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量油酸钠加入对磁流体表面包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华备 文玉华 +2 位作者 熊隆荣 李宁 易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1193-1196,共4页
通过研究过量油酸钠的加入对磁流体中Fe3O4纳米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影响来探讨油酸钠形成牢固双层包覆结构的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pH-5的条件下,过量油酸钠在Fe3O4颗粒表面可以形成双层包覆结构,... 通过研究过量油酸钠的加入对磁流体中Fe3O4纳米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影响来探讨油酸钠形成牢固双层包覆结构的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pH-5的条件下,过量油酸钠在Fe3O4颗粒表面可以形成双层包覆结构,但第二层物理吸附层与第一层化学吸附层结合力低,极易脱落;Fe3O4颗粒表面包覆结构不随油酸钠加入量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油酸钠加入量的增加,油酸钠在Fe3O4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反应介质水的pH值是控制Fe3O4颗粒表面形成油酸钠双层包覆结构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颗粒 油酸钠 双层包覆结构 单层包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对双层油酸包覆结构中物理吸附层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坤 彭华备 文玉华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研究了无水乙醇洗涤次数对油酸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影响。采用FT-IR和TGA联合表征了油酸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经过无水乙醇洗涤前后表面包覆结构的变化,采用TEM观察了油酸包覆后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实验结... 研究了无水乙醇洗涤次数对油酸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影响。采用FT-IR和TGA联合表征了油酸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经过无水乙醇洗涤前后表面包覆结构的变化,采用TEM观察了油酸包覆后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无水乙醇5次洗涤后,油酸包覆的Fe3O4磁性颗粒为双层包覆结构;经过无水乙醇20次洗涤后,无水乙醇将双层油酸包覆结构中的物理吸附层洗掉,造成双层油酸包覆的Fe3O4磁性颗粒演变为单层包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磁性颗粒 无水乙醇 油酸 单层包覆结构 双层包覆结构
原文传递
CdS/ZnS包覆结构纳米微粒的微乳液合成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羊亿 申德振 +3 位作者 于广友 张吉英 杨宝均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1-253,共3页
利用微乳液法合成CdS纳米微粒, 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 得到具有CdS/ZnS包覆结构的纳米微粒, 以吸收光谱与透射电镜表征其粒度与包覆结构, 得到CdS内核的直径为5nm ,CdS/ZnS包覆结构总粒径为8~10nm ,... 利用微乳液法合成CdS纳米微粒, 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 得到具有CdS/ZnS包覆结构的纳米微粒, 以吸收光谱与透射电镜表征其粒度与包覆结构, 得到CdS内核的直径为5nm ,CdS/ZnS包覆结构总粒径为8~10nm , 吸收阈值及发射峰的蓝移起因于量子限域效应. 并观测到ZnS的包覆可减弱CdS纳米微粒的表面态发射、增强带边发射、并使带边发射进一步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包覆结构 微乳液 硫化镉 硫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包覆结构及其磁流体稳定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崔升 林本兰 沈晓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3-1598,共6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粉体,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纳(SDBS)的用量对纳米Fe3O4的包覆结构及其磁流体分散效果的影响。对制得的样品经过XRD,HRTEM,FT-IR和XPS等进行表征。在50 mL水溶液中,当纳米...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粉体,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纳(SDBS)的用量对纳米Fe3O4的包覆结构及其磁流体分散效果的影响。对制得的样品经过XRD,HRTEM,FT-IR和XPS等进行表征。在50 mL水溶液中,当纳米Fe3O4质量为10 g,pH为4.5和球磨时间为5 h时,SDBS最佳用量为0.8 g;SDBS以化学和物理吸附在尖晶石结构的Fe3O4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了Fe-O-S化学键使得纳米颗粒表面的包覆结构很难被打破,制得的磁流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磁流体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包覆结构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N)基金属陶瓷中包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熊惟皓 胡镇华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34,共3页
