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前期的纳粟令格与富民捐输
1
作者 高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北宋前期,每遇水旱饥馑等灾荒,宋政府通常会颁布纳粟令格。这些纳粟诏令,每每强调民户纳粟自愿。纳粟令格的覆盖范围,与受灾地域对应,灾伤州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不同,入粟起纳点亦有所区别。官府往往以纳粟令格为法定依据,以官爵、... 北宋前期,每遇水旱饥馑等灾荒,宋政府通常会颁布纳粟令格。这些纳粟诏令,每每强调民户纳粟自愿。纳粟令格的覆盖范围,与受灾地域对应,灾伤州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不同,入粟起纳点亦有所区别。官府往往以纳粟令格为法定依据,以官爵、免役等优惠条件,劝诱富民赈济、赈粜或赈贷。对于纳粟令格,富民群体中既不乏主动响应者,又有不为所动者。从纳粟令格的内容来看,影响富民纳粟选择和官方劝分实效的因素有很多,譬如,纳粟人资格问题,入粟标准过高,赈济、赈粜、赈贷等赈灾方式的差异,恩泽宣敕中的“进纳”二字,等等。对此,宋朝廷的解决办法或是调整入粟标准,或是扩大纳粟主体,或是删去进纳制词中的“进纳”二字,等等。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政府在救灾问题上对于进纳财物的依赖,展示了宋代地方的受灾情况、财政状况、民间财富力量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宋廷处理基层社会突发问题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劝分 纳粟令格 富民 捐输 赈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論北宋前期品官的構成
2
作者 陳文龍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4年第3期273-306,405,406,共36页
北宋前期實行“品官給告身”制度,用告身除授的都是品官,品官由文武官、内職、軍職三類職官構成。文武官繼承唐律令職事官系統而略有增損,主髋是有官品的文武職事官。内職即“樞密、宣徽、三司使副、學士、諸司而下”。軍職由三衙營指... 北宋前期實行“品官給告身”制度,用告身除授的都是品官,品官由文武官、内職、軍職三類職官構成。文武官繼承唐律令職事官系統而略有增損,主髋是有官品的文武職事官。内職即“樞密、宣徽、三司使副、學士、諸司而下”。軍職由三衙營指揮使、御前忠佐副都軍頭、藩方馬步軍都虞候以上構成。内職、軍職都是律令外的使職,無官品。三類職官中的使職在五代宋初逐漸品官化,從而成爲品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品官 文武官 内職 軍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前期的都部署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邦炜 杜桂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94,共9页
人们往往将北宋初期的都部署视为地方统兵官,将当时的统兵体制概括为“枢密院—三衙体制”。其实,北宋初期的都部署主要是中央统兵大员或前敌总指挥,宋初的统兵体制应概括为“枢密院—三衙—都部署体制”。
关键词 北宋前期 都部署 统兵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前期的乡村区划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建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90,共6页
开宝七年,在以相州地区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废乡令”得以落实,原来的“乡”被“管”所取代,其功能主要由户长来体现。更多的地区并没有贯彻开宝废乡令,也有个别的地区是在乡之下再设管。北宋前期的乡仍承担着一定的行政功能,里已沦为和... 开宝七年,在以相州地区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废乡令”得以落实,原来的“乡”被“管”所取代,其功能主要由户长来体现。更多的地区并没有贯彻开宝废乡令,也有个别的地区是在乡之下再设管。北宋前期的乡仍承担着一定的行政功能,里已沦为和自然村类似的地域区划单位。乡以及相州地区的管均设有耆长、壮丁来负责治安、词讼等行政管理工作。耆长所辖的区域又被称为“耆”。耆是县之下的专项行政区划单位,但一般不作为地域区划单位。县和耆直接发生关系,不以乡为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宋前期的宰相制度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振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95-99,共5页
宋代元丰官制改革以前的宰相制度,是讨论政治制度,尤其是宋代官制时,首先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北宋前期宰相制度的三种说法 (1)认为:“宋代的尚书令,中书令及侍中,自始即为序进之位,不予朝政。其总领百官,统理众事而居宰相者,初盖为... 宋代元丰官制改革以前的宰相制度,是讨论政治制度,尤其是宋代官制时,首先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北宋前期宰相制度的三种说法 (1)认为:“宋代的尚书令,中书令及侍中,自始即为序进之位,不予朝政。其总领百官,统理众事而居宰相者,初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日本学者也认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名称虽然存在,可是,在唐制中作为三省长官的宰相,即让位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政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侍中 宰相制度 中书令 北宋前期 赵普 三省 辅表 罢相 尚书令 侍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北宋前期官制中的比品和序班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昌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宋前期,职官制度已形成官、职、差遣三大系统。唐代职事官的地位,在这一时期,升降剧烈,并已阶官化、虚衔化。而后起的职名、差遣,一为清要侍从官,为升迁之"终南捷径";一为有实职、实权者,二者虽无品秩,却为士大夫所重。为了... 宋前期,职官制度已形成官、职、差遣三大系统。唐代职事官的地位,在这一时期,升降剧烈,并已阶官化、虚衔化。而后起的职名、差遣,一为清要侍从官,为升迁之"终南捷径";一为有实职、实权者,二者虽无品秩,却为士大夫所重。为了整顿自唐中后期以来混乱的职官制度,适应使职差遣制度出现后的新形势,宋朝前期,权宜地但又是务实地应用比品、序班等手段,在百余年的不断调整中,逐步建立起了职官制度的新秩序。各类官职则以比品、序班来确定其实际的政治地位,其详则见于《宋史.职官八》的《建隆以后合班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官制 比品 序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前期方田均税考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裕民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5-79,共5页
