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 被引量:233
1
作者 张国伟 程顺有 +3 位作者 郭安林 董云鹏 赖绍聪 姚安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46-853,共8页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造山系 缝合 构造 中国大陆主体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被引量:78
2
作者 李三忠 张国伟 +2 位作者 李亚林 赖绍聪 李宗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9-483,共15页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由一定实体组成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它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起源的一系列构造岩片,如:基底岩片组、洋壳岩片组、岛弧岩片组、碰撞构造沉积楔形体、大陆边缘岩片组,它们被一系列的北倾南冲的断裂分割。勉略带康县—高川段的北倾南冲逆冲断裂和勉略带北部南倾北冲的逆冲断裂组合成为现今不对称的正花状几何学结构,但勉略带的北界状元碑断裂和南界康县—略阳断裂走滑特征明显。结合勉略带邻区的构造特征,分别对带内重要断裂及岩片的构造解析表明,除主造山前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外,可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历程总体归纳为三大阶段:俯冲变形阶段、主造山碰撞变形阶段和陆内造山调整变形阶段,并对不同变形阶段的时限、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别作了描述,最后针对该区复杂的楔入、挤出(逃逸)、走滑、逆冲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缝合 构造变形 造山过程 古生代 几何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及南秦岭地块的变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三忠 赖绍聪 +2 位作者 张国伟 李亚林 程顺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54,共18页
将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相结合 ,将造山过程与变质演化相结合 ,系统研究了勉 (县 )略 (阳 )缝合带的康县—高川段变质动力学特征及其与佛坪递增变质带的关系 ,认为该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表现为 :不同构造环境同时出现不同类... 将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相结合 ,将造山过程与变质演化相结合 ,系统研究了勉 (县 )略 (阳 )缝合带的康县—高川段变质动力学特征及其与佛坪递增变质带的关系 ,认为该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表现为 :不同构造环境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变质 (如俯冲、拉张等 ) ,同一地带不同时期或阶段变质类型的叠加 (如俯冲与碰撞 ) ,不同地段具差异抬升的历史等特征 ,从而导致变质类型在空间上的复杂性。这一结果也表明勉略带是一复杂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其内部不同的一系列构造岩片早期曾有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 ,后期经历了相似的变质叠加 ,最后在构造作用下差异抬升。该区变质作用演化可细分为 4个阶段 :主体发生于海西期并延续至印支早期的拉张变质作用阶段 ,晚海西—印支期俯冲变质作用阶段 ,印支晚期碰撞变质作用阶段和印支末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退变质作用阶段。勉略缝合带康县—高川段不同岩片及佛坪递增变质带的PTt轨迹研究 ,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变质动力学演化及俯冲、碰撞、拆沉的构造演化过程和机制 ,也反映了缝合带是由不同层次、起源和环境的岩石经构造作用混杂而成 ,并经历了后期差异隆升剥蚀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缝合 变质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变质作用 变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略缝合带组成与古洋盆演化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亚林 李三忠 张国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秦岭勉略构造带是典型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带内组成复杂、变形强烈,其主导构造样式表现为以一系列北倾逆冲断层为格架,不同岩片推覆叠置的叠瓦状构造。详细的组成及构造研究表明,缝合带由洋盆形成演化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陆缘沉积岩系... 秦岭勉略构造带是典型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带内组成复杂、变形强烈,其主导构造样式表现为以一系列北倾逆冲断层为格架,不同岩片推覆叠置的叠瓦状构造。详细的组成及构造研究表明,缝合带由洋盆形成演化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陆缘沉积岩系、不同类型蛇绿岩以及洋盆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以不同方式出露的构造岩块组成,同时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勉略古洋盆形成过程具有自西而东“剪刀式”打开扩展的性质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缝合 蛇绿岩 古洋盆 沉积岩 碰撞造山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略缝合带两期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亚林 张国伟 +1 位作者 王成善 李三忠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3,共6页
