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异质性视角下林业投入劳动集约的成因分析——基于9省区林农数据的联立方程MV Tobit估计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艳 刘璨 +3 位作者 杨红强 宁攸凉 何文剑 张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110,共12页
【目的】分析农户营林要素投入关系,揭示林业投入被锁定在劳动集约状态的成因,为提高农户营林积极性、促进林地经营向资本集约演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资本异质性视角,构建林农劳动与资本投入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国家林业... 【目的】分析农户营林要素投入关系,揭示林业投入被锁定在劳动集约状态的成因,为提高农户营林积极性、促进林地经营向资本集约演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资本异质性视角,构建林农劳动与资本投入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全国9省区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投入决策的联合性、内生性及数据截尾性,模型估计采用改进的Nelon-Olson两阶段方法。该方法保留了Nelson-Olson方法两阶段的特征,但采用MV Tobit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考察扰动项的联合相关,提高估计效率。【结果】联立方程的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和资本总体上呈现显著性互补关系。但二者关系依资本异质性存在结构性差异,即劳动与增产性资本具有显著的互补关系,而劳动与省工性资本呈现不显著的替代关系,这与Hayami-Ruttan的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林业资本投入中省工性资本占比较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林地地形复杂等因素,弱化了省工性资本的替代性,是造成省工性资本与劳动投入关系不显著的重要成因。这种不显著使得增产性资本与劳动的互补性占据主导地位,由此使得劳动和资本整体表现出互补关系。此外,非农就业部门的工资对农户投入决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木材价格的资源调配功能并未发挥显著性作用。【结论】农户营林的资本和劳动投入总体上呈现互补性关系,这与二者在农业投入中表现出的替代关系相反。这种相反性与林地经营的特点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已有的基于农地经营的结论不能照搬应用于林地经营决策。这一反常现象可为解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投入未从劳动集约向资本集约转化提供一个有益视角。具体而言,农户营林的资本和劳动投入整体呈现互补性关系,导致林地经营劳动集约的固有形态被长期锁定,难以沿着Hayami-Ruttan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预期路径向资本集约的高级形态演化。以上结论对提高农户营林积极性、促进林业劳动集约化向资本集约转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内涵。国家长期致力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建设,对林业社会化服务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扶持。在当前集体林权的配套改革阶段,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集约 要素替代 增产性资本 省工性资本 改进的Nelson-Olson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农业实行劳动集约性经营方式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7-55,共9页
与西方农业在前资本主义时期采取浅耕粗作的粗放经营方式不同,我国传统农业实行的是劳动集约性的经营方式。 所谓劳动集约性经营,是指在耕地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劳动密集,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产品总量。自春秋... 与西方农业在前资本主义时期采取浅耕粗作的粗放经营方式不同,我国传统农业实行的是劳动集约性的经营方式。 所谓劳动集约性经营,是指在耕地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劳动密集,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产品总量。自春秋、战国以降,我国农业生产逐渐地走上了劳动集约性的发展道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之上,不断追加活劳动。实际上,我国农业生产几千年来实行的就是这种生产规模狭小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集约 中国传统农业 小农户 经营方式 人口增殖 历史条件 人均耕地 兄弟 会典 生产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劳动集约型农地规模经营之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令民 《宿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7-39,共3页
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 ,其内涵决定于国家土地、人口等资源条件及相关要素的的价格。中国土地资源短缺、人口众多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 ,现阶段农业只能推行劳动集约型土地规模经营。
关键词 土地规模经营 劳动集约 资本集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发展劳动集约型产业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安茂强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我国劳动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多的 ,供给量最大 ,就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具有比较劣势 ,应大力发展劳动集约型产业 ,由此积累资金和技术 ,然后 ,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 ,整... 我国劳动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多的 ,供给量最大 ,就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具有比较劣势 ,应大力发展劳动集约型产业 ,由此积累资金和技术 ,然后 ,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 ,整体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就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在现阶段 ,为实现经济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集约型产业 要素禀赋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劳动集约型农业之我见
5
作者 金兰 傅荣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劳动集约型农业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怎样发展和转化劳动集约型农业,使各项生产要素得以有效配置,从而带来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就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为此,需要合理组装农业产业化链条,促进劳动集约型农业向富... 劳动集约型农业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怎样发展和转化劳动集约型农业,使各项生产要素得以有效配置,从而带来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就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为此,需要合理组装农业产业化链条,促进劳动集约型农业向富农增效的方向发展;发挥好劳动集约型产品的出口优势,以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发展第三产业和农村城市化,促进传统劳动集约型农业的转化和农民增收;正确处理劳动集约与其他生产要素集约类型之间的关系,逐步扩大技术集约型与资金集约型的比例,还要搞好政策支持,提高劳动集约型农业的竞争力与转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劳动集约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劳动集约 提高经济效益
6
作者 谢书成 《农业经济问题》 1982年第6期59-60,共2页
北京郊区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实行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途径。 农业集体化以来,北京郊区生产力水平提高较快,生产能力不断增强。1981年,基本核算单位每亩耕地占有固定资产113元;每千亩耕地有大中型拖拉机1.... 北京郊区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实行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途径。 农业集体化以来,北京郊区生产力水平提高较快,生产能力不断增强。1981年,基本核算单位每亩耕地占有固定资产113元;每千亩耕地有大中型拖拉机1.2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农业集约经营 北京郊区 农业集体化 基本核算单位 土地生产率 生产力水平 郊区农村 农业生产 劳动集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43
7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内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80-2006年间中国粮食作物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的劳动集约度由1980...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内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80-2006年间中国粮食作物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的劳动集约度由1980年的398.5日/hm2快速降低到2006年的130.25日/hm2,下降幅度达67.37%,下降的阶段性明显。资本集约度总量不断上升,其中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增产性资本投入比重逐渐减小,在四大资本投入类型中所占比重由90.36%(1980年)下降到73.44%(2006年),相反,作为省工性投入的机械,所占比重由9.64%(1980年)迅速增加到26.56%(2006年),资本投入的内部结构变化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区域尺度上,经济发达地区劳动投入相对较少,资本投入,尤其是省工性资本投入比重较大,农户在耕地利用中更加注重追求劳动生产率;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劳动集约度较高,资本集约度较低,资本投入中仍以增产性投入为主,体现了当地农民在耕地利用中追求土地生产率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集约 资本集约 省工性投入 增产性投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
