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力 董力军 +2 位作者 贾其余 桂斌捷 孔祥安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患者行氨甲环酸关节腔局部注射,B... 目的探讨不同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患者行氨甲环酸关节腔局部注射,B组患者行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患者行氨甲环酸生理盐水冲洗。结果术后,A组和B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均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 05); 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术前(P <0. 05),且A组高于B组,A组和B组均显著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 05);术后1周,A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B组均显著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 05); A组、B组、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3. 33%比10. 00%比6. 67%,P> 0. 05)。结论不同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有显著影响,关节腔局部给药可降低术后失血量,提高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给药途径 术后失血量 膝关节功能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招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4期86-88,92,共4页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观...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下床活动时间及导管拔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评分相比,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相比,术后1个月患者SF-36评分高于术后1周(P<0.05);2组HSS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总满意率相比,较高的为观察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效果明显,可降低其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率,亦可有效改善其康复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预防
原文传递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夏秋锦 程琳 钟玉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7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关节囊缝合后直接在关节腔内注射常温和低温...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关节囊缝合后直接在关节腔内注射常温和低温生理盐水混合液,观察组则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比较2组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的引流量,减少贫血以及感染发生的可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 引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髁滑移截骨技术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鑫 马剑 +1 位作者 张淞炎 谭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433,共9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骨髁滑移截骨技术(femo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FCSO)在平衡冠状位内、外侧间隙时对屈曲间隙和假体外旋的影响。方法2021年11月—2024年10月于3例初次TKA...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骨髁滑移截骨技术(femo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FCSO)在平衡冠状位内、外侧间隙时对屈曲间隙和假体外旋的影响。方法2021年11月—2024年10月于3例初次TKA术中应用FCSO行冠状位内、外侧间隙平衡,包括股骨内侧髁滑移截骨(medi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MCSO)及股骨外侧髁滑移截骨(late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LCSO)。男1例,女2例;年龄81、68、68岁。患膝存在内翻或外翻畸形,胫股角169.7°、203.3°、162.2°。术后采用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缓解程度。基于模型骨测量FCSO股骨内、外侧髁截骨块厚度及骨床面积,于临床12例TKA术中测量评估截骨块移动范围;截骨块上移及前移简化为几何模型后,计算其移位对屈曲间隙和假体外旋的影响。结果3例术中应用FCSO后力线及伸直、屈曲位内外侧平衡均恢复;术后患者分别获随访23、11、3个月,HKA以及疼痛VAS评分、KSS评分及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截骨块相关测量示,MCSO及LCSO截骨块理论最大厚度分别为17、12 mm;截骨块单纯上移主要影响伸直间隙,对屈曲间隙和假体外旋无明显影响;截骨块上移同时前移会对屈曲间隙及假体外旋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LCSO,轻度前移即可导致3°以上外旋减小,对髌骨轨迹会产生严重影响。结论FCSO可有效解决初次TKA时内、外侧间隙不平衡问题,避免过度松解导致的膝关节不稳及髁限制性假体使用。MCSO及LCSO截骨块可分别向下移动3~5、6~8 mm及向前10~15 mm,基本没有后移空间。对于MCSO,截骨块上移合并前移会导致假体外旋增加,有利于髌骨轨迹改善,适用于外翻膝;LCSO则适用于内翻膝,且截骨块以垂直方向上下滑动,不作前后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滑移截骨技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髌骨轨迹
原文传递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谭湘美 李智 +2 位作者 黄莉 饶凯 朱银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40-144,共5页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抽签法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抽签法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4人。对照组采取标准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则实施结合快速康复原则的定制化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输入液体总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站立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输入液体总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站立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下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能够明显缩短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有效减少出血量、输入液体总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快速康复干预模式对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陈铃 唐秀萍 陈锹涓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83-186,共4页
目的:分析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分析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采用医院自制的专业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KSS)量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状况,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比较2组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A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常规围术期护理更能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为临床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单侧 快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护理 睡眠质量 满意度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疗联合推拿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
7
作者 刘浩 张宏伟 王黎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探讨冷疗联合推拿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冷疗联合推拿。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疼... 探讨冷疗联合推拿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冷疗联合推拿。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疼痛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冷疗联合推拿有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与疼痛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冷疗 推拿 膝关节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8
