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水盐碱区农田多水源协同利用的思考
1
作者 孙宏勇 张雪佳 +5 位作者 胡燕哲 李腾 王金涛 董心亮 郭凯 刘小京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水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缺水盐碱区农田多水源协同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缺水盐碱区农田多水源利用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蒸发降水比大是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淡水资源匮乏仍是制约盐碱地利用和生态... 水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缺水盐碱区农田多水源协同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缺水盐碱区农田多水源利用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蒸发降水比大是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淡水资源匮乏仍是制约盐碱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在我国不同类型盐碱区的降水资源存在明显差异,年降水量小于500 mm,其他水源也有一定差异;结合农田生态系统五水转化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从植物高效用水、降水集蓄高效利用、地表坑塘沟渠集蓄灌溉、土壤保墒蓄水高效利用、地下水生态调蓄利用和基于作物生命需水信息和上述农田多水源资源特点的协同高效利用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气候变化下农田多水源协同利用发展的关键技术、产业等重点方向,以期为缺水盐碱区农田多水源协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多水源 协同利用 高效用水 水资源短缺 盐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三化”协同利用基础与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科 何淑欣 +6 位作者 何祥 初茉 周伟 袁宁 陈登红 龚鹏 张元春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共14页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约矿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大宗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充填是解放“三下一上”压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实现固废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三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产煤大省山西省、“华东能源粮仓”安徽两淮基地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煤基固废种类和产量,详细阐述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气化渣和脱硫石膏等为主要材料的煤基固废通过重金属吸附解吸和络合钝化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置,列举煤基固废分类应用于低热值煤基固废发电、制备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等资源化利用途径,对比分析煤基固废采煤沉陷区复垦回填及井下充填规模化利用途径,突出煤基固废井下充填的优越性。基于煤电化基地深部煤炭资源,提出绿色充填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深部煤矸石源头减量与采选充协同技术、充填材料高效制备与深部井下输送技术及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深部多场耦合机理,探究多源煤基固废从源头、过程到终端的深部充填开采全过程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以解决矿区深部井下充填的技术难题。根据宁东基地任家庄煤矿、山西省霍尔辛赫煤矿及淮北矿区地质条件和充填目的,分别提出超前钻孔注充低位充填方案、关键层非典型特征条件下多离层梯级注浆方案和煤基固废协同利用关键技术,综合矿山固废处置与利用、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表沉陷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形成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开采模式,为煤炭开采高质量化和环境低损伤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化基地 煤基固废 协同利用 深部开采 源头减量 采选充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治理中数据要素的跨部门共享与协同利用研究
3
作者 王文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0期0079-0082,共4页
随着数字政府治理的推进,数据作为数字政府治理的核心要素,其跨部门共享与协同利用面临着价值、技术、组织和法律等方面的困境。本文构建了包含共享与协同机制、数据共享技术平台以及数据管理体系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强调了数据安全... 随着数字政府治理的推进,数据作为数字政府治理的核心要素,其跨部门共享与协同利用面临着价值、技术、组织和法律等方面的困境。本文构建了包含共享与协同机制、数据共享技术平台以及数据管理体系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强调了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同时,提出加强政策引导与法规保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以及建立长效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数字政府治理中数据要素的跨部门共享与协同利用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治理 数据要素 跨部门共享 数据协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减施条件下水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紫云英-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兴 廖育林 +4 位作者 鲁艳红 谢坚 杨曾平 聂军 曹卫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研究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在化肥减量条件下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差异,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调控土壤肥力提供参考。采用湖南省南县连续5年(2011—2015年)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减量施肥下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田0-... 研究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在化肥减量条件下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差异,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调控土壤肥力提供参考。采用湖南省南县连续5年(2011—2015年)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减量施肥下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田0-20cm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对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F100)TOC、MBC、DOC、EOC和LFOC的含量均有显著上升,增幅分别为12.2%,19.5%,18.6%,11.3%和100.9%。化肥减量20%条件下紫云英与稻草利用模式更有助于有机碳组分的积累,其中晚稻留高桩还田冬种紫云英(F80+HR+A)处理效果最为突出,与CK相比,增幅分别为18.3%,47.2%,24.1%,20.0%和204.0%。减量施肥下紫云英单独利用相比稻草单独还田更益于MBC、DOC与EOC的积累,增幅分别为9.8%,4.0%和0.6%,土壤LFOC则相反,下降了34.8%。敏感指数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中LFOC对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MBC,二者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F80+HR+A各有机碳组分敏感性均显著高于F100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与稻草利用模式对紫潮泥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稻草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含量,紫云英的利用则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而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模式,尤其是晚稻留高桩还田冬种紫云英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紫云英 稻草 协同利用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1 位作者 古德生 苏家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0-1086,共7页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新技术。