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0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死后肾mRNA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方成 蔡成忠 +3 位作者 王树法 刘良 任亮 朱少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GAPDHmRNA在死后48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0h内大鼠肾均可检测出GAPDH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结论荧光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肾GAPDHmRNA含量变化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PMI) 荧光定量技术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3-磷酸甘油醛脱氢(GAP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郭金芳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标准为特殊染色镜检结果,分析两种检验结果的诊断效能等指标差异。结果(1)金标准检测出阴性、阳性占比为490∶7012,常规RT-PCR法检验结果为阴性、阳性为:479∶6358,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阴性、阳性比为:488∶7010。(2)荧光定量RT-PCR法的灵敏度为99.97%、特异度为99.59%、准确度为99.95%,均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各类微生物检出率依次为99.91%、100.00%、100.00%、99.91%、100.00%、100.00%、99.97%,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诊断效能及各类微生物检出率高,能够为医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可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病原微生物 检验 常规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联合显色培养法在孕晚期孕妇B群链球菌筛查中的价值
3
作者 李虎虎 王原媛 +2 位作者 冯树丽 邓燕兰 李运清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联合显色培养法在孕晚期孕妇B群链球菌筛查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阳光融和医院孕35~37周行B群链球菌筛查的1 000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B群链球菌... 目的 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联合显色培养法在孕晚期孕妇B群链球菌筛查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阳光融和医院孕35~37周行B群链球菌筛查的1 000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qRT-PCR法对孕妇肛拭子或阴拭子B群链球菌进行检测。以肉汤增菌培养法为金标准,比较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qRT-PCR法检测B群链球菌的一致性;评估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qRT-PCR法对B群链球菌的检测效能;以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qRT-PCR法任一检测方法阳性作为联合检测阳性,评估联合检测与肉汤增菌培养法对B群链球菌的检测一致性及检测效能。结果 1 000例标本经金标准检出阳性94例,阴性906例,阳性检出率为9.40%。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检出阳性89例,阴性911例,阳性检出率为8.90%,与金标准检测一致性中等(Kappa值=0.681,P<0.05);qRT-PCR法检出阳性98例,阴性902例,阳性检出率为9.80%,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39,P<0.05);联合检测阳性148例,阴性为852例,阳性检出率为14.80%,与金标准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1,P<0.05)。与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相比,qRT-PCR法检测灵敏度、准确率均较高,漏诊率较低,联合检测灵敏度较高,特异度、漏诊率均较低(均P<0.05);与qRT-PCR法相比,联合检测灵敏度较高,特异度、漏诊率均较低(均P<0.05),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qRT-PCR法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敏感度,提升B群链球菌阳性检出能力,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显色培养法 肉汤增菌培养法 B群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4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水牛乳中黄牛源性成分
5
作者 梁媛媛 赵娇 +1 位作者 崔生熠 刘鹏鹏 《现代食品》 2025年第1期150-154,159,共6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同时检测水牛乳中水牛、黄牛这2种牛源性成分。方法:设计基于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建立一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快...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同时检测水牛乳中水牛、黄牛这2种牛源性成分。方法:设计基于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建立一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快速检测水牛和黄牛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方法学验证。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强,能特异性检出水牛、黄牛源性成分;该方法灵敏度可达核酸浓度1.0×10^(-4) ng·μL^(-1),且重复性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通量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水牛乳样品中水牛、黄牛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水牛乳 牛源性成分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果树RNA病毒 被引量:29
6
作者 侯义龙 张开春 +3 位作者 胡文玉 吴禄平 林珂 尹淑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果树、樱桃树、桃树中携带上述四种病毒的情况。结果 :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的RT—PCR检测体系 ;同时又证明主要果树被这几种病毒单独感染和复合感染的程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优化 果树病毒 检测 RNA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种养殖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清 黄丽莎 俞秀霞 苏永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福建南部人工养殖的5种石斑鱼即紫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云纹石斑鱼(E.moara)中检出5个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检测了76份石斑鱼样品,这些石斑鱼NNV病毒的平均感染率约为90%。对这些病毒的RT-PCR产物421bp核酸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其相同的序列超过99%。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的石斑鱼(Epinephelusspp.)神经坏死病毒相关基因序列作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对神经坏死病毒在石斑鱼体内的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在脑和眼组织的检出率最高,部分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也能检出病毒。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确认神经坏死病毒为该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RT-PCR方法是检测NNV等病原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中Syndecan-1 mRNA和HP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贺 司君利 +3 位作者 张修振 亓玉琴 钮自宇 周长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5,共6页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检测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检测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49例结肠癌、49例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癌2cm)和49例配对远离结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距癌5cm以上)的Syndecan-1和HPA-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中HPA-1mRNA的表达水平(40.56±11.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8.28±11.33)和正常组织(10.80±10.20)(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正常结肠组织中Syndecan-1mRNA表达水平(61.21±12.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35±11.06)和结肠癌组织(10.12±8.58)(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Syndecan-1mRNA的表达减弱和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Syndecan-1mRNA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05,P<0.05)。结论:Syndecan-1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HPA-1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Syndecan-1mRNA的表达减弱与HPA-1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mRNA及HPA-1mRNA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侵袭转移 预后 SYNDECAN-1 HPA-1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绝对定量实验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蔡刚 李闻捷 沈茜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使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绝对定量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 建立质粒标准品作为外参照 ;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 ,并对Mg2 + 、引物与探针比例、Buffer等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条件后 ,R... 目的 探讨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使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绝对定量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 建立质粒标准品作为外参照 ;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 ,并对Mg2 + 、引物与探针比例、Buffer等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条件后 ,RT PCR反应的扩增效率接近了理论最佳值 ,并可使靶基因与管家基因扩增效率保持一致 ,保证了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 为了获得可靠、重复性好的实时RT PCR绝对定量结果 ,应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逆转录-聚合反应 绝对定量 实验 优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李矮缩病毒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义龙 于亚军 +2 位作者 张立娟 赵洋 于大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627,共2页