作者 王苏亚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探究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9月于本院行TKR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 探究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9月于本院行TKR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麻醉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神经肽Y(NPY)、去甲肾上腺素(NE)]、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不良反应。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短(P<0.05);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0 min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较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TKR患者应用中麻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拔管及苏醒时间,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股神经阻滞 身麻醉 应激反应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模拟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9
作者 班吉鹤 李鹏鹏 +2 位作者 彭礼禄 刘云海 徐明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4期405-407,F0003,共4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膝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在膝关节置换中,测量截骨法是常用的术中截骨方法,选择合适的股骨及胫骨假体型号至关重要。传统方法使用假体制...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膝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在膝关节置换中,测量截骨法是常用的术中截骨方法,选择合适的股骨及胫骨假体型号至关重要。传统方法使用假体制造商提供的胶片模板或假体尺寸,在膝关节标准X线正侧位片上测量比对,预测手术使用假体的尺寸型号。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其在骨科领域内的应用日益增多,已经可以实现AI模拟手术和机器人手术[1]。本研究探讨AI模拟在TKA术前假体尺寸规划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刘鹏 王小鹏 胡林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有DVT...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有DVT发生将患者分为DVT组(n=20)及非DVT组(n=10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血浆D-二聚体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麻醉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血浆D-二聚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的AUC为0.663、0.678、0.985、0.856、0.925、0.9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岁、体重指数≥25.47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血浆D-二聚体水平≥0.69 mg/L、全麻为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C-index为0.813 (0.721~0.905),模型拟合度较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17,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血浆D-二聚体、麻醉方式。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血浆D-二聚体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麻醉方式,以其作为预测因子构建的个性化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发生DVT的预测评估,以期尽早干预,降低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11
作者 周荣康 曹顺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探究循证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 探究循证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通过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3)。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指导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4)。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在感染、血栓、脱位以及疼痛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4)。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在功能恢复、步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患者满意度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配合
12
作者 孙莹 路继科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总结5例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护理配合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北京和睦家医院行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TKA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包括机器人器械物品准备... 目的:总结5例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护理配合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北京和睦家医院行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TKA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包括机器人器械物品准备、手术室布局、体位安置及护理配合等。结果:5例患者均采用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TKA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 h下床活动,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细致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TKA顺利完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动态影像识别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步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明 眭亚楠 +9 位作者 王铖 张浩冲 蔡志威 张权磊 张宇 夏天天 祖潇然 黄一健 黄从书 李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55-861,共7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83~38.28(26.43±4.15)kg·m^(-2);左膝14例,右膝12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6例,Ⅳ级20例;病程1~14(5.54±3.29)年。使用智能手机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拍摄患者起立行走、行走侧拍、蹲起、仰卧屈膝的影像视频,通过人体姿势估计框架OpenPose分析步频、步长、步长时间、步速、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步幅、双下肢支撑相时间以及蹲姿中最大屈髋、屈膝角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00±0.57)周。WOMAC总分由术前的(64.85±11.54)分,减少至术后6周的(45.81±7.91)分(P<0.001);KSS由术前(101.19±9.58)分,提高至术后6周的(125.50±10.32)分(P<0.001)。患侧步速、步频、步幅分别由术前的(0.32±0.10)m·s^(-1)、(96.35±24.18)步·分^(-1)、(0.72±0.14)m,提高至术后的6周的(0.48±0.11)m·s^(-1)、(104.20±22.53)步·分^(-1)、(0.79±0.10)m(P<0.05)。双下肢支撑时间和主动屈膝角度由术前的(0.31±0.38)s、(125.21±11.64)°,减少至术后6周的(0.11±0.04)s、(120.01±13.35)°(P<0.05)。术前可以完成蹲起动作的11例,术后6周可以完成的13例,术前和术后6周同时可以完成的9例。9例蹲姿最大屈膝角度由术前的76.29°~124.11°提高至术后6周的91.35°~134.12°,最大屈髋角度由术前的103.70°~147.25°提高至术后6周的118.61°~149.4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步态分析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定量识别出患者步态的变化。KOA患者在行TKA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功能得以改善,TKA术后患肢的支撑能力有所改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得到了提升,双下肢整体运动节律更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智能 膝骨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吕元昊 朱欣 +3 位作者 王靖超 罗松 吴军 王淞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术...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术后给予常规镇痛药物与康复训练常规管理;研究组50例,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14、21 d,两组KS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14、21 d,两组V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良好,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对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重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闫正 刘志英 +4 位作者 郑海蓉 白伟侠 路江浩 贾晓蒙 雷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4例、试验组45例完成研究。术后第1天开始对照组患者服用麦芽糊精,2次/d,3 g/次,连续服用14 d;试验组患者服用复合益生菌,2次/d,3 g/次,连续服用14 d。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疼痛VAS评分、关节炎严重程度WOMAC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GS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组内术后第3天G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SF-36总分及活力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服用复合益生菌可改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以及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 GSRS评分 VAS评分 SF-36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5期166-169,共4页
