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旭 刘俊雄 +2 位作者 雷书宏 陈丹祎 陈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32-232,共1页
目的 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之前和... 目的 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之前和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以及患者脊柱凸角度。结果患者得到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脊柱后凸角度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小强 周其佳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2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单侧穿刺... 目的 :探讨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这25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25例患者手术前、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脊椎的Cobb角(头侧端脊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脊椎下缘垂线的交角)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这25例患者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脊椎的Cobb角均明显小于手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25例患者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脊椎的Cobb角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25例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 :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确切,而且远期效果和近期效果相同,安全性也很高。因此,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肖裕春 谢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6期58-58,60,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给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模拟视觉评分)、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给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模拟视觉评分)、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以及脊柱后凸角度。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脊柱后凸角度低于手术前,JOA评分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4
作者 郭志宏 李翀 +3 位作者 尹毅 陆轲 陈是煌 陈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220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94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PK...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220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94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26例)。记录手术情况及疼痛VAS评分,测量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两组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OVCF可达到与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相同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后外侧入路单侧弓根穿刺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堂五 张禹 王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每组59例。...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每组59例。单侧组行单侧穿刺PVP治疗,双侧组行双侧穿刺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单侧椎弓根穿刺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与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单侧穿刺 功能 双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轻度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6
作者 马树伟 吴继功 +6 位作者 陈志明 高博 郝永玉 王加旭 刘明立 张书丰 李海侠 《骨科》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轻度退行性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中心接受治疗的36例跳跃型双节段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 目的探讨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轻度退行性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中心接受治疗的36例跳跃型双节段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在“G”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根据伴或不伴退行性侧凸分为侧凸组和非侧凸组,侧凸组16例,男2例,女14例;年龄64~76岁,平均69.94岁;非侧凸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60~77岁,平均68.42岁。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椎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侧凸组术前、术后侧凸Cobb角。结果侧凸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非侧凸组[(56.55±5.99)min vs.(40.35±4.59)min],透视次数多于非侧凸组[(26.18±5.31)次vs.(21.62±3.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DI自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逐步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头、尾侧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组术后即刻的侧凸Cobb角为9.94°±2.05°,术后3个月为9.87°±1.56°,术后12个月为9.31°±1.30°,均较术前(13.19°±1.33°)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伴退行性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胸腰椎OVCF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相同术式治疗不伴侧凸的该类病人相比,手术时间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脊柱侧 单侧穿刺 经皮体后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永杰 谭伦 +6 位作者 张红 庆翁贞 焦胜 罗显红 吴明鑫 彭育超 邱进彪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PKP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78),无效组(n=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PKP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78),无效组(n=14).对PKP治疗效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9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78例(84.78%),无效者14例(15.22%).有效组与无效组骨水泥用量、手术穿刺方法、术前骨密度值、椎体骨折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用量过多、单侧穿刺手法、术前低骨密度值、多椎体骨折数均是PK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良好,骨水泥用量、手术穿刺方法、术前骨密度值、椎体骨折数均会影响PKP术后疗效,临床可针对上述情况给予防治措施,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爆裂性骨折 经皮单侧体后成形术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帅 查正 查兴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单侧组均少(短)于双侧组(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3例、双侧组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Cobb角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穿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单侧穿刺术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双侧穿刺经体后成形术 脊柱胸腰段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体位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
