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随机趋邻策略的协同演化蚁群算法
1
作者 王世科 游晓明 +1 位作者 尹玲 刘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710,共14页
针对蚁群算法在求解旅行商问题时收敛速度慢、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随机趋邻策略的协同演化蚁群算法。随机趋邻策略首先采用随机分级策略将蚁群随机分为精英蚁和探索蚁,其中随机分级策略能够通过动态调控两类蚂蚁的数量来有效... 针对蚁群算法在求解旅行商问题时收敛速度慢、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随机趋邻策略的协同演化蚁群算法。随机趋邻策略首先采用随机分级策略将蚁群随机分为精英蚁和探索蚁,其中随机分级策略能够通过动态调控两类蚂蚁的数量来有效调节算法的多样性和收敛性;然后探索蚁通过趋邻搜索扩大较优解附近的搜索范围,以提高解的精度。协同演化策略采用Jaccard系数判断两类蚂蚁各自最优路径的相似程度,以动态调整两类蚂蚁的交流周期,并平滑其各自最优解公共路径上的信息素,从而实现两类蚂蚁交互进化,进一步提高解的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在大规模旅行商问题中,改进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平衡算法多样性与收敛性之间的关系,还能提高解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优化算法 随机趋邻 协同演化 旅行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污降碳视域下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的协同演化
2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1 位作者 程爱联 顾菁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共7页
协同提高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定量考察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对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其协同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减污降碳协同推进驱动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分别提升了1... 协同提高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定量考察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对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其协同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减污降碳协同推进驱动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分别提升了11.13%、17.64%和1.40%,经济系统绩效提升面临较大压力;党的十八大后,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对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提升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在兰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更为明显;驱动黄河流域城市群3E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由党的十八大前的环境绩效转变为党的十八大后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反映出党的十八大后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受环境与经济约束增强;黄河流域城市群3E绩效的协同效应均处在上行轨道上,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城市群 3E绩效 协同演化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物种的协同演化——基于人工油茶林传统技术体系的讨论
3
作者 侯有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生态人类学认为人与自然物之间、文化与自然生态之间、文化与物种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人通过劳动为特定物种排除自然界自身不可能排除的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创造更有利于特定物种生长的人造环境,在此过程中文化与环境相互影响、协同... 生态人类学认为人与自然物之间、文化与自然生态之间、文化与物种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人通过劳动为特定物种排除自然界自身不可能排除的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创造更有利于特定物种生长的人造环境,在此过程中文化与环境相互影响、协同演化,最终形成“文化生态共同体”。农业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物种相互形塑最直接的业态载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生态系统、文化与特定物种协同演化的产物。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技术体系既是文化与特定物种协同演化的产物,也是协同演化过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介质。人工油茶林传统技术体系包括不种自生与仿生定植的汰选技术、精准修剪与反复调控的管护技术、复合经营与以用定管的利用技术,是典型的文化与特定物种协同演化而形成的“文化生态共同体”,是人们应对特定生态环境与利用生态资源的传统生存智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演化 农业文化遗产 人工油茶林 传统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化的观点
4
作者 袁晓劲 《心理研究》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引人注目。研究回顾了关于动物文化现象的研究,提出创新与社会性学习是驱动文化产生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类在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创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不同文化又塑造出不同的心理模式,使特定行为在相应的... 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引人注目。研究回顾了关于动物文化现象的研究,提出创新与社会性学习是驱动文化产生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类在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创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不同文化又塑造出不同的心理模式,使特定行为在相应的环境中更具适应力。文化影响了自然选择的进程,选择出更具适应性的大脑,而这又增强了人类的创新和社会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文化与心理以多种方式塑造了彼此的特征,实现协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心理 创新 社会性学习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协同演化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CRITIC和灰色关联分析
5
作者 祝境巍 《电子商务评论》 2025年第2期304-311,共8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在技术、市场、运营等方面融合创新不断加强,准确评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协同演化效应变化规律,对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2至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13,200条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 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在技术、市场、运营等方面融合创新不断加强,准确评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协同演化效应变化规律,对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2至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13,200条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熵值赋权法、改进的CRITIC法等方法,构建了量化评估模型,发现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协同演化效应自2012年的0.8512波动下降至2021年的0.4590。