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热解和气化过程Cl及碱金属逸出行为的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安合 杨学民 林伟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9-547,共9页
减少生物质在热转化反应器中Cl与碱金属K和Na以气态组元逸出可有效遏制积灰、腐蚀等现象和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在400K^1 600K研究了秸秆、树皮、木屑、废木和橄榄渣五种生物质在过剩空气系数分别为0、0.4、0.... 减少生物质在热转化反应器中Cl与碱金属K和Na以气态组元逸出可有效遏制积灰、腐蚀等现象和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在400K^1 600K研究了秸秆、树皮、木屑、废木和橄榄渣五种生物质在过剩空气系数分别为0、0.4、0.8的热解和气化过程中Cl与碱金属K和Na的赋存形态变化及逸出特性。结果表明,Cl在热解和气化过程中主要是以KCl(s)、HCl(g)、KCl(g)、(KCl)2(g)和NaCl(g)化合物赋存并相互转化;在800K^1 000K时,含Cl固态组元逐渐转化为气态组元;K和Na在900K时开始以气态组元逸出,且热解过程有少量KCN(g)和NaCN(g)逸出,而气化过程,温度大于1 000K随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KCl(g)、K(g)和Na(g)等气态组元量逐渐减少,逐渐转化为NaCl(g)、KOH(g)和NaOH(g);减少Cl和碱金属K和Na逸出的理论最佳热解和气化温度分别为800K和900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气化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碱金属 CL K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体系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季 杨学民 林伟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4-588,共5页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体系污染物的排放特性。主要计算了聚氯乙烯(PVC)及典型城市垃圾焚烧过程氯元素的化学平衡组成及其浓度,同时研究了脱氯剂对PVC及垃圾中氯转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PVC热态反应的主要...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体系污染物的排放特性。主要计算了聚氯乙烯(PVC)及典型城市垃圾焚烧过程氯元素的化学平衡组成及其浓度,同时研究了脱氯剂对PVC及垃圾中氯转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PVC热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HCl气体,在加入脱氯剂后温度低于600℃时,脱氯剂对HCl的脱除作用很明显;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在温度超过600℃,垃圾中的有机氯和无机氯都将转化为HCl气体,而此时脱氯剂失去效果。由计算结果得到控制HCl生成,消除二口恶英污染物的生成反应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化学热力学平衡 计算 HCL 脱氯剂 垃圾焚烧体系 排放特性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Cl及碱金属逸出的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安合 杨学民 林伟刚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9-998,共10页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秸秆、树皮、木屑、废木和橄榄渣5种生物质在400~1600K温度范围和空气过剩系数分别为1.0,1.2和1.4的燃烧条件下Cl及碱金属K和Na的化学平衡组成及浓度,讨论了其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空气过剩系数对生物...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秸秆、树皮、木屑、废木和橄榄渣5种生物质在400~1600K温度范围和空气过剩系数分别为1.0,1.2和1.4的燃烧条件下Cl及碱金属K和Na的化学平衡组成及浓度,讨论了其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空气过剩系数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Cl及碱金属K和Na的逸出影响较小;燃烧过程中含Cl组元主要以KCl(s),HCl(g),KCl(g),(KCl)2(g)和NaCl(g)5种物质在800~1000K温度范围进行固-气态转换;当燃烧温度大于850K时,K和Na碱金属则主要生成KOH(g),KCl(g),(KCl)2(g),K2SO4(g),Na(g),NaOH(g),Na2SO4(g)和NaCl(g).最大程度减少5种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含Cl及碱金属K和Na组元的产生和逸出量的最佳反应温度为850K以下;高于900K时,Cl及碱金属等气态物质则会大量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生物质 CL 碱金属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钠-氢系统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日强 杨献勇 王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从化学热力学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液态钠自由面上氢分压与钠中氢浓度的关系,导出Sieverts常数与温度的定量关系,并以此分析文献中给出的Sieverts常数。同时推导出氢在钠中溶解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液态钠-氢系统 化学热力学平衡 蒸汽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焚烧过程中Cd迁移转化的热力学平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侯海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2-326,共5页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方法计算分析了污泥焚烧过程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探讨了S和C1对其转化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化学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d在800 K以下以固体存在,1100 K以上全部以气体形式存在。C1元素对Cd挥发影响不大3元素则会延迟C...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方法计算分析了污泥焚烧过程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探讨了S和C1对其转化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化学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d在800 K以下以固体存在,1100 K以上全部以气体形式存在。C1元素对Cd挥发影响不大3元素则会延迟Cd的挥发。Al_2O_3和SiO_2都会与Cd形成固态化合物其都具有一定的化学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焚烧 CD 化学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智化 王勤辉 +3 位作者 骆仲泱 周俊虎 樊建人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97,共7页
