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数字化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质量控制研究
1
作者 谭展 刘辉 +1 位作者 马睿 谭光享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数字化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设备质量控制方法,为制定数字化SPECT设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伽玛照相机性能测试》(NEMA NU1-2018)和心脏数字化SPECT设备相关厂家执行的... 目的:研究心脏数字化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设备质量控制方法,为制定数字化SPECT设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伽玛照相机性能测试》(NEMA NU1-2018)和心脏数字化SPECT设备相关厂家执行的设备日常质量保证的测试方法,采用一种通用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使用半导体碲锌镉(CZT)材料且扫描时探头多角度转动的心脏数字化SPECT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内容包括设备系统能量分辨率、系统均匀性、系统扫描灵敏度、带散射的断层空间分辨力和系统最大计数率5个检测项目。结果:检测结果与厂家要求相比较,系统能量分辨率、系统均匀性、系统扫描灵敏度、带散射的断层空间分辨力和系统最大计数率等5个项目的第1次检测结果分别为5.8%、8%、67811计数/(min·MBq)、4.91 mm和1.8×10^(6)s^(-1),第2次检测结果分别为5.6%、6%、68297计数/(min·MBq)、4.96mm和1.8×10^(6)s^(-1),均符合厂家指标的要求。结论: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科学并客观评价此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为制定数字化SPECT设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锌镉 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质量控制 心脏 系统能量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衰减校正在IQ-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珺奇 焦建 +5 位作者 牟甜甜 张烨虹 解小芬 米宏志 王蒨 张晓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以无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IQ-SPECT模式采集图像,采用4DM软件对心肌节段的放射性摄取值(%)和17节段自动评分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价,比较CT衰减校正(AC)对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对59例行静息+负荷SPECT MPI结果为阴性... 目的:以无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IQ-SPECT模式采集图像,采用4DM软件对心肌节段的放射性摄取值(%)和17节段自动评分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价,比较CT衰减校正(AC)对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对59例行静息+负荷SPECT MPI结果为阴性,且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未见狭窄或狭窄<50%,对其静息心肌灌注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58.3±9.8)岁,体质指数(24.9±3.4)/(kg/m^2)。采用4DM软件比较衰减校正前后左心室5个大的心肌节段(心尖、前壁、间隔、下壁和侧壁)的放射性摄取值(%),以及17个心肌节段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AC后受检者下壁和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显著性升高,心尖部的放射性摄取值(%)则明显降低(P<0.05)。AC后86%(51/59)的下壁和85%(50/59)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升高,100%(59/59)心尖部放射性摄取值(%)均降低。采用17节段5分法的评分系统,AC后多数下壁(78%,46/59)、间隔(59%,35/59)和心尖部(69%,41/59)的评分保持不变。但对女性患者,AC后42%(13/31)的前壁和心尖部评分值均增加,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结论:IQ-SPECT模式下,AC会导致受检者下壁和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明显升高,心尖部则显著降低。临床医师在图像判读时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衰减校正 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一秋 石洪成 +4 位作者 顾宇参 陈曙光 朱玮珉 修雁 李蓓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CT/CT显像的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结合全身骨显像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脊柱病灶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良性病变以及不能确定诊断。分别计算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和不能明确诊断的百分率及其95%CI,并采用2χ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对57处病灶的分析结果显示,SPECT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26处,占45.6%(26/57),95%CI为32.7%~58.5%;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31处,占54.4%(31/57),95%CI为41.4%~67.3%。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2处,占91.2%(52/57),95%CI为83.9%~98.6%;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处,占8.8%(5/57),95%CI为1.4%~16.1%;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显著高于SPECT图像(2χ=27.20,P〈0.05)。结论对脊柱单发病灶,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的SPECT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脑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红珠 邹小兵 +3 位作者 唐春 程木华 曾小璐 邹园园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0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5%,主要表现在双侧海马回、颞叶、额叶、岛叶、扣带回、枕叶等部位,其中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有15例(15/42),右侧大脑半球有11例(11/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891,P=0.345)。(2)将孤独症患儿按年龄分组,〈3岁组和≥7岁组额叶低灌注发生率较3~5岁组(5/22)、5~7岁组(3/22)显著降低(x^2=7.793,P=0.045),而总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四个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x^2=3.772,P=0.287)。结论孤独症患儿存在海马回、颞叶、额叶等多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部位未有大脑半球侧化现象;提示孤独症的发生与上述部位的脑功能改变有关,且患儿3~7岁阶段可能存在暂时的大脑额叶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脑CT及MRI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娟 潘晓雯 +2 位作者 朱家瑞 川玲 吕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52-753,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por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por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MRI PVS 持续植物状态 脑血流灌注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应用中的临床问题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林玉江 林勇 +2 位作者 王德春 杨利民 魏见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5-1920,共6页
