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吴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此战略背景,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各地区经济数据,探讨了双循环...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此战略背景,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各地区经济数据,探讨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增强了国内市场的循环畅通,还提升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在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还揭示了科技创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 政策支持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
2
作者 文静 陈长瑶 李君 《对外经贸》 2025年第3期80-83,共4页
用中国知网(CNKI)收集2017-2023年的基础文献,利用Citespace6.2.6版本的知识图谱软件对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动态、热点及前沿进行了可视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经历了初步萌芽阶段和高速提... 用中国知网(CNKI)收集2017-2023年的基础文献,利用Citespace6.2.6版本的知识图谱软件对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动态、热点及前沿进行了可视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经历了初步萌芽阶段和高速提升阶段,尤其是2023年以来发文量高涨。通过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微观机制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分析研究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利用Citespace的BurstDetection功能识别热点关键词,预测中国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差距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税政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3
作者 惠艳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5年第5期85-87,共3页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实现共同富裕,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机制与实施效果亟待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财税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实现共同富裕,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机制与实施效果亟待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财税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径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税收优惠政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但对东部地区作用有限,表明政策需进一步精准匹配区域发展需求;第二,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方面效果显著,但其对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释放;第三,财税政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引导资本流动,间接提升了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但区域间协同效应仍有待增强。基于此,建议通过优化税收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动态调整机制,并加强区域间财税政策的联动设计,提升政策的整体效能。本文的研究为构建适配区域发展差异的财税政策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政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财政转移支付 实证分析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逻辑及优化路径研究
4
作者 耿赫 《全国流通经济》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区域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地区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具有强连接性、强流动性的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域内进行要素互通,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从具体作用来看... 区域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地区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具有强连接性、强流动性的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域内进行要素互通,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从具体作用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作用于三个方向,经济要素的配置、市场结构的变革,以及区域内的快速协作互通。目前,我国在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对于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壤,但受限于我国仍面临着区域内经济基础发展不平衡、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地方数字经济治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数字经济在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仍面临诸多难题。为此本文将基于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对城市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拆解,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帮助有关地区以数字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分工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5
作者 赵吉妮 《应用数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33-246,共14页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构建虚拟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分析了虚拟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阶梯递减”的不均...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构建虚拟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分析了虚拟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阶梯递减”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格局;(2) 虚拟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本地效应”和“邻地间接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3) 虚拟集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比对本地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更为突出。研究不仅丰富了虚拟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还为我国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战略支持。Utilizing panel data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 spanning 2012 to 2022, an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irtual agglomeration, this study employs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virtual agglomeration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1)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exhibits a generally imbalance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levels in the eastern regions and lower levels in the western regions;(2) Virtual agglomeration exerts a significant “local effect” and “neighborhood indirect effect”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a conclusion that remains robust across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3) The radiating driving effect of virtual agglomeration on neighboring areas surpasses its direct promotion of local economic growth. This research not only enhanc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ncern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es but also offer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rategic guidance for fostering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complementary strengths, resource sharing, mutual benefits, and win-win outcomes among regio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集聚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空间溢出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生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魏晓瑄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科技金融生态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高效对接,可以有效优化资金配置,确保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深入把握科技金融生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助于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指... 科技金融生态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高效对接,可以有效优化资金配置,确保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深入把握科技金融生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助于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对科技金融生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指数测算,在此基础上检验科技金融生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生态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且在东、中、西、东北地区间具有区域异质性。根据研究结果,从完善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布局、出台激励性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3个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生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运输网络优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7
作者 徐雪梅 《中国市场》 2025年第6期61-64,共4页
公路运输网络作为地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网络不仅是货物和人员流通的动脉,也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关键支撑。通过优化这些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 公路运输网络作为地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网络不仅是货物和人员流通的动脉,也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关键支撑。通过优化这些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加速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公路运输网络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公路运输网络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长沙市公路网络优化的经济效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优化建议,旨在展示公路运输网络优化在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网络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物流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多重属性建构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姗姗 孙久文 胡安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0,共11页