利用先进的微观分析手段对Ti(C,N)基金属陶瓷中Ti(C,N)的包覆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质相颗粒的周边,Ti和Ni元素具有明显的成分梯度,W和Mo元素主要集中分布于硬质相颗粒的包覆层中,并且其... 利用先进的微观分析手段对Ti(C,N)基金属陶瓷中Ti(C,N)的包覆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质相颗粒的周边,Ti和Ni元素具有明显的成分梯度,W和Mo元素主要集中分布于硬质相颗粒的包覆层中,并且其分布规律相似;Ti(C,N)芯与粘结相Ni之间存在的包覆层是一种过渡相,它改善了Ni对碳化物的润湿性,使粘结相与硬质相能较好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相界面 钛基 包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结构Si/C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剑 秦葱敏 +2 位作者 苏欢 王佳敏 李雪婷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11,共15页
以包覆结构Si/C复合材料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效率低、循环寿命长等特点。然而,锂在硅中插入/脱出过程的体积膨胀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不稳定性,阻碍了硅的商业化应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型包覆结构S... 以包覆结构Si/C复合材料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效率低、循环寿命长等特点。然而,锂在硅中插入/脱出过程的体积膨胀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不稳定性,阻碍了硅的商业化应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型包覆结构Si/C复合负极材料的构筑方法、电化学性能、比容量和循环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包覆结构Si/C复合负极材料不仅可以缓解硅在锂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炭层破裂,而且可以有效提高LIBs循环稳定性。因此,Si/C复合材料有望取代石墨成为高容量LIBs的主要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包覆结构 Si/C负极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钠用量对Fe_3O_4磁流体表面包覆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坤 熊隆荣 +2 位作者 彭华备 易成 文玉华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8年第4期22-25,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Fe3O4粒子,采用油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对磁性颗粒进行表面改性,用XRD表征了磁性粒子的物相,用FT-IR和TGA研究了油酸钠用量对磁流体表面包覆结构及磁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Fe3O4磁性粒子质量...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Fe3O4粒子,采用油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对磁性颗粒进行表面改性,用XRD表征了磁性粒子的物相,用FT-IR和TGA研究了油酸钠用量对磁流体表面包覆结构及磁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Fe3O4磁性粒子质量30%时,磁流体具有最佳的稳定性;油酸钠在Fe3O4颗粒表面是在化学吸附形成第一层,而过量的油酸钠微弱的物理吸附在了第一层上形成了第二层油酸钠包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磁流体 油酸钠 包覆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重质碳酸钙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光明 叶菁 李冷 《国外建材科技》 2002年第2期36-38,41,共4页
研究了经油酸和TTS两种改性剂处理的重质碳酸钙粉体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现象,建立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物理模型,分析了改性重钙粉体在液体石蜡中分散的热力学原理,对改性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变化与改性剂种类、改性剂的添加量之间的关系进... 研究了经油酸和TTS两种改性剂处理的重质碳酸钙粉体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现象,建立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物理模型,分析了改性重钙粉体在液体石蜡中分散的热力学原理,对改性颗粒表面包覆结构的变化与改性剂种类、改性剂的添加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重质碳酸钙 表面包覆结构 浊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温度和基体分子量对iPP/GF复合材料界面包覆结构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怡靖 徐亚虎 +2 位作者 张丽颖 郑国强 刘春太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82-1184,1202,共4页
为了探究包覆结构的形成与剪切温度和基体分子量的关系,采用了等规聚丙烯(i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单纤维牵引体系。通过固定纤维牵引速率、逐步降低剪切温度(低于基体熔点)的方法,对实时采集的偏光显微镜图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 为了探究包覆结构的形成与剪切温度和基体分子量的关系,采用了等规聚丙烯(i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单纤维牵引体系。通过固定纤维牵引速率、逐步降低剪切温度(低于基体熔点)的方法,对实时采集的偏光显微镜图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基体,包覆结构的厚度随剪切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基体分子量越低,这一变化趋势越明显;对于同一剪切温度,包覆结构的厚度随基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形成包覆结构的最高剪切温度随基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丙烯 剪切温度 基体分子量 包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结构复相陶瓷粉体制备工艺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凤秀 余俊 +3 位作者 王珊 张杰峰 龙强 范丰强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32期114-115,共2页
