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时空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以宜荆荆恩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安敏 宋孟斐 +3 位作者 何伟军 孔阳 黄进 方雪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320,共8页
建立"经济水平—交流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框架,以宜荆荆恩城市群为例,并与相似区域城市群对比,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BP神经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次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 建立"经济水平—交流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框架,以宜荆荆恩城市群为例,并与相似区域城市群对比,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BP神经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次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宜荆荆恩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指标总体协调发展不均衡。(2)与苏锡常都市圈相比,宜荆荆恩城市群的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3)在动态模拟方面,宜荆荆恩城市群2020—2025年协同水平差距将持续增大,其协同发展水平在南北方向呈倒"U"型,东西方向呈"两边低,中间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群 协同发展 时空分析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我国区域城市群交通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为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5-47,共3页
从介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代表区域特征的城市群着手,阐述我国区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指出我国区域城市群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据以探讨"十一五"我国区域城市群交通发展方向、重点。
关键词 区域城市群 空间结构 轨道交通 交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区域城市群碳减排路径研究
3
作者 陈佳 徐文东 《活力》 2021年第24期97-99,共3页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建立,区域协同减排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重点区域城市群碳排放问题的研究工作,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建立,区域协同减排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重点区域城市群碳排放问题的研究工作,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以区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碳排放相关问题。结果表明,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与结构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化程度、产业体系、能源消耗等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群 碳排放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构建地级市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群——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思考
4
作者 潘时常 《江南论坛》 2013年第5期16-18,共3页
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城镇化作为最大内需将引发投资和消费的大幅提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源。这一点。已经在决策层和学界形成共识.并正在化作推动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但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如何加速... 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城镇化作为最大内需将引发投资和消费的大幅提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源。这一点。已经在决策层和学界形成共识.并正在化作推动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但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如何加速推进城镇化.长期以来并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其突出表现为对发展形态认识的摇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城市群 地级市 经济社会发展 转型发展 人口众多 动力源 决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区域城市群协同立法的研究
5
作者 李瑞芳 《区域治理》 2021年第11期51-52,共2页
国务院批复了10个国家级城市群,由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构成。在区域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城市地方性法规的不统一,给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本文从如何实现立法统一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中央政府统一立法、国家授权立法、立法互认... 国务院批复了10个国家级城市群,由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构成。在区域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城市地方性法规的不统一,给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本文从如何实现立法统一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中央政府统一立法、国家授权立法、立法互认、区域合作立法四种模式的建议,为区域立法提供法律和制度依据,推动区域城市群协同立法制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群 立法 合作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空间视角下区域智慧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6
作者 张艳丰 黄亚婷 赵资澧 《情报探索》 2024年第11期82-89,共8页
[目的/意义]数字空间视角下,分析区域智慧城市群建设水平,全景呈现城市运行状况,数据对比发展态势,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构建区域智慧城市群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5个维度收集智慧城市各指标初始数据,运用TOPSIS... [目的/意义]数字空间视角下,分析区域智慧城市群建设水平,全景呈现城市运行状况,数据对比发展态势,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构建区域智慧城市群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5个维度收集智慧城市各指标初始数据,运用TOPSIS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计算和排序,通过Gephi软件可视化展示智慧城市间的关联,分析区域智慧城市群之间的差距与关联,并深入剖析各区域的关键特征。[结果/结论]环渤海智慧城市群发展不平衡,提出应加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优势互补;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发展稳健,提出应强化核心城市带动能力,并推进城市群内各领域一体化合作;珠三角智慧城市群呈现两级分化,提出应加强内部合作与交流,构建错位互补城市网络,推动区域一体化;中西部智慧城市群发展均衡,提出应加强城市间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构建数字协作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空间 区域智慧城市 发展水平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基于海西、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郑蔚 许文璐 陈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66,75,共10页
在改进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各个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但海峡西... 在改进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各个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但海峡西岸城市群大部分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重要性偏弱;跨区域城市群中缺乏城市规模辐射及城市功能互补两方面均较突出的城市,但核心城市基于规模辐射发挥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城市功能互补是加强跨区域城市群经济网络联系程度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群 经济网络 区域协同发展 城市功能 海峡西岸城市 长三角城市 珠三角城市