对于以CaO为CO2接受体的无氧气化法为基础的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分析,以化学热力学平衡为基础研究了温度、压力、煤种、H2O/C比对制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aO的加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H2产量,气化过... 对于以CaO为CO2接受体的无氧气化法为基础的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分析,以化学热力学平衡为基础研究了温度、压力、煤种、H2O/C比对制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aO的加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H2产量,气化过程的温度过高会引起CaCO3的重新分解,而温度过低则降低H2产量,合适的温度为850℃左右,合适的压力范围为2~3MPa.以纯碳为原料、气化炉中碳转化率为69%时,半焦燃烧的热量可以满足CaCO3的分解.当H2O/C在3.0~3.5之间时,气化效率达到79%左右,制氢效率为65%左右,产品气中H2含量为85%左右.与烟煤、褐煤相比,无烟煤为原料时产品气中H2含量最高,接近于以纯碳为原料的工况,而褐煤由于挥发份中CH4的含量多导致H2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系统 气化燃烧 力学研究 集成 型煤 化学热力学平衡 CACO3 热力学分析 基础研究 计算结果 温度过高 气化过程 压力范围 碳转化率 气化效率 含量降低 CaO H2O 气化法 接受体 CO2 原料 气化炉 无烟煤 CH4 挥发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及其质量浓度的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胡筱 张永祥 +2 位作者 王一凡 张晓叶 兰双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热力学平衡常数法,建立了地下水水质组分存在形式及其质量浓度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程序,对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水中化学组分的存在形式包括单一离子、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热力学平衡常数法,建立了地下水水质组分存在形式及其质量浓度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程序,对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水中化学组分的存在形式包括单一离子、复阴离子、络合离子以及络合分子;游离态的Ca2+、Mg2+、SO2-4占各自离子总质量浓度的百分数分别为85.26%,87.01%,69.85%,表明水样分析质量浓度与计算质量浓度间存在差异;p H值对地下水中游离离子的质量浓度将产生影响,造成离子迁移能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组分 化学热力学平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不同烟气组分对汞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燕群 周劲松 +1 位作者 蔡小舒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6-360,共5页
通过化学热力学平衡模拟,研究了在不同烟气温度下汞从元素态汞转化为二价汞的规律,并与小型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了不同的烟气组分如O2、HCl、NO、SO2对汞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O2、HCl有助于汞的转化,HCl的活性远远大于O2的... 通过化学热力学平衡模拟,研究了在不同烟气温度下汞从元素态汞转化为二价汞的规律,并与小型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了不同的烟气组分如O2、HCl、NO、SO2对汞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O2、HCl有助于汞的转化,HCl的活性远远大于O2的活性;随着O2和HCl体积分数的增大,汞转化的起始温度和截止温度升高;SO2有助于汞的转化,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SO2的体积分数越大,汞的转化温度越高;NO对汞转化几乎不产生影响.利用二价汞易溶水的特点,通过将元素态汞转化为二价汞,可以利用湿法脱硫装置将其除去,从而实现汞排放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转化 烟气组分 化学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钾对秸秆燃烧成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天华 开兴平 +3 位作者 孙洋 贺业光 孟凡华 李润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5-1130,共6页
以麦秆灰和稻秆灰为研究对象,利用灰熔融实验和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K的形态分布预测,考查碱金属K对秸秆成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灰和稻秆灰中K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为K2SO4和K2O·2SiO2。K含量增多对麦秆灰和稻秆灰中K2... 以麦秆灰和稻秆灰为研究对象,利用灰熔融实验和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K的形态分布预测,考查碱金属K对秸秆成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灰和稻秆灰中K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为K2SO4和K2O·2SiO2。K含量增多对麦秆灰和稻秆灰中K2SO4、KAlSiO4、KAlSiO4(K)、KAlSi3O8含量的影响较小。K2CO3、K2O·2SiO2、K2O·Si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K含量的增加而增多是诱发灰熔融特征温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它们与其他矿物质形成复杂的低熔点共熔物也对其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灰熔点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残渣焚烧过程中HCl的排放特征及其对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中欣 严建华 +2 位作者 蒋旭光 池涌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7,共5页