结果表明,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已经从产业内部向产业外部进行了转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In recent years, as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in technology, market, and operations have strengthened, accurately assessing the synergistic evolution of core industrie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crucial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Based on 13,200 authoritative statistical data points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 between 2012 and 2021,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us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entropy weighting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CRITIC method.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synergistic evolution effect of core industrie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fluctuated downward from 0.8512 in 2012 to 0.4590 in 202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key driving force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ve shifted from internal to external industrial factor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 aiming to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re digital economy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协同演化效应 灰色关联分析 客观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测度及其协同演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霞 王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31,共13页
统筹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权重模型、全局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国内省级区域适应性循环理论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分析框架下的经... 统筹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权重模型、全局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国内省级区域适应性循环理论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分析框架下的经济韧性、投入产出理论下的生态效率,并通过改进的哈肯模型刻画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间的协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韧性能力在样本观测期内显著上升,区域差异明显扩张,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一定的“东-中-东北-西”阶梯效应。(2)生态效率水平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区域差异历经“扩张-缩小-再扩张”变化,存在显著性阶梯失衡现象,空间呈“沿海-内陆”递减分布。(3)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的协同演化历经稳定、下降及稳定三阶段,区域间基本不存在阶梯性失衡现象,经济韧性作为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主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生态效率 协同演化 全局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烨 闫晓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1-160,共10页
协同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创新持续发展的系统力量。现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分析层面,对其背后的协同演化机制挖掘不足。通过检索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主题,如... 协同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创新持续发展的系统力量。现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分析层面,对其背后的协同演化机制挖掘不足。通过检索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主题,如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协同演化内涵和特征、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演化过程,以及多主体协同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研究框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方法、路径和关键情境。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提供多学科交叉理论基础,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多主体协同 协同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与我国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向鹏成 高璐 贾富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以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工程的演化变迁历程为纵向案例,基于技术与制度关系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刻变革不是传统线性思维下技术或制度的单向决定论,而是在技术与制... 以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工程的演化变迁历程为纵向案例,基于技术与制度关系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刻变革不是传统线性思维下技术或制度的单向决定论,而是在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中推进我国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决策者能够基于已有的制度、组织、规则、经验及认知来建构技术发展的路径,而技术也使得制度的变迁成为可能,二者相互影响,互为选择。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既要发挥技术对组织调整和制度变革的潜力,又要强化制度对技术发展的选择、规范和引导作用,从而,在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中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制度 协同演化 ETC示范工程 交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生成的动力螺旋与协同演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知识链理论,对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多螺旋的演变动因,并构建知识生成多螺旋模型;采用协同学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多螺旋模型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数智技术的参与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表现出新的特征;人类螺旋和非人类螺旋的演化经历了局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和人智融合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 数智技术 知识生成 多螺旋模型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肯模型的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 协同演化机制研究
10