原文传递
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京津冀晋蒙区域城市群体系
8
作者 熊大新 《北京观察》 2010年第7期30-33,共4页
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 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一是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二是城镇化有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三是城镇化可以有力拉动... 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 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一是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二是城镇化有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三是城镇化可以有力拉动投资需求。由城镇化带来的国内市场扩大,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产生的巨大需求,有可能成为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合作博弈的重要筹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区域城市群 京津冀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 扩大内需 消费
原文传递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空间扩张协同性对比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景奇 周思静 修春亮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6-65,共10页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近20年间空间扩张的过程和规律,进而对比五大区域级城市群在空间扩张协同性上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对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的融合,分析研究区1998-2017年空间扩张动态变化,在对其扩...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近20年间空间扩张的过程和规律,进而对比五大区域级城市群在空间扩张协同性上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对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的融合,分析研究区1998-2017年空间扩张动态变化,在对其扩张速度、质量和内部关联测算的基础上,对比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4个时点空间扩张的协同水平。研究结果:(1)五大区域级城市群空间扩张的协同性整体上升,但群间差异大;(2)城市数量少的中小规模城市群空间扩张协同性更高;(3)中小规模城市群中,双核心城市群比单核心城市群在协同发展上更具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区域级城市群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群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规划上促进土地的联合开发利用,增强用地空间增长的协同性,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夜间灯光数据 区域城市 城市扩张 城市引力模型 空间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振玲 曾永年 闫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1-44,共4页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为研究区域,结合由遥感与GIS方法得到的地形与社会空间数据,在7个空间尺度上构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变化的驱动力模型,探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尺度效应,并在最佳模拟尺度上定性定量分...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为研究区域,结合由遥感与GIS方法得到的地形与社会空间数据,在7个空间尺度上构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变化的驱动力模型,探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尺度效应,并在最佳模拟尺度上定性定量分析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模型的拟合优度差异明显,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当模拟尺度为180 m×180 m时,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的拟合优度均达到最高。对建设用地变化有重要影响的解释变量是到主要道路的距离、到市区环线的距离、到各级政府的距离;对耕地变化有重要影响的解释变量是高程、到市区环线的距离;对林地变化有重要影响的解释变量是到主要道路的距离、到各级政府的距离、到市区环线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核心区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尺度效应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鹏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5年第4期36-45,52,共11页
根据对城市群交通需求空间形态的分析,在系统论、慢变量决定论、快慢变量结合论的基础上,采用三视模型对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衔接系统的布局结构、管理控制、衔接功能与三视模型的结构模型... 根据对城市群交通需求空间形态的分析,在系统论、慢变量决定论、快慢变量结合论的基础上,采用三视模型对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衔接系统的布局结构、管理控制、衔接功能与三视模型的结构模型、控制模型、功能模型非常契合,衔接系统三视模型分析方法为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问题进行衔接规划、运营协调、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际轨道交通 城市公交 衔接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和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荣丙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11期25-32,42,共9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已成为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抓手。目前,我国城市群建设稳步推进,长三角、京津冀步伐坚实,粤港澳大湾区扬帆起航,建设城市群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 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已成为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抓手。目前,我国城市群建设稳步推进,长三角、京津冀步伐坚实,粤港澳大湾区扬帆起航,建设城市群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构建城市群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心,就要从相关文献、系统学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阐明城市群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结构,并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 系统构成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系统递阶协调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鹏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7年第3期109-115,共7页
针对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换乘节点内部衔接目标与整个网络目标相冲突的问题,本文采用动态系统递阶分解协调的思想来进行协调优化;根据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系统的特点和系统递阶协调理论的适应性分析,建立了&q... 针对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换乘节点内部衔接目标与整个网络目标相冲突的问题,本文采用动态系统递阶分解协调的思想来进行协调优化;根据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系统的特点和系统递阶协调理论的适应性分析,建立了"换乘节点衔接——网络协调"的二阶协调结构,并构建了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换乘节点协调优化模型;同时,提出了分时协调优化的思想和运营协调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际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递阶协调 换乘等待时间 分时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枢纽站点布局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金金 《建筑设计管理》 2017年第6期107-110,共4页