9
作者 李亮 周正新 +5 位作者 杜宇辰 余奥 赵金旭 刘涛 朱磊 康金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患者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过伸体位单侧PKP治疗,18例19椎)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PKP治疗,18例22椎)。记录两组...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患者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过伸体位单侧PKP治疗,18例19椎)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PKP治疗,18例22椎)。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0 d疼痛VAS评分: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0 d椎体前缘高度比:两组均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30 d后凸角:两组均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1)。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根、脊髓马尾以及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静脉栓塞、骨水泥渗漏等情况。结论与常规单侧PKP治疗相比,过伸体位单侧PKP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骨折复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 单侧经皮体后成形术 Kummell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反应及骨水泥弥散情况的影响
10
作者 张果 张正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肾上腺素(E)、C反应蛋白(CRP)以及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1、6个月,两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骨水泥弥散效果,减轻创伤反应,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横突-弓根外侧入路 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面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ASOTLF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美健 林四龙 郑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7-609,656,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面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ASOTLF)的疗效。方法选择行PKP手术的ASOTLF患者85例,按照不同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双平面穿刺)和对照组(传统单侧穿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 目的探讨双平面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ASOTLF)的疗效。方法选择行PKP手术的ASOTLF患者85例,按照不同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双平面穿刺)和对照组(传统单侧穿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分布均匀度、功能恢复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更长,术中透视次数明显更多(P<0.05)。观察组骨水泥分布均匀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术后12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P<0.05)。手术前、术后1天、术后12月,观察组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天、术后12月的VAS、ODI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术后1天、术后12月,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平面穿刺PKP治疗ASOTLF疗效满意,且双平面穿刺入路骨水泥分布均匀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OTLF 双平面穿刺 经皮体后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治疗老年中上段胸椎体破裂骨折患者的疗效
12
作者 张敏辉 毕若杰 +5 位作者 王月 郭志良 张恒 高岩 马姗姗 郭益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中上段胸椎体破裂骨折患者接受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的疗效及术后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上段胸椎骨折伴锥体后壁破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老年中上段胸椎体破裂骨折患者接受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的疗效及术后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上段胸椎骨折伴锥体后壁破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固本益髓灸法干预。两组术后均接受骨折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指标、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椎体高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vs 14%,χ^(2)=4.891,P<0.05)。研究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D-二聚体、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血栓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治疗中上段胸椎骨折伴锥体后壁破裂患者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经皮体后成形术 中上段胸骨折 体后壁破裂 固本益髓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春雷 王岩群 +1 位作者 王卫国 张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2.63±6.35)min、X线暴露时间(16.72±4.4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5.62±8.92)、(19.02±4.45)min,出血量(13.57±2.57)ml少于对照组的(22.52±6.73)ml(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相比,二者疗效与预后相当,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且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伤椎的生理学结构,但前者治疗的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单侧经皮体后成形术 双侧经皮体后成形术 老年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明鉴 马红兵 +3 位作者 石化洋 梁益建 曾勇 王俊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5月,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单侧...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5月,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球囊扩张PKP治疗OVCF42例(A组),并与同期43例单纯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PKP治疗的OVCF患者(B组)比较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A组男6例,女36例;年龄59~93岁,平均76.5岁。骨折涉及胸椎27个节段,腰椎31个节段。根据Zoarski和Peh骨折压缩程度分级法,轻度15个节段,中度38个节段,重度5个节段。骨折至入院时间3h~21d,平均7d。B组男9例,女34例;年龄54~82岁,平均75.3岁。骨折涉及胸椎26个节段,腰椎35个节段。根据Zoarski和Peh骨折压缩程度分级法,轻度21个节段,中度36个节段,重度4个节段。骨折至入院时间1h~20d,平均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A、B组分别有4例(9.5%)和5例(11.6%)发生骨水泥泄漏。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3d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均较术前降低(P<0.01);A组术后3d、6个月椎体压缩率及术后3d椎体高度恢复率均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后凸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A组术后3d、6个月后凸角度及术后3d恢复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球囊扩张PKP治疗OVCF疗效优于单纯PKP,对单纯PKP无法治疗的重度OVCF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手法复位 单侧穿刺 经皮体后成形术
原文传递
