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国栋 颜少华 +8 位作者 张秋霞 雷力 张新禄 梁鸿彬 卢俊颜 肖敏 罗玮 卜军 修建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按照是否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2987)和“协防共管”模式组(n=2876)。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模式管理,即每年1次的常规体检;“协防共管”模式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其所在村落被投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2组受试者的基线水平(干预前)进行比较,观察2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值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受其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均P=0.000)。在中位干预时间227 d后,“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分别为−0.28 mmHg(95%CI−0.94~0.37,P=0.398)、−0.68 mmHg(95%CI−1.09~−0.27,P=0.001);常规治疗组受试者的变化分别为2.92 mmHg(95%CI 2.29~3.54,P=0.000)、−0.12 mmHg(95%CI−0.51~0.28,P=0.554);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值的2组间差异分别为3.20 mmHg(95%CI 2.29~4.11,P=0.000)、0.56 mmHg(95%CI−0.01~1.13,P=0.055)。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收缩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干预后的收缩压降低了2.06 mmHg(P=0.000)。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收缩压下降相关(P=0.000)。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互联网+ 协防共管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评价“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 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某地区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的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监测人群2692例,依据管理模式分为2组... 评价“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 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某地区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的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监测人群2692例,依据管理模式分为2组,对照组(n=1339),实施常规健康管理,研究组(n=1353),实施“互联网+”的“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 管理后,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控制,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健康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心脑血管疾病 协防共管 健康管理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开展“协防共管”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
3
作者 韩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2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开展“协防共管”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为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医院神经内科从2023年开始构建并开展“协防共管”中医健康管理模式,2023年1—8月为实施后,2022年5—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例患者为...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开展“协防共管”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为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医院神经内科从2023年开始构建并开展“协防共管”中医健康管理模式,2023年1—8月为实施后,2022年5—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科室患者整体健康管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入科诊疗期间护理缺陷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和健康管理相关工作的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协防共管”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中效果显著,是促进患者整体健康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能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预防护理期间缺陷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对保障患者健康管理安全有积极作用,患者管理满意度高,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协防共管 中医健康管理 效果
原文传递
中医理念下“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美 刘娟 蓝荣维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2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中医理念下“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在心血管内科开展研究活动,针对中医护理工作质量,构建中医理念下的“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2022年为实施后,2021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 目的:探究中医理念下“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在心血管内科开展研究活动,针对中医护理工作质量,构建中医理念下的“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2022年为实施后,2021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心血管内科中医护理相关的各项护理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心血管内科的各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协防共管”模式用于提升心血管内科中医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显著,不但提高了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还提高了中医护理项目的护理技术评分,改善了患者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管理 中医护理 协防共管”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