8
作者 陈高云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我国农业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发展 集约化经营 劳动集约 农业技术装备 资金集约 集约化水平 科学技术 土地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
9
作者 陈高云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47-51,共5页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陈高云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集约经营是农业发...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陈高云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产有两种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农业 农业集约经营 集约化经营 农业发展 劳动集约 有机农业 科学技术 资金集约 土地生产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
10
作者 陈高云 《新疆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11,共3页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陈高云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陈高云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产有两种经营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农业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发展 集约化经营 资金集约 劳动集约 农业技术 集约化水平 生产率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
11
作者 陈高云 《理论与现代化》 1996年第11期31-34,共4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 (一)从实际出发,走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
关键词 我国农业 劳动集约 农业集约 科学技术 资金集约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机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高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2-96,共5页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总是不...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总是不断朝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的;集约化经营可以解决农业发展的深层矛盾;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条件已经具备。从实际出发走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今后保持一定的劳动集约仍是必要的;我国不能走西方的资金集约道路;技术集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进攻目标。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途径:加强基本建设,稳固农业的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努力扩大复种指数;搞好物质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界定各方责任,增加农业投资份额;发展多种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经营 我国农业 集约化水平 农业发展 农业集约 劳动集约 资金集约 农业生产 农业集约经营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集约化经营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献光 《学术研究》 1984年第1期58-62,共5页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发展农业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耕地,实行集约经营”。本文试就我国农业为什么要实行集约化经营,怎样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农业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道...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发展农业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耕地,实行集约经营”。本文试就我国农业为什么要实行集约化经营,怎样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农业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关于农业集约化经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有过明确的论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经营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责任制 集约经营 耕地面积 农业发展 多种经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物化劳动 劳动集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技术集约的道路
14
作者 廖少云 《农业经济问题》 1981年第7期55-56,共2页
什么是农业技术集约的道路 归纳历史上各个时期各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可以概括为劳力集约、物化劳动集约和技术集约三种类型。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关键词 技术集约 我国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率 智力投资 出口农产品 “绿色革命” 经济效果 劳动集约 自然资源 技术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两个转变”,大力调整劳动就业结构
15
作者 宁吉喆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64期9-16,共8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就业结构 两个转变 劳动力市场 劳动集约 劳动密集型产业 单位从业人员 年均增长 劳动力总量 从业人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我国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途径
16
作者 陈高云 《经济工作导刊》 1996年第4期22-24,共3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 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农业生产有两...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 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农业生产有两种经营方式,即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是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劳动力,精耕细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农业 集约化经营 农业集约经营 劳动集约 资金集约 提高农业 农业集约 集约化水平 土地面积 农业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港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升民 徐超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6期522-524,共3页
对广西贵港市三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
关键词 贵港市 农村劳动力资源 转移利用 集约劳动密集型产业 县域经济 培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回顾性阐释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新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1,36,共6页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发展现代...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既要研究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问题,又要研究资本农业的形成机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制 小农经济 现代农业 劳动集约 资本集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桂芝 《山东经济》 2002年第5期78-80,F003,共4页
本文论证了菏泽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 ,人口大市 ,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性 ,可能性 ,以及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紧迫性。同时指出了集约化经营中需要研究和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农业经济 集约经营 资金集约 劳动集约 科技兴农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第三产业的产业特征
20
作者 吴春波 赵亚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30-31,共2页
第三产业是指除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外的,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群体和社会集团。作为质的规定性的表现,它具有以下产业特征: 第一,产业资源单一,劳动集约性强。维持产业发展的资源包... 第三产业是指除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外的,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群体和社会集团。作为质的规定性的表现,它具有以下产业特征: 第一,产业资源单一,劳动集约性强。维持产业发展的资源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产业 产业特征 提供服务 第一产业 社会集团 第二产业 规定性 产业发展 制造业 劳动集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