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方式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1
作者 王炳涵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伴随数字技术与传统劳动方式的结合,劳动方式数字化转型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然而,资本无序扩张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不健全等现实窘境... 伴随数字技术与传统劳动方式的结合,劳动方式数字化转型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然而,资本无序扩张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不健全等现实窘境,已然成为阻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三条路径破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壁垒,为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 数字化转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空间治理 数字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方式变革研究
2
作者 张玉洁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3330-3334,共5页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使得劳动方式在劳动工具、劳动工具与劳动者的关系、劳动组织形式、劳动的职能等四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不仅重塑了生产实践活动的面貌,也对教育体系、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使得劳动方式在劳动工具、劳动工具与劳动者的关系、劳动组织形式、劳动的职能等四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不仅重塑了生产实践活动的面貌,也对教育体系、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旨在提出相应措施以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劳动者的职业转型和就业质量的提升。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as made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labor mode in four aspects: labor too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tools and workers, the form of labor organiz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labor. These changes not only reshape the fac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but also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system, vocational training,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This paper aims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romote the career transformation of worke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方式 教育体系 职业培训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劳动方式的二重属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彤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30,35,共5页
本文在分析经济理论界关于劳动方式性质争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劳动方式二重性的观点。劳动方式具有物质技术的和社会的二重性质,它们分别归属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劳动方式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它... 本文在分析经济理论界关于劳动方式性质争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劳动方式二重性的观点。劳动方式具有物质技术的和社会的二重性质,它们分别归属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劳动方式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它是反映着社会生产方式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辩证关系的重要经济范畴。劳动方式二重性的观点对于弄清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于认识社会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及其发展运动规律,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二重性 劳动方式 物质属性 社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方式变革图式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万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人工智能构成了当代人类劳动的技术背景和人机互动参照系,基于此,人工智能视域下劳动的当代域题愈益丰富。智能革命条件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立体嬗变,人的存在方式亦会发生颠覆性变革。劳动工具的发展史是人体劳动器官工具... 人工智能构成了当代人类劳动的技术背景和人机互动参照系,基于此,人工智能视域下劳动的当代域题愈益丰富。智能革命条件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立体嬗变,人的存在方式亦会发生颠覆性变革。劳动工具的发展史是人体劳动器官工具化的生成史,劳动工具系统历经“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辩证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脑体器官劳动能力的过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反噬,劳动的具体性将会消融于智能机器的物质运动之中,异化泛在的大观园展示了劳动方式变革的反向图景。未来技术变革中人的解放仍然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方式 反噬 智能异化 异化泛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方式转型与人类文明形态变革 被引量:16
5
作者 付秀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32-34,共3页
人类文明形态变革最核心和基础的物质性力量在于人的劳动,而劳动方式的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重要杠杆和表征。渔猎农耕时代形成的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方式的"手工文明",工业时代发展为以机器劳动为主要方式的"机器文... 人类文明形态变革最核心和基础的物质性力量在于人的劳动,而劳动方式的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重要杠杆和表征。渔猎农耕时代形成的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方式的"手工文明",工业时代发展为以机器劳动为主要方式的"机器文明",智能时代则基于数字劳动而不断推动和丰富着"数字文明"。但无论是手工文明、机器文明还是数字文明,文明最根本的精神内核仍在于价值观的构建和引领,特别是智能时代,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引领文明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方向性意义。就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而言,有价值导引的数字文明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提供极为重要的文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 文明形态 手工文明 机器文明 数字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方式、劳动伦理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1,155,共9页
