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2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文先声与中华文化传播阵地——《文艺报·华文文学》(1998—2023)研究
1
作者 戴瑶琴 孙艳群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报刊是历史材料,也是历史建构。《文艺报》处于中国文艺批评场域中心,一直跟进港澳台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相关报道常分散在“综合新闻”“文学评论”“理论与争鸣”“作品”等板块,内容以简讯为主(会议新闻、书籍发布、作家推介)。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评论 《文艺报》 文艺批评 历史建构 文艺报 华文化传播 港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第三元与经典性累积——黄万华的华文文学“经典”建构理论述评
2
作者 卢阿涛 李永东 《华文文学》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黄万华先生是华文文学研究界最早提出“经典化”问题的学者之一,他的经典观与其文学史建构密切相关。其经典建构的整体性视野,开放的“经典性累积”思路以及“第三元”的经典化视角,呈现出一种基于生命整体意识、历史总体观念和中华民... 黄万华先生是华文文学研究界最早提出“经典化”问题的学者之一,他的经典观与其文学史建构密切相关。其经典建构的整体性视野,开放的“经典性累积”思路以及“第三元”的经典化视角,呈现出一种基于生命整体意识、历史总体观念和中华民族文化魂脉之上的开放包容的经典观,为海外华文文学、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的“经典化”提供了重要视角,颇具观念与方法上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万华 经典化 第三元 经典性累积 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元”的华文文学研究——黄万华教授访谈
3
作者 章妮 黄万华 《华文文学》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黄万华教授从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观出发,由沦陷区文学研究而渐次深入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文学,并逐步拓展至东南亚、美国与欧洲等地区华文文学的探索。他数十年的学术写作和研究成果卓著,是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棵常青树。本访谈以研究... 黄万华教授从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观出发,由沦陷区文学研究而渐次深入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文学,并逐步拓展至东南亚、美国与欧洲等地区华文文学的探索。他数十年的学术写作和研究成果卓著,是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棵常青树。本访谈以研究历程为时间线索,以华文文学的“生命整体意识”为空间线索,以“第三元”为贯穿的研究立场,梳理了黄万华教授华文文学研究的核心思考、实践与学科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万华 华文文学 研究历程 生命整体意识 第三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跨文化和文明互鉴视野下研究华文文学叙事——“文明互鉴视域下华文文学叙事理论研究:第八届华文文学研讨会暨叙事学高端论坛”综述
4
作者 潘语祺 《华文文学》 202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和汕头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华文文学》编辑部承办的“文明互鉴视域下华文文学叙事理论研究:第八届华文文学研讨会暨叙事学高端论坛”圆满举行。来自华文文学、叙事学以及现当...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和汕头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华文文学》编辑部承办的“文明互鉴视域下华文文学叙事理论研究:第八届华文文学研讨会暨叙事学高端论坛”圆满举行。来自华文文学、叙事学以及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古代文学等研究领域的50余名学者,共同探讨华文文学的创新发展与学科建设。论坛以跨文化视野为基础,围绕华文文学与叙事学理论的融合展开深入讨论,审视华文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叙事策略与文化表达,探索其在文明互鉴背景下的全球意义。与会学者从华文文学与叙事学的交叉视角,揭示了理论建构、身份认同、地方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叙事实践等议题,提出了促进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与创新的多维路径。此次论坛成果强调跨学科合作对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的催化作用,展望华文文学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思想启示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叙事学 文明互鉴 跨学科合作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投稿须知
5
《华文文学》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我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与评论的刊物。本刊原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现为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刊为全...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我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与评论的刊物。本刊原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现为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9—2020)、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2018年版)。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园地公开,优稿优酬,不收版面费和审稿费。本刊除常设“港澳台文学”、“美华文学”、“东南亚文学”、“加华文学”、“澳华文学”等地域性文学研究栏目外,还开设有“理论视野”、“海外汉学”、“译介与传播”、“访谈”、“述评”等栏目。本刊尤其欢迎有宏观视野的理论研究文章和中国文学、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匿名审稿 来源期刊 海外传播 海外华文文学 汕头大学 版面费 理论研究文章 海外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召开换届会议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6
作者 《华文文学》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2024年11月29日—12月1日,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传媒学院乌镇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浙江传媒学院共同主办。来自暨南大学、吉林... 2024年11月29日—12月1日,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传媒学院乌镇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浙江传媒学院共同主办。来自暨南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国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来自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160余位代表参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世界华文文学 浙江传媒学院 南昌大学 人类共同价值 江苏师范大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与推介 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7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2&ZD280)由方忠担任首席专家。方忠,江苏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2&ZD280)由方忠担任首席专家。方忠,江苏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名誉副会长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 博士生导师 江苏师范大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多元精髓 筑文明新韵--“现代化叙事与文明新形态:汕头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暨第七届华文文学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8