通过表面包覆可实现粒子表面电荷、表面化学活性及表面的改性,提高内核粒子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同时可将壳层材料所具有的物化特性赋予内核粒子,实现内核无机粒子的功能化,受到复相陶瓷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文就复相陶瓷粉体包覆机理及... 通过表面包覆可实现粒子表面电荷、表面化学活性及表面的改性,提高内核粒子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同时可将壳层材料所具有的物化特性赋予内核粒子,实现内核无机粒子的功能化,受到复相陶瓷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文就复相陶瓷粉体包覆机理及包覆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陶瓷 包覆结构 核壳结构 增韧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药晶粒包覆结构对PBX动态损伤影响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亚飞 邓小良 柏劲松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为了研究包覆结构对高聚物粘结炸药(PBX)动态损伤的影响,基于非局域近场动力学理论(Peridynamics,PD),结合Voronoi方法构建了含单层或双层包覆结构的高聚物粘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PBX)的PD计算模型,模拟了不同加载条件下PB... 为了研究包覆结构对高聚物粘结炸药(PBX)动态损伤的影响,基于非局域近场动力学理论(Peridynamics,PD),结合Voronoi方法构建了含单层或双层包覆结构的高聚物粘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PBX)的PD计算模型,模拟了不同加载条件下PBX的损伤响应。模拟结果显示,采用粘接剂1包覆时,相比于单层包覆而言,当加载速度分别为20,40 m·s^(-1)和60 m·s^(-1)时,双层包覆结构使HMX晶粒的损伤分别降低了42.8%,87.2%和46.8%,明显降低了PBX中HMX晶粒的损伤。HMX晶粒采用单层包覆结构时,损伤模式主要表现为穿晶损伤,采用双层包覆结构时,损伤模式转变为沿晶损伤。研究还得到了双层包覆结构下不同包覆材料对HMX损伤影响的定量结果,并据此得到了不同包覆结构的性能排序。同时发现包覆结构能够影响HMX晶粒内应力状态,从而影响HMX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理论 动态损伤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包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包覆结构的PA6/PET共混体系的设计与制备
12
作者 闫妍 王越 +2 位作者 黄炎昊 周一存 杨鸣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以聚己内酰胺(PA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粒料为原料,利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材料体系的基本流变行为和分相条件,进而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得了具有包覆结构的PA6/PET共混物。通过调节挤出过程中的剪切速率研究了两种组分的黏... 以聚己内酰胺(PA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粒料为原料,利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材料体系的基本流变行为和分相条件,进而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得了具有包覆结构的PA6/PET共混物。通过调节挤出过程中的剪切速率研究了两种组分的黏度比对最终制品中包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ET最终能够迁移至挤出物表层对PA6相产生包覆;在两组分界面处,PET的聚集程度沿半径方向呈梯度变化,这一结构为最终材料提供了良好的界面性能;两组分间的熔体黏度是否相互匹配是包覆结构形成的前提条件;存在一最优的剪切速率范围及黏度比范围,在该加工范围内得到的最终材料的包覆结构较为完善并且耐腐蚀性能较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酰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包覆结构 耐化学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包覆结构的Ni-NiO粉体制备及其形貌调控
13
作者 陈永志 李佐红 +5 位作者 罗佳 高凯 张晓红 余勇 王利华 周宏志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在Ni颗粒表面制备了Ni(OH)2包覆层,并在惰性气氛(Ar)下退火获得了具有包覆结构的Ni-NiO粉体复合材料。研究了尿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包覆结构粉体复合材料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升高,Ni... 采用水热法在Ni颗粒表面制备了Ni(OH)2包覆层,并在惰性气氛(Ar)下退火获得了具有包覆结构的Ni-NiO粉体复合材料。研究了尿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包覆结构粉体复合材料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升高,Ni颗粒表面形成的Ni(OH)2包覆层由初始的片状和颗粒状的混合结构逐渐转变为单一的片状结构,最终仅表现为颗粒状结构ꎻ随着反应温度上升,包覆层尺寸逐渐增大ꎻ延长反应时间不仅增加了包覆层尺寸,还显著增强了其厚度。在尿素浓度0􀆰3 mol/L、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2 h的条件下,Ni颗粒表面可均匀地形成片状Ni(OH)2包覆层。此外,退火处理并未改变Ni-NiO粉体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本研究可为制备具有包覆结构的粉体复合材料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Ni-NiO 包覆结构 粉体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层对含能药粒与器壁间静电相互作用特性
