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4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路径刍探
1
作者 李震 《成才之路》 2025年第5期41-44,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具备先天基础和良好条件。高校应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未能充...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具备先天基础和良好条件。高校应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未能充分发挥两者协同作用的问题,从理念协同、课程协同、师资协同、实践协同、评价协同等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和方法,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发展 立德树人 理念协同 课程协同 师资协同 实践协同 评价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方法
2
作者 魏迎春 张昀 +4 位作者 李新 曹代勇 王安民 靳亮亮 宁树正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4,共9页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找矿效率和节约勘查成本,基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勘查工程布置的经济性,分析了煤与煤系铀矿产赋存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①分析了煤系铀矿产...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找矿效率和节约勘查成本,基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勘查工程布置的经济性,分析了煤与煤系铀矿产赋存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①分析了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煤系中煤层和铀矿产表现为下煤上铀(煤系砂岩型铀矿)或铀煤同层产出(煤型铀矿)的空间分布关系,煤中铀主要的赋存方式为有机质螯合或束缚,砂岩中的铀主要的赋存方式为铀矿物、吸附铀和含铀矿物。②基于煤系铀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提出了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和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2种情况下的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在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充分利用煤炭勘查资料,筛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利用γ能谱测井验证煤系铀矿化信息,圈定煤系铀矿的普查区,按照煤系铀矿勘查技术手段分阶段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在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在煤炭勘查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对煤系铀矿有效响应的放射性技术手段(γ能谱测井、氡及其子体测量)、岩心编录、穿透性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③探讨了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按照煤、铀矿勘查规范,遵循“协同设计、协同部署、协同施工”的原则,分2种情况开展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协同勘查布置:在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筛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部署施工验证孔,圈定煤系铀矿的普查区,按照煤系铀矿勘查规范分阶段进行勘查工程布置;在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开展煤与煤系铀矿协同勘查,首先在整个勘查区内寻找煤炭资源,布置煤炭勘查工程,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圈出煤系铀矿靶区,在煤系铀矿靶区以寻找煤系铀矿为主,开展煤系铀矿勘查工程实施。④基于协同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和协同勘查成本的经济性,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方面构建了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模型,为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铀矿产 协同勘查技术 协同勘查工程 协同勘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效应差异与协同路径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3
作者 李文启 李玉璇 赵家未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的重大战略。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2000-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的重大战略。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2000-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三地交通一体化、环境协同和产业协同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促进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收效显著;三地环境协同收效显著,环境协同水平不断提升;协同发展中期,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方面稍显不足,协同发展战略在短期内并未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产生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 环境协同 交通一体化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继强 蔡志清 《高教学刊》 202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协同论认为,协同工作能促进复杂系统独立存在的子系统由无序转向规律和高效。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主体认知参差不齐、沟通协作不够、支持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协同论的启示,进一步... 协同论认为,协同工作能促进复杂系统独立存在的子系统由无序转向规律和高效。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主体认知参差不齐、沟通协作不够、支持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协同论的启示,进一步从“内化目标、增强共识”“提升能力加强协作”“建立机制、做好保障”三方面优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实施主体 协同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经济规则建构下的区域协同立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达松 梁竞霆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当前,世界各国不断通过组建数字同盟和搭建区域伙伴关系等方式,提升本国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问题的话语权和国际数字规则制定上的主导权。在此背景下,我国可利用“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优势,推动跨法域区域数字经济规则发展,为后续制... 