作者 詹晓宁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2024年3月9日至10日,汕头大学文学院与《华文文学》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现代化叙事与文明新形态:中国现代文学暨第七届华文文学研究高端论坛”。世界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艺学等专业的近百名学者齐聚一堂,以前瞻性眼界审视与展... 2024年3月9日至10日,汕头大学文学院与《华文文学》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现代化叙事与文明新形态:中国现代文学暨第七届华文文学研究高端论坛”。世界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艺学等专业的近百名学者齐聚一堂,以前瞻性眼界审视与展望《华文文学》的发展与未来,并以开放性思维与跨文化视野探讨世界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新内涵与研究新趋向,发掘其中有助于促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质素。会议研究成果力图加速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的步伐,为中国社会发展寻找思想文化的内在机制,并尝试从多元文明中深度挖掘共同价值,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华文文学 跨文化视野 新韵 汕头大学 现代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耕于华文文学的麦田:江少川教授访谈录
9
作者 王冠含 江少川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少川教授,是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掘耕者。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一领域执着耕耘,并在华文文学作家作品研究、访谈录,教材建设和地域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特别贡献,令人敬佩。作为晚辈,很荣幸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少川教授,是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掘耕者。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一领域执着耕耘,并在华文文学作家作品研究、访谈录,教材建设和地域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特别贡献,令人敬佩。作为晚辈,很荣幸有机会就他在华文文学领域的研究进行访谈,他的回答和分享既是对自我研究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又是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必将对后来的华文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江少川 作家作品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教材建设 学术史 研究历程 地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匡汉切入华文文学的研究视角与进路
10
作者 龙扬志 陈李涵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杨匡汉在长期投身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中,深度参与华文文学学科命名、概念界定、学术方法等重大问题讨论,其理论话语具有鲜明的学理思辨色彩。他先后提出“大中国文学”“共享时空”等理论主张,通过同根同源的文脉、文缘联结不同时... 杨匡汉在长期投身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中,深度参与华文文学学科命名、概念界定、学术方法等重大问题讨论,其理论话语具有鲜明的学理思辨色彩。他先后提出“大中国文学”“共享时空”等理论主张,通过同根同源的文脉、文缘联结不同时空的华文文学,跨文化、跨学科、跨文类研究方法为华文文学学科提供了新的启示。他致力于张扬华文文学的文学性和人文精神,又从文化语境出发维护文学服务族群的实用性,多元、开放的文化姿态与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相融合,丰富了华文文学学科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匡汉 华文文学 学科 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逆行”·“新时期”——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11
作者 刘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逆行” “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与现代化叙事
12
作者 黄子平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5-6,共2页
我第一次到汕头大学是2004年,那时候由王富仁教授主持,也是开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研讨会。不光规模很大,题目也很大,叫做“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全球化视野”,在这个“视野”里到... 我第一次到汕头大学是2004年,那时候由王富仁教授主持,也是开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研讨会。不光规模很大,题目也很大,叫做“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全球化视野”,在这个“视野”里到底怎么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家都发表了很多针锋相对的热烈的讨论。一晃眼20年过去,全球化据说已经在全球消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华文文学 全球化视野 汕头大学 王富仁 现代化叙事 针锋相对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气合璧,华彩照程——曹惠民的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3
作者 赵庆庆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曹惠民是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名家和大家,其研究特色可归结为“四气”,即底气大气、锐气和灵气。底气源自其深湛的学养和原典实证的精神,大气源自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胸襟,锐气源自其敏锐的学术先觉和责任,灵气源自其为学为文的细心... 曹惠民是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名家和大家,其研究特色可归结为“四气”,即底气大气、锐气和灵气。底气源自其深湛的学养和原典实证的精神,大气源自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胸襟,锐气源自其敏锐的学术先觉和责任,灵气源自其为学为文的细心和慧心。曹惠民“整合两岸,兼容雅俗”“多元共生的中华文学”,以及“四没有一不”的治学理念和实践,“四气”以贯,开拓并引领了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惠民 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 “四气” 整合兼容 多元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荒性的贡献——评陈贤茂等著《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被引量:4
14
作者 古远清 《华文文学》 1995年第1期52-53,共2页