将财富分配放置于劳动方式、劳动伦理、财富生产、财富伦理的相互关系及历史演变中来考察是对财富分配方式达致较为全面和本质性认知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这一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方... 将财富分配放置于劳动方式、劳动伦理、财富生产、财富伦理的相互关系及历史演变中来考察是对财富分配方式达致较为全面和本质性认知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这一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它的本质内涵和实现路径同样深藏于当今时代劳动方式、财富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之中,深藏于劳动伦理、财富伦理的历史性变革之中。深刻理解商品经济历史阶段劳动方式、财富生产方式的社会性即因分工、协作、交换而生成的社会总体劳动及其社会化大生产,是科学理解共同富裕本质内涵及其概念本身得以成立的唯一通道和现实依据,联合起来的个人以总体劳动主体的名义、身份依据社会劳动分工、劳动协作、劳动交换和社会化大生产总体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引导社会劳动伦理、财富分配伦理观念的变化,调节、掌控社会财富分配将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 劳动伦理 财富伦理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劳动方式变革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庆臻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2-49,共8页
什么是劳动方式?众说不一,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劳动方式是劳动的社会方式和劳动的科技方式的统一,主要指在科学技术影响下劳动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劳动方式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在当... 什么是劳动方式?众说不一,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劳动方式是劳动的社会方式和劳动的科技方式的统一,主要指在科学技术影响下劳动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劳动方式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在当前,劳动方式又随新科学技术革命发展而不断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多方面影响和制约劳动方式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这些问题。对我们迅速发展生产力,适时改革劳动方式,加快实现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 变革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迅速发展 组织结构 组织形式 科技 历史 本质特征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劳动方式与生产方式 被引量:3
8
作者 熊映梧 《经济科学》 1983年第2期1-8,共8页
(一)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涵义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一系列反映这门科学研究对象的普遍联系或本质关系的范畴。我们要揭示社会生产力的内部结构及运动规律,就必须研究与生产力相关的若干经济范畴,如生产、劳动、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 (一)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涵义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一系列反映这门科学研究对象的普遍联系或本质关系的范畴。我们要揭示社会生产力的内部结构及运动规律,就必须研究与生产力相关的若干经济范畴,如生产、劳动、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以及在此专门加以研究的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连同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起,研究了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等等范畴。在他们二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首先比较充分地论及了这些问题。他们指出: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产方式 劳动方式 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 历史唯物主义 相适应 生产资料 简单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方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安帅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刊特组织刊发了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选送的两篇文章,分别就马克思生...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刊特组织刊发了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选送的两篇文章,分别就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劳动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产组织形式 社会生产方式 技术条件 生产技术 制约作用 社会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革命与劳动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昭宁 《生产力研究》 1988年第1期39-40,共2页
在生产力系统诸要素的运动变化中,劳动工具的进步往往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先导。在生产力发展史上,一定性质的技术革命能使生产力系统内各要素的性质、比例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并在一定范围内重新进行有机结合,使人类的劳动性质、劳功规模... 在生产力系统诸要素的运动变化中,劳动工具的进步往往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先导。在生产力发展史上,一定性质的技术革命能使生产力系统内各要素的性质、比例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并在一定范围内重新进行有机结合,使人类的劳动性质、劳功规模和劳动形式,即人类劳动方式发生变革。下面我们从生产力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社会所经历过的几种劳动方式。早期的人类主要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活动,生产动力完全靠人的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活动 劳动方式 劳动性质 劳动形式 人类劳动 方式变革 人类社会 除极 生产动力 信息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方式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1
作者 王浩军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在人类长期劳动实践中,直取式、再现式和创造式劳动在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充分认识不同劳动方式的特征和本质,对于自觉遵守和贯彻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关键词 劳动方式 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农民劳动方式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马跃 《黑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9-52,共4页
传统技术条件下,农民终年劳作,依然贫困。改革开放以后,技术进步带来了农民劳动方式的变化,使其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农民的角色,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没有显著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没有改变土地占有关系,没有改变农民... 传统技术条件下,农民终年劳作,依然贫困。改革开放以后,技术进步带来了农民劳动方式的变化,使其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农民的角色,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没有显著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没有改变土地占有关系,没有改变农民辛苦劳作的形象。要进一步改变农民的劳动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必须走不断扩大农场规模的道路,并且要有资金的投入和若干重大政策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方式 农业收入 兼业型农民 专业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方式论
13