构造解析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经历了两期韧性逆冲剪切变形 ,早期剪切变形主要发育于蛇绿岩和火山岩岩片中 ,与区域变质作用同期 ,剪切运动方向 NW→ SE;晚期剪切变形具有 NNE→ SSW高角度逆冲特点 ,并使不同岩片推覆叠置 ,构成缝... 构造解析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经历了两期韧性逆冲剪切变形 ,早期剪切变形主要发育于蛇绿岩和火山岩岩片中 ,与区域变质作用同期 ,剪切运动方向 NW→ SE;晚期剪切变形具有 NNE→ SSW高角度逆冲特点 ,并使不同岩片推覆叠置 ,构成缝合带现今主导叠瓦状构造样式。变质变形作用研究显示 ,两期剪切变形都具有高压 -低温性质 ;综合变形时代以及整个缝合带构造演化 ,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俯冲与碰撞造山期变形 ,并指示洋壳俯冲和碰撞造山作用均具有斜向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缝合 构造解析 韧性剪切变形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大别勉略缝合带湖北随州周家湾变质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赖绍聪 张国伟 董云鹏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共8页
周家湾变质玄武岩岩片位于秦岭-大别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分界断裂构造混杂带内,形成于印支期。岩石为一套亚碱性拉斑系列火山岩,具扁平型稀土配分型式;Th/Yb,Ta/Yb,Ti/Zr,Ti/Y,Zr/Y比和Nb,Th丰度表... 周家湾变质玄武岩岩片位于秦岭-大别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分界断裂构造混杂带内,形成于印支期。岩石为一套亚碱性拉斑系列火山岩,具扁平型稀土配分型式;Th/Yb,Ta/Yb,Ti/Zr,Ti/Y,Zr/Y比和Nb,Th丰度表明其形成于初始型小洋盆的大地构造环境。该岩片可能是秦岭勉略缝合带在大别南缘出露的岩石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玄武岩 岩石化学 缝合 泰岭-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九寨沟地区隆康熔结凝灰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勉略古缝合带西延的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江锋 赖绍聪 +2 位作者 张国伟 第五春荣 李永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50,共6页
康县-琵琶寺-南坪构造带内出露的一套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与勉略洋的构造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该构造带西段九寨沟塔藏-隆康地质剖面东端出露近百米厚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在隆康、牙扎沟附近采集了熔结凝灰岩样品(JZG-L),选... 康县-琵琶寺-南坪构造带内出露的一套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与勉略洋的构造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该构造带西段九寨沟塔藏-隆康地质剖面东端出露近百米厚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在隆康、牙扎沟附近采集了熔结凝灰岩样品(JZG-L),选出百余颗锆石。锆石LA-ICP-MSU-Pb分析结果表明,锆石发育典型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U和Th含量分别为35×10-6~750×10-6和31×10-6~717×10-6,Th/U比值介于0.44~1.30之间,为典型的岩浆锆石,该样品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6.2Ma±2.8Ma(MSWD=2.6,n=12,2σ)。此外,样品中还包括其他多种类型的碎屑锆石,其中最老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为(2481±33)Ma,表明九寨沟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基底。结合区域地质及该区火山岩的发育特征,246Ma的锆石U-Pb年龄的获得为勉略缝合带西延至南坪一带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康熔结凝灰岩 锆石LA-ICP-MSU-PB年龄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被引量:93
8
作者 裴先治 张国伟 +3 位作者 赖绍聪 李勇 陈亮 高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6-494,共9页
西秦岭勉略构造带现今呈近东西—北西西向展布,是以自北而南多层次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为骨架的向南突出的巨型复合断裂弧形构造带。该带原为西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古缝合带,发育有俯冲和碰撞两期变形构造,以主造山碰撞晚期的自... 西秦岭勉略构造带现今呈近东西—北西西向展布,是以自北而南多层次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为骨架的向南突出的巨型复合断裂弧形构造带。该带原为西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古缝合带,发育有俯冲和碰撞两期变形构造,以主造山碰撞晚期的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为显著特征。初步确定发育OIB以及N-MORB和E-MORB型玄武岩,代表了洋盆发育的物质记录。根据已有的年代学和古生物化石研究结果,认为于泥盆纪晚期—早石炭世(D3—C1)沿勉略带发育有以蛇绿岩、洋岛玄武岩为代表的有限洋盆。在勉略带扩张打开形成有限洋盆与消减俯冲过程中,南侧发育有被动陆缘盆地沉积体系,北侧发育有深水裂陷盆地和活动陆缘盆地沉积体系。进而确定勉略带是一条重要的东古特提斯北侧分支洋盆俯冲消减碰撞缝合带和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构造 缝合 东古特提斯 年代学 蛇绿岩 古生物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县-略阳地区的构造混杂岩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亚林 张国伟 +3 位作者 王成善 李三忠 方维萱 伊海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6-482,共7页
