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发生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马镇坚 王小忠 +2 位作者 许选 郭燕环 陈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8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ERCP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RCP后主要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ERCP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RCP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患者中,ERCP操作总成功率为97.4%(974/1000),其中诊断性ERCP 168例,治疗性ERCP 832例。共出现并发症118例(11.8%),主要为PEP 54例(45.76%)和胆道感染51例(43.22%)。其余13例分为别上消化道出血8例(6.78%),穿孔5例(4.24%)。110例(11.0%)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ERCP史、SOD病史、胆胰腺恶性肿瘤、置胆管支架、置胰管支架、导丝进入胰管、ERCP时间、术前胆红素升高、胆胰管汇流异常以及抗生素预防与PEP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病史、胆胰腺恶性肿瘤、导丝进入胰管及ERCP时间≥60 min均是术后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OD病史、胆管结石、胆胰腺恶性肿瘤、既往ERCP史、胆胰管汇流异常、术前胆红素水平、抗生素预防、置胆胰管支架及ERCP时间与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胰腺恶性肿瘤及既往ERCP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预防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其余发生并发症的13例患者经使用抗生素、持续胃肠减压等内科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ERCP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并早期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并发症 术后胰腺炎 胆道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中医证型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志雄 黄玉萍 +6 位作者 陈锦锋 韩宇斌 黄胜林 陈锴 邓建敏 陈建林 蔡海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0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在ERCP基础上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胆总管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住院诊断为胆...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在ERCP基础上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胆总管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住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判定并对比分析行ERCP+EST术前后中医证型和临床证候。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EST术前以湿热证45例(45%)最为常见,气郁证20例(20%),血瘀证15例(15%),阴虚证9例(9%),脾虚证7例(7%),脓毒证4例(4%);ERCP+EST术后以脾虚证36例(36%)最为常见,阴虚证24例(24%),气郁证14例(14%),湿热证13例(13%),血瘀证11例(11%),脓毒证2例(2%);术前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P+EST术后胁痛、寒战、发热、黄疸、口苦、腹胀、苔黄腻、脉滑数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疲倦、脉缓弱较术前加重(P<0.01);自汗、神昏、嗳气、苔白症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EST术前以实证为主,湿热证最常见;ERCP+EST术后以虚证为主,脾虚证最常见。ERCP+EST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标实症状,但是也加重本虚症状,总体上术后较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淑军 王光恺 +2 位作者 黄先胜 邓淦林 邓少琦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4847-4848,共2页
目的:分析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425例胆道梗阻患者均进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经由ERCP手术引发胆道感染61例,占14.4%,胰腺炎13例,占3.1%,上消化出血9例,... 目的:分析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425例胆道梗阻患者均进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经由ERCP手术引发胆道感染61例,占14.4%,胰腺炎13例,占3.1%,上消化出血9例,占2.1%。高位胆道梗阻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胆道感染率分别为22.7%,2.9%;ERCP手术是否发生胆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胆道感染的61例患者Ⅲ级评分8例,Ⅳ级评分38例,Ⅴ级评分15例;未出现胆道感染的364例患者:Ⅰ级评分42例,Ⅱ级评分98例,Ⅲ级评分119例,Ⅳ级评分56例,Ⅴ级评分4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梗阻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引发胆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高位胆道梗阻及ASA评分分级越高是引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十二指肠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诊断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黄伊宁 谢丛 +4 位作者 丛羽晨 王佳 王蕾 王文静 曹彬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肿瘤,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一例临床表现为胆管炎,常规影像学检查见胆管狭窄及扩张的患者,该患者...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肿瘤,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一例临床表现为胆管炎,常规影像学检查见胆管狭窄及扩张的患者,该患者常规检查均未明确诊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可见黏液自十二指肠乳头溢出,直视下获取病理组织,最终明确诊断为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这提示我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s a rare type of tumor originating from the epithelium of the bile duct.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common imaging examination do not have specificity, which result in a challenge to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olangitis and conventional imaging studies revealing biliary strictures and dilatations. The patient’s routine examinations failed to establish a definitive diagnosis. However, we employe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combined with cholangioscopy to observe mucus spilling from the duodenal papilla and obtained pathological tissue under direct vision.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 It implies that ERCP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scopy is valuabl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口胆道 胆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梅永 贾继虎 +8 位作者 曾鹏飞 王俊 王国兴 杜超 刘凯 李文平 冯春林 冷凯 陈炜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90例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90例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探讨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共5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为5.7%。出血组患者胆总管结石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未出血组,胆管癌、胰头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结石直径>2 cm、结石嵌顿及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嵌顿或直径>2 cm、恶性胆胰肿瘤、合并高血压病或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均是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重在预防出血,内镜止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疾病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并发症 十二指肠乳头出血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范燕云 林梦婕 +1 位作者 林振和 刘文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和非PAD组(284例)。