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亮 李栋 +2 位作者 王栋 刘凯 张庆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50-52,57,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术中指标、腰椎功能障碍、疼痛程度及骨代谢水平.结果: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功能障碍、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代谢水平的各个维度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均可对椎体起到支撑作用且不影响骨代谢指标,但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较双侧穿刺手术效率更高,对功能及疼痛的改善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单侧经皮穿刺成形术 双侧经皮穿刺成形术
原文传递
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防治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磊 王黎明 +5 位作者 王刚锐 徐杰 郑圣鼐 曾逸文 蒋纯志 桂鉴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2003年4月-2008年1月应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原因,防治骨水泥渗漏。方法:本组43例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65~92岁,平均67.7岁;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共66个椎体... 目的:探讨2003年4月-2008年1月应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原因,防治骨水泥渗漏。方法:本组43例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65~92岁,平均67.7岁;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共66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最多一次穿刺四个椎体。根据X线片对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66个椎体共5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7.6%,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但一般无不良后果发生,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手术操作规范,骨水泥渗漏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骨水泥 单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角度与骨水泥分布情况的关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廖旭昱 周雷杰 +1 位作者 马维虎 韩金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时穿刺角度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112例,病变椎体为T10~L4共147节,术后第2~3天注射椎体行CT扫描,在PACS影像...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时穿刺角度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112例,病变椎体为T10~L4共147节,术后第2~3天注射椎体行CT扫描,在PACS影像浏览器IE 4.0上根据骨水泥分布情况进行穿刺角度测量。结果单侧穿刺骨水泥中心分布119节椎体,偏心分布28节椎体。T10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2.56°~16.23°(14.79°±1.32°),偏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0.26°~15.71°(12.38°±1.18°);T11~L2单侧穿刺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的穿刺角度为15.24°~26.40°(17.86°±2.10°),偏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0.38°~14.76°(13.5°±1.15°);L3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4.69°~22.57°(17.56°±2.05°),穿刺角度在10.58°~16.40°(11.63°±1.27°)时骨水泥呈偏心分布;L4椎体骨水泥中心分布时内倾角度为15.57°~24.60°(18.54°±2.16°),偏心分布时角度为13.24°~17.25°(15.34°±1.21°)。结论掌握适当的内倾角度(15°~20°),单侧穿刺行PKP能够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中心分布,减少手术时间和风险,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黏合剂 单侧穿刺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威 王斐 吴陈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单侧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对侧椎体骨密度变化。结果术前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为(0.675±0.114)g/...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单侧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对侧椎体骨密度变化。结果术前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为(0.675±0.114)g/cm^2,术后6、12个月椎体含假体骨密度分别为(1.203±0.301)、(1.185±0.218)g/cm^2,去假体骨密度分别为(0.765±0.126)、(0.728±0.115)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8.24、14.88、8.12,P<0.05);术后6、12个月手术对侧椎体去假体骨密度高于邻近椎骨密度值[(0.626±0.108)、(0.622±0.103)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7.95,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PKP可明显提高对侧椎体骨密度,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弓根穿刺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椎体成形术的入路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化洋 何睿 +3 位作者 马红兵 陈玲 胡明鉴 曾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时相关的损害。方法复习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与椎骨矢状...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时相关的损害。方法复习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与椎骨矢状面成30°~45°的角度穿刺,均能顺利进针并使针尖到达椎体中部的前份;临床手术按前述方法均可安全完成,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1.8土0.3)cm、(1.4±0.4)cm及(28.4±10.2)°改变为术后的(2.2±0.4)cm、(2.3±0.3)cm及(19.2±4.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都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cm。结论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的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 单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20
作者 郑小庶 朱跃君 +2 位作者 戴青东 谢秋阳 张晓晨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术中穿刺途径不同将11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5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和双侧组(59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术中穿刺途径不同将11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5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和双侧组(59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1(7.7±2.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均短(少)于双侧组(P<0.01)。单侧组11例(19.00%)、双侧组8例(13.56%)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两组术后第2天及3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第2天及3个月疼痛VAS评分、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术后第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双侧组小于单侧组(P<0.01)。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达到满意且相近的临床效果,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更少,而双侧穿刺具有更好的椎体前缘高度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单侧穿刺 双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