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拉胶与其它多糖类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芳 赵谋明 彭志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3,共6页
概述了卡拉胶与其它多糖类食品胶如刺槐豆胶、他拉胶、瓜尔豆胶等半乳甘露聚糖系列和葡甘露聚糖等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及有关这种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卡拉胶 多糖类 协同作用机理 食品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防老化稳定剂的协同作用机理 被引量:40
2
作者 杨海 辛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7-63,共7页
从聚合物热氧老化和光氧老化机理出发 ,介绍了不同稳定剂间的相互作用 。
关键词 聚合物 防老化稳定剂 协同作用机理 抗氧剂 光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资本三维动态模型与协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爱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08年第6期1000-1003,共4页
许多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智力资本是如何作用于组织绩效的仍是研究的难题。为揭示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对智力资本的构成模型... 许多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智力资本是如何作用于组织绩效的仍是研究的难题。为揭示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对智力资本的构成模型进行了重新建构;并以新的模型为基础,运用协同论的思想和竞争优势理论,对智力资本三维互动模式与协同作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而从理论上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资本 组织绩效 动态模型 协同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性贸易措施三要素协同作用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冠胜 王力舟 +2 位作者 杨松 刘昕 沙林 《中国标准化》 2006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栏目辑录的七篇文章来自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与预警工程方案》的子课题之一——“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配套机理研究”,该课题由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完成。文章从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 本栏目辑录的七篇文章来自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与预警工程方案》的子课题之一——“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配套机理研究”,该课题由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完成。文章从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角度出发,以美国、欧盟及日本等我国三大贸易伙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研究为主线,阐述了技术性贸易措施三要素(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及其协同作用机理,为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措施 协同作用机理 标准法规 技术法规 评定程序 工程方案 机理研究 质检总局 国际贸易 体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C-PAA的缓蚀协同作用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英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1-53,64,共4页
运用恒电位方波测Rp,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以及红外光谱IR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盐酸溶液中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的复合物(PAC)对工业纯铁腐蚀的缓蚀协同作用,并探讨了PAC复合物的缓蚀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AC复合物... 运用恒电位方波测Rp,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以及红外光谱IR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盐酸溶液中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的复合物(PAC)对工业纯铁腐蚀的缓蚀协同作用,并探讨了PAC复合物的缓蚀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AC复合物吸附于金属-溶液界面并与Fe(Ⅱ)离子发生配合,生成的螯合物覆盖在铁的表面,阻滞了铁在盐酸中的阳极溶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复合物 盐酸 缓蚀协同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渣-转炉渣-矿渣-脱硫石膏胶凝材料组成优化及协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琚永健 倪文 +3 位作者 李颖 巴浩静 张思奇 李克庆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为解决精炼渣大量堆存问题,提高转炉渣大掺量时固废基胶凝材料的强度,对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材料组成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对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行回归分析;然后,... 为解决精炼渣大量堆存问题,提高转炉渣大掺量时固废基胶凝材料的强度,对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材料组成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对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优化胶凝材料配合比;最后,采用XRD,SEM和TG-DSC等表征方法分析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Ⅰ组配合比在转炉渣掺量大于40%的情况下,胶砂抗压强度达到39 MPa,且预测值与实验值无显著差异,验证了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可靠性;精炼渣早期水化生成C_(2)AH_(8),参与四元体系协同作用,各龄期的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和C-S-H凝胶。因此,协同水化作用促进了钙矾石和C-S-H凝胶的生成,提高了硬化体强度,可为精炼渣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非金属建筑材料 非线性回归分析 正交试验 协同作用机理 精炼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热流体不同组成介质耦合作用机理微观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昕涵 黄世军 +3 位作者 赵凤兰 王斌 陈悦 罗远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蒸汽吞吐的重要接替方式之一,而现有的研究尚不能清晰解释不同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难以为海上多元热流体开发提供有效措施。