秦岭造山带勉县长坝和略阳横现河地区发现的混杂岩均由不同性质的构造岩块和基质组成 ,混杂岩基质为受到不同变质作用的泥质岩或砂岩 ,属泥沙质混杂岩 ;构造岩块包括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两种基本类型 ,岩块大小不一 ,成分和形态复杂 ,在... 秦岭造山带勉县长坝和略阳横现河地区发现的混杂岩均由不同性质的构造岩块和基质组成 ,混杂岩基质为受到不同变质作用的泥质岩或砂岩 ,属泥沙质混杂岩 ;构造岩块包括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两种基本类型 ,岩块大小不一 ,成分和形态复杂 ,在混杂岩中分布无序。两地区混杂岩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褶皱变形和剪切作用 ,并且与两侧岩层以剪切带接触。综合研究表明长坝、横现河混杂岩明显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堆积 ,具典型构造混杂岩的性质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缝合 混杂岩 构造变形 变质作用 泥质岩 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高压基性麻粒岩变质作用及其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19
10
作者 梁莎 刘良 +4 位作者 张成立 杨永成 杨文强 康磊 曹玉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7-1674,共18页
勉县-略阳地区是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代表区段,本文在勉县北部徐家坪地区确定了主要矿物为Grt+Cpx+Pl和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两类高压基性麻粒岩,分别对其进行细致的岩相学研究,并利用THERMOCALC3.33程序进行P-T视... 勉县-略阳地区是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代表区段,本文在勉县北部徐家坪地区确定了主要矿物为Grt+Cpx+Pl和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两类高压基性麻粒岩,分别对其进行细致的岩相学研究,并利用THERMOCALC3.33程序进行P-T视剖面图计算。一类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矿物组合为Grt1+Cpx+Pl1+Qz,对应温压条件为T=800~860℃,P=12.4~14.6kbar,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为Grt2+Hbl+Pl2+Qz。另一类是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高压基性麻粒岩,"白眼圈"结构中斜长石为富Na的钠-更长石,以此推断该高压基性麻粒岩早期矿物组合中含绿辉石,因此其变质峰期矿物组合可能为Grt1+Omp(?)+Qz或Grt1+Cpx(?)+Pl+Qz,对应温压条件分别为T=775~900℃,P>19.2kbar和T=750~850℃,P=16.5~19.8kbar;该岩石后期经历了以矿物组合Grt2+Opx+Hbl1+Pl1+Qz为代表的麻粒岩相及以Grt3+Hbl2+Pl2+Qz为代表的角闪岩相两期退变质作用。造成这两种高压基性麻粒岩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及其温压条件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岩石原始成分的不同。对高压基性麻粒岩及其中的浅色脉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得到高压基性麻粒岩214±11Ma的变质年龄及脉体215±5Ma的结晶时代,并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认为214±11Ma的年龄值代表该高压基性麻粒岩角闪岩相的退变质时代,同时获得该高压基性麻粒岩原岩形成时代可能为477Ma。综合两件高压基性麻粒岩的P-T演化轨迹及变质时代,建立高压基性麻粒岩的P-T-t演化轨迹,据此反映秦岭造山带在印支期沿勉略构造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THERMOCALC 3 33程序 LA-ICP-MS锆石U-PB年龄 P-T-t演化轨迹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带铧厂沟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林振文 秦艳 +3 位作者 周振菊 岳素伟 曾庆涛 王立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4,共12页
陕西省西南部铧厂沟火山岩以英安岩为主(~90vol%),夹玄武岩构造透镜体(~10vol%)。玄武岩SiO2含量为43.6%~54.7%,具有低K、Ti,高Na、Mg的特征;稀土总量为24×10-6~29×10-6,中稀土轻微富集,Eu、Sr轻微正异常;具有正Rb、Ba异... 陕西省西南部铧厂沟火山岩以英安岩为主(~90vol%),夹玄武岩构造透镜体(~10vol%)。玄武岩SiO2含量为43.6%~54.7%,具有低K、Ti,高Na、Mg的特征;稀土总量为24×10-6~29×10-6,中稀土轻微富集,Eu、Sr轻微正异常;具有正Rb、Ba异常及负Nb、Zr异常,LaN/YbN值为1.81~2.87,Th/Yb值为0.19~0.23,Th/Nb值为0.11~0.20,Nb/La值为0.26~0.70,Hf/Th值为0.50~0.67,显示亚碱性弧玄武岩的特征。