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换人”促进浙江劳动就业结构转型升级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斌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第9期10-10,51,共2页
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通过创新驱动、 "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2010年以来,随着我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机器红利显现.... 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通过创新驱动、 "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2010年以来,随着我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机器红利显现.但同时对浙江劳动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劳动就业结构 机器 浙江 人口红利 2010年 劳动生产率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就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巍 张惠忠 朱秀丽 《前进论坛》 2003年第10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劳动就业结构 中国 劳动力资源开发 产业结构 社会保障体系 劳务输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两个转变”,大力调整劳动就业结构
3
作者 宁吉喆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64期9-16,共8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就业结构 两个转变 劳动力市场 劳动集约 劳动密集型产业 单位从业人员 年均增长 劳动力总量 从业人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3
4
作者 陈晓 郑玉璐 姚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6-64,共9页
文章以2004-2017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就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 文章以2004-2017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就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主要通过高、中等技能劳动力助力经济增长质量,具体体现在增加高等技能劳动力需求和替代中等技能劳动力实现就业结构高级化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低等技能劳动力这一中介效应未通过检验。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推进工业智能化进程、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工业智能化 劳动就业结构 高级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驱动与劳动力就业结构 被引量:10
5
作者 丛屹 于鑫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反映出中国的特殊性,推动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高级化,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区更为显著;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非线性影响,且人工智能发展程度越高,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创新驱动视角,人工智能还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两个间接机制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结论对于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优化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就业结构 创新驱动 门槛效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与非农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满仓 景伟 《调研世界》 1995年第1期46-48,共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山西农村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农村二三产业极其薄弱,广大农民在土地上“搞”饭吃,生活长期温饱不足。1978年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在全省逐渐实行,农民获得了财产权利与择业自由的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山西农村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农村二三产业极其薄弱,广大农民在土地上“搞”饭吃,生活长期温饱不足。1978年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在全省逐渐实行,农民获得了财产权利与择业自由的双重解放,极大地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农村 劳动就业结构 农村劳动 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 非农化 农业劳动 农村非农产业 劳动力供给 农业剩余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化与劳动力市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翠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77,共5页
对湖南省近些年劳动就业结构状况的分析发现,湖南劳动力就业结构总体上呈优化升级趋势,但其转化速度较慢,且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完善劳动力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优化就业结构势在必行。
关键词 劳动就业结构 劳动力市场 优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结构演化及新就业形态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巍巍 《商业经济》 2023年第1期163-165,共3页
通过深度剖析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结构演化的特点,探究劳动力市场“极化”、中等技能工作岗位下降、社会收入分化等问题。新就业形态可以分为创新驱动型、新经济型、创业型和新兴职业型四类,具有虚拟化、多重化、全球化等特征... 通过深度剖析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结构演化的特点,探究劳动力市场“极化”、中等技能工作岗位下降、社会收入分化等问题。新就业形态可以分为创新驱动型、新经济型、创业型和新兴职业型四类,具有虚拟化、多重化、全球化等特征。新就业形态缓解了就业矛盾,发挥了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作用,同时对传统劳动关系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挑战。推动高质量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应完善统计标准以构建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就业市场指数体系,加强现代社保体系对新就业形态的适应性建设,提升数字产业化质量,以鼓励新就业形态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就业结构 新业态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火弟 叶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第8期59-70,共12页
基于我国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看,人工智能发展使得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高级化”发展趋势,即人工智能发展在替代我国低、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 基于我国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看,人工智能发展使得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高级化”发展趋势,即人工智能发展在替代我国低、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均呈现“高级化”趋势,但在我国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应致力于提升人力资本,加强对相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建立健全社会就业保障制度,以及鼓励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就业结构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发展 劳动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高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10
作者 阳桂红 明燕飞 《湖湘论坛》 2002年第6期62-63,65,共3页
关键词 劳动就业结构 湖南省 经济发展模式 教育程度 就业总量 产业化进程 在业人口 就业人口 劳动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与分类培训体系构建——基于对甘肃省庄浪县的调查
11
作者 莫琪江 马丁丑 《发展》 2008年第8期29-30,共2页
大部分贫困地区因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条件差,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所取得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力长年在外或靠农闲时出外务工获得一定的收入来弥补日常消费支出,但务工收入也... 大部分贫困地区因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条件差,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所取得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力长年在外或靠农闲时出外务工获得一定的收入来弥补日常消费支出,但务工收入也非常有限,这与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问题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就业 贫困地区 劳动就业结构 体系构建 分类培训 庄浪县 甘肃省 务工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效应:理论与检验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晓栋 万诗婕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11-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数字金融发展将减... 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11-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数字金融发展将减少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即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单向极化趋势,但目前这种替代效应较小。从地区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现高级化趋势,但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依然以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人员为主。因此,应重视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引导职业转型或跨行业流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升高技能人才规模和质量;提高对中西部等发展较缓慢地区的资源倾斜,促进数字资源和人力资源均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金融发展 劳动就业结构 单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门槛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惠树鹏 朱晶莹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86,共18页
