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骨瓣技术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陶晓刚 陈若琨 +2 位作者 薛亚轲 孙剑瑞 魏新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索双骨瓣技术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骨瓣组和单骨瓣组,每组30例。结合术中术后资料,记录两组... 目的探索双骨瓣技术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骨瓣组和单骨瓣组,每组30例。结合术中术后资料,记录两组术中静脉窦损伤情况、术区骨质缺损大小、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结果双骨瓣组术区骨质缺损2.0~4.2 mm,平均(2.78±0.70)mm;单骨瓣组术区骨质缺损4~11 mm,平均(7.78±1.6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骨瓣组术中乙状窦损伤1例,单骨瓣组术中乙状窦损伤3例。双骨瓣组1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颅内感染;单骨瓣组1例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结论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双骨瓣开颅可减少骨质缺损,确保手术安全、高效进行,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骨瓣 下乙状窦后入 开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孙博宇 宋燕飞 +1 位作者 吴子睿 孙国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辅助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76例接受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AR辅助骨瓣成型分为AR组(40...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辅助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76例接受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AR辅助骨瓣成型分为AR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AR组应用3D Slicer软件重建包括横窦和乙状窦等结构在内的3D影像学模型,应用AR技术在头皮标记横窦和乙状窦走形,并定位关键孔,完成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对照组则根据影像学结果凭经验完成骨瓣成型。结果AR组患者均成功重建3D影像学模型,并应用AR技术顺利辅助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与对照组比较,AR组开颅时间缩短,骨窗面积减少,关建孔定位更准确。出血量、静脉窦损伤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AR技术能够准确辅助标定横窦和乙状窦走形,精准定位关键孔,对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实现开颅微创化、精准化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下乙状窦后锁孔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刚 戴勇 +3 位作者 赵伟 陈佳磊 汪志峰 陈振华 《交通医学》 2024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分析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VD治疗的舌咽神经痛患者32例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目的:分析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VD治疗的舌咽神经痛患者32例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中术后舌咽神经痛完全缓解31例(96.9%),部分缓解1例(3.1%)。随访时间3月~6年,有1例患者在术后3年内复发,表现为吞咽时颈前方轻微疼痛;1例术后出现轻微声音嘶哑,3月后恢复。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长期效果良好,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责任血管的判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下乙状窦后锁孔 显微血管减压术 疼痛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政刚 齐洪武 +5 位作者 张旭东 樊丰势 张卫宁 程建业 王帅 赵亚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内听道部分,锐性剥离面神经上残存肿瘤。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45例(92%),次全切除4例(8%),全组无死亡病例。面神经解剖保留42例(86%),术后2周功能保留36例(73%);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14%),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6%)。1例手术区血肿再手术清除。37例随访0.5~5年,平均2.8年,肿瘤无复发,均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较好方法,肿瘤的全切率高,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地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被引量:7
5
作者 彭玉平 樊俊 +4 位作者 俞磊 李煜 邱明兴 胡正 漆松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囊肿。结果6例囊肿及其包膜全部切除。术前症状完... 目的探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囊肿。结果6例囊肿及其包膜全部切除。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出现轻微面瘫1例,2周后恢复;出现面瘫、听力下降1例,3个月后恢复。全部病人无需拆线,术后3—5d出院。6例病人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合理使用手术器械和掌握手术技术前提下,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是一种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观察清楚、视野死角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桥小脑角 神经内镜 全程 锁孔 下乙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技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全 谭源福 肖绍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的22例桥小脑角区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瓣开颅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损伤乙状窦和横窦,均获得满意的术野显露。骨瓣形成平均用时55m...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的22例桥小脑角区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瓣开颅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损伤乙状窦和横窦,均获得满意的术野显露。骨瓣形成平均用时55min,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术安全、可行,骨瓣复位后保持了原有的解剖结构。术中关键点是根据颅骨表面解剖标志定位,以良好地显露及避免损伤乙状窦和横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切开术 颅底 脑桥小脑角 下乙状窦后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兴宝 罗俊力 +5 位作者 刘云 刘松 李敏 杨云华 李栋平 王典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内窥镜视屏图像引导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内窥镜视屏图像引导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单侧轻微面瘫2例、单侧面部麻木1例。