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晓强 高菲菲 段小波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将68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松止血带时将100 m L氨甲环酸(1 g)局部浸泡于膝关节创面1 min,充分止血,并在关闭关... 目的观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将68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松止血带时将100 m L氨甲环酸(1 g)局部浸泡于膝关节创面1 min,充分止血,并在关闭关节腔后,从引流管中将30 m L氨甲环酸(0.5 g)注入关节腔,关闭引流管4 h后开放;对照组步骤同前,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术后伤口愈合及下肢深静脉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结果两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肢无明显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2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2±51)、(119±56)m 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Hct分别为(356±105)m L、(431±119)m L、(94±13)g/L、0.34±0.04,对照组分别为(461±97)m L、(622±112)m L、(83±11)g/L、0.29±0.0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单侧TKA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降低患者术后贫血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手术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氨甲环酸 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于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效果观察及价值研究
2
作者 樊帆 左云周 +4 位作者 陈祝江 余昌明 严小康 严浩 梅贤忠 《中国处方药》 2017年第12期84-85,共2页
目的研究在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给予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氨甲环酸)与对照组(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在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给予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氨甲环酸)与对照组(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为一期愈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对照组25例患者补充血容量,观察组仅8例。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红细胞比容小于观察组(P<0.05)。结论氨甲环酸局部应用于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缓解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情况,减少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在择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春华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7期802-803,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在择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择期行单侧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在择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择期行单侧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59例。常规麻醉组接受罗哌卡因麻醉,复合麻醉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毕即刻、术后12h血清P物质、孤啡肽(OFQ)、人β-内啡肽(β-EP)水平、术后6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复合麻醉组术后12h血清P物质、OFQ、β-EP水平较常规麻醉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5、8.457、4.979,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VAS评分较常规麻醉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2、4.287、7.057,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择期单侧TKA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P物质、OFQ、β-EP水平,缓解术后疼痛感,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超声引导下 罗哌卡因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单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入路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4
作者 李春亮 樊海宁 +3 位作者 秦凤 王利 张志进 何永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6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应用微创入路单踝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应用微创入路单踝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3)和观察组(n=12)。对照组采用TKA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入路UKA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62±0.46)分,低于对照组的(5.12±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为(112.02±8.63)°,大于对照组的(97.11±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交互、组间、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前、术后24个月,两组HS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患者采用TKA与微创入路UKA治疗膝关节功能的远期恢复效果接近,但微创入路UKA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膝关节屈曲度的恢复速度更快,且膝关节功能的近期恢复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 微创入路单踝置换术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原文传递
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闫正 刘志英 +4 位作者 郑海蓉 白伟侠 路江浩 贾晓蒙 雷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4例、试验组45例完成研究。术后第1天开始对照组患者服用麦芽糊精,2次/d,3 g/次,连续服用14 d;试验组患者服用复合益生菌,2次/d,3 g/次,连续服用14 d。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疼痛VAS评分、关节炎严重程度WOMAC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GS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组内术后第3天G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SF-36总分及活力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服用复合益生菌可改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以及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 GSRS评分 VAS评分 SF-36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严为海 王武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的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经随机信封法分组,为常规组与中药组,均44例。常规组术后...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的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经随机信封法分组,为常规组与中药组,均44例。常规组术后行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落实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治疗。治疗3周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中医组(95.45%)较常规组(79.55%)高(x2=5.091,P=0.024);中药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评分低于常规组(t=7.046、7.789、6.083、5.287,P<0.001);中药组IL-1、TNF-a、IL-6表达低于常规组(t=4.914、6.653、5.139,P<0.001);中药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t=5.209,P<0.001)。结论 为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可获得较理想疗效,以促进症状缓解,降低炎症反应,以促使膝关节功能优化,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独活寄生汤 炎症因子 类风湿关节 中医症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