当前,世界各国不断通过组建数字同盟和搭建区域伙伴关系等方式,提升本国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问题的话语权和国际数字规则制定上的主导权。在此背景下,我国可利用“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优势,推动跨法域区域数字经济规则发展,为后续制定和加入国际数字协议提供镜鉴。鉴于两大特别行政区的数字经济规则已相对落后于内地的现状,将从立法现状、经济发展和治理理念等维度剖析粤港澳三地数字经济规则差异原因,探求三地规则之间的共性与差异,通过比较法视角探讨区域数字经济协同立法的可行性以及路径选择,并提出加强促进性数字协定签署推动区域数字规则共识形成、建立数字经济领域的区域基本法和制定兼容性的境外数据流通评估机制作为大湾区区域数字经济协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数字经济规则 协同立法 一国两制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减污降碳协同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金帅 吴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2,共9页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减污降碳”的新阶段。论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各省份污染和碳排放水平,借助协同控制坐标系法等工具考察二者的时空演化格局、空间关联特征和地区协同控制阶段,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减污降碳”的新阶段。论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各省份污染和碳排放水平,借助协同控制坐标系法等工具考察二者的时空演化格局、空间关联特征和地区协同控制阶段,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异质性作用,据此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中国污染和碳排放水平均呈现“稳步下降、块状聚集”的演化态势,但“减污”明显优于“降碳”且南北存在差距;(2)八大经济区因禀赋差异处于不同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阶段,但多数处于“减污降碳”的良好状态;(3)人口、技术要素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因素但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生差异,资源和治理要素则因其类型不同会产生异质性效果,经济发展则产生“增污不升碳”的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 时空演化 协同控制阶段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与效果研究:基于多维度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分析
7
作者 李勇军 胡新如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7,共14页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维度加大了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力度;区域内环境面政策工具供给要高于供给面和需求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总体供给不足;产业链维度的政策工具供给最为充足的环节是研发,其次是推广和服务环节,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环节供给低且相关不大,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工具乏力;在共同体维度方面,方案规划类工具主要集中于创新共同体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科技产业链和产业服务、合作示范区、改革实验区层面存在工具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效果上看,区域科技创新总体能力有提升,但科技创新梯度差异并未明显降低且呈现新情况;科技创新协同度呈上升趋势,离高度协同状态仍有很大差距;区域创新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体系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但是河北一些重要节点城市活跃程度低,影响了其创新吸纳和承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政策工具 京津冀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徐芬 王明筠 +3 位作者 喜度 周红根 张兴海 王永亮 《气象科学》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针对江苏强对流天气高发区域对流低层监测和精细化观测需求,本文利用江苏苏北X波段天气雷达网,设计并实现了针对气象目标的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包括针对晴空、降水、风暴3种气象目标的识别技术及相应观测模式的制定,以及观测模式间自适... 针对江苏强对流天气高发区域对流低层监测和精细化观测需求,本文利用江苏苏北X波段天气雷达网,设计并实现了针对气象目标的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包括针对晴空、降水、风暴3种气象目标的识别技术及相应观测模式的制定,以及观测模式间自适应切换机制,建立了江苏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自适应协同控制中心(Jiangsu Collaborative Adaptive Processing Center of X-Band Weather Radar Network,JSCAPC_XNET)。结果表明:JSCAPC_XNET有效填补了S波段天气雷达网局部低层探测盲区,把晴空、降水、风暴作为重点观测的气象目标满足了对全天候天气的观测需求,在协同观测网内,利用动态面积法实现的风暴体中心区识别技术、基于冰雹单体垂直结构概念模型设计的冰雹体识别技术以及适于多雷达识别中气旋的合并处理技术实现了对不同风暴单体识别和标注。针对气象目标的观测模式自适应切换机制保证了系统在3种模式间准确切换,提升了每部雷达的观测效能,实现了重点观测目标的精细化观测。试验期内观测到了包括强冰雹单体差分反射率(Z_(DR))柱、龙卷单体低层Z_(DR)弧、龙卷碎屑特征,以及直接反映龙卷可能及地的龙卷眼区低反射率因子区、下沉反射率因子核特征等,为提升小尺度极端天气监测和预警能力提供了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组网 协同观测模式 自适应协同控制 Z_(DR)柱 下沉反射率因子核 龙卷眼区低反射率因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9
作者 勾月 戴鼎盛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往往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合作,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分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然后探讨当前实践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具体包括信任缺失、沟通障碍、合作不均与... 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往往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合作,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分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然后探讨当前实践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具体包括信任缺失、沟通障碍、合作不均与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针对这些困境,亟需采取相应的实践进路,包括开辟家校社透明沟通与多方互动的双重路径、提供家校社多元互动与双向反馈的双重保障、实现家校社权力优化与资源整合的双重提升、完善家校社制度保障与科学评价的双重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 协同育人 沟通优化 信任机制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10