通过对危险废弃物染料残渣小型管式炉的焚烧实验以及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了染料残渣焚烧过程中HCl的排放特征、氯对重金属形态归趋的影响以及3种脱氯剂高温脱氯效果预测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HCl排放的决定因素,生成的HCl主要来... 通过对危险废弃物染料残渣小型管式炉的焚烧实验以及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了染料残渣焚烧过程中HCl的排放特征、氯对重金属形态归趋的影响以及3种脱氯剂高温脱氯效果预测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HCl排放的决定因素,生成的HCl主要来自于染料残渣中有机氯;工况在500~900℃之间,氯对Hg、Pb、Cu和Ni的归趋形态主要贡献分别为HgCl_2(g)、PbCl_4(g)、PbCl_2(g)、(CuCl)_3(g)、NiCl_2(s)和NiCl_2(g);3种脱氯剂中CaCO_3高温脱氯稳定性最好,在800℃以下基本没有HCl析出,Fe_3O_4高温脱氯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弃物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HCL 重金属形态 脱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中As、Se、Pb的形态分布及S、Cl元素对其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忠 白宝泉 王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8-1309,I0002,共13页
基于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燃煤烟气中重金属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研究了S、Cl等元素对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性气氛下,As以As2O5、As4O6、AsO等氧化物的形式存在;Se主要以SeO 2形式存在;Pb在... 基于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燃煤烟气中重金属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研究了S、Cl等元素对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性气氛下,As以As2O5、As4O6、AsO等氧化物的形式存在;Se主要以SeO 2形式存在;Pb在1000 K以下主要是固态PbSO4,1200 K以上为气态PbO。还原性气氛下,As在较低温度时为固态As2S2,900-1400 K以As 2、AsS、AsN气体共存,2000 K以上全部转化为气态AsO。Se在1100 K以下主要以气态H 2Se存在,1100 K开始生成SeS和Se2气体,1800 K时主要是气态Se和少量气态SeO;Pb在中低温时主要是PbS,1800 K以上气态Pb为主要存在形态。S在还原性气氛下增大了AsS(g)、PbS(g)、SeS(g)的比例,氧化性气氛下对As、Se、Pb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Cl无论在氧化还是还原气氛下对As、Se影响均较小,但对Pb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AS SE PB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秸秆燃烧灰中矿物质分布及沉积行为
12
作者 杨天华 丁佳佳 +3 位作者 李润东 开兴平 孙洋 刘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0-1316,共7页
在自行设计的沉降炉内研究了燕麦秸秆燃烧灰中矿物质分布及沉积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EPMA)对850℃下不同燃烧时间的沉积物进行分析,并结合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燕麦秸秆燃烧的... 在自行设计的沉降炉内研究了燕麦秸秆燃烧灰中矿物质分布及沉积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EPMA)对850℃下不同燃烧时间的沉积物进行分析,并结合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燕麦秸秆燃烧的沉积物形成是碱金属挥发黏结作用使大小不同的燃料球团形成,内部伴随着氧化反应从而形成表面孔洞。钾长石是沉积物形成中起黏结和支撑作用的"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燕麦秸秆燃烧初始沉积中有重要作用。K、Al的分布密集而广泛,Na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K的活性,表面的部分碱金属逐渐挥发至气相,Fe、Ca、Mg等的相关化合物不断填充沉积物孔隙使其致密、硬化,最终各元素较均匀地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烧 沉积物 碱金属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边坡演化评价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的讨论
13
作者 张明 胡瑞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0-860,共1页
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了徐则民教授等的“边坡演化评价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把水文地球化学中的水–岩反应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应用于工程地质领域的例子鲜见报道,特别是应用于边坡的加固与预报领域更是凤毛麟... 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了徐则民教授等的“边坡演化评价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把水文地球化学中的水–岩反应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应用于工程地质领域的例子鲜见报道,特别是应用于边坡的加固与预报领域更是凤毛麟角。该文把质量守恒、化学热力学平衡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用于滑坡预报,是滑坡预报和加固在理论上的一个突破。但笔者存在几个疑问,恳请徐教授释疑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方法 质量传输 边坡 评价 演化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化学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中钠的赋存形态及蒸发冷凝特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雷宇霆 傅培舫 +3 位作者 唐诗 岳芳 别康 刘洋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针对新疆准东高碱煤由于高钠特性而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严重结渣沾污等问题,通过三步萃取实验研究了准东煤中钠的赋存形态;通过钠的蒸发实验测量了不同燃烧温度下准东煤灰中钠的含量并分析其释放规律;通过钠的冷凝实验确定了钠的最佳冷凝... 