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政策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基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准实验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怡安 肖敏 李贵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90,共11页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且产业政策冲击对...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且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逐渐增强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对非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通过税收、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3种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创新 准实验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落实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政策研究
2
作者 李春虹 潘亚绒 陈国霖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于2009年2月制订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国际金融危机给泉州市的各个产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各个产业都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千方百计找对策...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于2009年2月制订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国际金融危机给泉州市的各个产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各个产业都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千方百计找对策,可是针对某个产业有利的措施,却可能不利于上游或者下游产业的发展,针对某个企业有利的措施,却可能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单纯靠市场机制,来发展我市的国民经济,有诸多的问题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解决。本文对泉州市落实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应该采取的政策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382
3
作者 钱雪松 康瑾 +1 位作者 唐英伦 曹夏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59,共18页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大产业...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一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而且与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直接干预手段发挥作用的经济直觉一致。基于地区和所有制视角的分组检验显示:(1)与政府干预程度较弱地区相比,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组企业相比,产业政策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程度下降,而且该效应对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及国有企业而言更为显著。这揭示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通过资本配置效率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施加了影响。本文不仅识别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厘清产业政策导致实际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而且对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产业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配置效率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产业规划、政府干预与经济增长——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剩勇 陈晓玲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4年第3期6-24,共19页
经济史研究表明,政府干预是应对市场失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当下中国,政府干预更具有必要性。但产业政策和政府干预同样存在政府失灵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4万亿投资和10万亿信贷的经... 经济史研究表明,政府干预是应对市场失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当下中国,政府干预更具有必要性。但产业政策和政府干预同样存在政府失灵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4万亿投资和10万亿信贷的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试图"保增长、促就业",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虽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增长,为应对国际危机的冲击、避免经济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政府干预不仅未能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无助于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国际地位的提升,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了当下更严重的产能过剩。产业规划和政府干预之所以低效,一方面在于产业规划战略定位错误、科学性不足、规划措施效率低、违背市场公平原则,导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失灵;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干预和产业规划的体制性弊端,包括全能型政府的角色错位和越位,对产业的干预主观随意,政府直接介入微观经济领域,经营企业,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以及地方政府GDP至上主义的恶性竞争。要提升产业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优化政府干预,必须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作必要的调整,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制度,重塑政府角色,推进政府转型,改革财税体制,调整央地关系和利益格局,完善产业规划的体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产业发展 产业规划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日韩产业政策经验对中国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甘旭峰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4,共4页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需萎缩和内需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长期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需要。日韩两国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需萎缩和内需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长期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需要。日韩两国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韩国 产业政策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