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浦中心渔港换水通道布置对水交换的影响
1
作者 李醒 丁磊 +2 位作者 曾起召 熊玉章 王刚 《水运工程》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以排浦中心渔港建设项目为例,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和水交换数学模型,通过2种基本换水通道的不同组合,探究换水通道平面布置形式对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布置通道1有利于加快1 000 t渔船泊位前的水交换,但会迟滞其左侧泊位前沿特别是... 以排浦中心渔港建设项目为例,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和水交换数学模型,通过2种基本换水通道的不同组合,探究换水通道平面布置形式对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布置通道1有利于加快1 000 t渔船泊位前的水交换,但会迟滞其左侧泊位前沿特别是防波堤堤根附近水体的半交换周期;仅布置通道2有利于提高防波堤堤根附近的水交换效率;2种换水通道同时布置有利于增强中型渔船停泊区及各泊位前沿整体的水交换能力,同时提高防波堤堤根附近水交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水通道 交换 半交换周期 数值模拟 排浦中心渔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山湾建港前后水体交换能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2
作者 蒋昌波 李媛 +1 位作者 官志鑫 邓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6,共6页
铁山湾是北部湾东北部较大的海湾,水深条件好,可用岸线长。为研究铁山湾建港工程前后湾内的水体交换能力,文章建立了平面二维的水动力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运用二维对流—扩... 铁山湾是北部湾东北部较大的海湾,水深条件好,可用岸线长。为研究铁山湾建港工程前后湾内的水体交换能力,文章建立了平面二维的水动力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运用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了湾内不同区域的水体半交换时间,模拟结果表明:铁山湾的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29天,海域的水体交换能力主要受铁山湾潮汐作用的影响。铁山湾潮汐作用较强,潮差较大,且铁山湾口门开阔,这都为铁山湾的水体交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程后铁山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42天,工程前后铁山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仅相差13天,说明工程方案对铁山湾水体交换能力无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湾 水体交换 建港工程方案 半交换周期 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与改善措施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玮 王国超 +2 位作者 刘燃 陈祯 唐磊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1,共5页
环抱式港池既有防浪挡沙的优势,也有港区内外水体交换不畅的不足。以规划中的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为例,利用对流扩散模型,模拟计算潮流作用下环抱式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研究探讨改善港池水质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 环抱式港池既有防浪挡沙的优势,也有港区内外水体交换不畅的不足。以规划中的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为例,利用对流扩散模型,模拟计算潮流作用下环抱式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研究探讨改善港池水质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作用的潮型和港池位置;工程措施的效果取决于其对水动力条件的改善程度和水体交换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抱式港池 港池水质 半交换周期 对流扩散模型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安港纳潮量及海水交换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3 位作者 张继红 顾志峰 王巍 王爱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利用Nortek AquadoppTM水流剖面仪对黎安港口门处的潮流情况进行了28 h的垂直剖面连续观测,结合潮位历史资料,分析了黎安港的潮汐特征,计算了该港的纳潮量,同时,以盐度作为标准物质,计算了海水半交换周期.结果表明:黎安港潮汐类型属于... 利用Nortek AquadoppTM水流剖面仪对黎安港口门处的潮流情况进行了28 h的垂直剖面连续观测,结合潮位历史资料,分析了黎安港的潮汐特征,计算了该港的纳潮量,同时,以盐度作为标准物质,计算了海水半交换周期.结果表明:黎安港潮汐类型属于全日潮型,涨落潮历时基本相等,涨潮平均流速小于落潮平均流速;黎安港的平均纳潮量约为5.65×106m3,海水半交换周期约为20.50 d.由于黎安港的海水半交换周期长,泻湖内的生态平衡非常脆弱,因而易受外源和养殖自身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潮量 半交换周期 黎安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3模型的珠江口水体交换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少彬 李开明 +1 位作者 姜国强 陆俊卿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8期134-140,共7页
根据珠江口地质地貌特征,分析河口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特点,结合前人对河口湾水体交换原理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提出适合于珠江口水体交换研究的计算方法,并利用MIKE3模型建立珠江口河口八大口门到外海伶仃洋的三维水动力模型,在... 根据珠江口地质地貌特征,分析河口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特点,结合前人对河口湾水体交换原理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提出适合于珠江口水体交换研究的计算方法,并利用MIKE3模型建立珠江口河口八大口门到外海伶仃洋的三维水动力模型,在一个月的模拟与验证下,利用模拟结果,计算出珠江口水体交换的时间,分析河流流量、外海潮汐与珠江口水体交换的相关性,并与同类河口水体交换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影响珠江口水体交换时间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抱式港区水体交换能力数值研究——以闸坡渔港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宗伟 邓斌 +1 位作者 蒋昌波 刘晓建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4,共9页
环抱式港池的水体交换能力强弱对港池的水质有重要影响,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闸坡渔港防波堤改造工程为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在潮流数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开... 环抱式港池的水体交换能力强弱对港池的水质有重要影响,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闸坡渔港防波堤改造工程为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在潮流数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开展闸坡渔港扩建前后水体交换能力数值模拟研究,评估工程前后港内水体半交换周期和水体交换率。研究结果表明,闸坡渔港的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29 h,工程后闸坡渔港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04 h。工程后洲仔峡防波堤被改为涵洞式桥梁,使渔港与外海形成了水体交换通道,增加了港池内外水体相互作用和水体交换量,相应的水体交换能力增强。而港池外的两个水产养殖区域由于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后该区域水体交换能力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数值模拟 闸坡渔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卫东 张玮 +2 位作者 陈祯 刘博雅 曹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8-265,共8页
