA_2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MAO、Lp-PLA_2水平不同,TMAO、Lp-PLA_2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潜在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 氧化三甲胺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