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 被引量:20
1
作者 任士卿 王冰 刘俊艳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并不少见,发病率也不甚清楚。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已经渐渐取代脑血管造影用于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受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并不少见,发病率也不甚清楚。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已经渐渐取代脑血管造影用于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受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颅内-颅外搭桥术(EC/IC)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 经颅多普勒 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动脉内膜切除术 颅内-颅外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查体中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影像研究
2
作者 贺业伟 叶英姿 +1 位作者 孙慧璟 张艳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针对健康查体过程中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影像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本中心在2021.7-2023.11期间接待的200名健康查体者做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0-65岁之间。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颈... 针对健康查体过程中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影像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本中心在2021.7-2023.11期间接待的200名健康查体者做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0-65岁之间。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颈内动脉起始段的超声检查,并对其斑块情况进行了记录。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探究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经超声检查发现,200名研究对象中有48名存在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占总人数的24%。其中,男性患者28名,女性患者20名,年龄范围在48-62岁之间。斑块类型以硬斑为主,占总数的%,混合型斑块占%,软斑占%。斑块大小方面,小斑块(直径小于7mm)占%,中斑块(直径7-12mm)占%,大斑块(直径大于12mm)占%。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年龄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形成的风险逐渐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加速斑块的形成。结论 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影像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如斑块大小、类型等。这些特征与患者的年龄、慢性疾病等密切相关。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可以对颈内动脉起始段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进行早期发现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查体 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赵玉龙 陈立刚 +5 位作者 刘佳明 梁国标 于春泳 王晓刚 赖杰宇 高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该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闭塞开通手术的101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该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闭塞开通手术的101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剥脱组、复合手术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101例患者行血管内治疗3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10例,复合手术治疗52例,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2.05%(32/39)vs 90.00%(9/10)vs 94.23%(49/52),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vs 10.00%(1/10)vs 11.54%(6/52),无死亡病例。术后1、6、12个月随访患者,成功开通患者1例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其余患者症状均一定程度缓解。未开通患者11例,8例患者症状有一定程度加重,且再次发生同侧脑梗死;3例患者经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论相比单纯手术治疗,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提高了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并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可行,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颈内动脉闭塞 手术治疗 血管内治疗 动脉内膜剥脱 复合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赵福乐 赵睿 +2 位作者 苏晓雪 杜刘念博 欧明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808-1820,共13页
目的:通过检测LEASO患者血清中sV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sVACM-1在LEASO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82例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确诊为LEASO的患者(将其定义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LEASO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及Font... 目的:通过检测LEASO患者血清中sV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sVACM-1在LEASO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82例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确诊为LEASO的患者(将其定义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LEASO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及Fontaine分期将其分组。随机纳入同期40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定义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sVCAM-1的表达量,计算各组间sVCAM-1表达水平差异;将sVCAM-1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LEASO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用sVCAM-1联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对LEASO进行诊断预测。结果:LEASO患者组sVCAM-1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而在根据病变涉及的下肢血管部位的分组中,膝上动脉病变组sVCAM-1的表达量最高,且膝上膝下动脉病变合并组sVCAM-1的表达量高于膝下动脉病变组(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sVACM-1 in LEASO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VCAM-1 in serum of LEASO patients. 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 who visited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3 to July 2024 and were diagnosed with LEASO (defined as the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group (LEASO group)) were includ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lesion site and Fontaine staging. Forty healthy individual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randomly included and defin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VCAM-1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each group of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sVCAM-1 expression level between the groups was calculat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SO was carried out by combining sVCAM-1 with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and diagnostic prediction of LEASO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VCAM-1 in combination with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in the LEASO pati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0.05). In contrast, in the grouping according to the vascular site of the lower limb involved in the lesion,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was highest in the sup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and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in the combined supra-knee inf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f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P < 0.05). sVCAM-1 expression was also progressively higher with the elevation of Fontaine’s stage in the LEASO group, but the expression of Fontaine stage IV sVCAM-1 expression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stage III.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howed that TC (OR = 2.222, 95%CI: 1.323~3.730), LDL-C (OR = 1.802, 95%CI: 1.232~2.637), and sVCAM-1 (OR = 1.003, 95%CI: 1.001~1.005)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inally, sVCAM-1 was combined with meaningful laboratory indicators for the diagnostic prediction of LEASO using the subject’s working curve, and the ROC curve was sensitive. Conclusion: sVCAM-1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EASO, and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VCAM-1, it may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EA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自发性再通致急性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亮 金凯 +1 位作者 伍建军 晁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88-1190,共3页