利用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通过非凝析气(CO_(2)、N_(2))和热水的不同组合驱油实验,研究微...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蒸汽吞吐的重要接替方式之一,而现有的研究尚不能清晰解释不同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难以为海上多元热流体开发提供有效措施。利用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通过非凝析气(CO_(2)、N_(2))和热水的不同组合驱油实验,研究微观条件下多相流动特点,揭示热水、CO_(2)和N_(2)三者之间两两相互影响的耦合作用机理,并定量分析耦合作用机理对波及系数、洗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水与N_(2)相互协同,提高波及系数,在驱替中期,热水加热稠油,降低流动阻力,N_(2)气泡变形膨胀,补充压力,在驱替后期,在主流道形成贾敏效应,驱替范围从主流道向边缘扩展;热水与CO_(2)相互协同,提高洗油效率,热水冲刷CO_(2)驱替过后的膜状剩余油,同时二者降低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气段塞式流动变为念珠式流动,消除附加表面张力,动用簇状剩余油,增大体系毛管数;CO_(2)和N_(2)之间相互竞争,N_(2)与CO_(2)分压,阻碍CO_(2)溶解,CO_(2)和N_(2)混合后,补能作用减弱;三种介质耦合作用时,采收率整体提高29%,协同作用效果比竞争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利用微观实验厘清多元热流体两两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为后期多元热流体开发稠油油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热采 多元热流体 微观可视化实验 耦合机理 协同作用机理 竞争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资本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
8
作者 孙国敏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6年第3期35-38,共4页
“三维资本”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构成,指能够被个体投资与利用的资本资源。在分析三维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协同作用、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对就业的协同作用、人力资本与... “三维资本”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构成,指能够被个体投资与利用的资本资源。在分析三维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协同作用、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对就业的协同作用、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对就业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三维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模型。提出了心理资本的培育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社会资本的拓展是大学生就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资本 大学生就业 协同作用机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推企业绿色供应链升级研究
9
作者 曹文杰 《中国储运》 2025年第2期175-176,共2页
一、绿色供应链相关概述《“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十余处提及绿色供应链并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主要产业初步形成绿色供应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数字化被应用于各个环节,数字化从生产、管理到交易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的... 一、绿色供应链相关概述《“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十余处提及绿色供应链并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主要产业初步形成绿色供应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数字化被应用于各个环节,数字化从生产、管理到交易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和价值的高效创造,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1]。数字经济作为改变当今社会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以其信息技术手段重塑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本文主要探讨数字经济如何作用于绿色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试图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与供应链的协同作用机理,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供应链的升级构架。此外,通过深入挖掘数字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互动关系,提升绿色供应链的透明度以减少成本和风险,促进供应链绿色升级。(一)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供应链 信息技术手段 协同作用机理 外部影响因素 绿色低碳发展 商业模式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锚杆阻燃机理及其配方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念杰 李英明 朱春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0-52,共3页
笔者指出了玻璃钢锚杆阻燃特性对煤矿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一般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即隔离膜机理、自由基捕获机理、冷却机理、协同作用机理 ,重点研究了锑 -卤协效体系的阻燃特性。并根据玻璃钢锚杆的原料的特性 ,选择了适... 笔者指出了玻璃钢锚杆阻燃特性对煤矿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一般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即隔离膜机理、自由基捕获机理、冷却机理、协同作用机理 ,重点研究了锑 -卤协效体系的阻燃特性。并根据玻璃钢锚杆的原料的特性 ,选择了适当的阻燃剂进行了试验。发现氯化石蜡和三氧化二锑的添加比例为 1∶3的玻璃钢锚杆具有理想的阻燃特性 ,从而得出了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玻璃钢锚杆试验室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 自由基捕获机理 隔离膜机理 冷却机理 协同作用机理 煤矿 生产安全 安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配筋应变强化UHPC梁弯曲破坏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超 黄钰豪 +2 位作者 马汝杰 王俊颜 刘国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3,共6页
