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重大战略与国土空间协同——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玉龙 张珂涵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81,共15页
本文使用土地交易和工商企业数据,从供需双重维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国土空间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北京从供需两端引领国土空间协同;河北与北京功能互补性强,但发展短板导致协同阻塞;天津协同动力有限,存在角色“失位”。供给端,三... 本文使用土地交易和工商企业数据,从供需双重维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国土空间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北京从供需两端引领国土空间协同;河北与北京功能互补性强,但发展短板导致协同阻塞;天津协同动力有限,存在角色“失位”。供给端,三地在交界地带布局公共服务用地带动空间协同,但存在向内部转移高技术用地的倾向;需求端,协同战略实施抑制了区外购地,促进了交界购地行为,其中国有企业空间协同作用明显,但市场力量有待提升。未来应立足区域重大战略,找准功能定位推动国土空间协同深化,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推动协同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空间协同 土地供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点—轴系统”理论持续赋能中国区域重大战略 被引量:3
2
作者 贺灿飞 盛涵天 戴晓冕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72-2990,共19页
“点—轴系统”理论提出40年来,科学内涵不断丰富,深刻影响了多学科、多领域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对中国国土空间开发、城市体系规划建设、重大生产力布局、区域重大战略等作出了战略性贡献。进入新时代,“点—轴系统”理论持续赋能新时代... “点—轴系统”理论提出40年来,科学内涵不断丰富,深刻影响了多学科、多领域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对中国国土空间开发、城市体系规划建设、重大生产力布局、区域重大战略等作出了战略性贡献。进入新时代,“点—轴系统”理论持续赋能新时代中国区域重大战略,然而区域重大战略的实践过程仍需克服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联系松散等堵点。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多维邻近性框架进一步关注到认知邻近、技术邻近、关系邻近、社会邻近性等维度联系,能够为区域重大战略实践提供新思路。因此,在“双循环”等战略背景下,中国区域重大战略可以在多层嵌套价值链体系支撑下,充分搭建区域间多维邻近关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韧性的区域间产业协作与价值流动网络,全面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理论 区域重大战略 演化经济地理学 多维邻近性 投入产出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重大战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王璐 林木西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82,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施“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进程中,形成“区域重大战略”。以区域均衡发展格局构建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格局构建理论为基础,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施“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进程中,形成“区域重大战略”。以区域均衡发展格局构建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格局构建理论为基础,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区域经济布局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8
4
作者 谢地 齐向炜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1,共19页
我国正在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与已经实施的各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相互配合,通过“叠加效应”“协同效应”... 我国正在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与已经实施的各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相互配合,通过“叠加效应”“协同效应”“融合效应”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旨在全面擘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空间格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完善统筹机制,进一步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差距
原文传递
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被引量:2
5
作者 白小明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2,共8页
区域重大战略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破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难题为重点,强调区域内分工协作、区域间优势互补,谋求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应履行好主体责... 区域重大战略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破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难题为重点,强调区域内分工协作、区域间优势互补,谋求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应履行好主体责任,如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探索区域问题的精细化施策方案、推动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区域共同富裕等。为此,地方政府要运用好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等政策工具,强化有限政府思维、精准思维、共赢思维、底线思维、共富思维等,确保区域重大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地方政府 主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24次专题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沈体雁 王茜 肖金成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第11期20-29,共10页
2023年3月25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第24次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深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区位、战略地位和功能定位,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指出了双城... 2023年3月25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第24次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深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区位、战略地位和功能定位,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指出了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痛点和难点,结合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诸多发展建议。专家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须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我国内陆地区的枢纽地位,通过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镇体系,改善营商环境,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战略科创高地、中国经济“第四极”和中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战略构想:基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比较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滕祥河 林彩云 文传浩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100,共10页
优化完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布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区域重大战略具有空间形态上突出摆脱行政区划束缚、影响效应上强化引领辐射作用、任务导向上存在特定主题、推... 优化完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布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区域重大战略具有空间形态上突出摆脱行政区划束缚、影响效应上强化引领辐射作用、任务导向上存在特定主题、推进思路上制定顶层战略规划以及组织领导上设立中央统筹机制等典型特征。对标典型区域重大战略,现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缺少区域重大战略所具有的功能特征和必备条件。要真正担负起区域重大战略的角色,可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跨区域一体化为突破口,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主题,规划建设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构想是立足于流域分工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遵循长江上游“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前提下的科学发展模式,也契合了成渝地区跨区域合作历程的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同时在创新发展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联结、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发展载体等方面上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可能条件。实现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需要提升昆明城市功能定位、打造贵州绿色发展的战略腹地、优化宜居宜业宜城的新发展空间、推进内联外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和开展跨域生态环境空间一体化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昆渝地区 一体化 绿色发展 区域重大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重大战略 被引量:3
8