针对新疆准东高碱煤由于高钠特性而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严重结渣沾污等问题,通过三步萃取实验研究了准东煤中钠的赋存形态;通过钠的蒸发实验测量了不同燃烧温度下准东煤灰中钠的含量并分析其释放规律;通过钠的冷凝实验确定了钠的最佳冷凝温度区间并分析其冷凝形态;通过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模拟了钠的析出及其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准东煤中的钠大部分以水溶钠形式存在;在400~700℃,钠的蒸发最快,主要为水溶钠的释放过程,其析出活化能较低;钠的最佳冷凝温度区间为(670±20)℃,而冷凝区域具有分散、成块、呈流动性的特点;煤中钠的主要化学反应是NaCl、Na_2O·SiO_2、Na_2SO_4和NaOH等的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钠的赋存形态 钠的蒸发和冷凝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焚烧过程中氯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及脱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文斌 蒋旭光 +3 位作者 池涌 谭中欣 范秀娟 严建华 《能源工程》 2006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前我国国内还普遍缺乏对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理的机理研究,尤其是焚烧过程中关于氯、重金属排放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研究。从这一点出发,着重研究了典型危险废弃物之一染料残渣在小型管式炉中焚烧过程中氯化氢的排放特性;并利用化学热... 目前我国国内还普遍缺乏对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理的机理研究,尤其是焚烧过程中关于氯、重金属排放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研究。从这一点出发,着重研究了典型危险废弃物之一染料残渣在小型管式炉中焚烧过程中氯化氢的排放特性;并利用化学热力学平衡方法计算了焚烧过程中氯元素对多种常见重金属的排放影响;初步研究了在利用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时,两种脱氯剂对烟气中氯的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弃物 重金属 染料残渣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回转窑 脱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O体系质量及化学平衡衡算图的开发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峰满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7,共6页
制备满足直接还原铁工艺要求的富氢还原气体是确保直接还原铁工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解决还原气体制备参数的选择问题至关重要。基于物质衡算及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创新性地构建了“H-C-O体系质量及化学平衡衡算图”(H-C-... 制备满足直接还原铁工艺要求的富氢还原气体是确保直接还原铁工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解决还原气体制备参数的选择问题至关重要。基于物质衡算及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创新性地构建了“H-C-O体系质量及化学平衡衡算图”(H-C-O衡算图),开发了由H-C-O衡算图确定制备富氢还原气体工艺参数的图解法。介绍了包括n_(H_(2)O)/n_(CH_(4))标尺和nCO_(2)/nCH4标尺制作过程等在内的H-C-O衡算图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包括确定各种气体在H-C-O衡算图中的位置、制备给定n_(H_(2))/n_(CO)还原气体组成时1 mol CH_(4)气体应配加的H_(2)O和CO_(2)物质的量、制备任意给定组成气体的气源配比情况下配加气体的物质的量以及制备富氢还原气体工艺时的析碳区域等功能。以采用天然气(NG)与焦炉煤气(COG)的混合气体(30%NG+70%COG,体积分数)为制备富氢还原气体的气源,运用H-C-O衡算图确定需添加的CO与CO_(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例,详细介绍了H-C-O衡算图的使用方法。同时,简要地介绍了采用天然气或焦炉煤气重整制备富氢还原气体工艺过程中“临界析碳曲线”和“析碳”区域,讨论了制备富氢还原气体工艺时的重整温度、体系总压、还原气体n_(H_(2))/n_(CO)比值对临界析碳曲线和析碳区域的影响,为天然气重整或焦炉煤气重整制备富氢还原气体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直接还原铁 富氢还原气体 H-C-O体系 质量衡算 化学热力学平衡 天然气或焦炉煤气重整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AL NON-EQUILIBRIUM RADIATION ON UNSTRUCTURED GRIDS
17
作者 王逸斌 伍贻兆 刘学强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8年第1期11-17,共7页
A numer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based on an unstructured mesh to compute an ionized hypersonic flowfield with radiation in the thermo-chemical nonequilibrium. The flowfield is described by multi-species NavierStocks e... A numer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based on an unstructured mesh to compute an ionized hypersonic flowfield with radiation in the thermo-chemical nonequilibrium. The flowfield is described by multi-species NavierStocks equations. The chemical model includes 11 species (O2, N2, O, N, NO, NO^+ , N^+ , O^+, N2^+ , O2^+, e^- ) and 20 reactions. For simulating the thermal non-equilibrium effect, the two-temperature model is considered.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FVM) used for the spatial and directional discretization of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RTE) is described for unstructured grids. The numerical code can handle different kinds of species and radiative bands in a gas thermodynamicly described by two temperatures. In particular, the Delta, Epsilon, Beta prime, and Gamma prime bands of NO are choose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RADIATION THERMOCHEMISTRY NON-EQUILIBR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7a来典型白云岩流域岩溶碳汇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以贵州施秉黄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邰治钦 曾成 +3 位作者 肖时珍 肖华 代林玉 闫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以贵州省施秉县黄洲河典型白云岩岩溶小流域为例,基于白云石化学平衡热力学方法分别定量估算出1990-1992年、2001-2003年及2016-2018年白云岩流域的年均岩溶碳汇强度,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内第二个... 