为选择不携带主要病毒的植株,利用作者已建立的PDV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PD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检植株PDV的感染率达90%,但程度不同。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PDV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严峻 卢亦愚 +1 位作者 严菊英 周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得到各病毒与特异性大小的扩增产物的对应关系。用同样的...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得到各病毒与特异性大小的扩增产物的对应关系。用同样的方法扩增含漱液中流感病毒的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这对应关系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结果以流感病毒的HA基因为模板设计的三对引物,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性地扩增出942bp、1117bp和 751bp的核酸片段,它们分别和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有稳定对应关系。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含漱液中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结论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敏感地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嗽液 乙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多重逆转录聚合反应 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罗氏沼虾诺达病毒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地刚 雷爱莹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5尾来自广西某罗氏沼虾养殖场典型白肉病症状罗氏沼虾肌肉中的诺达病毒,结果是阳性5尾,占100%。该检测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实用性强,灵敏度高。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诺达病毒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伟 马燕琳 +7 位作者 符生苗 赵水平 赵迪成 杨进福 陈炽 王福利 王果 聂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为建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我们抽取 2 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单核细胞 ,抽提RNA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并以正常人cDNA作定量标准... 为建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我们抽取 2 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单核细胞 ,抽提RNA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并以正常人cDNA作定量标准物 ,待测样品与定量标准物共扩增 ,计算出待测样本的个体的mRNA量。研究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能在健康儿童周围血单核细胞表达 ,健康儿童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量为 0 .37± 0 .15mol/molmRNA。表明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来检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实用、可靠 ,且能准确定量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逆转录聚合反应 竞争性 周围血单核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主要病毒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义龙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83.33%和90%,复合感染率达到76.67%,但带毒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苹果绿叶斑病毒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李矮缩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逆转录酶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婧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本文就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黑色素瘤、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检测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 逆转录 聚合链式反应 检测 外周血 肿瘤细胞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艳清 陈信忠 《检验检疫科学》 2004年第B12期53-56,共4页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坏死病毒的核酸抽提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适合于RT-PCR方法。实验证明在cDNA过程中,RNA酶抑制剂并非反应所必需。对RT-PCR过程进行了条件优化,建立了一步法的RT-PCR检测方法,在网箱养殖石斑鱼以及育苗场的病鱼检测实践中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鱼苗 RNA抑制剂 核酸 酚/氯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17
作者 李秉胜 陈英剑 +3 位作者 张强 范长春 郑吉波 蔡锦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取断端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标本中BMP-2 mRNA水平。结果在对照组,创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1周开始增高,在第2周达到高峰后下降,第4周即可恢复正常。而实验组,受枪伤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第3周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P<0.05)。结论BMP-2mRNA 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可以很好地反应枪击伤对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枪击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实时荧光定量 逆转录聚合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18
作者 张冲 刘祥 陈计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femA mRNA为检测对象,发现只有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阳性,死亡的则呈阴性;纯培养时,重复检测变异系数为0.15,灵敏度为9×102CFU/mL,检出限可达1/3 CFU/3 mL。实验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能够有效地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死活菌 普通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晨晨 宋昌彦 +4 位作者 马梦杰 彭国瑜 刘平平 李云峰 许剑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22-31,共10页
目的建立和优化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副溶血性弧菌的toxR基因(GenBank ID:MH047287.1)、霍乱弧菌的ompW基因(GenBank ID:MF10... 目的建立和优化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副溶血性弧菌的toxR基因(GenBank ID:MH047287.1)、霍乱弧菌的ompW基因(GenBank ID:MF100046.1)、拟态弧菌的toxR基因(GenBank ID:EF693743)和创伤弧菌的vvhA基因(GenBank ID:KC821520.1)设计常规PCR引物和q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和创伤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单重qPCR检测体系,根据扩增曲线和Ct值对探针浓度进行优化,设置探针浓度梯度。结果4种弧菌的探针最适浓度均为0.1µmol/L。对设计的4种弧菌的引物分别进行常规PCR的扩增,其最低检出限均为1×10^(5) copies/µL,4种弧菌分别进行单重qPCR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10^(1) copies/µL,扩增效率均接近100%。qPCR的灵敏度均高于常规PCR。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目的弧菌DNA扩增出特异性曲线,其他的非目的基因未被扩增出扩增曲线。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快速,适用于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霍乱弧菌 拟态弧菌 创伤弧菌 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
20
作者 丁淑军 余光开 张建军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学诊断 逆转录-套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