作者 肖金成 申现杰 《开放导报》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落实上采取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出发,推动最具潜力和最具优势的地区率先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率先探索和引领示范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六大区域有三个位于东部地区,一个位于西部地区,两个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区域重大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及路径转型 被引量:3
9
作者 俞少奇 李闽榕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第11期96-108,共13页
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的区域重大战略,以破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与已实施的区域战略产生“叠加效应”和“融合效应”,旨在引领示范带动全国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历程的... 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的区域重大战略,以破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与已实施的区域战略产生“叠加效应”和“融合效应”,旨在引领示范带动全国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历程的时代创新,也是区域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战略的应有之义。实施区域重大战略,需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梳理效率、结构、市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从而通过战略协同、政策转型、健全机制等,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用机理 路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实施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国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16-121,共6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三大区域战略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但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三大区域战略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为实现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可从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机制协同、评估协同、法治协同等五个方面加强区域三大战略的协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基于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文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共8页
作为国家战略与地方空间相互作用而呈现出的独特性质,政治性既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核心问题,决定着国家级新区空间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演变。新时代,伴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和高质量发... 作为国家战略与地方空间相互作用而呈现出的独特性质,政治性既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核心问题,决定着国家级新区空间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演变。新时代,伴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动,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日益凸显,具体表现为空间生产规划的政治考量、空间生产过程的政治介入、空间生产目标的政治指向三个方面。针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国家级新区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历史主动,找准空间功能定位、完善空间制度体系、明确空间价值导向,力求以国家级新区空间生成促进区域均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空间生产 区域重大战略 政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好发挥国家自创区对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
12
作者 崔丹 刘娅 +3 位作者 郑佳 尚雁洁 张艳秋 王胤杰 《开放导报》 2022年第6期41-48,共8页
国家自创区在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引领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部分自创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水平有限、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撑不足等问题。立... 国家自创区在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引领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部分自创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水平有限、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撑不足等问题。立足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国家自创区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顶层设计上加大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撑;推动“多链”融合互促,引导区域产业迭代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打造世界/区域人才高地;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创区 科技协同创新 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支撑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的实现路径
13
作者 张伟 《城市情报》 2022年第20期70-72,共3页
交通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就表明了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公路交通运输也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重要媒介,是实现人... 交通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就表明了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公路交通运输也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重要媒介,是实现人力或物力转移的重要工具。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探索交通运输支撑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区域重大战略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重大战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逻辑、成效与展望
14
作者 陈明华 史楠 李倩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1,共14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相继部署五大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对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实践历程梳理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内涵,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重大战略...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相继部署五大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对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实践历程梳理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内涵,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立体地评估。研究发现,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但存在空间极化现象,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多极分化现象相对突出。短期来看,低、中低、中高水平城市转移趋势各异,但随着时间跨度的延长,各城市基本趋向于更高水平发展。研究认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过程中应聚焦各区域高质量发展相对短板,协同提升各维度发展水平,根据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进一步弱化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理论宣传更好服务区域重大战略——从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谈起
15
作者 丁佳文 《新闻战线》 2025年第1期89-91,共3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成为党报重要职责,是党报理论宣传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的探索实践。揭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理学理,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彩答卷,展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京津冀协同发...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成为党报重要职责,是党报理论宣传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的探索实践。揭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理学理,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彩答卷,展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新路径、注入新活力、提供有力保障,党报理论宣传使命在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报理论宣传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重大战略
原文传递