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段颈内动脉闭塞后自发性再通临床常见,然而,颅外段颈内动脉闭塞后自发性再通临床少见并且绝大多数病例为创伤性或自发性动脉夹层所致闭塞后再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 自发 脑梗死 动脉夹层 颅内段 创伤 颅外段 临床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智鹏 吴伟 +1 位作者 蒋章亮 秧茂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59-2865,共7页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不同病因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闭塞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栓塞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钟勇进 胡蕤 +3 位作者 彭怀玉 王程阳 李轶 文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2周,脑梗死稳定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观察组药物保守治疗3~5 d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MF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能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凝血功能 脑部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闭塞伴咳嗽性晕厥一例
8
作者 慈舜超 尹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1-833,840,共4页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均完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报道了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曾出现咳嗽性晕厥,但并无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其颅内存在较为广泛的侧支循环。作者对这一独特病例...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均完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报道了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曾出现咳嗽性晕厥,但并无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其颅内存在较为广泛的侧支循环。作者对这一独特病例进行了报道,并对其颅内侧支循环情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侧支循环 咳嗽晕厥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 双侧椎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在前循环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沛 张磊 +7 位作者 花伟龙 张小曦 李子付 邢鹏飞 张永巍 杨鹏飞 洪波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对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ICAS-LVO)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急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ICAS-LVO相关AIS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对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ICAS-LVO)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急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ICAS-LVO相关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根据阶梯式治疗策略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输注组(GPI组)、GPI+球囊扩张术(BA)组和GPI+BA+支架成形术(RS)组。评价3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死亡率。结果共有6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53例、女16例,年龄为30~86岁,其中GPI组20例、GPI+BA组14例、GPI+BA+RS组35例。除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外,其他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在3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8例(98.6%)患者实现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术后责任血管再闭塞率为6.7%(4/60),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3%(3/69)。6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90 d随访,2例失访,预后良好率为64.2%(43/67),死亡率为9.0%(6/67)。3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和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责任血管再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ICAS-LVO相关AIS患者,采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大血管闭塞 阶梯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型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再通技术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荣华 曹洁 +4 位作者 朱旭成 邵华明 蒋天伟 宣井岗 彭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血管再通技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血管再通技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64例ICAS所致AIS-LVO患者,均为发病后6或8 h及以内使用机械取栓、直接抽吸、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等至少1种方式进行血管内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血管闭塞部位、侧支循环情况、介入治疗方式、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术后90 d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264例ICAS所致AIS-LVO患者中前循环病变229例、后循环病变35例,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6(12,19)和25(22,32)分,出院时NIHSS评分别为8(6,11)和10(8,12)分。264例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为91.3%(241/264),其中mTICI分级2b级68例(25.8%)、3级173例(65.5%);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9.1%(24/264);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5.7%(147/264),死亡率为10.6%(28/264)。132例患者接受单纯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8.3%(77/132);108例接受机械取栓+支架补救治疗,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0.9%(55/10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及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ICAS所致AIS-LVO患者,机械取栓可作为首选血管内治疗技术,且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补救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缺血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术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影像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书悦 诸静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911-918,共8页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DSA、CT、MRI、核医学以及多模态影像可以评估CICAO患者的颈内动脉闭塞特征、斑块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CICAO的...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DSA、CT、MRI、核医学以及多模态影像可以评估CICAO患者的颈内动脉闭塞特征、斑块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CICAO的诊治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CICAO的发病机制、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 MRI 核医学 多模态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喜喜 张君 +6 位作者 王伟 张金平 孙丽丽 郑梅梅 赵伟 宋云 韩巨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304-310,共7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5月入组的17例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并连续随访。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强... 目的研究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5月入组的17例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并连续随访。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随访评价血管内再通的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如过度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支架内血栓、夹层等。结果所有17例患者中,11例成功开通,6例未成功开通。17例患者临床随访中位时间为3(1,3,6)个月,术后6个月mRS中位数为1(0~4)分。