结论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窥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具有微创、简便、舒适和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下乙状窦后入 神经内镜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杨骐 周洪语 +4 位作者 徐纪文 赵晨杰 马军峰 刘强强 叶晓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骨孔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VD病例资料,其中34例使用单骨孔骨瓣成形开颅,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总结骨瓣成形开颅的技术要点,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骨孔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VD病例资料,其中34例使用单骨孔骨瓣成形开颅,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总结骨瓣成形开颅的技术要点,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骨瓣成形开颅的病人,手术操作顺利,术区显露满意,无硬膜、静脉窦损伤,术后骨瓣复位良好,未见脑脊液漏、枕部皮下积液等并发症。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病人,3例(15%)发生枕部皮下积液,1例发生(5%)脑脊液漏。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开颅操作安全,恢复颅骨结构的完整性,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骨瓣成形 下乙状窦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立华 刘运生 +5 位作者 袁贤瑞 方加胜 马建荣 奚健 杨治权 霍雷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36-114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本文探讨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损伤。方法:对13例听神经瘤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丿”形皮肤切口,后颅窝开颅术改咬骨窗为开骨瓣... 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本文探讨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损伤。方法:对13例听神经瘤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丿”形皮肤切口,后颅窝开颅术改咬骨窗为开骨瓣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11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术后3~15个月复查,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Ⅰ~Ⅱ级8例、H-BⅢ~Ⅳ级4例、Ⅴ级1例。术后7例可监测到听力(53.8%),5例保留了有效听力(38.5%),其中3例听力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充分利用了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脑暴露;同时,骨瓣解剖复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并有利于美容。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乙状窦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 手术 “锁孔”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刚 贺慧兰 +1 位作者 韩玉梁 宋锦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观察切除程度、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Ⅱ...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观察切除程度、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Ⅱ级)16例,大部分切除10例,部分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或部分切除者术后均行γ刀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20例,症状基本同术前及加重者9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肺部感染4例,后组颅神经损伤3例,颅内感染1例,昏迷伴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桥小脑角脑膜瘤可选择经枕下乙状窦后的手术入路,术中妥善处理大血管,注意神经和脑干的保护,提高肿瘤切除的技巧,针对性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脑膜瘤 下乙状窦后入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颅骨重建技术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正祥 刘英亮 +5 位作者 章文斌 杨坤 胡新华 邹元杰 张岩松 阚文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3D-CT颅骨重建在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区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开颅22例,右侧18例。术前应用3D-CT颅骨重建技术重建颅后窝骨质,明确... 目的探讨3D-CT颅骨重建在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区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开颅22例,右侧18例。术前应用3D-CT颅骨重建技术重建颅后窝骨质,明确横窦、乙状窦静脉窦沟及星点、顶乳缝前角、枕乳缝、二腹肌沟,在颅骨内表面借横窦乙状窦沟交界处设置"关键孔",颅骨外表面测量"关键孔"与顶乳缝前角、星点及二腹肌沟距离及角度。根据术前规划进行开颅。结果术中无静脉窦破裂出血,无明显骨质缺损,开颅快捷。"关键孔"能清晰暴露横窦乙状窦交界处有34例,未能清晰暴露6例。左侧星点与"关键孔"中心距离为6.7~20.6 mm,平均(14.0±3.6)mm;右侧6.9~19.4 mm,平均(13.9±3.7)mm。星点与"关键孔"中心连线及星点与二腹肌沟连线组成的角度左侧(4~45)°,平均(25±12)°;右侧(4~49)°,平均(24±13)°。结论应用3D-CT颅骨重建技术协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操作简单快捷,骨瓣缺损少,有利于静脉窦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病变 显微手术 下乙状窦后入 3D-CT颅骨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学东 李建涛 +2 位作者 于洋 罗光东 刘书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270-271,共2页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2.2 cm×1.9 cm^6.6 cm×5.3 cm,均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骨窗大小约4 cm×3 cm^5 cm×4 cm。结果肿...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2.2 cm×1.9 cm^6.6 cm×5.3 cm,均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骨窗大小约4 cm×3 cm^5 cm×4 cm。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近全切除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2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6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14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能够较好的保护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英文)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A Samii M Samii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或Meckel's腔,其中6例伴有脑干受压移位,3例有岩尖骨性改变,5例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前有听力者9例,其中1例因肿瘤巨大,术后听力丧失。出院后随访,7例、3例和1例面神经功能分别恢复至1级、2级和3级。