作者 韩景旺 李瑞晶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8-227,共10页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需要统筹协调发展,才能发挥协同效应。基于协同学理论分析“绿色金融-绿色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并使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哈肯模型,研究系统演化的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子系统是系统协...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需要统筹协调发展,才能发挥协同效应。基于协同学理论分析“绿色金融-绿色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并使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哈肯模型,研究系统演化的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子系统是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主导系统的演化过程。绿色经济子系统内部形成了有序度不断提升的正反馈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绿色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而绿色金融子系统具有抑制自身有序度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提高的负反馈机制。“绿色金融-绿色经济”复合系统协同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断向更高级有序的方向演化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强化系统协同动力,正视区域阶段差异,构建开放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经济 哈肯模型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态势下区域生态物流科技资源配置协同演化模型构建研究
11
作者 王顺林 陈一芳 《物流科技》 2024年第15期14-19,共6页
优化行业科技资源配置是推动物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其走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文章以区域物流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为外生变量来缓解种群内竞争强度,改进了传统的Lotka-Volterra模型。借助该模型推导了物流种... 优化行业科技资源配置是推动物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其走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文章以区域物流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为外生变量来缓解种群内竞争强度,改进了传统的Lotka-Volterra模型。借助该模型推导了物流种群间竞争关系的四种约束条件以及产生的对应竞争态势,以不同物流种群竞争共存为目标,根据推导的约束条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物流种群间竞争的共存会产生两种不同结果。据此,建议政府可以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为抓手来进一步推动“赛马”机制在生态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物流 资源配置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演化遗传算法的个体特征信息识别技术方法
12
作者 关金金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在当前的个体特征信息分析过程中,依靠单一的遗传算法进行特征识别,只考虑了个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使得最终识别结果AUC值较低。因此,提出基于协同演化遗传算法的个体特征信息识别技术(CEGA-IFIR)。运用贝叶斯网络构造最优分类器,... 在当前的个体特征信息分析过程中,依靠单一的遗传算法进行特征识别,只考虑了个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使得最终识别结果AUC值较低。因此,提出基于协同演化遗传算法的个体特征信息识别技术(CEGA-IFIR)。运用贝叶斯网络构造最优分类器,从大数据中挖掘出个体数据,再展开局部低秩矩阵补全(LRMC)集成学习,实现个体数据集中缺失数据的插补处理。以信息熵概念为核心,设计个体特征向量信息增益评估函数。以最大特征信息增益为目标,结合协同演化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个体特征信息识别求解,充分考虑多个个体在进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特点,输出有效的特征信息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CEGA-IFIR方法应用后,所得个体特征信息识别结果的AUC值相较于两种对比方法的AUC值(分别为0.74和0.61)更高,最大值达到0.93,满足了预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演化 遗传算法 个体特征 缺失值插补 遗传编码 信息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演化及交互响应研究
13
作者 杨利 谌雅琴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构建非遗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讨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 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构建非遗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讨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演化和交互响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非遗旅游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上中下游区域间差距逐步缩小;研究期内所有省(市)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均有提升,浙江和江苏的耦合协调度最高;非遗旅游系统存在很强的自我增强机制,且非遗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持续、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乡村振兴 PVAR模型 协同演化 交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球振兴”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内在机理、实践样态及现实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琨 赵西堂 王凯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路径的泛化应用提出要求,“三大球”作为体育强国战略的主要阵地,面对社会变革对项目发展的需求,亟需转变其原有的发展思路与结构形态,以更好应对社会极速变革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研究从生... 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路径的泛化应用提出要求,“三大球”作为体育强国战略的主要阵地,面对社会变革对项目发展的需求,亟需转变其原有的发展思路与结构形态,以更好应对社会极速变革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渊源出发阐释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与运行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构建出“三大球振兴”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图景。基于国家体育总局调研数据,展现目前“三大球振兴”生态系统的实践样态,探究系统存在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组织内外牵制、市场逻辑与事业逻辑协同偏差、培养体系与发展理念匹配不足的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出系统“开放性-自组织性-稳定性”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路径,整合“三大球振兴”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内部组织以及生态主体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促进系统的协同演化,以此促成新发展阶段“三大球”项目的发展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三大球振兴 生态系统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协同演化的自适应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美慧 王鹏 +1 位作者 李瑞旭 刘仲尧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7,共14页