以贵州省施秉县黄洲河典型白云岩岩溶小流域为例,基于白云石化学平衡热力学方法分别定量估算出1990-1992年、2001-2003年及2016-2018年白云岩流域的年均岩溶碳汇强度,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内第二个时段年均有效降雨最大,其次是第一个时段,第三个时段的最小;(2)流域内主要以有林地为主,旱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但增长速率减缓,总体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趋势;(3)流域整体的岩溶碳汇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2年、1990年、2016年,水田与旱地对岩溶碳汇贡献较大;(4)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共同控制岩溶碳汇,碳汇强度可能不随地类正向演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流域 化学平衡热力学模型 岩溶碳汇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hydrogen combustion reaction on the dehydrogenation of ethane in a fixed-bed 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 被引量:2
19
作者 Masoud Hasany Mohammad Malakootikhah +1 位作者 Vahid Rahmanian Soheila Yaghmae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316-1325,共10页
A two-dimensional non-isothermal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ethan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in a fixed-bed 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 Since ethane dehydrogenation is an equilibrium reaction,removal... A two-dimensional non-isothermal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ethan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in a fixed-bed 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 Since ethane dehydrogenation is an equilibrium reaction,removal of produced hydrogen by the membrane shifts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to ethylene production.For further displacement of 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Since ethane dehydrogenation is an endothermic reaction, the energy produced by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method is consumed by 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method generated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the reacto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high conversions and signi ficant energy saving. It was also established that the sweep gas velocity in the shell side of the react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 Mathematical modeling Ethane dehydrogenation Hydrogen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mental Composition Method in Thermodynamics of Multireaction Systems (II) Residual Properties, Property Changes of Mixing and Excess Properties Relations
20
作者 林金清 李浩然 韩世钧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4-468,共5页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lement” and the fundamental thermodynamic principle,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residual properties,the property changes of mixing,excess properties,fugacity coefficients and activity coeffici...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lement” and the fundamental thermodynamic principle,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residual properties,the property changes of mixing,excess properties,fugacity coefficients and activity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hypothetical solution of elemental species and the equilibrated solution of actual species were established.The hypothetical solution of elemental species provides a way of 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problem, simplifying the analysis and visualizing the phase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mental composition dimension reduction multireaction phaseequilibr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