作者 亓名杰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0-35,共6页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的发展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决定的因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它是人类历史存在和延续的基础。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劳动的方式与各...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的发展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决定的因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它是人类历史存在和延续的基础。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劳动的方式与各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适应,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自主劳动 自由劳动 劳动方式 生产资料 劳动社会化 雇佣劳动 劳动 生产过程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舞蹈与劳动方式的关系
14
作者 王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劳动方式 舞蹈 艺术形式 生产劳动 生活方式 起源问题 人类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方式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及劳动方式发展趋势的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22-27,共6页
劳动方式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及劳动方式发展趋势的规律张南劳动方式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社会劳动方式发展趋势的规律,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具体形式,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方式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及劳动方式发展趋势的规律张南劳动方式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社会劳动方式发展趋势的规律,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具体形式,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要地展示马克思这一理论侧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 科学技术 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互作用与发展 劳动 马克思 资本主义简单协作 科学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方式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艺 《求是学刊》 1984年第3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劳动方式 家庭劳动 集体劳动 劳动组织形式 个体劳动 劳动 自然分工 最优生产规模 社会分工 分工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弱人工智能对劳动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倩 周幼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8期41-43,57,共4页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使劳动工具发生变化,并进而引起劳动方式的变革。作为新兴科技,人工智能使劳动工具智能化。智能化劳动工具与劳动者之间建立起“人机共生”关系,并使劳动者的劳动职能由体力、脑力劳动双担向着重非重复性脑力劳动转...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使劳动工具发生变化,并进而引起劳动方式的变革。作为新兴科技,人工智能使劳动工具智能化。智能化劳动工具与劳动者之间建立起“人机共生”关系,并使劳动者的劳动职能由体力、脑力劳动双担向着重非重复性脑力劳动转变。劳动的技术组织也由以科层制、泰勒制为特征的传统形式向小型化、民主化和高低技能两级分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 劳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联合劳动方式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之虎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5年第4期19-21,24,共4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理论讨论的深入,联合劳动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结合方式,又被人们赋予新的规定。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把联合劳动方式作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最后又把它归结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当作生产关系的同义语使用。笔者...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理论讨论的深入,联合劳动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结合方式,又被人们赋予新的规定。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把联合劳动方式作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最后又把它归结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当作生产关系的同义语使用。笔者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拟在此对社会主义劳动结合方式作一番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劳动 劳动方式 社会形式 理论讨论 经济改革 厂长负责制 社会说 全体劳动 私有制社会 所有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方式是一般管理科学的理论前提
19
作者 房郁琴 《青海社会科学》 1983年第5期18-25,44,共9页
管理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对象虽然不同,但都是关于经济生活这一共同客体的研究。作为管理科学一般基础的劳动组织理论,就是马克思对劳动方式分析的内容,而劳动方式是直接由生产力特别是生产资料的技术性质所决定的不反映利益关系的... 管理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对象虽然不同,但都是关于经济生活这一共同客体的研究。作为管理科学一般基础的劳动组织理论,就是马克思对劳动方式分析的内容,而劳动方式是直接由生产力特别是生产资料的技术性质所决定的不反映利益关系的生产关系一般,因而以协调协作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理论,是可以为我们所吸收利用的。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 劳动协作 劳动过程 协作组织 一般管理 科学的理论 生产关系 简单协作 协作劳动 协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环境·劳动方式与奴隶制社会
20
作者 莫金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32-38,共7页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选择性?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历史条件下,是否有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人们在讨论奴隶制问题时的又一重大分歧。在有些人看来,“五种生产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各民族在原始氏族制解...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选择性?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历史条件下,是否有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人们在讨论奴隶制问题时的又一重大分歧。在有些人看来,“五种生产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各民族在原始氏族制解体以后,如果没有特殊的历史原因的影响,都“必然经历”奴隶制社会,因而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必经”发展阶段。各民族历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制社会 自然环境 劳动方式 发展道路 游牧民族 各民族 世界历史 自然条件 发展阶段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