为分析应变强化UHPC梁弯曲破坏时UHPC和钢筋应变间关系,对5根梁试件进行了三分点加荷纯弯试验,试件变化参数为配筋率和钢筋种类.绘制了钢筋与应变强化UHPC的荷载-挠度曲线,将T形梁破坏过程分成3个阶段:弹性阶段、裂缝发展阶段、持荷至... 为分析应变强化UHPC梁弯曲破坏时UHPC和钢筋应变间关系,对5根梁试件进行了三分点加荷纯弯试验,试件变化参数为配筋率和钢筋种类.绘制了钢筋与应变强化UHPC的荷载-挠度曲线,将T形梁破坏过程分成3个阶段:弹性阶段、裂缝发展阶段、持荷至破坏阶段进行分析.并绘制了钢筋与应变强化UHPC的荷载-应变曲线,深入分析了在整个受弯过程中钢筋与UHPC的协同工作性.同时,结合UHPC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将加载过程分为4个阶段,定量分析每个阶段钢筋和UHPC对抗弯承载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钢筋达到屈服应变之前,钢筋与UHPC粘结可靠,保持应变一致性而共同受力;整个受弯过程中,应变强化UHPC抗拉强度提供的抗力与钢筋提供的相比占据重要比例(低配筋率时更大),建议在进行应变强化UHPC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充分考虑UHPC抗拉强度的作用,保证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应变强化 破坏形态 协同作用机理 混凝土抗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协同磁流体对30CrMo3A合金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涛 王优强 +3 位作者 莫君 朱玉玲 何彦 李梦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6-204,225,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工况下织构与磁流体对齿轮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协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纳秒激光器在30CrMo3A合金表面构造圆形微织构图案。利用UMT-3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测试了二酯基磁流体(MF)及其基载液(DOS)在润滑条件下光滑... 目的探究不同工况下织构与磁流体对齿轮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协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纳秒激光器在30CrMo3A合金表面构造圆形微织构图案。利用UMT-3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测试了二酯基磁流体(MF)及其基载液(DOS)在润滑条件下光滑齿轮合金表面(UT)和织构齿轮合金表面(TS)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并分析了不同磨损表面的表面形貌。结果与UT-DOS相比,TS-DOS、UT-MF和TS-MF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其中,TS-DOS在低载条件下的减摩效果相对最好,摩擦因数降低了约26.2%,随着载荷的增大,织构磨损严重,减摩效果减弱;TS-MF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因数均能降低17%左右。TS-DOS的抗磨效果最好,在低载荷下基本无磨损,在重载荷下的磨损率最大降低了约60.6%,在高载荷下织构表面无法避免黏着磨损。二酯基磁流体会使磨损率增大,但能避免黏着磨损,在与织构的协同作用下,磨损率大幅下降。结论织构能够有效存储润滑油和磨屑,磁流体有“滚珠”效应,且能够有效处理磨屑,两者的结合提升了合金的摩擦学性能,但是高浓度磁流体中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在较高载荷下易发生团聚,会加剧微磨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o3A齿轮合金 表面织构 二酯基磁流体 摩擦磨损 协同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啉酮及多元醇对聚氯乙烯的热稳定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奇 张月航 +1 位作者 洪艳 严海彪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2,16,共5页
采用静态热老化法、红外光谱分析(FTIR)、Haake转矩流变试验以及热失重分析(TG)等方法研究了硬脂酸锌(ZnSt_2)/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山梨糖醇(Sorbol)复配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分析了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MP在单... 采用静态热老化法、红外光谱分析(FTIR)、Haake转矩流变试验以及热失重分析(TG)等方法研究了硬脂酸锌(ZnSt_2)/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山梨糖醇(Sorbol)复配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分析了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MP在单独使用时能取代PVC链中的活泼氯原子,阻止多烯烃序列的生成,提升了PVC的初期热稳定性。PMP与ZnSt_2复配能改善PVC试样的初期白度,延缓"锌烧"现象。当ZnSt_2/PMP/Sorbol复配含量为(0.7/0.2/0.2)份时,PVC的静态初期热稳定性与长期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动态热稳定时间由11 min增加到18 min,热失重第一阶段残留量由44.97%增加到51.32%,复配体系发生了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山梨糖醇 聚氯乙烯 协同作用机理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H_4的微波场助气相光催化氧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郑宜 李旦振 付贤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3-445,共3页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性 Ti O2 和 SO2 -4 /Ti O2 催化剂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以 C2 H4 为模型反应物考察了微波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在微波场中 Ti O2 和 SO2 -4 /Ti O2 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性 Ti O2 和 SO2 -4 /Ti O2 催化剂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以 C2 H4 为模型反应物考察了微波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在微波场中 Ti O2 和 SO2 -4 /Ti O2 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无微波场时乙烯转化率分别为 2 0 % ( Ti O2 )和 4 1 % ( SO2 -4 /Ti O2 ) ,而在微波辐射和紫外光的同时作用下乙烯转化率分别提高到 2 7%和 62 % ,SO2 -4 /T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氧化 微波 乙烯 废水处理 空气净化 光催化剂 紫外光 协同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丙二酸与羟肟酸类捕收剂组合使用的浮选效果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文刚 魏德洲 +1 位作者 高淑玲 贾春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9-102,105,共5页