环抱式港池的主要问题是水体交换能力较弱,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方法。以连云港的两个港区为例,建立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研究环抱式港区设置水体交换通道对于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进潮量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的... 环抱式港池的主要问题是水体交换能力较弱,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方法。以连云港的两个港区为例,建立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研究环抱式港区设置水体交换通道对于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进潮量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的决定因素;进潮占优的通道对港区水体交换效果的改善优于出潮占优的通道;通道与口门处潮位过程的涨潮潮差是影响进潮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抱式港池 水体交换通道 水体半交换周期 进潮占优通道 潮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VCOM模型的海州湾纳潮量和水交换能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鹏 张瑞瑾 +2 位作者 黄靖茗 盛昭君 王松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3-151,共9页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FVCOM海洋数值模式,开边界以8大主要分潮调和常数作为驱动,建立了海州湾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利用潮位潮流资料对流场进行了验证,计算了海州湾纳潮量。在水动力模型基础上耦合对流扩散模型,分别对海州湾的欧拉余流场、...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FVCOM海洋数值模式,开边界以8大主要分潮调和常数作为驱动,建立了海州湾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利用潮位潮流资料对流场进行了验证,计算了海州湾纳潮量。在水动力模型基础上耦合对流扩散模型,分别对海州湾的欧拉余流场、保守物质浓度分布特征、半交换周期以及滞留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整体欧拉余流较弱,表现为沿岸大、湾内小,并且存在余流涡旋。在大、中和小潮时期,纳潮量分别为3.8×10^(9) m^(3)、3.0×10^(9) m^(3)、1.9×10^(9) m^(3);整体半交换周期为72 d,离湾口越近,水交换能力越强。相同距离下,岚山区水交换能力最强,连云区次之,赣榆区最差。在对海州湾开发利用过程中,应结合纳潮量、半交换周期以及滞留时间分布,合理排污,充分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FVCOM 纳潮量 半交换周期 滞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交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胥瑞晨 逄勇 +1 位作者 胡祉冰 朱天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5-382,共8页
为了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的交换范围及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耦合对流扩散及水体交换模型,依据不同流量与常规风场共设置10种工况,对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及交换周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流量是影响水体交换率的主要因素,200m... 为了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的交换范围及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耦合对流扩散及水体交换模型,依据不同流量与常规风场共设置10种工况,对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及交换周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流量是影响水体交换率的主要因素,200m^3/s下贡湾的半交换周期与常规风场联系不大,稳定在8~9d左右;(2)常规风场对局部交换区域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影响,在北风和西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湖区,东风和东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湖区;(3)为降低长江水体对太湖水质的不利风险,“引江济太”工程引水时间/方案应结合太湖区域气象预报,尽量选择在以东风或者东南风为主的条件下进行引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数值模拟 望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环抱式港池水交换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逸辰 高飞 张长宽 《水道港口》 2018年第5期556-562,共7页
针对环抱式港池的水质恶化问题,就国内外现存的多种提升港池水体交换的工程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港池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港池容积、港池水体交换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提升港池水体交换量是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最重要对策;其次,... 针对环抱式港池的水质恶化问题,就国内外现存的多种提升港池水体交换的工程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港池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港池容积、港池水体交换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提升港池水体交换量是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最重要对策;其次,改善港池水流状况、促进港池水体混合亦是降低港池内污染物浓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考虑泥沙对策的基础上,采用海水交换型防波堤等利用自然水动力条件实现自港池外向港池内单方向海水流入的技术,是提升港池水体交换量,改善港池水质的技术方向。同时,通过行政法规掌控码头、船舶等的排污量,也是绿色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抱式港池 海水交换型防波堤 半交换周期 穿港流 水体交换通道 纳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港外拦沙堤建设前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的数值模拟
11
作者 黄广灵 邱静 +1 位作者 黄本胜 郭晓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0,共6页