作者 周恩德 薛慧 +1 位作者 焦应霞 胡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基于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武汉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三次产业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测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完善都市圈协同机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 基于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武汉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三次产业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测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完善都市圈协同机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武汉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都市圈 产业协同 灰色关联度 复合系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1
作者 陈铁牛 曾文平 +3 位作者 陈海涛 胡亮 丁首斌 陈立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68-171,176,共5页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企业项目驱动+科研团队引领+学生工作室实施”的实战型育人模式,探讨“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乡村振兴 “政校企”共建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无人系统协同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兴 李擎 +1 位作者 姚其家 鲁小雅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8,共13页
面对复杂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任务需求,异构无人系统将空、地、海跨域优势互补,最大化提升系统各方面能力,为未来协同作战和智慧民生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在跨域协同领域出台的推动性文件,介绍了异构无人系统在军用、... 面对复杂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任务需求,异构无人系统将空、地、海跨域优势互补,最大化提升系统各方面能力,为未来协同作战和智慧民生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在跨域协同领域出台的推动性文件,介绍了异构无人系统在军用、科研院所和民用等三方面的实际应用.其次,针对异构无人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协同控制,分别阐述了异构无人系统协同控制在一致性、轨迹跟踪和编队‒合围等三方面的最新进展.此外,还特别讨论了在不同通信条件下协同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其中,由于一致性和轨迹跟踪存在上层控制理论性和下层控制可行性的区别,进一步从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反步控制和自适应动态规划等四方面对轨迹跟踪研究展开阐述.然后,为了更好地促进异构无人系统协同控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人相关工作,讨论了其在多约束控制与实时性、多任务切换控制和跨域通信下稳定性等三方面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最后,综合异构无人系统协同控制研究现状和实际需求来看,指出了其在深度强化学习与分布式博弈、人机交互以及反群体智能等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无人系统 协同控制 跨域协同 任务需求 技术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技术垄断的企业生态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研究
13
作者 张霞 高宇 《科技管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技术垄断对企业创新产生着复杂多面的影响。在开放共赢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过度追求技术垄断可能对企业和整个产业造成不利影响。垄断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格局愈加复杂,促进企业间进行生态协同创新对打破技术垄断、推动技术快速演化、实现高... 技术垄断对企业创新产生着复杂多面的影响。在开放共赢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过度追求技术垄断可能对企业和整个产业造成不利影响。垄断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格局愈加复杂,促进企业间进行生态协同创新对打破技术垄断、推动技术快速演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构建具备自主研发的核心企业、缺乏研发能力的跟随企业和垄断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垄断为切入点,探究促进企业间生态协同进行反垄断的条件,并通过改变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对生态利润系数、研发概率、额外利润等参数进行调整,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各方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博弈系统均衡策略组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核心企业、跟随企业和垄断企业三方初始意愿水平对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有限,但系统对初始意愿水平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跟随企业的生态协同意愿与核心企业的研发成功概率呈正相关;创新成本增加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外购,提高技术采购成本相对于降低创新成本更可能驱使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态系数有助于建立企业间生态合作关系。因此,创新生态主导者需要着重提高合作双方的协同意愿;而企业应更注重创造额外利润的机会,通过创新和合作来提升自身附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垄断 协同创新 生态协同 协同意愿 创新生态系统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台区侧分布式光伏用能平衡协同控制
14
作者 孟元 樊华 +2 位作者 何义赟 郝井勋 钱立鹏 《电气时代》 2025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开展分布式光伏用能控制时,为达到平衡协同效果,降低过冲峰值,缩短电网恢复稳定的时间,研究提出新的电力台区侧分布式光伏用能平衡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明确电力台区侧分布式光伏阵列能量,并进行谐波处理;然后,划分底层、中层和高层,... 在开展分布式光伏用能控制时,为达到平衡协同效果,降低过冲峰值,缩短电网恢复稳定的时间,研究提出新的电力台区侧分布式光伏用能平衡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明确电力台区侧分布式光伏阵列能量,并进行谐波处理;然后,划分底层、中层和高层,实现光伏用能平衡协同分层控制。最后,通过实验发现,应用新的控制策略后,过冲峰值显著降低,且恢复稳定运行的时间更短,更能够满足用能平衡协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分层控制 协同目标 协同控制 协同效果 控制策略 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力“三个协同” 构建学校德育新样态
15
作者 余恺庶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22-124,128,共4页