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新的现实挑战,需要进一步厘清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发... 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新的现实挑战,需要进一步厘清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在区分基础设施的政策属性、资本属性和产业属性基础上,从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地方尺度进行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塑造空间发展格局具有差异化效应,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形资本的积累和崛起,带来了区域发展路径的分异和区域发展能力的差距。因此,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区域间合作方式,以无形资本培育缩小区域间发展能力差距,以多维政策协调统筹空间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政策属性 资本属性 无形资本 区域经济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敏 李易衡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立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 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立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背景提出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强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扩大中央政府统筹范围,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可行,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艳 薛晨晖 +1 位作者 周洪宇 周灏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格局与区域经济协调战略:数字技术与供应链双支撑模式探讨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陆岷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3期83-95,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构建新格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都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互为交叉又相互赋能,其中区域经济不协调成为前两者实现的最大障碍。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构建新格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都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互为交叉又相互赋能,其中区域经济不协调成为前两者实现的最大障碍。经济不协调实质上是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需用市场手段来解决,用技术手段来突破。文章认为供应链经济与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供应链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本质是跨区域、跨行业性的,发展区域经济当以发展供应链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主线,构建利于本区域供应链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是促进区域协调的关键,而大力发展供应链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具体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供应链经济和供应链金融以及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推动资金、物流、信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下,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在区域间自行流动,使全国甚至全球的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地整合经济资源,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 区域经济协调 数字经济 要素市场化 供应链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生机理与共进路径--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壹帆 陆岷峰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9,共14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是一种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技术革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助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江...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是一种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技术革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助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正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内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面向全球的经济、科技和文化高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典型案例,其发展成就展示和验证了新质生产力在区域经济体中的应用及其正面影响。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经验来看,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应从政策激励、生产力流动机制建设、人力资本提升等方面入手,制定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生霞 宁春姿 《统计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给出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水平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和机制进行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 在给出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水平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和机制进行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存在地域异质性,对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这种中介作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 生态环境 技术创新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柳江 宋妮 《开发研究》 2024年第2期42-55,共14页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维 杨红荃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共7页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部...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为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及功能定位的优化、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实现;外部动力机制为内生增长的知识与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优化的整体性科学发展规划、健康发展的协调适应性生态环境。由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开放化及一体化发展之路。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供需均衡,创建协同共治体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对标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构筑多元创新生态、打造区域职教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数据要素空间属性与效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丽娟 王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8期123-133,共11页
实现经济增长与区域公平发展一直是我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研究议题。数据在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彰显出新的特征:数字化在显著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空间效应。基于数据要素从生产、存储与流通环节到应用环节的空间属... 实现经济增长与区域公平发展一直是我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研究议题。数据在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彰显出新的特征:数字化在显著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空间效应。基于数据要素从生产、存储与流通环节到应用环节的空间属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数据要素如何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厘清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还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数据要素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数据资源权属问题、数据孤岛问题、数字鸿沟问题、虚拟集聚垄断问题等。为应对以上挑战,应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创新红利和数据要素价值,加大后发地区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中的高效、安全、有序流动,更好地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空间属性 空间效用 后发地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浙鲁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17
作者 向倩文 唐婉岚 +2 位作者 戚军凯 范伊静 李雪峰 《四川省情》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以下简称“四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现代化发展进程较为领先,其经济协调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省份所借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四省都曾面临省内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与四川... 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以下简称“四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现代化发展进程较为领先,其经济协调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省份所借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四省都曾面临省内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与四川有一定相似之处;四省都采取了一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条件差异 显著成效 发展不均衡 现代化 四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人口红利拐点来临的约束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雪松 《开发研究》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在人口红利拐点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的理论机制,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回归模型,在人口红利拐点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 在人口红利拐点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的理论机制,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回归模型,在人口红利拐点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趋向于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这会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产业集聚对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有积极作用;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流动对优化劳动力配置和缓解老龄化压力尤为关键;分区域分析则揭示了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推动作用,其中上游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活跃度和下游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及人才优势是推动各自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拐点 劳动力流动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莉 《中国外资》 2024年第3期89-91,共3页
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嵌入并重构区域经济体系,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平衡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赋能能力、扶持数字经济带动经济较落后地区发展、加强跨区域数字经济活动监管等策略框架与实施路径。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 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嵌入并重构区域经济体系,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平衡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赋能能力、扶持数字经济带动经济较落后地区发展、加强跨区域数字经济活动监管等策略框架与实施路径。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在深刻改变和重构全球经济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全球经济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 新引擎 落后地区发展 区域经济体系 实施路径 经济带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
作者 刘洋 《中国外资》 2024年第14期33-35,共3页
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下功夫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还重视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下功夫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还重视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指引。在此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有助于找到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区域经济策略也能助力实现区域共同繁荣与国家现代化目标,从而推动中国在全球化格局中影响力和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策略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