分析并比较PAD组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包绕型、并列型、边缘型)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效果(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边缘型PAD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高于包绕型、并列型(P<0.05)。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非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的病因之一;PAD对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熟练掌握内镜下操作技巧,注意手术方式,ERCP取石对PAD合并胆总管结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十二指肠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燕霞 黄茜 马久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相关因素及急诊内镜治疗的止血措施,总结预防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该院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内...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相关因素及急诊内镜治疗的止血措施,总结预防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该院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内镜下止血成功,成功率达96.30%。结论治疗性ERCP术后乳头出血重在预防,术后一旦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是最直观、简便且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 出血 急诊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娅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和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行ERCP+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 目的:观察和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行ERCP+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EST手术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专科护理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患者中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疾病专科护理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患者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ERCP及EST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分析疾病专科护理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患者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ERCP及EST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疾病专科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SDS)评分和焦虑(S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DS和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 经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技巧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术后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翠玲 《微创医学》 2011年第5期488-489,共2页
急性胰腺炎是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i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常见并发症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58例行ERCP/EST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运... 急性胰腺炎是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i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常见并发症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58例行ERCP/EST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运用护理技巧实施护理,对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极大影响,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急性胰腺炎 预防 护理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杨先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将其分为发生组(21例)与未发生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发生组比,发生组患者合并胆总管狭窄、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插管困难占比及白细胞计数均升高,操作时间均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OR=5.603、5.289、1.118,均P<0.05)。结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严格筛选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胆总管狭窄 十二指肠乳头憩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腹腔镜胆道手术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勇 沈章义 +2 位作者 张平 龚勇 荣愈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74-377,共4页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取石与腹腔镜胆道手术(LBDEL)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查阅分析2012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手术治疗的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9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RCP组和LBDEL组,术中根据...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取石与腹腔镜胆道手术(LBDEL)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查阅分析2012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手术治疗的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9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RCP组和LBDEL组,术中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术前的选择切除或保留胆囊、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行T管引流,比较两种术式及LBDEL组内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有94例患者为ERCP组;243例患者为LBDEL组。对比ERCP组与LBDEL组中保留胆囊且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ERCP组(54.3%)的残余结石率高于LBDEL组(21.2%),且术后发生肝损伤和胰腺炎上要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开始耐受下床时间、发生胆瘘等并发症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BDEL组中都选择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有203例,对其是否保留胆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选择保留胆囊的患者(31.9%)结石复发残余率比切除胆囊的患者(7.8%)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恢复情况、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DEL组中保留胆囊的患者共有197例,对比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和放置T管的患者,选择胆总管行一期缝合的结石复发率(24.01%)比放置T管引流的患者(17.1%)要高,而且在术后并发胰腺炎上也高于放置T管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DEL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并发症,但其各有特点,在选择具体手术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胆道探查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嘉鑫 陈娟 +2 位作者 邓登豪 刘军 陈超伍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北人民医院行ERCP检查的300例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分为两组,A组为...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北人民医院行ERCP检查的300例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分为两组,A组为十二指肠憩室患者,B组为非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结石的复发率、不同憩室类型的胆管结石复发的差异、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32.08%,B组为18.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患者的胆管结石复发率高于憩室旁乳头及憩室间乳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为93.00%,其中一次性成功取石231例,48例行第2次ERCP术后完全取出,21例取石失败。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3%,其中高淀粉酶血症8例,一过性胆管炎2例,轻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管结石的安全性较好,十二指肠憩室可促进胆管结石形成,其中憩室内乳头对结石的复发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憩室 高龄 胆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蒋秀娥 顾建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51-2352,共2页