工业智能化在推动工业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的方法检验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创造吸纳效应,且有持续增强之... 工业智能化在推动工业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的方法检验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创造吸纳效应,且有持续增强之势,而对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呈现冲击替代效应,且有逐渐削弱之势。进一步归因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门槛效应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在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方向与全国一致,而中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的方向则相反。就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边际影响而言,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就影响的具体形式而言,东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呈现双重门槛特征,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呈现单门槛特征;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对中低技能劳动力和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都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劳动就业结构 门槛效应 区域异质性 创造吸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就业政策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美芹 《决策探索》 2007年第03A期80-80,共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下,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主择业的权利。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从事农业,也可以从事其他产业。在这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下,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主择业的权利。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从事农业,也可以从事其他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即逐渐出现了以市场为机制、以非农产业为基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就业 国家就业政策 结构演变 劳动就业结构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二元结构 非农产业 新中国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西马华人妇女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1947—1980)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若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7年第S1期40-44,共5页
战后西马华人妇女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1947—1980)范若兰战后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和劳动力一直持续增长,其中华人妇女劳动力亦稳步增加。在马来西亚飞速发展的经济刺激下,华人妇女象其他种族妇女一样,纷纷步入劳动大军的行列... 战后西马华人妇女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1947—1980)范若兰战后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和劳动力一直持续增长,其中华人妇女劳动力亦稳步增加。在马来西亚飞速发展的经济刺激下,华人妇女象其他种族妇女一样,纷纷步入劳动大军的行列。到1995年马来西亚就业妇女已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妇女 结构分析 制造业就业 劳动就业结构 建筑业 就业 就业结构变化 马来族 人口普查 妇女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良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6-19,共4页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已由过去单一劳动力就业结构转为多元化就业结构,本文试图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农民伟大创造力的发挥相结合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已由过去单一劳动力就业结构转为多元化就业结构,本文试图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农民伟大创造力的发挥相结合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一切社会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 劳动就业结构 乡镇企业 我国农村 就业结构变化 从业人员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改革开 农村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雅娟 《统计与管理》 2013年第5期92-92,59,共2页
一、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变动情况分析劳动年龄人口比率是分析劳动人力资源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LR=P(16-64)/P×100%,根据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可求得对应年份的LR值如下表所示:
关键词 劳动就业结构 河北省 人力资源状况 抽样调查数据 人口比率 劳动力供给 劳动年龄 变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研究
18
作者 刘洪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130-134,共5页
对于二元经济来说,解决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始终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苏南地区率全国之先,对此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并于80年代中期实现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苏南的经验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劳... 对于二元经济来说,解决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始终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苏南地区率全国之先,对此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并于80年代中期实现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苏南的经验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上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显示了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就业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结构的演变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可是由于各国经济成长实际历程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条件(特别是技术条件)的差异,先行进入现代经济成长时期的发达国家同后起进入现代经济成长的发达国家以及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上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农业劳动力转移 劳动就业结构 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 苏南农村 就业结构变动 二元经济 农村人口 农业剩余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同时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
19
作者 贾学英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2年第1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经济结构 劳动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农村劳动 中国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效应
20
作者 袁慧鑫 《生产力研究》 2021年第2期19-21,共3页
通过使用TOPSIS模型评价绿色发展水平,得出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然后提出假设,建立中介效应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较高... 通过使用TOPSIS模型评价绿色发展水平,得出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然后提出假设,建立中介效应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西北地区和东部部分省份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绿色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绿色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成正向影响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的上限是0.3927,下限是0.0936,中介效应显著。因此,要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劳动就业结构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水平 劳动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