通过单矿物试验,研究了苄基丙二酸与羟肟酸类捕收剂组合使用时,对赤铁矿和菱锌矿的捕收性能,结果表明:苄基丙二酸与羟肟酸组合使用,能明显提高矿物的回收率,提高浮选效率.当苄基丙二酸∶苯甲羟肟酸(质量比)=4∶6、矿浆pH值为7~9、... 通过单矿物试验,研究了苄基丙二酸与羟肟酸类捕收剂组合使用时,对赤铁矿和菱锌矿的捕收性能,结果表明:苄基丙二酸与羟肟酸组合使用,能明显提高矿物的回收率,提高浮选效率.当苄基丙二酸∶苯甲羟肟酸(质量比)=4∶6、矿浆pH值为7~9、组合药剂用量为1000g/t时,菱锌矿回收率达到最大值,为75.6%.当组合药剂用量为500g/t、矿浆pH值为4~8、苄基丙二酸∶C5-9羟肟酸(质量比)=2∶8时,赤铁矿回收率达到最大值,为95.6%.从配位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苄基丙二酸与羟肟酸组合使用的协同作用机理表明,组合药剂在矿物表面存在穿插吸附和层叠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丙二酸 羟肟酸 菱锌矿 赤铁矿 协同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冠胜 林伟 +1 位作者 王力舟 李建军 《中国标准化》 2006年第8期6-8,共3页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措施 框架研究 食品安全 协同作用机理 中国标准 技术法规 工程方案 机理研究 评定程序 弹性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社会发展系统的协同机理辨析
17
作者 李太杰 张丕的 《理论前沿》 CSSCI 1999年第2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广义社会发展系统 序参量 协同机理 广义系统 协同科学 整个系统 协同作用机理 描述系统 种子系统 合作关系
原文传递
Dynamic experiments on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using fly-ash-based magnetic coagulant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帅 王新民 张钦礼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975-1984,共10页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edimentation of super-large-scale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with bad features such as low settling velocity, muddy overflow water, and large flocculant dosage, a fly-ash-based magnetic ...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edimentation of super-large-scale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with bad features such as low settling velocity, muddy overflow water, and large flocculant dosage, a fly-ash-based magnetic coagulant (FAMC) was used in a dynamic experimental device.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the impact factors (magnetic intensity, FAMC dosage, flocculant dosage, and feed speed) for minimum overflow turbidity,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est coupled with a four-factor five-leve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conducted. The synergy mechanism of FAMC and flocculant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cculant dosage, overflow turbidity, and solid content can be reduced by 50%, 90%, and 80%, while the handling capacity per unit and efficiency of backfill and dry stacking can be promoted by 20%, 17%, and 13%, respectively, with a magnetic intensity of 0.3 T, FAMC dosage of 200 mL/t, flocculant dosage of 30 g/t, and feed speed of 0.6 t/(m^2·h). Therefore, synergy of FAMC and flocculant has obvious efficiency in saving energy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y allowing 70×10^6 t/a of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slurry to be disposed safely and efficiently with a cost saving of more than 53×106 Yuan/a, which gives it great promise for us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large-scale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fly-ash-based magnetic coagulant dynamic experimental devic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ynergy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掺杂与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昆 钟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266-268,262,共4页
掺杂和表面改性是稳定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结构、改善其电性能的有效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正极材料掺杂与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镍系和锰系正极材料掺杂与表面改性对其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并从促进Li^+、电子传递和稳定结... 掺杂和表面改性是稳定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结构、改善其电性能的有效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正极材料掺杂与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镍系和锰系正极材料掺杂与表面改性对其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并从促进Li^+、电子传递和稳定结构2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认为今后研究掺杂的重点应放在掺杂元素的选择、掺杂离子在晶体中的分布、掺杂离子价态的变化、掺杂离子相互间协同作用机理等方面。而表面改性将向着研究更为稳定的、Li^+透过率更高的薄膜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研究进展 锰系正极材料 协同作用机理 LI^+ 掺杂离子 材料结构 电池正极 有效方法 稳定结构 电子传递 掺杂元素 离子价态 电性能 锂离子 国内外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厂建筑防渗改造技术路径分析
20
作者 杨振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深圳大涌水厂和沙头角水厂建(构)筑物外立面防渗改造工程实例分析评估为切入点,通过在高温多雨的典型南方滨海地区特殊气候影响的使用运行条件下,对改造工程防渗实效的考察,在深入探究水厂建筑整体抗渗的系统协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 以深圳大涌水厂和沙头角水厂建(构)筑物外立面防渗改造工程实例分析评估为切入点,通过在高温多雨的典型南方滨海地区特殊气候影响的使用运行条件下,对改造工程防渗实效的考察,在深入探究水厂建筑整体抗渗的系统协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渗漏动因,提出治理对策,据以构建适用上述地区的水厂建筑防渗改造技术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分析 渗漏防治 协同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