目的:对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黔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3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30例分到双号者纳入... 目的:对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黔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3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30例分到双号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程度,还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并发症假体松动的诊治
17
作者 秦海 张桂云 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通过一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并发症假体松动的典型案例,认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并发症假体松动诊治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该典型案例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认识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及晚期假体松动的特点、如何诊断... 目的通过一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并发症假体松动的典型案例,认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并发症假体松动诊治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该典型案例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认识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及晚期假体松动的特点、如何诊断假体松动及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患者中早期组中的翻修原因主要为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关节不稳、疼痛,其中以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关节不稳较为常见.晚期组中翻修的主要原因为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关节不稳、聚乙烯磨损和疼痛,其中以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较为常见.假体松动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假体松动等并发症.X线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结论应重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并发症假体松动诊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松动 疼痛 X线检查 翻修手术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5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晖 马超 +3 位作者 秦泗通 王涛 许永 那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2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度、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膝关节HSS评分的变化,同时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恢复一年后,下肢力线的恢复情况以及双下肢等长情况。结果经过手术的治疗及12个月的恢复,手术后患者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度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18.0±5.8)°、(19.7±1.2)°和(42.2±17.5)°,与手术前相比较,[(168.9±2.6)°、(1.3±0.5)°和(147.3±22.7)°],患者的膝关节股胫角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大幅提高,屈曲挛缩度大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的治疗及12个月的恢复,患者的膝关节H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88.3±5.1)和(19.3±1.3)分,同术前相比[(31.2±10.1)分、(14.3±1.1)分],均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患者并无下肢不等长、术后跛行和严重感染情况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和膝关节HSS评分有显著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膝内翻 合并屈曲挛缩畸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三维规划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
19
作者 杜浩源 陈达伊 +2 位作者 姜嵩 罗奇 王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1-0126,共6页
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术前规划系统(AIKNEE system)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终末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从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24例(28膝)终末期(... 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术前规划系统(AIKNEE system)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终末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从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24例(28膝)终末期(K-L 3-4期) KOA的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AIKNEE系统进行术前规划,预估假体型号及截骨角度。记录实际应用假体型号与AI规划的匹配度,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的偏移值,评价并记录患肢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与术前规划的匹配率分别为85.71%和96.42%,整体匹配率达91.06%;所有病例下肢力线恢复良好;术后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显示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对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随访,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三维规划系统(AIKNEE system)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假体型号和假体摆放位置,效果稳定可靠,患者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规划系统 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郑萍 翁绳健 +4 位作者 吴立忠 詹洋 吴星 康荣彬 李炜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8进行的88例初次单侧TKA,其中实验组4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未使用氨甲环酸的4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8进行的88例初次单侧TKA,其中实验组4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未使用氨甲环酸的4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4、72 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观察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VT)等并发症。结果对照组4例术后予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出现局部切口愈合不良,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性假体周围感染,且未出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并发症发生。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及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2 h Hb、Hct较术前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TKA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从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输血率,提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不增加下肢DVT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 氨甲环酸 术后引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