英安岩SiO2含量为59.5%~72.3%,稀土总量较低(116×10-6~187×10-6),为右倾式配分模式,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Ta等),显示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获得玄武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801.7±4.7Ma(MSWD=1.18;n=12),英安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802.1±5.3Ma(MSWD=1.02;n=19),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铧厂沟火山岩是一套火山弧环境的亚碱性玄武质-英安质火山岩组合,表明新元古代曾有大洋板块向南俯冲到扬子古板块北缘之下;这套火山岩裹挟于泥盆系沉积地层中,与泥盆系地层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套由晚古生代-三叠纪勉略洋闭合所致的构造混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弧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勉略带陆内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虹 胡健民 +1 位作者 武国利 高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7-1288,共12页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形成的华北与华南最后拼接带。这个主缝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以由北向南的一系列韧性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形成由前泥盆系、泥盆-石炭系和蛇绿混杂岩等不同构造岩片叠置的复杂构造带,碰撞时代...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形成的华北与华南最后拼接带。这个主缝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以由北向南的一系列韧性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形成由前泥盆系、泥盆-石炭系和蛇绿混杂岩等不同构造岩片叠置的复杂构造带,碰撞时代从245Ma一直延续到230Ma左右。最近,作者对勉略缝合带内发育的韧性和脆性左行走滑剪切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顺造山带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的变形时代为223±2Ma,与碰撞后花岗岩所确定的碰撞后构造环境的起始时间(225Ma)一致,显示这些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是勉略带陆内变形初期变形产物。亦即华北、扬子大陆碰撞之后很快就转入陆内变形阶段,并且是以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要变形方式。勉略带内顺造山带的脆性左行走滑断层的发育,表明这种顺造山带的侧向位移过程从深部到地壳浅层是一致的。因此,大陆碰撞在直接碰撞之后很快转变为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这种位移可能表现为两个大陆碰撞后的相对走滑,或是碰撞带中强烈变形部分顺造山带的侧向挤出,从而消减了正向碰撞所造成的地壳缩短和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缝合 陆内变形 左行走滑 40Ar-39Ar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带两河弧内裂陷火山岩组合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赖绍聪 张国伟 杨瑞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两河火山岩岩片位于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分界断裂 -巴山弧形构造混杂带内。岩石由亚碱性拉班系列玄武质岩石和钙碱性英安岩、流纹岩组成。基性岩和酸性岩均具有高 Ba,低 Th、U ,显著的 Nb、Ta亏损和 Ti的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 ,玄武... 两河火山岩岩片位于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分界断裂 -巴山弧形构造混杂带内。岩石由亚碱性拉班系列玄武质岩石和钙碱性英安岩、流纹岩组成。基性岩和酸性岩均具有高 Ba,低 Th、U ,显著的 Nb、Ta亏损和 Ti的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 ,玄武岩的 Th/ Yb- Ta/ Yb和 Ti/ Zr- Ti/ Y不活动痕量元素组合特征指示这套火山岩可能产于弧间盆地环境。是勉略洋盆在古生代晚期 -中生代早期发育期间洋壳俯冲及弧内裂陷的岩浆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大地构造 缝合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略带康县-高川段现今结构与岩片性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三忠 赖绍聪 +2 位作者 张国伟 李亚林 李宗会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1年第3期1-8,共8页
秦岭勉略带是中国大陆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和秦岭造山带的基本组成部分 ,康县 -高川段为其重要地段 ,研究程度较高 ,但对其现今结构与岩片性质目前仍存有争论。通过对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的研究 ,认为其现今结构总体为以向南运动为主的双... 秦岭勉略带是中国大陆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和秦岭造山带的基本组成部分 ,康县 -高川段为其重要地段 ,研究程度较高 ,但对其现今结构与岩片性质目前仍存有争论。通过对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的研究 ,认为其现今结构总体为以向南运动为主的双重逆冲推覆构造 ,南、北边界分别复合了以陡立的荷叶坝断裂、状元碑断裂为主断裂的两个正花状构造 ,缝合线南、北两侧分别与扬子板块和秦岭微板块为邻。其内部物质组成 ,按大地构造属性、地球化学特征及时代可分为七大岩片组 ,即基底岩片组 ,扬子北缘岩片组 ,洋壳岩片组 ,洋岛岩片组 ,岛弧岩片组 (含弧间裂陷组 ) ,碰撞构造沉积混杂岩片组和秦岭微板块南缘岩片组。各岩片组由多个空间上被断裂或基质分割的岩片或岩块实体组成。这些岩片性质的厘定对全面认识勉略洋盆结构起关键作用 ,其现今空间结构的形成又与该构造带碰撞过程密切相关。基于这两个基本点 ,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构造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岩片 缝合 秦岭 扬子板块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辉长辉绿岩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赖绍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勉略带中辉长辉绿岩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内的辉长岩属高铝强碱质辉长岩类,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墙群属强碱铝质基性岩类,过渡族元素蛛网图与辉长岩类几乎完全相同,其不相...