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解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4期147-149,共3页
目的:比较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半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行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半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行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颅内压水平、痰鸣音消失率和吸痰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2 min、5 min,观察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鸣音消失率为8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61.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低于对照组的25.00%(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可提高痰鸣音消失率,降低颅内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半密闭式吸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密闭式吸痰
密闭式
吸
痰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痰
鸣音
颅内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刘秀梅
贺素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2-424,共3页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留取痰液标本的必要措施。传统吸痰装置包括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然而,开放式吸痰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痰液喷溅,污染操作者及周围环境;密闭式吸痰装置的价格较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高,虽可重复使用,但多次使...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留取痰液标本的必要措施。传统吸痰装置包括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然而,开放式吸痰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痰液喷溅,污染操作者及周围环境;密闭式吸痰装置的价格较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高,虽可重复使用,但多次使用后其保护套与吸痰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进而影响操作。上述两种吸痰方式在进行痰液标本留取时均需额外连接痰液收集器,这一过程容易造成标本泄露污染,同时增加患者感染风险。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21564712.3)。该装置由吸引器连接口、滑动式负压开关、转接口、管身、透明薄膜保护套、夹片式连接头和痰液收集器组成。吸引器连接口处滑动式负压开关可实现单人单手操作;痰液收集器与吸痰装置转接口对接,做到标本留取无暴露;透明薄膜保护套覆盖吸痰管的管身,以确保吸痰操作全程无污染;夹片式连接头可与人工气道接口连接,避免吸痰过程中痰液喷溅,操作后即刻夹闭,减少环境污染。与现有吸痰装置相比,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设计更合理、成本更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接
半密闭式吸痰
装置
吸
痰
痰
标本
原文传递
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汪小蓉
洪蝶玟
刘少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单纯开放式吸痰方法(注:对照组为方法未改进前的资料)。观察组采用高氧半密...
目的探讨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单纯开放式吸痰方法(注:对照组为方法未改进前的资料)。观察组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高氧即吸痰前先给予100%氧供1min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至吸痰后1min。半密闭式即一次性吸痰管头端与T型套口分别接气管插管(或气切导管)及呼吸机管路,类似三通式吸痰。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病人吸痰前后HR、SpO2变化的比较。经t检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将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面比较。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能有效地预防,避免因吸痰引起患者HR、SpO2的变化。可以降低VAP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半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肺炎
原文传递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仝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6期194-195,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R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
目的研究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R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进行吸痰,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半密闭式吸痰方式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吸痰后较吸痰前SPO2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后SPO2较吸痰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吸痰后SP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周中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平均为(5.7±1.4)次/d,少于对照组的(8.2±1.6)次/d;吸痰量(3.1±0.3)ml/d,多于对照组的(2.4±0.2)ml/d,吸痰间隔时间(2.40±0.25)h,长于对照组的(1.60±0.33)h。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及间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及痰痂阻塞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和半密闭式吸痰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SPO2,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但半密闭式吸痰方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密闭式
吸
痰
半密闭式吸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5
作者
田丽源
周文华
+1 位作者
明亚燃
孟凡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5期3283-3286,共4页
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麻醉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气道内的分...
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麻醉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2]。临床上主要的吸痰方式最常见的为开放式、密闭式吸痰以及新研究提出的半开放式吸痰,3种吸痰方式各有优势,本研究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文献
机械通气
开放式
吸
痰
密闭式
吸
痰
半密闭式吸痰
原文传递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31
6
作者
范艳竹
典慧娟
王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 探讨床头抬高30°时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及开放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6例...
