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重的北部湾红鳍笛鲷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与亲体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冯波 陈文河 颜云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0-465,共6页
阐述了北部湾红鳍笛鲷的资源状况,对基于体重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亲体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在当前开捕体重为0.5kg的条件下,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为0.72,未超过Fmax水平,单位补充量剩余亲体量是未开发状态的28%,因此资源群体既未出现生... 阐述了北部湾红鳍笛鲷的资源状况,对基于体重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亲体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在当前开捕体重为0.5kg的条件下,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为0.72,未超过Fmax水平,单位补充量剩余亲体量是未开发状态的28%,因此资源群体既未出现生长型过度捕捞,也未出现补充过度捕捞。建议在不改变开捕体重的情况下,将目前的捕捞死亡系数减少到0.42,相应地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约增加1.4倍,亲体剩余量恢复到国际上建议的鱼类种群健康利用40%水平,而平衡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仅减少6%,未对渔业生产形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单位补充渔获 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量动态模型与Euler-Lotka方程估算亲体-补充量模型的陡度参数 被引量:4
2
作者 官文江 唐琳 +1 位作者 田思泉 朱江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8-56,共9页
陡度是亲体与补充量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能反映补充量受亲体量的约束程度,但该参数难以通过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直接估计,而随意假设则可能会降低渔业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生物量动态模型(Biomass dynamic model)与Eule... 陡度是亲体与补充量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能反映补充量受亲体量的约束程度,但该参数难以通过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直接估计,而随意假设则可能会降低渔业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生物量动态模型(Biomass dynamic model)与Euler-Lotka方程估计陡度经验分布的方法。先利用贝叶斯生物量动态模型估计内禀增长率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Euler-Lotka方程估计陡度的经验分布,再以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陡度估计为例,展示了该方法。研究表明:陡度的估计受资源丰度指数、自然死亡系数、性成熟率、生长参数等数据的影响;当使用中国台湾延绳钓渔业在15°S^45°S、55°E^100°E海域的标准化CPUE、4种自然死亡系数与4种性成熟率时,生物量动态模型能较好估计内禀增长率,估计的陡度均值在0.80~0.87之间,与大西洋、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陡度值基本一致,估计结果具有合理性;同时,本文陡度估计支持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处于健康状态的判断。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陡度估计方法,为陡度的合理假设及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度 亲体-补充关系 Euler-Lotka方程 生物量动态模型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长的北部湾带鱼单位补充量亲体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波 侯刚 王学锋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4期362-366,共5页
根据当前捕捞死亡系数,运用2种基于体长的B-H式单位补充量亲体量模型(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SBR),评估了北部湾的带鱼资源状况。当前北部湾带鱼的SBR为42.07g,相当于初始亲体量的4.82%,表明现阶段北部湾的带鱼资源处于过度利用... 根据当前捕捞死亡系数,运用2种基于体长的B-H式单位补充量亲体量模型(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SBR),评估了北部湾的带鱼资源状况。当前北部湾带鱼的SBR为42.07g,相当于初始亲体量的4.82%,表明现阶段北部湾的带鱼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以捕捞低龄鱼为主。放大开捕体长和降低捕捞强度是恢复亲体资源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补充亲体 带鱼 北部湾 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的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跃飞 李策 +3 位作者 朱书礼 杨计平 夏雨果 李新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5-983,共9页
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资源日趋衰退,科学评估其资源利用现状,对合理开发与科学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15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 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资源日趋衰退,科学评估其资源利用现状,对合理开发与科学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15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广东鲂生长与死亡相关特征及参数变化;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ment,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西江肇庆江段广东鲂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西江广东鲂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1.518×10^(-5)L^(3.051)(R^2=0.962,n=2252),生长方程为Lt=419.989[1–e^(-0.225(t+0.172))];现有捕捞强度(F平均1.27/年)远超过种群开发可承受水平(F_(40%)=0.53,F_(0.1)=0.27,F_(20%)=0.94);YPR_(ave)=30.58 g,远低于YPR_(0.1)(36.73 g)和YPR_(max)(45.89 g);SBR=11.5%,低于20%的下限临界参考点。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已过度开发,处于补充型捕捞过度和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目前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对广东鲂资源补充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提高开捕体长至250 mm资源恢复效果将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单位补充产卵群体生物量 单位补充渔获 生物学参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产量和资源生物量数值模型及相关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群 王艳君 尤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5-381,共7页
对于渔业的中长期预报计算 ,是渔业种群补充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单位补充量产量和单位补充量生物量模型中加入了亲体 补充模型即密度相关过程 ,并引入了白色噪音以模拟环境变化。结果表明 :本研究 (1)可以明确地给出渔业种群崩溃的可能... 对于渔业的中长期预报计算 ,是渔业种群补充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单位补充量产量和单位补充量生物量模型中加入了亲体 补充模型即密度相关过程 ,并引入了白色噪音以模拟环境变化。结果表明 :本研究 (1)可以明确地给出渔业种群崩溃的可能性 ,估计出达到崩溃时的捕捞死亡率 ;(2 )可以估计最大持续产量的绝对值 ;(3 )引入的白色噪音可以模拟环境变化对产量与捕捞死亡率和产量与亲体生物量关系曲线的影响。虽然亲体补充关系仍多是个假设 ,补充与亲体之间存在的补偿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的中长期预报 单位补充 单位补充生物量 亲体-补充模型 白色噪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的西江赤眼鳟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策 李新辉 +3 位作者 李跃飞 陈蔚涛 杨计平 夏雨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利用2009—2014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捕捞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历史变化,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perrecruitment,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利用2009—2014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捕捞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历史变化,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perrecruitment,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 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赤眼鳟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赤眼鳟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2×10^(-5)L^(2.9527)(R^2=0.9595,n=2346),生长方程为L_t=725.802[1-e^(-0.110(t+0.613))]。目前西江的捕捞强度(F=0.96/a)和开发状况(E=0.86)远超种群可持续开发水平,赤眼鳟种群处于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将西江赤眼鳟开捕年龄提高至3龄(或开捕体长增大至238 mm),则预计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增加175%,在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协同保护下,种群实际保护效果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鳟 单位补充渔获 单位补充产卵群体生物量 资源利用 生物学参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宝珊 谢从新 霍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8-1565,共8页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采集到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1 126尾,对其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总死亡系数(Z)雌性为0.090/a,雄性为0.112/a;自然死亡系数(M)雌雄分别...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采集到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1 126尾,对其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总死亡系数(Z)雌性为0.090/a,雄性为0.112/a;自然死亡系数(M)雌雄分别为0.053/a和0.064/a;捕捞死亡系数(F)雌雄分别为0.037/a和0.048/a;开发率(E)雌雄分别为0.415/a和0.428/a。以达氏鳇(Huso dauncus)和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oa)作为参照物,运用模糊聚类进行分析,表明异齿裂腹鱼属于比较典型的K-选择类型鱼类。在现捕捞死亡系数、现起捕年龄和现自然死亡系数下,异齿裂腹鱼的繁殖潜力比雌雄分别为52.80%和51.64%,都大于目标参考点40%。通过单位补充量亲鱼生物量模型分析,显示目前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种群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对策 单位补充亲鱼生物量模型 异齿裂腹鱼 种群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