区域重大战略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要求、现实响应和发展前瞻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润好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区域重大战略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为管窥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走向提供了最直接的窗口。文章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切入点,通过近年来发布的区域重大战略中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条文,构建区域重大战略规划驱动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框... 区域重大战略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为管窥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走向提供了最直接的窗口。文章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切入点,通过近年来发布的区域重大战略中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条文,构建区域重大战略规划驱动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框架,并从政策呼吁的“一卡通”建设和行业响应的公共图书馆联盟两个层面入手考察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区域重大战略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底层政策支撑;一体化是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内核和目标要求;一卡通建设作为政策呼吁的行动计划,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关键途径;公共图书馆联盟既是行业响应区域重大战略的现实举措,也为一卡通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实现贡献行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大战略 公共文化服务 一卡通 公共图书馆联盟
原文传递
内蒙古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呼包鄂乌城市群的研究
17
作者 皇甫欢欢 《北方经济》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本文分析了呼包鄂乌城市群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以下措施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设施联通,提升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强化创新合作,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引才育才... 本文分析了呼包鄂乌城市群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以下措施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设施联通,提升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强化创新合作,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区域合作,提升对外经贸往来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包鄂乌 区域重大战略 融入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水平测度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建华 闫静 +1 位作者 王慧扬 葛世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0,共12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对生产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并在一系列论述中重点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符合当前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对生产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并在一系列论述中重点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符合当前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提升路径等理论研究逐渐深入,但实证研究仍显不足。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区,对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和区域差异的准确研判,是我国因地制宜,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对于我国加快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构建涵盖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三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TOPSIS法测度2012-2021年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探究其时空演进特征,进一步利用基尼系数剖析其新质生产力发展差异及来源,并探究各地区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三个维度的增长差异。研究发现:其一,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从高到低依次为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在年均增速上,京津冀表现相对落后。其二,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不均,呈阶梯状特征,其中,第一梯队以粤港澳、北京和长三角两省一市等发达地区为核心,新质生产力水平显著领先,第二梯队包括天津、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的部分省份,第三、第四梯队涵盖其他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三,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内部新质生产力发展差异显著,其中,以京津冀地区的内部差异最为突出,而黄河流域内部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其四,在新动能和新产业方面,粤港澳和长三角地区整体领先。京津冀各维度水平较高但增速相对较慢。相比之下,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在新模式方面增速较快。最后,提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 水平测度 时空演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19
作者 时黎明 谷洪波 何玉莲 《金融》 2024年第5期1678-1692,共15页
本文基于2011~2021年全国3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研究全国及各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差异情况,同时通过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为我国及各重大战... 本文基于2011~2021年全国3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研究全国及各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差异情况,同时通过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为我国及各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量化支撑,对促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整体提升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研究发现:全国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显著上升,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各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较为明显,南北方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在条件β收敛分析中,区域内经济水平、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增长率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37 cities in China from 2011~2021 and th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dex of Peking University, this paper uses Dagum Gini coefficient and its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cross the country and in major strategic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carries out σ convergence and β convergence analysis through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providing quantitativ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China and in major strategic regions, and ha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China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China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enerally manifested as a spatial pattern of “strong in the east and weak in the west,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mong major strategic regions, with regional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being the main source of overall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China and various regions exhibits σ convergence, absolute β convergence, and conditional β convergence. In the analysis of conditional β convergence, the economic level, tradi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in the region have significant heterogeneous effects on the growth rat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each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重大战略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数西算背景下内蒙古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路径探析
20
作者 张嫄 《时代经贸》 2024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东数西算作为我国优化东西部算力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东数西算作为我国优化东西部算力资源布局,推动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对内蒙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大意义。内蒙古应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围绕新型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在打造数字经济飞地和探索区域间的数字治理合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要素和算力平台的战略价值,提高与京津冀等东部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和协同发展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数西算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新质生产力 算力网络平台 数字经济飞地 区域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