目的 探讨床头抬高30°时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及开放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6例患者,在患者需要吸痰时依次给予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分别记录3种方式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吸痰后15 min的颅内压监护仪上颅内压值,并在吸痰前及吸痰结束后15 min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3种方式吸痰时患者颅内压均升高,开放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方式下患者颅内压值分别为(20.02±4.93)、(16.00±4.82)、(16.08±4.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3,P<0.01);不同方式吸痰后2 min,患者颅内压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082,P<0.05),但其他时间点患者颅内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痰方式下,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头抬高30°时,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且不影响吸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吸
痰
机械通气
密闭式
吸
痰
半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
吸
痰
原文传递
题名
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解静
机构
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4期147-149,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半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行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颅内压水平、痰鸣音消失率和吸痰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2 min、5 min,观察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鸣音消失率为8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61.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低于对照组的25.00%(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可提高痰鸣音消失率,降低颅内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半密闭式吸痰效果。
关键词
半密闭式吸痰
密闭式
吸
痰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痰
鸣音
颅内压
并发症
Keywords
Semi-closed sputum suction
Closed sputum suctio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putum sou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Complication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刘秀梅
贺素蕊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2-424,共3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Z2019007)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2021564712.3)。
文摘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留取痰液标本的必要措施。传统吸痰装置包括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然而,开放式吸痰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痰液喷溅,污染操作者及周围环境;密闭式吸痰装置的价格较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高,虽可重复使用,但多次使用后其保护套与吸痰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进而影响操作。上述两种吸痰方式在进行痰液标本留取时均需额外连接痰液收集器,这一过程容易造成标本泄露污染,同时增加患者感染风险。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21564712.3)。该装置由吸引器连接口、滑动式负压开关、转接口、管身、透明薄膜保护套、夹片式连接头和痰液收集器组成。吸引器连接口处滑动式负压开关可实现单人单手操作;痰液收集器与吸痰装置转接口对接,做到标本留取无暴露;透明薄膜保护套覆盖吸痰管的管身,以确保吸痰操作全程无污染;夹片式连接头可与人工气道接口连接,避免吸痰过程中痰液喷溅,操作后即刻夹闭,减少环境污染。与现有吸痰装置相比,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设计更合理、成本更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转接
半密闭式吸痰
装置
吸
痰
痰
标本
Keywords
Semi-closed sputum suction device for transfer
Suction of sputum
Sputum specimen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汪小蓉
洪蝶玟
刘少玲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内三科
出处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单纯开放式吸痰方法(注:对照组为方法未改进前的资料)。观察组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高氧即吸痰前先给予100%氧供1min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至吸痰后1min。半密闭式即一次性吸痰管头端与T型套口分别接气管插管(或气切导管)及呼吸机管路,类似三通式吸痰。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病人吸痰前后HR、SpO2变化的比较。经t检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将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面比较。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能有效地预防,避免因吸痰引起患者HR、SpO2的变化。可以降低VAP发生。
关键词
高氧
半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肺炎
Keywords
Hyperoxygenatio
Half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Mechanically ventilation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仝晓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出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6期194-195,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R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进行吸痰,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半密闭式吸痰方式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吸痰后较吸痰前SPO2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后SPO2较吸痰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吸痰后SP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周中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平均为(5.7±1.4)次/d,少于对照组的(8.2±1.6)次/d;吸痰量(3.1±0.3)ml/d,多于对照组的(2.4±0.2)ml/d,吸痰间隔时间(2.40±0.25)h,长于对照组的(1.60±0.33)h。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及间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及痰痂阻塞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和半密闭式吸痰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SPO2,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但半密闭式吸痰方式效果更佳。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密闭式
吸
痰
半密闭式吸痰
Key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losed suction phlegm
Half closed suction phlegm
分类号
R4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5
作者
田丽源
周文华
明亚燃
孟凡姣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出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5期3283-3286,共4页
文摘
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麻醉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2]。临床上主要的吸痰方式最常见的为开放式、密闭式吸痰以及新研究提出的半开放式吸痰,3种吸痰方式各有优势,本研究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
综述文献
机械通气
开放式
吸
痰
密闭式
吸
痰
半密闭式吸痰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31
6
作者
范艳竹
典慧娟
王磊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4期416-419,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床头抬高30°时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及开放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6例患者,在患者需要吸痰时依次给予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分别记录3种方式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吸痰后15 min的颅内压监护仪上颅内压值,并在吸痰前及吸痰结束后15 min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3种方式吸痰时患者颅内压均升高,开放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方式下患者颅内压值分别为(20.02±4.93)、(16.00±4.82)、(16.08±4.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3,P<0.01);不同方式吸痰后2 min,患者颅内压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082,P<0.05),但其他时间点患者颅内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痰方式下,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头抬高30°时,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且不影响吸痰效果.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吸
痰
机械通气
密闭式
吸
痰
半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
吸
痰
Key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tracranial pressure
Sputum suction
Mechnical ventilation
Closed suction
Open-closed suction
Open suction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解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刘秀梅
贺素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汪小蓉
洪蝶玟
刘少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3
原文传递
4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仝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种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田丽源
周文华
明亚燃
孟凡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10
原文传递
6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
范艳竹
典慧娟
王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3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