14
作者 冯跃 周子隆 +4 位作者 吴成成 郭学永 张波 王浩 王硕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针对包覆型含能药粒生产过程静电安全阈值不清问题,利用再展开法构建柱坐标系下摩擦电包覆型药粒与容器壁面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模型,基于改进Paschen定律明确药粒与壁面间静电放电的电荷密度与场强阈值边界,揭示颗粒结构与电学关键参数对... 针对包覆型含能药粒生产过程静电安全阈值不清问题,利用再展开法构建柱坐标系下摩擦电包覆型药粒与容器壁面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模型,基于改进Paschen定律明确药粒与壁面间静电放电的电荷密度与场强阈值边界,揭示颗粒结构与电学关键参数对包覆型含能药粒静电安全阈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器壁对任意带电量的药粒在任意间距下保持静电吸引,电场峰值位于药粒-壁面间隙处;当药粒与器壁接触时,导体颗粒与金属器壁之间的电场趋于无穷,活性金属药粒的静电放电风险远高于单质炸药药粒;小间隙下包覆层会提高介质核心药粒间隙电场,但会降低导体核心药粒间隙电场;当包覆层介电常数为7.5ε0时(ε0为真空介电常数),表面电荷密度为40μC/m^(2)的包覆后介质核心药粒间隙电场峰值提高29.5%,达到放电阈值,而表面电荷密度为1.0μC/m^(2)的导体核心药粒间隙电场从无穷大降低至放电阈值下;虽然包覆层提高了活性金属导体药粒的本质静电安全,降低了单质炸药介质药粒的静电安全性,但包覆型活性金属导体药粒静电安全性仍远低于包覆型单质炸药介质药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结构药粒 颗粒-壁面系统 静电放电 静电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15
作者 刘平 王晨 +2 位作者 韩庆文 苗攀 马家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吸附法是提取液体锂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锰基离子筛吸附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锰基离子筛仍然存在制备方法复杂、Mn溶损率高等技术问题。本工作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_(4)Mn_(5)O_(12)·Li_(2)MnO_(3)锰基复合前驱体,对合成的... 吸附法是提取液体锂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锰基离子筛吸附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锰基离子筛仍然存在制备方法复杂、Mn溶损率高等技术问题。本工作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_(4)Mn_(5)O_(12)·Li_(2)MnO_(3)锰基复合前驱体,对合成的前驱体进行了XRD、SEM、TEM、XPS、热重、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表征,研究了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对液体中Li+的吸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Li_(4)Mn_(5)O_(12)与Li_(2)MnO_(3)以多相共生的方式结合,构建的半包覆结构增加了锂离子筛的稳定性。而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吸附Li+符合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的吸附容量为26.51 mg/g,五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仅损失3.82%,而未包覆的锂离子筛吸附容量损失高达12.6%。同时,五次循环后Mn溶损率仅为0.83%,明显低于未包覆锂离子筛(2.06%)。本工作制备的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有望用于液体锂资源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复合锂离子筛 包覆结构 Mn溶损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工全过程健康监测的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求知 李亚明 刘宏欣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8,共7页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采用全过程健康监测手段对装配式PEC结构体系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加速度进行监测,研究其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采用全过程健康监测手段对装配式PEC结构体系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加速度进行监测,研究其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构应力计算值、自振频率计算值等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结构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计算的合理性。施工过程中PEC框架梁柱及节点后浇区的型钢及混凝土应力实际监测结果均满足强度要求。节点后浇区混凝土浇筑前后,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差别较小;结构顶部覆土恒载施加完成后,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均较之前有所增大。结构设计时阻尼比取0.04,小于施工完成后的阻尼比实测值最小值0.046,阻尼比取值偏于安全,设计阻尼比取值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施工全过程 健康监测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自振频率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流体中纳米Fe_3O_4粒子包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金升 尹衍升 +3 位作者 吕忆农 张银燕 马来鹏 张淑卿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9-613,共5页