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在这双重力量的助推下呈现出急速化发展趋势,超级都市区和超级城市群都即将在此趋势下形成,各大城市群的形成使得区域城际轨道综合交通线网运输系统的规划与枢纽站点的布局都显得... 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在这双重力量的助推下呈现出急速化发展趋势,超级都市区和超级城市群都即将在此趋势下形成,各大城市群的形成使得区域城际轨道综合交通线网运输系统的规划与枢纽站点的布局都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对干线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区域枢纽站点和城际轨道交通线之间的规划和布局进行了分析,以推进我国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 交通线网规划 枢纽站点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中原城市群区域生态资产评价
15
作者 王万同 王金霞 付强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6-1154,共9页
基于遥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采用遥感定量模型评估了中原城市群区域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期的生态资产价值,分析生态资产的格局变化... 基于遥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采用遥感定量模型评估了中原城市群区域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期的生态资产价值,分析生态资产的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生态资产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南部的洛阳和平顶山生态资产价值占到全区的51.88%,东北部及中部的新乡和郑州占到全区的21.02%;空间上表现为以郑州为中心,高值区沿西南和东北方向发展、低值区沿西北和东南方向发展的"两线"发展态势。(2)生态资产价值表现为连年减少(-2.17亿元·a^(-1)),单位面积生态资产总体上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上,郑州及以西区域(洛阳、焦作、济源)显著下滑,以东区域略有增长。(3)受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区域内林地、耕地、草地面积缩减造成相应生态资产流失(46.62,8.81和2.52亿元),使得人均生态资产价值下降(13.4%)。由此认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需加强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针对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资源特点,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用地;加强生态资产核算及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资产 格局动态 驱动力分析 中原城市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成渝城市群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的战略构想:问题、定位与任务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健 《四川省情》 2018年第2期44-45,共2页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成渝城市群有望为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拓展全国文化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提供具有探索性、先导性和示范性的跨区域城市群文化发展经验...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成渝城市群有望为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拓展全国文化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提供具有探索性、先导性和示范性的跨区域城市群文化发展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区域城市群 产业创新 试验区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西部大开发 长江经济带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个区域性城市群环保规划——珠三角环保规划通过论证
17
《广东建设信息(建材专刊)》 2004年第5期32-32,共1页
3月29日至30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论证会,12名国内知名环保专家和有关领导以及规划编制技术组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珠三角环保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同时,全省环保... 3月29日至30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论证会,12名国内知名环保专家和有关领导以及规划编制技术组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珠三角环保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同时,全省环保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珠江三角洲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分析
18
作者 张素勤 《大众标准化》 2021年第23期224-226,共3页
环鄱阳湖生态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其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挖掘潜力巨大,对促进环鄱阳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着非常重大的理... 环鄱阳湖生态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其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挖掘潜力巨大,对促进环鄱阳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 城市区域 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构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边缘区域中小城市的人口本地城镇化路径研究——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
19
作者 郭景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10期58-61,共4页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成为了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舞台。我国城乡结合中小城市通常位于东、南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群边缘区域,由于城市群的“核心-边缘”效应,这类中小城市的发展较为落后。本文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具体探讨了此类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成为了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舞台。我国城乡结合中小城市通常位于东、南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群边缘区域,由于城市群的“核心-边缘”效应,这类中小城市的发展较为落后。本文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具体探讨了此类中小城市的城市群边缘区域特征:社会经济体量和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群核心区域具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上处于工业化初期至中期阶段,对农业依赖性较高;城镇化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口大量外流造成本地城镇化远弱于异地城镇化。结合这些问题,对城市群边缘区域中小城市的人口本地城镇化路径展开论述,以本地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为主要方向,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和微观的个体角度提出产业、城镇体系和政策制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域 中小城市 本地城镇化 高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文本
20
《湖南政报》 2005年第19期3-32,共30页
省发改委组织编制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据此编制相关下位规划,抓紧实施本规划提出的项目,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城市区域 核心地区 城市经济 生态环境改善 城市功能区 三市 株洲县 规划控制 高新技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