为了研究汕头港外拦沙堤建设前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各要素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运用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了工程前后洪、枯季情况下的水体半交换时间,结果表明:榕... 为了研究汕头港外拦沙堤建设前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各要素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运用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了工程前后洪、枯季情况下的水体半交换时间,结果表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枯季榕江河口的水体半交换时间为373 h,洪季为58 h;拦沙堤建设以后,汕头港出海航道水域的潮差、平均流速均有所减小,水体交换能力稍有减弱,枯季水体半交换时间为376 h,洪季为59 h。工程前后枯、洪两季榕江河口水交换时间分别相差3 h和1 h,说明拦沙堤的建设对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河口 拦沙堤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场湾水交换能力计算与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青莹 杨万康 +2 位作者 潘冲 宋泽坤 叶钦 《海洋技术学报》 2018年第6期54-58,共5页
花场湾为海南岛北部的一个半封闭海湾,随着周边工程的建设,湾内水质有所恶化。基于MIKE21软件建立了花场湾海域的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花场湾的纳潮量及水交换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纳潮量占花场湾固... 花场湾为海南岛北部的一个半封闭海湾,随着周边工程的建设,湾内水质有所恶化。基于MIKE21软件建立了花场湾海域的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花场湾的纳潮量及水交换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纳潮量占花场湾固有水容量的比例较大,说明花场湾受湾外水动力影响较为显著,具有良好的水交换特性,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然后采用保守物质扩散方法来定量分析花场湾的水交换周期,得到花场湾的半交换周期大约为3 d,15 d后基本完成了全部水交换,保守物质浓度随涨落潮过程呈现波动变化。该研究为花场湾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场湾 MIKE21 纳潮量 保守物质 半交换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琴岛中心沟规划水系水体交换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嵩 龙晓飞 +1 位作者 王华 朱金和 《人民珠江》 2014年第5期20-22,共3页
横琴岛中心沟规划水系为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水系,水系内存在多个相互连通的环路,水动力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区域水体交换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局部的污染蓄积。为了掌握水系在外江潮汐影响条件下水动力水质变化规律,采用DELFT SOBEK软件对... 横琴岛中心沟规划水系为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水系,水系内存在多个相互连通的环路,水动力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区域水体交换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局部的污染蓄积。为了掌握水系在外江潮汐影响条件下水动力水质变化规律,采用DELFT SOBEK软件对水闸联合调度条件下的中心沟规划水系进行了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获得了非稳态浓度推移过程和水体半交换周期等指标,为水系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数学模型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李快 孙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9期20-21,23,共3页
污染物在钦州湾的停留时间对水质的恶化有明显的影响,为了了解钦州湾的水动力情况和水交换能力,建立了一个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并将水动力模型与对流扩散模型耦合,模拟钦州湾的水体交换情况,并通过水体半交换周期指标,对钦州湾的水体交... 污染物在钦州湾的停留时间对水质的恶化有明显的影响,为了了解钦州湾的水动力情况和水交换能力,建立了一个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并将水动力模型与对流扩散模型耦合,模拟钦州湾的水体交换情况,并通过水体半交换周期指标,对钦州湾的水体交换能力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钦州湾潮流属于不规则全日潮,潮流总体上呈南北往复流;钦州湾水交换能力较强,水体平均半交换周期为23.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交换 二维水动力模型 对流扩散模型 半交换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维耦合模式在“胶莱运河”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佳 江毓武 万振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51,共7页
运用一、二维耦合模型,考虑季节性风生海流和潮流的作用,对开凿胶莱运河改善渤海水质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海水半交换周期和运河的净流量为衡量的主要指标,进行四种运河规模的模拟实验,评估各种开渠规模治污的效益。模拟结果显示,... 运用一、二维耦合模型,考虑季节性风生海流和潮流的作用,对开凿胶莱运河改善渤海水质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海水半交换周期和运河的净流量为衡量的主要指标,进行四种运河规模的模拟实验,评估各种开渠规模治污的效益。模拟结果显示,开凿运河后,运河的流向随潮汐过程变化,但能够形成少量由胶州湾向莱州湾的净流量,通过运河的年净流量与运河规模成正比,为渤海海峡年过水量的1‰—2.5‰。运河规模达到5000m(宽)×20m(深),海水半交换周期仅缩短3%。因此,开凿胶莱运河改善渤海水质的效果不明显,渤海污染治理的关键应该是污染源头控制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胶莱运河 耦合模型 半交换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横琴新区水系引水调控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晓飞 武亚菊 +3 位作者 范群芳 朱嵩 王华 朱金和 《人民珠江》 2023年第3期61-65,73,共6页
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利用外江潮位和内河水位涨落潮差引清调水是改善感潮河网水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珠海横琴新区中心沟位于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为改善横琴新区中心沟水环境,建立一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开展改善区域水动力水环境... 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利用外江潮位和内河水位涨落潮差引清调水是改善感潮河网水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珠海横琴新区中心沟位于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为改善横琴新区中心沟水环境,建立一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开展改善区域水动力水环境的调控方案研究,计算分析原调控方案及优化调控方案换水效果。模拟结果表明:优化调控方案区域流速增加了0.20 m/s、半交换周期减少了101.5 h、换水率提高了1.1倍,区域水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对于感潮河网区引水调控方案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引水调控 感潮河网 半交换周期 换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