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模式,并对利用模式进行系统分类,研究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并进行利用模式分类,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工程应用表明:新机制不仅处理空区隐患,而且实现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同时还大大降低空区处理成本,甚至达到零成本。研究成果可为空区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采空区处理 协同利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区结构效应的残矿开采作业环境安全辨识与协同利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建华 阮德修 +1 位作者 周科平 杨念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2-1130,共9页
针对西部某矿山目前开采现状和大量遗留残矿的采空区结构特征,在采空区作业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利用空区空间的残矿开采模式,即采空区的空间直接利用作为采准过程的补偿空间和切割空间、加固处置协同利用的补偿空间、密闭封... 针对西部某矿山目前开采现状和大量遗留残矿的采空区结构特征,在采空区作业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利用空区空间的残矿开采模式,即采空区的空间直接利用作为采准过程的补偿空间和切割空间、加固处置协同利用的补偿空间、密闭封存安全保护、散体充填密闭处理和胶结充填应力环境再造等,并以R3空区作为实例提出空区协同利用的采矿方法和出矿等生产工艺。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利用采空区结构效应的空区跨度(X1)、空区暴露面积(X2)、空区高度(X3)、空区埋深(X4)、矿柱尺寸布置(X5)5个参数,对西部某矿群空区下的残矿开采作业环境进行安全辨识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采空区群下残矿开采作业环境的安全评价简单可行,通过采空区的结构效应获得了残矿开采作业环境的安全分级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空区 作业环境安全性 未确知理论 协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开采与采空区协同利用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古德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80,102,共5页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基于协同开采理念的指导,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了"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探讨了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两种新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将对我国采矿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采矿理念 采空区协同利用 空区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与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影响稻田土壤钾循环与平衡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帆 杨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80,共9页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是维持稻田地力和化肥替代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在湖南酸性红黄泥和碱性紫潮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进行了2年的紫云英-双季稻定位试验为对象,分析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K循环的影响。两土壤试验处...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是维持稻田地力和化肥替代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在湖南酸性红黄泥和碱性紫潮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进行了2年的紫云英-双季稻定位试验为对象,分析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K循环的影响。两土壤试验处理一致,包括稻田冬闲(FRR)、冬种紫云英(Mv RR)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MvRR+St)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冬闲和冬种紫云英相比,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未影响红黄泥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但显著提高紫潮泥土壤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其中紫潮泥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及特殊吸附钾的含量较冬种紫云英处理分别提高了134.0%、93.0%、73.4%;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显著提高下茬作物紫云英的全K含量及吸K量,且紫云英的吸K量为紫潮泥>红黄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均未影响早、晚稻产量及籽粒K积累;在稻田各种植季和周年目前的K投入水平下,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处理均存在K盈余(红黄泥K盈余量为401.15 kg·hm-2、紫潮泥K盈余量为403.42 kg·hm-2),说明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能减少双季稻生产中的化学钾肥投入量。综上所述,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有益于稻田土壤的K循环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秸秆 协同利用 红黄泥 紫潮泥 K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解决方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宋璇 王云 +2 位作者 吕东 胡芝娟 梁金生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0,104,共7页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大,重化工业发达,固废产量大,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内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存在统计数据信息口径不一、固废资源利用率低、固废种类多且协同不足等问题,极大阻碍了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本文依据固废无害化...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大,重化工业发达,固废产量大,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内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存在统计数据信息口径不一、固废资源利用率低、固废种类多且协同不足等问题,极大阻碍了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本文依据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与目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涉及工业、农业、城市等多产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的整体思路和解决方案。分析研究认为,应以京津冀地区固废数据库建立为基础,依托固废大比例协同利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工业材料化应用、烟气超低排放等工艺技术和装置开发,形成固废协同处置集成示范基地,优化其经济运行指标参数,研究新的商业运行模式,加速产业推进。另外,社会各界还应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宏观视角,积极制定并推行新的标准规范,形成统筹管理体系,实现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解决京津冀地区多产业、多区域的固废处理处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城固废 协同利用 京津冀一体化 数据库 商业运行模式 统筹管理体系 资源环境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采空区超前管理与协同利用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华富 刘浪 +1 位作者 张波 张富舜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年第6期625-630,共6页