通过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高质量纳米Fe3O4磁性流体,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纳米磁性粒子粒径在8 ~ 10 nm, 最小4 nm, 属于超顺磁性范围. 纳米磁性微粒结晶完整, 晶界清晰, ... 通过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高质量纳米Fe3O4磁性流体,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纳米磁性粒子粒径在8 ~ 10 nm, 最小4 nm, 属于超顺磁性范围. 纳米磁性微粒结晶完整, 晶界清晰, 表面活性剂对磁性微粒包覆良好, 在磁性微粒表面形成了均匀完整的球状无定形外壳. 研究表明, 表面活性剂包覆层对磁性微粒具有保护作用和稳定作用, 可提高和保持磁性流体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流体 纳米FE3O4粒子 包覆结构 湿化学共沉淀法 结构表征 表面活性剂 磁性能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转向架底部包覆板气动减阻效果研究
18
作者 李健 曾维毅 +1 位作者 周垚光 谢子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8-1770,共13页
转向架的复杂机械结构及非流线化外形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优化列车转向架底部流场结构,降低转向架的气动阻力占比,是进一步降低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参考现有高速列车转向架结构设计2种转向架底部包覆板,并建... 转向架的复杂机械结构及非流线化外形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优化列车转向架底部流场结构,降低转向架的气动阻力占比,是进一步降低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参考现有高速列车转向架结构设计2种转向架底部包覆板,并建立3种转向架包覆方案:方案一为带倾角包覆板+全包围裙板;方案二为平直包覆板+全包围裙板;方案三作为对照组未安装底部包覆板。基于k−ω方程湍流模型,探究不同包覆方案下高速列车气动阻力变化规律,对比分析3种方案对转向架及整车气动阻力、转向架舱内压力分布以及列车底部流动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全尺寸转向架风洞试验验证数值仿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包覆板有效减弱了气流对转向架零部件以及转向架舱后端板的冲击,使得转向架舱内压力分布更均匀,进而降低了转向架气动阻力;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别使头车阻力系数降低17.3%和22.2%,整车阻力系数降低11.6%和12.9%;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中包覆板两端的倾角能够引导气流进入转向架舱内部,加速舱内的流动循环,有利于牵引电机、轴盘等转向架零部件与外部空气的换热。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转向架包覆板设计方案、降低列车气动阻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包覆结构 转向架 气动减阻 流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金属包覆结构中反射光干涉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麟 彭滟 +1 位作者 袁明辉 朱亦鸣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45-314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达到高对比度和高反射率的对称金属包覆结构。由于导波层的厚度是亚毫米量级,使该结构可容纳一系列共振模。利用四层波导菲涅耳公式,详细分析了耦合金属层的厚度对耦合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反射光达到最大对比度时耦合金...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达到高对比度和高反射率的对称金属包覆结构。由于导波层的厚度是亚毫米量级,使该结构可容纳一系列共振模。利用四层波导菲涅耳公式,详细分析了耦合金属层的厚度对耦合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反射光达到最大对比度时耦合金属层厚度的最优值,并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对称金属包覆结构中的辐射损耗和本征损耗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测量了对称金属包覆结构中反射光的干涉效应。结果表明,对称金属包覆结构可以大大增强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中明、暗光线的对比度,同时光入射到对称金属包覆结构中的耦合效率可接近100%。这将有助于研究高对比度高反射率薄膜和基于对称金属包覆结构的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 干涉条纹 衰减全反射 耦合效率 对称金属包覆结构
原文传递
PTFE包覆连续氧化铝纤维缝纫线的磨损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影 吴宁 +2 位作者 袁志清 张一帆 陈利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结合上浆及二维编织技术制备部分包覆结构F-3、F-4、F-5连续氧化铝纤维缝纫线,使用自研实验装置研究包覆结构对缝纫线与针孔间磨损行为的影响。使用3D轮廓仪表征不同包覆结构缝纫线的轮廓外观和摩擦作用下的损伤形态演变;通过拉伸性能测... 结合上浆及二维编织技术制备部分包覆结构F-3、F-4、F-5连续氧化铝纤维缝纫线,使用自研实验装置研究包覆结构对缝纫线与针孔间磨损行为的影响。使用3D轮廓仪表征不同包覆结构缝纫线的轮廓外观和摩擦作用下的损伤形态演变;通过拉伸性能测试,表征缝纫线在不同摩擦次数下的强度保持率;通过磨断次数来评价缝纫线在不同实验参数下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工艺参数的变化影响缝纫线表面轮廓的起伏状态,导致磨损后断口产生的毛羽长度随着包覆纱根数的增多和编织节距的增加而增大;相比原纱和浆纱,缝纫线的耐磨性显著提高;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缝纫线拉伸强度保持率均呈现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当摩擦次数达到30次时,F-3、F-4、F-5缝纫线拉伸强度保持率分别为12.89%、28.82%、18.35%;随着摩擦距离、纱线张力的增加,摩擦角度的减小,缝纫线的磨断次数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氧化铝纤维 缝纫线 磨损 包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