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勉略带中辉长辉绿岩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内的辉长岩属高铝强碱质辉长岩类,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墙群属强碱铝质基性岩类,过渡族元素蛛网图与辉长岩类几乎完全相同,其不相容元素与辉长岩类总体趋势相一致,反映了一种递进岩浆演化趋势。因此,本区辉长岩与辉绿岩墙群具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均为勉略蛇绿岩的重要组成端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辉绿岩墙群 蛇绿混杂 缝合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构造带内早古生代碱基性岩浆活动:古特提斯洋裂解的证据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虹 田蜜 +1 位作者 武国利 胡健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7-1452,共16页
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洋是东古特提斯洋的北侧分支洋盆,在勉县—略阳地区发育有典型的蛇绿岩组合.然而,由于中三叠世晚期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以及之后陆内变形作用的改造,对于勉略洋盆在构造带东段的裂解和演化过程... 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洋是东古特提斯洋的北侧分支洋盆,在勉县—略阳地区发育有典型的蛇绿岩组合.然而,由于中三叠世晚期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以及之后陆内变形作用的改造,对于勉略洋盆在构造带东段的裂解和演化过程并不清晰.本文对发育于东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脉以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为主,其SiO2含量为41.89%~49.75%,属基性—超基性岩类,并具有富钠、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与板内洋岛玄武岩(OIB)特征一致,岩浆源于具有地壳混染的板内洋岛玄武岩型地幔源区.该类基性岩脉顺层侵入到早古生代早期地层中,通过基性岩脉中的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岩脉顺层侵位的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约422 Ma).这种岩浆作用很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初始裂解有关,并导致南秦岭构造带内地壳伸展、基性岩浆侵位,该过程与南秦岭构造带北缘的商丹(商南—丹凤)原特提斯洋的消减和陆内俯冲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构造 古特提斯洋 缝合(勉县—略阳缝合) 基性岩脉 洋岛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与勉略缝合带 被引量:226
17
作者 张国伟 董云鹏 +8 位作者 赖绍聪 郭安林 孟庆任 刘少峰 程顺有 姚安平 张宗清 裴先治 李三忠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1-1135,共15页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的勉略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同时还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外另一条古板块缝合带.多学科综合研究,确定勉略构造带现今构造几何学结构与运动学特征和恢复重建原秦岭-大别...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的勉略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同时还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外另一条古板块缝合带.多学科综合研究,确定勉略构造带现今构造几何学结构与运动学特征和恢复重建原秦岭-大别造山带等中央造山系这一板块俯冲碰撞带的形成演化,不仅对中央造山系,而且对探讨中国大陆于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探索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的良好天然实验室与研究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 构造 中央造山系 缝合 大陆动力学 大陆板块构造
原文传递
秦岭-大别-苏鲁印支造山带连接枢纽的形成时代--来自宁陕断裂带同构造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的限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源 许志琴 +4 位作者 裴先治 张健 赵佳楠 张岚 武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95-3608,共14页