术后6个月评估11例成功开通患者中有9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6例未成功开通患者中,1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3例仍有缺血事件发作。7例接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成功开通患者手术前后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07,P=0.005)。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在技术上可行,患者短期预后改善明显,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英秀 崔伟 蒙喜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n=48)和未成功组(n=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影响因素。结果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成功率为88.89%,成功组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低于未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为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OR=1.328、1.521、1.234,P均<0.05)。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非急性症状性ICAO,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高,但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因素也会对患者预后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仍需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 症状 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治疗 可行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洗法治疗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明霞 陶云 +3 位作者 吴之煌 郭昕 张晓霞 寇焰 《北京中医》 2005年第4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外洗法 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大通洗剂 中医药疗法 温经散寒 活血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毅刚 郑续 张锦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7-61,共5页
早期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LVO)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再灌注治疗方法。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是亚洲人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此类病变,进行急诊机械取栓时容易发生早期再闭塞,相比较心源性栓塞常... 早期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LVO)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再灌注治疗方法。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是亚洲人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此类病变,进行急诊机械取栓时容易发生早期再闭塞,相比较心源性栓塞常需要更多的补救措施、更长的手术时间,以实现血管再通。其最佳治疗策略尚没有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因此术前尽早预判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制定合理、高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该文就近年来ICAS相关LVO的血管内治疗研究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大血管闭塞 缺血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开通治疗微栓子监测研究
16
作者 赵新宇 朱良付 +8 位作者 吴立恒 周志龙 徐田明 管民 马振凯 孟淑辉 贺迎坤 周腾飞 周佳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88-792,F0002,共6页
目的 对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ICAO)开通治疗中的微栓子(microemboli signal,MES)数量进行监测,遴选术中发生MES的危险步骤,以提高血管内治疗(EVT)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4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5... 目的 对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ICAO)开通治疗中的微栓子(microemboli signal,MES)数量进行监测,遴选术中发生MES的危险步骤,以提高血管内治疗(EVT)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4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56例患有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并接受EVT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数据收集。并分别于再灌注治疗的7个步骤中记录了MES发生的次数,使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统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和术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据MES结果以及术后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中是否存在新的梗死灶,将其分为两组:DWI阳性(+)和DWI阴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MES产生数量较多步骤均为微导丝通过闭塞段探寻真腔(均数21.81、17.75,P<0.05)、第1次预扩张(均数23.29、17.43,P<0.05)操作;且术后有新发梗死灶与术中MES总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闭塞开通术中微导丝通过闭塞段探寻真腔、球囊预扩张很可能会诱发MES。在手术过程中MES的数量与术后并发性梗死灶有显著相关性。推测术中MES与患者术后新发梗死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 颈内动脉非急闭塞 血管内治疗 磁共振成像 经颅超声多普勒 微栓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爽征 黄声岳 杨科俊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7期868-870,共3页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因脑血管疾病造成脑缺血而导致的脑卒中是最主要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20%~30%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病因[1],及时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并采取...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因脑血管疾病造成脑缺血而导致的脑卒中是最主要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20%~30%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病因[1],及时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被认为是诊断血管狭窄与闭塞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颈内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体内微量元素浓度的变化
18
作者 梁卫 张柏根 +2 位作者 张纪蔚 刘苏征 洪孝诒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85-387,共3页
选择23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血清及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浓度。所得结果发现:1.病例组中血清与头发微量元素钒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血清钢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头发锰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 选择23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血清及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浓度。所得结果发现:1.病例组中血清与头发微量元素钒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血清钢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头发锰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果表明体内微量元素钒、铜和锰的浓度的异常与ASO的发生有关。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以研究对象血清微量元素钒、铜以及头发钒浓度作为变量的疾病判别方程式,总符合率分别达到80.0%和77.5%,可能作为诊断ASO的初步筛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下肢 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内动脉血流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敏 《中华综合医学》 2001年第10期875-87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内动脉血流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和28例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内动脉血流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和28例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血流 腔隙脑梗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时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影响
20
作者 蔡久英 范仲凯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为了观察PGE1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影响。对56例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进行观察研究。检测用工前后下肢动脉三维彩超和不同时间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表明,凯时治疗组三维彩超血管再通情况及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 为了观察PGE1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影响。对56例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进行观察研究。检测用工前后下肢动脉三维彩超和不同时间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表明,凯时治疗组三维彩超血管再通情况及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明显改善(P<0.01)。本文提示PGE1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P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