针对矿山采空区处理问题,分析了矿山地下采空区资源分布特点,明确了地下采空区资源管理及利用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已存在的矿山地下采空区资源超过180亿m^3,并且每年约以至少10亿m^3速度增加,矿山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巨大。根据目前... 针对矿山采空区处理问题,分析了矿山地下采空区资源分布特点,明确了地下采空区资源管理及利用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已存在的矿山地下采空区资源超过180亿m^3,并且每年约以至少10亿m^3速度增加,矿山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巨大。根据目前矿山采空区处理现状,提出了矿山采空区超前管理概念,研究表明矿山采空区超前管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及协同性特点。研究了矿山采空区超前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矿山采空区分类,采空区参数管理,采空区质量评价3部分。构建了矿山采空区协同利用体系,明确了矿山采空区协同利用原则,研究了矿山采空区协同利用评价方法和矿山采空区协同利用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采空区 超前管理 协同利用 质量评价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新空间治理导向的存量城乡建设用地协同利用机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迎辉 苏海龙 尚进 《城乡规划》 2021年第1期49-58,共10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2008年实施以来,对促进存量城乡建设用地协同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各地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具内核,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问题。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尤其是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使得...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2008年实施以来,对促进存量城乡建设用地协同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各地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具内核,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问题。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尤其是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使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该政策体现的“增加国有建设用地与减少集体建设用地相挂钩”的价值导向,既不符合当前改革的方向,也无法纳入新的空间治理体系。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促进存量城乡建设用地优化的途径是否应从当前的依托政策工具转向依靠治理体系?本文尝试以更好地促进空间结构优化及空间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提升地方空间治理效能,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框架下,传承与创新原国土资源部的政策经验,探索嵌入新空间治理导向的存量城乡建设用地的协同利用机制,以适应乡村地区由“卖地模式”向“经营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权益挂钩 零存整取 全域综合整治 成片 综合开发 存量城乡建设用地协同利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与粉煤灰资源特性及其协同利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会心 王尚杰夫 +2 位作者 肖媛丹 郭育良 宋华浩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26,共9页
赤泥是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变化后生成的含有高碱性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是电厂燃煤发电后所产生的小颗粒状固体废弃物,与赤泥一样同属于大宗工业固体废渣。它们不仅有很大的排放量造成环境污染,而... 赤泥是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变化后生成的含有高碱性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是电厂燃煤发电后所产生的小颗粒状固体废弃物,与赤泥一样同属于大宗工业固体废渣。它们不仅有很大的排放量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如果将这两种固体废渣协同利用,不仅能降低环境污染,也能创造经济效益。因此,阐述了赤泥与粉煤灰的特性以及赤泥-粉煤灰的协同利用现状,并对赤泥-粉煤灰的协同利用前景作出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粉煤灰 排放 特性 协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对双季稻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育林 鲁艳红 +3 位作者 周兴 方宝华 刘洋 聂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57-60,74,共5页
通过连续2 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晚稻低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SM1)和晚稻高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SM2)2种模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产... 通过连续2 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晚稻低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SM1)和晚稻高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SM2)2种模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产量;不施肥条件下,2016年和2017年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较不利用紫云英、稻草不还田早稻平均增产24.6%,晚稻平均增产26.4%;晚稻高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模式(SM2)较晚稻低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模式(SM1)更有利于早、晚稻稻谷产量的提高;在施氮50%、常规施氮和施氮150%条件下,2 a早稻稻谷产量SM2模式较SM1模式分别增产11.1%、7.2%和5.7%,晚稻分别增产6.2%、10.6%和3.5%;SM2模式增产因素主要是促进了水稻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提高。在50%、100%和150%施氮量下,SM2模式的双季稻周年生产净收益较SM1分别提高11.3%、13.2%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稻草 协同利用 双季稻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利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8-80,104,共4页
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开发,呈现出分散的、孤立的、碎片化的特点,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因此,整合与协同利用现有实践资源十分必要,这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整合教学主体,形成教育... 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开发,呈现出分散的、孤立的、碎片化的特点,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因此,整合与协同利用现有实践资源十分必要,这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整合教学主体,形成教育群体和学习群体;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整合活动场所,形成阶梯式的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资源 协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协调机理与多种能源协同利用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江 秦霞 隆跃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年第3期32-35,共4页