7
作者 郑颖 陈小莉 +2 位作者 黄剑美 林销 陈铃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解决老年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改善中老年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膝疼痛、提高生活质量。TKA术后早期易发生患肢肿胀、疼痛、血肿等并发症,对患者早期...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解决老年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改善中老年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膝疼痛、提高生活质量。TKA术后早期易发生患肢肿胀、疼痛、血肿等并发症,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李静 祁燕霞 翟飞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47-948,共2页
目的对比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OA)的效果。方法96例单侧OA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UKA组和TKA组,比较两组的三维步态、运动学参数、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U-KA组的步速、步频、步长、患... 目的对比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OA)的效果。方法96例单侧OA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UKA组和TKA组,比较两组的三维步态、运动学参数、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U-KA组的步速、步频、步长、患单腿支撑时间、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均高于TKA组,步态周期短于TKA组,VAS评分低于TKA组(P<0.05)。结论UKA可改善单侧OA患者的三维步态,提升膝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膝骨关节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9
作者 张分 方益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86-0189,共4页
探讨晚期骨关节炎(OA)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OA患者30例作为本次试验对象,收集时间以2020年1月~2024年7月为准,按治疗方案分组,每组15例。观察组行TKA治疗,对照组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Ad)治疗,对比两... 探讨晚期骨关节炎(OA)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OA患者30例作为本次试验对象,收集时间以2020年1月~2024年7月为准,按治疗方案分组,每组15例。观察组行TKA治疗,对照组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Ad)治疗,对比两组整体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且术后的膝关节量表(HS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观察参数值均居于更优的情形(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骨保护素(OPG)观察参数值、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观察参数值、骨钙素(BGP)观察参数值均居于更高的情形(P<0.05);观察组经计算有更低的不良反应率数据(P<0.05)。结论 TKA治疗晚期OA的手术疗效佳,可恢复其膝关节功能,显著改善其骨代谢指标,且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晚期骨关节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使用方法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闫昌葆 陈百成 +4 位作者 赵宝辉 张建彬 董江涛 邢栋 康慧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使用方法对术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20例应用全程止血带技术,20例应用中途止血带技术,通过比...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使用方法对术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20例应用全程止血带技术,20例应用中途止血带技术,通过比较两组的出血量、术后临床症状及功能的KSS评分等对2种止血带使用方法的早期临床效果加以评价。[结果]虽然2种止血带技术总的手术出血量差别不显著,但是应用中途止血带技术组患者术后出血量(581±263.9ml)少于全程止血带技术组(853±295.5ml),中途止血带组术后伤口红肿天数(3±1.1d)少于全程止血带组(8±1.3d),早期KSS临床评分中途止血带组(55.1±4.9)高于全程止血带组(43.3±5.4);功能评分中途止血带组(45.0±4.4)高于全程止血带组(32.5±8.5)。关节血肿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不显著。[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中途止血带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明显改善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及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止血带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两下肢受力不对称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青川 肖丽英 +2 位作者 李志昌 董雪 林剑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3,共5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晚期膝骨关节炎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手段。已有研究发现,单侧TKA术后两下肢受力不对称,对侧膝关节承担更大载荷,从而使骨关节炎加重面临再次置换的风险。综述单侧TKA术后可能引起两下肢受力...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晚期膝骨关节炎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手段。已有研究发现,单侧TKA术后两下肢受力不对称,对侧膝关节承担更大载荷,从而使骨关节炎加重面临再次置换的风险。综述单侧TKA术后可能引起两下肢受力不对称的影响因素,主要介绍下肢力线、疼痛、肌肉、本体感受、心理原因等;同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人体总的影响效果、人体对不对称载荷的补偿机制以及临床干预手段。通过对单侧TKA术后两下肢受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制定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手段,用以减小患者对侧膝关节发展为骨关节炎甚至置换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 受力对称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病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辉 吕厚山 +5 位作者 赵刚 韩丹 吴学东 叶欣 李传福 别春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研究肥胖(根据体重指数)是否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危险因素。[方法]由同一组医生使用同一种假体对320例520个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肥胖组功能评分较超重组、非肥胖组为低(分别P&...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研究肥胖(根据体重指数)是否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危险因素。[方法]由同一组医生使用同一种假体对320例520个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肥胖组功能评分较超重组、非肥胖组为低(分别P<0.05),但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平均28.3个月的随访,无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各组术后均明显提高,各组提高的幅度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肥胖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增高。[结论]肥胖病人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多,包括伤口愈合、感染、内侧副韧带损伤,注意伤口缝合技术和保护内侧副韧带可减少此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 肥胖 疗效评定 并发症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肥胖病人 疗效观察 术后 围手术期并发症 内侧副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5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晖 马超 +3 位作者 秦泗通 王涛 许永 那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2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度、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膝关节HSS评分的变化,同时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恢复一年后,下肢力线的恢复情况以及双下肢等长情况。