早在熙宁五年(1072)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法以前,北宋已多次实行过方田均税.据目前所知,计有景祐、庆历、皇祐、嘉祐年各一次.本文拟对这四次方田均税实行的时间、领导人、内容、利弊等逐个进行考察. 赋税负担不均现象,早在五代十国时期... 早在熙宁五年(1072)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法以前,北宋已多次实行过方田均税.据目前所知,计有景祐、庆历、皇祐、嘉祐年各一次.本文拟对这四次方田均税实行的时间、领导人、内容、利弊等逐个进行考察. 赋税负担不均现象,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已普遍存在,北宋建国以后,日趋严重.《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六:“元元年七月十五日臣寮上言:税赋自五季以来,有逃亡倚阁业尽税存者.有典吏笔误年深至以簿头虚有管额者,有他处送纳误发文钞于别县未能画时尽数勾销者……”同书食货一二之一:“淳化四年(99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宋会要辑稿 欧阳修 赋税 税法 食货 税赋 王安石 具体措施 五代十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宋前期的尚书省 被引量:6
8
作者 袁良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162-165,共4页
北宋前期的尚书省由于历史原因而成闲散机构,有名无实,但其在宋人心目中地位尊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有较大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宋臣僚为恢复尚书省作出了积极努力,为宋神宗元丰官制改革积累了经验,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 尚书勇 北宋前期 闲散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北宋前期官营牧马业的兴盛及原因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显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2,共7页
北宋前期是宋代官营牧马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牧马业经历了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到宋真宗时期已相当兴盛。为增强军事力量,北宋前期的统治者特别重视马政建设,出台了许多有关官马管理和役使的律令措施,对官马的饲养、管... 北宋前期是宋代官营牧马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牧马业经历了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到宋真宗时期已相当兴盛。为增强军事力量,北宋前期的统治者特别重视马政建设,出台了许多有关官马管理和役使的律令措施,对官马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孳育、牧场建设、残损官马肢体的处罚等诸方面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为牧马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宋政府通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气候地理条件不利而造成的官马不昌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官营牧马业 马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北宋前期之枢相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玉臣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128-132,共5页
北宋前期的枢相不是宰相 ,也不是宰相兼枢密使 ,而通常是指带侍中或平章事衔的特殊枢密使。本文对枢相的含义予以新的解释 ,探讨了其系衔方式、入选资格、待遇、人数及任期问题 ,肯定了其有利于中枢权力调配之作用 ,并指出其对财政支出... 北宋前期的枢相不是宰相 ,也不是宰相兼枢密使 ,而通常是指带侍中或平章事衔的特殊枢密使。本文对枢相的含义予以新的解释 ,探讨了其系衔方式、入选资格、待遇、人数及任期问题 ,肯定了其有利于中枢权力调配之作用 ,并指出其对财政支出带来压力的不利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枢相 特殊枢密使 系衔方式 入选资格 待遇 任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前期朝野对联蕃制夏策略的非议及其原因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琛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所谓联蕃制夏,即指北宋联合散处在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政权共同抗击西夏军事进攻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存在于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宋神宗熙宁间发动熙河战争,收复吐蕃所居之河湟地区,联蕃制夏的策略被弃用。笔者拟就北宋朝野对联蕃... 所谓联蕃制夏,即指北宋联合散处在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政权共同抗击西夏军事进攻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存在于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宋神宗熙宁间发动熙河战争,收复吐蕃所居之河湟地区,联蕃制夏的策略被弃用。笔者拟就北宋朝野对联蕃制夏策略的非议及其原因略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朝野 联蕃制夏 非议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北宋前期之裁军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玉臣 郭九灵 《贵州文史丛刊》 2002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北宋前期 ,伴随着冗军问题的滋生与日益恶化 ,不同形式的裁军渐次展开。本文论述了北宋前期六朝裁军的措施、效果等 ,着重探讨了宋神宗裁军的过程、特点、成效及成因 ,并予以充分肯定。这对了解北宋军政之概况、评价王安石变法有所裨... 在北宋前期 ,伴随着冗军问题的滋生与日益恶化 ,不同形式的裁军渐次展开。本文论述了北宋前期六朝裁军的措施、效果等 ,着重探讨了宋神宗裁军的过程、特点、成效及成因 ,并予以充分肯定。这对了解北宋军政之概况、评价王安石变法有所裨益 ,亦对今天的军政建设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军 北宋前期 略论 借鉴作用 宋神宗 建设 成效 文论 六朝 肯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前期的时代命题与史学贡献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142,共7页