海外华文文学的诞生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我们读到了不少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最近10年又读了不少有关评价海外华文文学的论著.但是却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学术性与史料性相结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在这种情况下... 海外华文文学的诞生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我们读到了不少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最近10年又读了不少有关评价海外华文文学的论著.但是却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学术性与史料性相结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在这种情况下,陈贤茂、吴奕锜、陈剑晖、赵顺宏合著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鹭江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的问世,初步满足了我们的渴求.在《初编》出版之前,赖伯疆先生已撰写过《海外华文文学概观》(花城出版社1991年7月版),作出了拓荒性的贡献.即使这样,《初编》仍有它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仅就篇幅而论,它洋洋60万字,超过了任何一部同类著作.这部书从新马华文文学写起,一直写到泰国华文文学、菲律宾华文文学、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日本华文作家蒋濮、美国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非华裔华文作家.举凡与华文文学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移民情况,作家的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学运动、文学论争等等,作者均尽可能将其记载在书中.世界华文文学源远流长,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烟海,一个研究者即使穷毕生精力,也阅读不完.况且在中国,要搜集到涵盖亚、美、欧、澳四大洲的众多华文文学作品,这是极困难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 中国文学 海外华人 编著者 作家的风格 菲律宾华文文学 美国华文文学 泰国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华文文学研究的焦点与热点
15
作者 陈美霞 《学术评论》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华文文学研究具有较为深厚的学科基础与学术积淀。近三年来,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热点现象。既有从学术自身生长出来的热点问题,如史料整理与学科建设、陈映真与经典作家研究等,也有反映时代语境与人民心... 华文文学研究具有较为深厚的学科基础与学术积淀。近三年来,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热点现象。既有从学术自身生长出来的热点问题,如史料整理与学科建设、陈映真与经典作家研究等,也有反映时代语境与人民心声的学术热点,如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承、华文文学与文化抵抗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陈映真 时代语境 学术热点 经典作家研究 史料整理 热点现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的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
16
作者 张宝林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共同体,运用现代技术搭建协同共享平台;又需在坚守文学问题本位导向的同时,找寻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路径,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还需立足世界文学场域,开展立体多维透视,力求准确还原、深入阐释其多元景观和多维面相。鉴于海外华人/华文文学与中国和中华文化存在天然的血脉关系,研究者探讨相关问题时很有必要彰显中国视角,力求有效服务于中国社会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海外华人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投稿须知
17
《华文文学》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我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与评论的刊物。本刊原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现为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刊为全...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我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与评论的刊物。本刊原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现为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9-2020)、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2018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期刊 海外华文文学 汕头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世界华文文学 学术研究成果 投稿须知 扩展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与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18
作者 蔡梦虹 曾晓林 《新闻传播》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新媒体 华文文学 青年华人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新移民文学
19
作者 张玉敏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2023年11月3-5日,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 2023年11月3-5日,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奥地利、西班牙、捷克、匈牙利、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百余名作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研讨会围绕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新移民华文作家的创作经验与学术反思、以及新移民华文文学的理论阐释与个案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探讨,取得了突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 新移民华文作家 新移民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高校海外华文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
作者 邱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120-0123,共4页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都开设了海外华文文学课程,作为一种新兴且独立的教学对象,它一般被划分在选修课或素质拓展课的教学范畴。与传统的文学类课程不同,对如何教授海外华文文学,各个高校还没有达成普遍性的共识。本...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都开设了海外华文文学课程,作为一种新兴且独立的教学对象,它一般被划分在选修课或素质拓展课的教学范畴。与传统的文学类课程不同,对如何教授海外华文文学,各个高校还没有达成普遍性的共识。本文就该课程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方面,引入了“问题式”教学法,即通过问题式教学法的“提、分、学、议、结”五个阶段,在该课程教学中建立多层次的问题体系,在梳理和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内容的同时,尝试建立起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问题式”教学法 课程与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