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用的乙状窦后改良入路,适合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s腔扩展的岩斜区大型肿瘤的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岩斜区脑膜瘤 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结节 颅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兰静 江普查 +3 位作者 曹长军 陈礼道 赵宇航 杨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5)。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31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1例,Ⅴ级7例,Ⅵ级1例。出院后随访2~24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准确把握面神经与肿瘤关系的各分型以及术中的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显著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下乙状窦后入 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A.Samii M.Samii 凌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 目的总结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72.7%),次全切除3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2例(18.2%),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处理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该入路明显扩大对中颅窝和上斜坡的显露,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同时累及中颅窝的岩斜区肿瘤的良好途径,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学 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三叉神经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铁辉 许华 +3 位作者 蔺友志 张毅 李明 韩凤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目的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 目的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况和周围毗邻关系。结果①以星点-乳突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作2.0cm直径的骨窗,可以充分暴露桥小脑角区。②采用不同角度内镜,可扩展对桥小脑角立体结构的暴露,直接对血管与神经接触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利于查明手术显微镜难以观察的部位。结论利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对脑神经、脑干、小脑的牵拉,能够更好地显露桥小脑角结构,准确确定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下乙状窦后锁孔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中后半规管安全区的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海艳 杨静媛 +2 位作者 李幼琼 刘帅辰 周建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095-7096,共2页
目的目的寻找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手术中切除后半规管的安全区域。方法 120例名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测。结果用CT测量了5个参数:L1为横断面中通过总骨角与后半规管平行的线,L2是该横断面的正... 目的目的寻找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手术中切除后半规管的安全区域。方法 120例名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测。结果用CT测量了5个参数:L1为横断面中通过总骨角与后半规管平行的线,L2是该横断面的正中矢状线。A是内听道后壁位于总骨角水平的点,B是L1和内听道后壁的交点。L3是冠状面上通过后半规管的线,L4是该冠状面的正中矢状线。点C是总骨角,点D是壶腹部,点E是位于后半规管所在平面的内听道后壁点。L1和L2的交角分别是右侧(41.76±5.64)°,左侧(43.40±5.25)°,P=0.003。点A、B的距离是(0.59±0.13)cm。L3和L4的交角分别是右侧(16.57±6.51)°,左侧(17.57±6.98)°,P=0.017。点C、D的距离是(0.60±0.05)cm。点E到直线CD的距离是(0.48±0.09)cm。结论本次研究所确定的安全区较以往更加精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 下乙状窦后入 听神经瘤 数字化人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昭 刘如恩 +1 位作者 夏小雨 李荣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术中有明确的血管压迫,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6例患者血管压迫不明显,行MVD+三叉神经梳理术...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术中有明确的血管压迫,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6例患者血管压迫不明显,行MVD+三叉神经梳理术(TNC);3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离断术(PSR),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对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1例行MVD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26例,延迟缓解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6例行MVD+TNC的患者和3例行PSR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均立即缓解。结论为提高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愈率,应根据术中不同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老年人及不能耐受第二次手术的患者,更应积极行PSR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下乙状窦后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改进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立华 刘运生 +3 位作者 马建荣 刘志雄 王森林 杨治权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 显微手术 切除 听神经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脑脊液释放方法在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宇翔 倪红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脑脊液释放在大型听神经瘤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3级或以上听神经瘤病例资料,采用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剪开硬脑膜前,经枕大池释放脑脊液。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78.9%),次全切除8例(21.1%)。术后常... 目的探讨改良脑脊液释放在大型听神经瘤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3级或以上听神经瘤病例资料,采用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剪开硬脑膜前,经枕大池释放脑脊液。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78.9%),次全切除8例(21.1%)。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无一例术区出血、小脑挫伤,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体积为3级或以上听神经瘤时,剪开硬脑膜前,经枕大池释放脑脊液,能避免小脑挫伤,且可迅速暴露肿瘤。这种改良脑脊液释放方法对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及脑干等重要结构保护至关重要,具有安全、简单、微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大型 脑脊液释放 改良 下乙状窦 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