最新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可以经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大别苏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对于这个模型,两带间的"连接枢纽"—宁陕走滑断层的活动时间是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显示宁陕断裂带是南秦岭中的一条走向近E-W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可以经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大别苏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对于这个模型,两带间的"连接枢纽"—宁陕走滑断层的活动时间是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显示宁陕断裂带是南秦岭中的一条走向近E-W的走滑剪切带,早期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晚期叠加了左行脆性剪切变形。对带内千糜岩化石英片岩中的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和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研究,获得早期面理化细粒花岗岩的年龄为214.4±1.1Ma(MSWD=1.3),εHf(t)主要集中在-8.58^-0.29之间,tDM2=2.45~1.62Ga;晚期钾长花岗岩脉的年龄212.8±1.6Ma(MSWD=2.1),εHf(t)=-5.79~2.07,tDM2=2.53~1.49Ga。同位素数据表明两期花岗岩脉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是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晚期钾长花岗岩脉是早期花岗岩演化的产物。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年龄的确定,表明宁陕左行走滑断层至少从晚三叠世中期之前就已经开始活动,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中侏罗世或晚三叠末。尤其是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勉略缝合带具有相同的左行韧性走滑叠加晚期脆性走滑的构造样式和活动时间,表明二者的形成可能都与古特提斯洋的斜向俯冲或者扬子板块的顺时针旋转有关。本研究成果为南秦岭的"古特提斯洋缝合带"——勉略缝合带向东经宁陕断裂带与大陆俯冲和深俯冲形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接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古特提斯洋缝合 缝合 宁陕左行走滑剪切 同构造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双向推覆构造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亚林 张国伟 +1 位作者 李三忠 姚安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473,共9页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 ,不同岩片 (块 )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 ,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 ,不同岩片 (块 )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 ,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覆构造。两大推覆构造系结构构造分别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略阳逆冲构造系包括 :前缘褶皱—逆冲带、中部逆冲叠瓦带和后缘逆冲带 ;白水江—光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由前锋推覆带、中部褶皱—逆冲带和根带组成 ,并显示前展式扩展方式。双向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是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强烈碰撞造山的产物 ,反映了板块边界对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结构构造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逆冲推覆构造 走滑剪切 勉县-略阳缝合 秦岭造山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略阳干河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任小华 金文洪 +3 位作者 王瑞廷 侯俊富 钱壮志 刘莉霞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78-886,共9页
干河坝金矿床是秦岭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岩带内发现的首例金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前勉略洋沉积建造及基底形成阶段、勉略洋盆沉积预富集阶段、秦岭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拼合和造山后派生出构造叠置改造富集阶段。有利的含矿岩系(含Au3.6... 干河坝金矿床是秦岭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岩带内发现的首例金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前勉略洋沉积建造及基底形成阶段、勉略洋盆沉积预富集阶段、秦岭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拼合和造山后派生出构造叠置改造富集阶段。有利的含矿岩系(含Au3.66×10-9)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韧-脆性递进构造变形作用是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干河坝金矿为两者叠加的重要产物。矿床主成矿期均一温度137~280℃,具有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早—中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NaCl)变化于4.5%~23.1%。硫同位素以富集重硫为特征,δ34S值为9.91‰~15.45‰,除火山成因硫强烈分馏外,还有大量沉积岩系地壳硫的加入,显示后期地质改造强烈的成矿作用特点。金呈显微细粒的独立矿物,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Sb-Cu-Pb-Zn,显示蚀变构造岩外貌的类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韧-脆性递进构造 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 类卡林型金矿床 干河坝 秦岭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