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地下卤水组分区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西营 马海州 +2 位作者 韩元红 杜仲谋 范惠萍 《盐湖研究》 CSCD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随着采卤活动的不断深入,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地下卤水的化学组分也逐渐产生了区域分异。根据化学组成随时间变化特征,矿区可划分为5个不同区域:西北孔隙卤水区、孔隙卤水和晶间卤水过渡区、降落漏斗核心区、降落漏斗周围区以及地表水影... 随着采卤活动的不断深入,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地下卤水的化学组分也逐渐产生了区域分异。根据化学组成随时间变化特征,矿区可划分为5个不同区域:西北孔隙卤水区、孔隙卤水和晶间卤水过渡区、降落漏斗核心区、降落漏斗周围区以及地表水影响区。研究表明,地表径流并未对矿区地下卤水产生明显影响,亦即现有的补水模式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新探讨补水模式,从而使得固体矿有效地向液体矿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台吉乃尔盐湖 地下卤水 化学组分变化:区域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区域分异特征
2
作者 苏靖茸 肖生春 +2 位作者 彭小梅 车存伟 赵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2,共13页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中国特有且广泛分布的针叶树种,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气候变化对油松生长的影响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油松树木年轮学文献成果,系统梳理分析了不同降水、气温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中国特有且广泛分布的针叶树种,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气候变化对油松生长的影响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油松树木年轮学文献成果,系统梳理分析了不同降水、气温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油松径向生长特征,试图明晰其区域分异特征,以期为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在年降水量低于400 mm的区域,限制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生长季降水;在年降水量400~600 mm的区域,生长季的水热因素共同影响油松的径向生长;在年降水量高于600 mm区域,油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5月降水与平均气温及其共同作用的干旱胁迫影响。(2)上年降水对油松径向生长的“滞后效应”主要体现在年降水量低于600 mm和年均气温低于9℃的区域。(3)冬季气温对年降水量高于600 mm和年均气温高于9℃区域油松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年降水量低于600 mm和年均气温低于9℃的区域起抑制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油松分布区将面临从干旱半干旱区向相对湿润区、从低海拔向高海拔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区域分异特征
原文传递
我国水土流失区域分异宏观特征、规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万晔 杨秀萍 秦百顺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7年第2期24-29,共6页
水土流失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论文立足以往对水土流失研究的基础和积累,从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进而探讨了中国水土流失的分布特点、宏观区域特征和时空发育规律,最后从5个层面对中国水土保持生... 水土流失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论文立足以往对水土流失研究的基础和积累,从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进而探讨了中国水土流失的分布特点、宏观区域特征和时空发育规律,最后从5个层面对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企望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区域分异特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阜康市土壤侵蚀区域分异特征及防治重点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春 段倩 +4 位作者 刘霞 卢刚 邹维 何静 王保一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2,共8页
土壤侵蚀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性,研究土壤侵蚀分异特征对指导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天山北坡阜康市为对象,通过综合评判法、空间叠置及地统计等方法,分析土壤侵蚀及主要影响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开展水土保持区域布局,划定... 土壤侵蚀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性,研究土壤侵蚀分异特征对指导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天山北坡阜康市为对象,通过综合评判法、空间叠置及地统计等方法,分析土壤侵蚀及主要影响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开展水土保持区域布局,划定重点防治范围与对象。结果如下:(1)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空间分异明显,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区域分异的先决条件,人为活动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区域分异。(2)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轻度为主,北部沙漠区以中度风蚀为主,中部平原区为轻度风水复合侵蚀,南部山丘区以中度水蚀为主;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75.35%。(3)划分了北部沙漠防风固沙-生态维护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南部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3个水土保持分区;确定了7片重点防治范围、2448.71km^2的重点防治面积。研究成果可为天山北坡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为新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区域分异特征 水土保持布局 重点防治范围
原文传递
基于小时资料的华北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旭旭 陈霞 +1 位作者 于长文 邵丽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9-232,共14页
利用华北地区51个气象站1965—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通过Bootstrap方法、Mann-Kendall(MK)检验、滑动t检验、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Morlet)、小波相干谱、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不同分区(东区、北区、中南区)夏季持续性(持续时... 利用华北地区51个气象站1965—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通过Bootstrap方法、Mann-Kendall(MK)检验、滑动t检验、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Morlet)、小波相干谱、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不同分区(东区、北区、中南区)夏季持续性(持续时间大于6 h)降水过程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影响持续性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论表明: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华北东区为持续性降水的多发区,该区具有降水量大、历时长、峰值雨强大的特点,54年以来该区持续性降水占总降水的场次比重、持续性降水量占总降水量比重均呈现减小趋势,但持续性降水的峰值雨强占降水量的比重呈增加趋势,持续性降水更加集中;北区持续性降水峰值雨强占比呈增加趋势;中南区持续性降水的趋势不显著。东区降水因子表现为以准8 a周期为主,降水历时和峰值雨强分别在1988和1989年左右出现周期突变,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对该周期存在显著正向驱动,而北区和中南区降水分别以准4 a和准6 a为主,受ENSO的负向驱动。整个序列上,大气环流型对华北降水影响呈现显著区域分异特征,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对东区降水历时影响显著,NAO异常与北区的降水量和降水历时变化关系密切,中南区降水量和降水历时主要受亚洲经向环流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 持续性降水过程 长期变化 区域分异特征 环流驱动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翱 李文婷 +3 位作者 王天祥 武耀星 雷刚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带不同区域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沿土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运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交互探测和风险探测分析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区域的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但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随土层加深而升高;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北亚热带(5.16 g·kg^(-1))>南亚热带(4.86 g·kg^(-1))>中亚热带(4.56 g·kg^(-1)),土壤碳库稳定性随纬度降低而降低。2)年均气温对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解释程度最高,q值为0.376~0.452;其次为海拔(q=0.392,P<0.001);林分因子中凋落物厚度对不同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毛竹林生物量对3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显著(q=0.308,P<0.01)。3)各因子间交互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作用,毛竹林生物量与凋落物厚度交互作用在0~10 cm土层最强(q=0.704);毛竹林生物量与年均气温交互效应在10~30和30~60 cm土层最强,q值分别为0.601和0.732,均为较强的非线性增强作用。4)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部分年均气温范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年均气温17~19℃时最高(5.03~12.39 g·kg^(-1))、15~17℃时最低(2.69~6.20 g·kg^(-1));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海拔700~900 m时均为最高;毛竹林生物量为75~90 t·hm^(-2)时,0~10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达最高。【结论】总体而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呈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纬度分布格局,因而在低纬度地区应实施轻扰经营技术,减少土壤扰动从而提高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年均气温和海拔是影响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毛竹林生物量对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与气候、地形因子协同作用明显,气候、地形与林分状况的单因子作用及其交互效应共同主导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区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为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稳定性维持及固碳增汇潜力发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区域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毛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水土流失及其类型系统 被引量:16
7
作者 袁仁茂 杨晓燕 李树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0-406,共7页
城市水土流失包括土的流失和水的流失。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 ,城市水资源的流失与土壤资源的流失一样 ,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但在水土流失研究中对水资源的流失相对重视不够 ,将水土流失中水土的交互作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 城市水土流失包括土的流失和水的流失。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 ,城市水资源的流失与土壤资源的流失一样 ,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但在水土流失研究中对水资源的流失相对重视不够 ,将水土流失中水土的交互作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的工作则更少。城市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地表 ,也发生在地表以下 ,共同构成城市水土流失的立体系统。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土流失 水资源流失 立体系统 区域分异特征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