学校秉持“培育阳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实践中,校段协同,实现一体化推进大思政建设,包括整合“线面段”、贯通“三层级”和统筹“三节课”;部门协同,一盘棋构建大德育新生态,涵盖设立督查中心、国学部和社团中心等举... 学校秉持“培育阳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实践中,校段协同,实现一体化推进大思政建设,包括整合“线面段”、贯通“三层级”和统筹“三节课”;部门协同,一盘棋构建大德育新生态,涵盖设立督查中心、国学部和社团中心等举措;家校协同,一股劲共筑青少年成长路,包括加强家长管理、办好家长学校和实现家校无缝对接等。校段协同、部门协同和家校协同“三个协同”,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校段协同 部门协同 家校协同 新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校家社协同之难及破解
16
作者 李如海 《中小学德育》 2025年第1期27-30,34,共5页
校家社协同是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虽然三方都有强烈意愿,但协同始终不尽人意。从场域视角审视校家社协同,难点在于生活场域、教育场域、工作场域主体角色趋同,造成同而不协的局面。破解之思在于明晰不同场域内容边界及目标取向,使... 校家社协同是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虽然三方都有强烈意愿,但协同始终不尽人意。从场域视角审视校家社协同,难点在于生活场域、教育场域、工作场域主体角色趋同,造成同而不协的局面。破解之思在于明晰不同场域内容边界及目标取向,使其协而不同。通过在生活场域中唤起美好生活向往的意识,在教育场域中唤起真实自我认知的意识,在工作场域中唤起责任伦理明晰的意识,使其协同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家社协同 协同边界 协同目标 生活场域 教育场域 工作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自动化控制与储能技术的协同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闻娜 刘成伟 +2 位作者 张晓阳 高健 麻丽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21,共3页
智能电网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自动化控制与储能技术的协同应用。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计算机驱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储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智能电网中自动化控制与储能技术的协同... 智能电网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自动化控制与储能技术的协同应用。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计算机驱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储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智能电网中自动化控制与储能技术的协同应用,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推动电网高效运行与稳定发展,促进智能电网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应用,最终为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自动化控制 储能技术 协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AIoT的协同智能综述
18
作者 罗宇哲 李玲 +5 位作者 侯朋朋 于佳耕 程丽敏 张常有 武延军 赵琛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206,共28页
深度学习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AIoT生态的繁荣.一方面AIoT设备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另一方面深度学习使得AIoT设备更加智能化.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克服单个AIoT设备的资源瓶颈,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成为了深度学习在A... 深度学习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AIoT生态的繁荣.一方面AIoT设备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另一方面深度学习使得AIoT设备更加智能化.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克服单个AIoT设备的资源瓶颈,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成为了深度学习在AIoT应用场景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支撑.联邦学习能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用户的数据资源来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协同推理能借助多个设备的计算资源来提升推理的性能.引入了面向AIoT的协同智能的基本概念,围绕实现高效、安全的知识传递与算力供给,总结了近十年来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算法以及架构和隐私安全3个方面的相关技术进展,介绍了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在AIoT应用场景中的内在联系.从设备共用、模型共用、隐私安全机制协同和激励机制协同等方面展望了面向AIoT的协同智能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智能 联邦学习 协同推理 智能物联网 智能计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协同视角下业财融合对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艳梅 王蕾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选取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协同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业财融合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业财融合可显著提升供应链韧性,内外部... 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选取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协同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业财融合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业财融合可显著提升供应链韧性,内外部信息协同是业财融合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的制造企业业财融合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基于要素密集度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业财融合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中较为明显。本研究对于制造企业加快财务转型、提升供应链韧性,从而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财融合 供应链韧性 信息协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行政协同治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范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敏 李小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5,共16页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区域协同发展 行政协同治理 区域协同新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机关事务协同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