约束多目标优化(CMOP)问题的求解旨在将有限的搜索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约束条件的满足与目标函数的优化2个方面,但问题约束的日趋复杂给求解算法带来了巨大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协同演化的自适应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该算法同时进化2个功能互... 约束多目标优化(CMOP)问题的求解旨在将有限的搜索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约束条件的满足与目标函数的优化2个方面,但问题约束的日趋复杂给求解算法带来了巨大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协同演化的自适应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该算法同时进化2个功能互补的种群(主种群和存档种群),使算法在求解复杂约束问题时能够实现约束处理与目标优化之间的良好平衡。首先,主种群进行双重繁殖,首次繁殖过程通过动态适应度分配函数自适应地利用不可行解所携带的有价值信息,使种群在进化前期强调对目标函数的优化,后期强调可行性,二次繁殖则与存档种群进行合作,以提高种群收敛性并维护多样性。然后,提出一种基于角度的选择方案更新存档种群,在保证种群良好多样性的同时保持种群向Pareto前沿的搜索压力。最后,与5种先进的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在33个基准问题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解决各类CMOP问题时与对比算法相比更具优势,其效率平均提高了约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演化算法 约束多目标优化 双重繁殖 动态适应度分配函数 不可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下电力绿色创新与绩效协同演化机制
16
作者 方德斌 王鹏宇 曹罡铖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52,共18页
本研究从社交网络的视角研究电力市场绿色科技创新与企业绩效如何协同演化.基于2009年—2019年电力上市公司绿色专利与基本运营数据,构造包含决策层与影响层的两层网络,运用深度学习拟合两层网络间映射关系,建立企业绿色科技创新与绩效... 本研究从社交网络的视角研究电力市场绿色科技创新与企业绩效如何协同演化.基于2009年—2019年电力上市公司绿色专利与基本运营数据,构造包含决策层与影响层的两层网络,运用深度学习拟合两层网络间映射关系,建立企业绿色科技创新与绩效的协同演化机理模型,其中,企业作为每层网络中的节点,并具有社交网络属性,在网络中交换信息;同时,借助观点动力学仿真企业间交流解释演化过程,通过比较企业间不同的绿色创新博弈关系,分析企业绿色科技创新决策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当绿色科技创新边际效应高时,企业间交流对企业决策影响较弱,企业创新决策主要由绩效驱动,此时企业应注重自身经营状况,提高财务绩效,为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当企业间绿色科技创新关系为公共物品博弈时,创新决策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互影响,邻域内企业决策影响作用增强,且企业间交流越频繁,企业中选择积极创新的比例越高,同时企业经营能力对积极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丰富了绿色创新与企业协同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上市公司 绿色科技创新 企业绩效 协同演化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的协同演化研究——基于哈肯模型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仲嘉维 郑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0-1792,共13页
农业生态和粮食安全均深刻影响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探讨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的协同演化态势和内在机理,可助力我国农业强国目标实现。本文以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自治... 农业生态和粮食安全均深刻影响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探讨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的协同演化态势和内在机理,可助力我国农业强国目标实现。本文以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评价体系,首先利用熵权法和空间统计工具测度二者发展水平,然后利用哈肯模型探寻协同系统的序参量及协同水平,最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协同现状的空间差异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水平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二者的重心及迁移轨迹也较为相似,均向东北方向迁移,表明未来东北方向可能是二者协同的重点区域。2)农业生态为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协同系统的序参量,主导着协同系统的演化;2011—2022年我国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协同度整体呈稳中有进的态势,大致经历“初级协同期—中级协同期—高级协同期”的演变历程。空间格局上,各地区二者协同度差异明显,均值呈“东北>中部>东部>西部”的分布格局。分地区来看,协同度内部差异东部地区最大,其中海南省一直处于东部最低值;中部地区最小,表明中部各地区正合力推进二者协同。3)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协同度空间差异正逐步增大,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东-西地区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该文认为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的推动力度更为显著,针对各地区差异显著的问题,应因区施策着重注意农业生态的重要地位,以此引导农业生态与粮食安全高质量协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粮食安全 协同演化 哈肯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应用与“无废城市”建设协同演化机制考察——基于哈肯模型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陈玉珠 高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90,共8页
数字技术与固体废物管理融合发展,对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构建数字技术—“无废城市”建设复合系统,通过哈肯模型考查数字技术应用与“无废城市”建设协同演化机制,并以此为基础... 数字技术与固体废物管理融合发展,对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构建数字技术—“无废城市”建设复合系统,通过哈肯模型考查数字技术应用与“无废城市”建设协同演化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区域协同差异。结果表明:“无废城市”建设是控制复合系统演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数字技术与“无废城市”建设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但两者均阻碍复合系统向更高级的结构演化;在2012—2019年样本期间,我国数字技术—“无废城市”建设复合系统协同水平有所改善,但区域协同差异不断扩大并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应用 “无废城市” 协同演化 哈肯模型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同演化研究
19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1 位作者 龚银银 郑苏江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1,共13页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演化 复合系统 哈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利益—学习:政社互动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以D社工站与基层政府部门的互动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先令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4期20-30,共11页
引入“协同演化”概念,以更加整全的视角看待政社互动中的“双向运动”和“双向优化”,并搭建起“环境—利益—学习”的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框架。文章从认知互构、知识互学、服务重组三个横切面呈现D社工站与镇政府的协同演化过程。... 引入“协同演化”概念,以更加整全的视角看待政社互动中的“双向运动”和“双向优化”,并搭建起“环境—利益—学习”的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框架。文章从认知互构、知识互学、服务重组三个横切面呈现D社工站与镇政府的协同演化过程。政社“双向运动”表现为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行政干预、服务增量和吸纳,以及社会组织展开的“自我保护运动”;“双向优化”表现为社会组织推进专业服务的情境能力和开展“自我保护运动”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部门基层协同治理质量的提升。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包括环境机制、利益机制和学习机制。环境机制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构建的协同治理格局,为政社协同演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利益机制是指政社的相悖利益对“双向运动”的牵引,共同利益和共容利益对“双向运动”的牵制,以及共容利益对“双向优化”的牵引。学习机制是指政社双方通过学习行动引起的适应性特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演化 政社互动 政社关系 双向运动 双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