各种能源的勘探开发、加工生产、输配利用构成了典型的供应链系统,不同的能源供应链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和关联,形成一个巨大的能源供应链系统,为社会再生产提供能源供给。以多种能源供应链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用供应链协同管理方法,... 各种能源的勘探开发、加工生产、输配利用构成了典型的供应链系统,不同的能源供应链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和关联,形成一个巨大的能源供应链系统,为社会再生产提供能源供给。以多种能源供应链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用供应链协同管理方法,构建多种能源协同利用的模型,提升多种能源的综合效用。从供应链的视野来分析能源供应管理问题,在理论上由单一供应链管理,延伸到多条异类供应链的系统集成,并提出了协同利用的成本模型,在实践上为我国资源开发和能源利用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供应链 协调机理 协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对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海丽 周扬 《山东电力技术》 2014年第3期1-7,24,共8页
建立包含电动汽车充、放、耗电约束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模型,根据决策变量的不同将充放电模式分为自由充电、不含V2G(Vehicle to grid)和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以风电利用率和风电在电网能源结构中电量占比作为衡量水平,... 建立包含电动汽车充、放、耗电约束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模型,根据决策变量的不同将充放电模式分为自由充电、不含V2G(Vehicle to grid)和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以风电利用率和风电在电网能源结构中电量占比作为衡量水平,分析不同充电模式、电动汽车数量和风电装机容量下的风电接纳能力。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电网风电接纳能力,且在风电装机容量较大时更能显示出含有V2G的协同利用充放电模式的优势,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是实现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有效方式,同时一定负荷和风电装机水平的电网存在一个最佳匹配的电动汽车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风电 V2G 协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余热资源与其他能源的协同利用方式研究
17
作者 赵友宝 薛健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7-34,共8页
以龙固矿区为载体,结合协同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探讨矿区余热资源深度利用问题,提出高温矿区余热资源与电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之间的协同利用,并依据错时、互补、联合、替代、层级等利用方式,设计出煤炭矿区能源协同... 以龙固矿区为载体,结合协同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探讨矿区余热资源深度利用问题,提出高温矿区余热资源与电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之间的协同利用,并依据错时、互补、联合、替代、层级等利用方式,设计出煤炭矿区能源协同利用体系,为矿区余热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资源 协同利用 龙固矿区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余热资源协同利用方式探讨
18
作者 令狐磊 《煤炭与化工》 CAS 2017年第2期130-131,134,共3页
针对矿区余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根据矿区的能量需求和余热资源特点,研究矿区余热资源利用方式,采用错时、替代、互补、梯级利用的矿区余热资源协同利用方式。结果表明,该方式可以解决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耗时空不一致、低品位能源无... 针对矿区余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根据矿区的能量需求和余热资源特点,研究矿区余热资源利用方式,采用错时、替代、互补、梯级利用的矿区余热资源协同利用方式。结果表明,该方式可以解决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耗时空不一致、低品位能源无法有效利用等问题,为能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有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余热资源 协同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处理与CO_(2)协同利用技术的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海涛 汪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2-1135,共4页
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化工废水处理与CO_(2)协同利用”概念,选择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处理与CO_(2)协同利用生产微藻生物质,开展了实验室研究和为期124天的中试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实现... 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化工废水处理与CO_(2)协同利用”概念,选择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处理与CO_(2)协同利用生产微藻生物质,开展了实验室研究和为期124天的中试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实现了PTA生产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2%以上,对CO_(2)(体积分数10%)捕集率达到93%以上,CO_(2)捕集强度为9~11kg/t废水。产生的剩余生物质通过热裂解处理,生物质热裂解率>95%。通过闭环的碳转化,利用体系处理,利用废水、气体和固体中的碳,实现了从“无用碳”到“可用碳”的转化,为化工企业的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精对苯二甲酸 废水处理 CO_(2)协同利用 微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光氧化还原中心的空间分离和协同利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垚 张启涛 +2 位作者 孙宏丽 滕镇远 苏陈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80,共22页
以地表丰富的水和/或氧气为原料,以太阳能为能量来源的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是面向碳中和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路径。近年来,以能带、活性位点、组成等可调的聚合物半导体为光催化剂,开展光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当前,该研... 以地表丰富的水和/或氧气为原料,以太阳能为能量来源的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是面向碳中和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路径。近年来,以能带、活性位点、组成等可调的聚合物半导体为光催化剂,开展光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当前,该研究主要面临两大关键挑战:1)由于材料性质固有的限制,光氧化还原中心通常难以分离,导致光生电荷复合严重,使得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活性较差;2)氧化还原中心的利用率低,多数情况下,只有氧化端或还原端参与过氧化氢的合成,另一侧则与牺牲剂反应消耗。对此,本文聚焦光氧化还原中心的空间分离和协同利用来阐述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最新进展。光氧化还原中心空间分离的关键是在聚合物中设计电子给体和供体单元,例如在聚合物框架中引入原子级金属,构建金属-有机给吸电子体系,或构建全有机给吸电子体系。根据氧化还原中心的光催化行为,协同利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型:1)氧还原耦合有机分子氧化;2)水氧化耦合有机分子还原,3)氧还原耦合水氧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针对上述两个关键挑战的调控模式、特性、催化机制和反应途径。最后,我们阐述了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潜在应用,并展望了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中理性设计氧化还原中心协同利用模式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合成 氧化还原中心 空间分离 协同利用 聚合物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