目的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感染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行ERCP治疗高、低位胆道梗... 目的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感染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行ERCP治疗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各80例,通过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腹痛等统计分析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ERCP术后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4例占5.00%、胆道感染8例占10.00%、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3例占3.75%、胆道感染3例占3.75%、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未出现与ERCP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另外5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但无腹痛;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胆道感染10.00%,低位胆道梗阻为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提示高位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因此,术前术后应做好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位胆道梗阻 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 感染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利胆排石汤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文英 郭玉青 +2 位作者 赵鹏 王新芳 黄光鸿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7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行ERCP、EST、ENBD,术后...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行ERCP、EST、ENBD,术后均禁食,常规应用抑酸剂、抗生素、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治疗组于术前3天及术后7天连续予利胆排石汤口服。监测患者术后第3、7天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及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例数。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并发急性胰腺炎,对照组有3例并发急性胰腺炎(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联合ERCP、EST、ENBD不但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而且可明显降低胆总管结石经ERCP取石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排石汤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胆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诊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庄剑波 张锦华 +1 位作者 缪连生 袁菊霞 《胃肠病学》 2008年第3期179-180,共2页
背景:临床上将十二指肠乳头旁2~3cm范围内的憩室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约占十二指肠憩室的90%。JPD与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对诊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操作有一定影响。目的:探讨JP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及其对诊疗... 背景:临床上将十二指肠乳头旁2~3cm范围内的憩室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约占十二指肠憩室的90%。JPD与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对诊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操作有一定影响。目的:探讨JP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及其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JPD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及其对造影成功率、治疗性ERCP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组行诊疗性ERCP患者中发现JPD67例,发现率为23.3%。JPD患者61.2%合并有胆管结石,ERCP造影成功率97.0%,胆管显影率91.0%,71.6%的患者行治疗性ERCP。结论:JPD患者易合并胆管结石,给诊疗性ERCP带来困难和风险,但只要操作者耐心、细心、小心,即使是治疗性ERCP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十二指肠 胰胆管造影术 逆行 胆胰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人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运啸 农兵 +1 位作者 梁列新 覃江 《微创医学》 2009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21例次老年病人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次ERCP检查及(或)治疗的病例中,胆总管结石79例次占65.29%,其中48例次为单发结...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21例次老年病人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次ERCP检查及(或)治疗的病例中,胆总管结石79例次占65.29%,其中48例次为单发结石,31例次为多发结石;胆总管良性狭窄19例占15.70%,恶性肿瘤8例占6.61%,胆总管扩张4例占3.3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占2.58%,支架取出3例占2.58%,先天囊肿2例占1.6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胰腺炎和乳头病变待查各1例共占2.58%。ERCP成功110例次,成功率为90.91%,一次胆总管取石成功率79.75%,多次取石成功率91.14%,转外科取石3例。并发症发生18例次,发生率为14.88%,其中急性胰腺炎7例次,发生率为5.79%;胆管炎6例次,发生率为4.96%;高淀粉酶血症3例次,发生率为2.48%;术后乳头切口大出血1例,发生率为0.83%;肠穿孔1例次,发生率为0.83%。结论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患者的诊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具有一定风险,需要积极防范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兰运彤 高正兰 袁洪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5-165,共1页
目的观察经胰管和针状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解决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ERCP过程中出现胆管插管困难而行EST术的患者64例,32例采用经胰管EST,另32例采用针状刀EST,比较两种术式在... 目的观察经胰管和针状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解决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ERCP过程中出现胆管插管困难而行EST术的患者64例,32例采用经胰管EST,另32例采用针状刀EST,比较两种术式在ERCP中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针状刀EST成功实施ERCP30例(93.8%);另32例患者经胰管EST成功实施ERCP 24例(75.0%,c2=4.267,P=0.042)。经胰管EST失败的8例患者,有5例改为针状刀EST后,成功插管并完成了ERCP检查;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穿孔、术中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ERCP过程中插管困难时可通过EST手术扩大切口,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彦 王国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90-292,共3页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多见胆道系统疾病,目前伴随医疗技术、十二指肠镜和治疗器械不断发展,对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多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手术(EST),其优势为对患者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逐渐成了患...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多见胆道系统疾病,目前伴随医疗技术、十二指肠镜和治疗器械不断发展,对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多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手术(EST),其优势为对患者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逐渐成了患者首选疗法[1],特别是胆囊切除术以后胆总管结石者,但患者术后结石的高复发率又对ERCP与EST技术发展产生了限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胆总管结石者 胆道系统疾病 经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高复发率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