北宋前期,为维护皇朝的稳定与发展,学者们借鉴历史经验努力确立和完善国家统治秩序,利用传统正统史观竭力塑造北宋皇朝的正统形象,开展大规模历史编纂活动以重构新的伦理道德体系,彰显了史学对现实存在的回应、影响和干预作用。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时代命题 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前期四川铁钱币值与流通地区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元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宋代的四川是铁线流通区,由于北宋初年实行上供政策的结果,四川地区的铁钱与铜钱的比值由五代后蜀的2.5:1急降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的14:1,从而对四川的货币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宋朝廷采用增铸铁钱和允许银钱入川的办法,提高铁钱... 宋代的四川是铁线流通区,由于北宋初年实行上供政策的结果,四川地区的铁钱与铜钱的比值由五代后蜀的2.5:1急降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的14:1,从而对四川的货币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宋朝廷采用增铸铁钱和允许银钱入川的办法,提高铁钱的币值,从而使铁钱与铜钱在太平兴国以后基本稳定在10:1的比值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四川 铁钱 币值 流通地区 铜钱入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前期文官的官、职、差遣之名实转换举隅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宏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官、职与差遣分离是北宋前期官制特征之一,但同时在部分官、职与差遣之名实间却又存在可以互相转换的现象。以中书舍人、台谏官以及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知制诰、枢密直学士等为例,对北宋前期文官之部分官、职、差遣间存在的这一相互转... 官、职与差遣分离是北宋前期官制特征之一,但同时在部分官、职与差遣之名实间却又存在可以互相转换的现象。以中书舍人、台谏官以及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知制诰、枢密直学士等为例,对北宋前期文官之部分官、职、差遣间存在的这一相互转换情况,据有关史料例举而探析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文官 官职差遣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前期对西北边区蕃民犯罪的处罚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武强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15-20,共6页
在“恩信慰怀”的民族政策和“蕃汉各为一法”的法律处罚依据下,神宗开边之前,北宋对西北边区蕃民违法犯罪的处罚,因时而宜、因地制宜且呈现“宽轻”特征。与内地“重法地”法相比,西北边区法律惩治体系反映了一种民族地区特别的刑罚模... 在“恩信慰怀”的民族政策和“蕃汉各为一法”的法律处罚依据下,神宗开边之前,北宋对西北边区蕃民违法犯罪的处罚,因时而宜、因地制宜且呈现“宽轻”特征。与内地“重法地”法相比,西北边区法律惩治体系反映了一种民族地区特别的刑罚模式,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特别法地”即“轻法地”刑罚理论并付诸实践,为稳定边地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西北边区 蕃民 犯罪 处罚 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前期“北强南弱”文化格局产生的原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倩描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文化格局 成因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文化中心 用人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学的替代机构——北宋前期的书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0-95,共6页
北宋前期朝廷通过改革科举制度 ,扩大取士数量 ,促使士人阶层重新形成和扩大。而朝廷又无力通过兴办官学来为士人提供求学之所。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北宋书院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 ,由于受科举制度改革... 北宋前期朝廷通过改革科举制度 ,扩大取士数量 ,促使士人阶层重新形成和扩大。而朝廷又无力通过兴办官学来为士人提供求学之所。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北宋书院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 ,由于受科举制度改革和官学萧条的影响 ,大部分书院只是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 北宋前期 书院 科举制度改革 士人阶层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北宋前期诗歌对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泓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3期69-72,共4页
诗歌与词同作为韵文学,二者的关系从词的发生起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北宋前期词在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受到此前以及当时诗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创作中对诗与词体性、功能的认识上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诗词的娱乐功能都受到重... 诗歌与词同作为韵文学,二者的关系从词的发生起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北宋前期词在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受到此前以及当时诗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创作中对诗与词体性、功能的认识上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诗词的娱乐功能都受到重视和开发;“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出现,词人以诗的题材、内容、手法作为构思歌词的手段;词风与诗风、词境与诗境的相似或相近则表明他们的词学与诗学审美追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诗歌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前期审刑院与宰相的司法复审权
20
作者 祁琛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6-52,109,共8页
审刑院设立于宋太宗淳化二年,罢废于神宗元丰三年,专门负责天下上奏的疑难案件的复审工作,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司法机构之一。审刑院的设立,对宰相的司法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双方对中央司法复审权的争夺十分激烈:在宋初,宰相拥有充分的... 审刑院设立于宋太宗淳化二年,罢废于神宗元丰三年,专门负责天下上奏的疑难案件的复审工作,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司法机构之一。审刑院的设立,对宰相的司法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双方对中央司法复审权的争夺十分激烈:在宋初,宰相拥有充分的司法复审权;太宗淳化二年审刑院设立后,宰相淡出司法复审领域,审刑院完全掌握了复审权;从仁宗中期开始,随着相权的整体攀升,宰相的司法权不断扩大,最终使审刑院由独立于宰相到沦为其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审刑院 宰相 司法复审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