结果经过手术的治疗及12个月的恢复,手术后患者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度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18.0±5.8)°、(19.7±1.2)°和(42.2±17.5)°,与手术前相比较,[(168.9±2.6)°、(1.3±0.5)°和(147.3±22.7)°],患者的膝关节股胫角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大幅提高,屈曲挛缩度大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的治疗及12个月的恢复,患者的膝关节H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88.3±5.1)和(19.3±1.3)分,同术前相比[(31.2±10.1)分、(14.3±1.1)分],均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患者并无下肢不等长、术后跛行和严重感染情况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和膝关节HSS评分有显著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膝内翻 合并屈曲挛缩畸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病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云强 陈艺新 +5 位作者 赵滨 贾湘谦 栾波 肖杰 薛向东 宋开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TKA)治疗重症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采用TKA共治疗21例24膝,其中晚期骨性关节炎15例17膝,类风湿关节炎4例5膝,全膝关节结核2例2膝.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护软组织平衡,保...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TKA)治疗重症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采用TKA共治疗21例24膝,其中晚期骨性关节炎15例17膝,类风湿关节炎4例5膝,全膝关节结核2例2膝.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护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平均随访2.5年,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58°(30°~100°)改善到96°(60°~120°),疼痛、跛行明显改善,无感染.结论对疼痛、畸形、明显影响功能、年龄在60岁以上的重症膝关节病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重症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雷胜梅 张玉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635-2636,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ssel thrombosis,DVT)常见于腘静脉、股静脉等,而栓子脱落时常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肝栓塞(liver embolism,LE)等,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吕厚山等报道国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ssel thrombosis,DVT)常见于腘静脉、股静脉等,而栓子脱落时常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肝栓塞(liver embolism,LE)等,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吕厚山等报道国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40.0%~58.3%,因此,预防TKA、THA术后下肢DVT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良龙 王万春 +2 位作者 成明华 彭中财 李康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 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 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87±3.9)分,优良率91.5%;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6±9.9)分,优良率66.6%。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方面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参与的个体化护理管理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蕾 万顺新 +2 位作者 韩东明 易鑫明 江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的个体化护理管理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单侧TKA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的个体化护理管理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单侧TKA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的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水平、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TKA相关知识、并发症预防和术后康复训练知识评分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方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单侧TKA患者实行家属参与的个体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 认知水平 应对方式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延杰 郝军 高文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0期20-21,共2页
目的:评价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的差异。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照置换方案进行分组,双膝组(n=26,52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34,34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的差异。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照置换方案进行分组,双膝组(n=26,52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34,34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置换术后1年随访,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双膝组显著低于单膝组(P=0.039,0.04);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23)。结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同期双侧 选择性单侧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专案管理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和 唐月琴 +1 位作者 林春霞 高小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5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医院就诊的76例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低体温预... 目的探讨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医院就诊的76例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低体温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专案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阶段体温情况及术后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min内各阶段体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专案护理,改善围术期各阶段体温情况、减少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专案管理 老年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影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振中 时剑辉 +2 位作者 王岩 陈丽丽 张宇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5例,28例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3D截骨模具组),37例常规操作完成手术(常规组)。对比两组患...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5例,28例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3D截骨模具组),37例常规操作完成手术(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X线片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胫骨后矢状位倾角(STCA)及胫骨平台切线与冠状位胫骨解剖轴夹角(MPTA);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HSS评分。结果:1、3D截骨模具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上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3D截骨模具组患者的STCA相对于常规组更为接近后倾3°(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具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引流量,同时3D打印截骨模具组术后的胫骨平台截骨的后倾更接近于预期的后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截骨模具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