背景:目前MRI等检查在脊柱外科某些疾病的精准诊断定位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发现其在临床诊断定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 背景:目前MRI等检查在脊柱外科某些疾病的精准诊断定位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发现其在临床诊断定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住院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与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比较,总结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腰椎小关节突紊乱、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腰背部疼痛以及脊柱恶性肿瘤诊断定位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因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腰椎小关节突紊乱、术后腰背部疼痛以及脊柱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然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特异性差,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诊断方面存在假阳性率,而在溶骨性破坏的脊柱肿瘤诊断方面存在假阴性率;(3)提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骨显像 脊柱外科 精准诊断定位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ix-HR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滑环故障分析与处理
7
作者 施安 《医疗装备》 2002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Helix-HR 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滑环故障 故障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同机融合图像在诊断脊柱骨转移癌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烽 李思进 +5 位作者 武志芳 胡光 卫华 陈艳 张薇 雷智莉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脊柱骨转移癌 ct扫描 单光子 诊断 图像 发射 非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彬 孙浩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4例患者于TIA末次发作后3 d内同日行头颈部CTA和SPECT检查,对CTA和SPE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54例TIA患者中32例(59.26%)CTA检查...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4例患者于TIA末次发作后3 d内同日行头颈部CTA和SPECT检查,对CTA和SPE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54例TIA患者中32例(59.26%)CTA检查显示相应供血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6例(11.11%)。54例TIA患者的脑SPECT灌注显像中43例(79.63%)发现与发作期临床表现一致的低灌注区,其中包括13例CTA图像正常的患者。结论CTA联合SPECT对T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血管造影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骨显影联合磁共振成像对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建强 陈春梦 廖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9期1065-106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骨显影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退行性骨关节炎(OA)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53例OA及33例骨关节正常的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骨显影,对...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骨显影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退行性骨关节炎(OA)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53例OA及33例骨关节正常的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骨显影,对研究关节行SPECT/CT融合断层显影,利用勾画感兴趣区技术(ROI)测定各骨关节最大放射性计数,获得异常关节组和正常关节组的半定量靶/非靶(T/NT)放射性计数比值。在前后2周内完成M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影像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2组比值进行t检验,同时2种影像检查行χ^(2)检验。结果53例OA中46例放射性摄取为不均匀中高度浓聚,其关节放射性计数均值为(4.39±2.02),另7例轻度浓聚为稳定性骨质增生。33例正常组关节均值为(1.43±0.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9,P<0.05)。MRI显示OA多为骨髓水肿、软骨水肿、毛糙、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改变等异常信号。2种影像方法在OA诊断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05),但侧重关节病变不同方面。结论多模态影像SPECT/CT骨显影联合MRI对OA的活动性病灶诊断、评估及随访复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炎 多模态影像 骨显影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骨显像在脊柱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峰 吴春兴 查悦明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7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骨显像在脊柱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临床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准确度。方法选取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SPECT/CT骨显...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骨显像在脊柱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临床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准确度。方法选取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SPECT/CT骨显像,分析患者的脊柱骨转移瘤诊断结果。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SPECT/CT骨显像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准确度为95.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91.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95.7%。脊柱骨转移瘤的转移部位:除5例多发转移患者外,其余42例患者共发现脊柱骨转移灶73处,其中以胸腰椎转移病灶为主,腰椎有19处,胸椎有45处。结论 SPECT/CT骨显像在脊柱骨转移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转移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显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脑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12
作者 郭晋纲 张晓丽 +2 位作者 庄坤 郑永明 郭汝元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9期1156-1158,共3页
本研究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脑静态显像和断层显像观察脑转移瘤患者放疗不同阶段放射性SPECT-CT在同一患者正常脑组织及瘤组织中的浓聚程度,揭示全颅放疗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规律,对SPECT-CT脑静态显像... 本研究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脑静态显像和断层显像观察脑转移瘤患者放疗不同阶段放射性SPECT-CT在同一患者正常脑组织及瘤组织中的浓聚程度,揭示全颅放疗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规律,对SPECT-CT脑静态显像及断层显像诊断脑瘤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脑转移瘤患者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3~72岁,中位年龄52岁,其中肺腺癌脑转移瘤14例,肺鳞癌脑转移12例,乳腺导管癌脑转移12例,鼻咽鳞癌脑转移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 临床价值 脑瘤 价值分析 腺癌脑转移瘤 血脑屏障通透性 静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半定量分析存活心肌
13
作者 杨玲 王雄 +3 位作者 王陆建 刘建中 李思进 曹希成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硝酸甘油 ^99MTC-MIBI 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半定量分析 存活心肌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CT对癫痫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千 《医学文选》 2006年第4期696-697,共2页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为0.5%~0.7%。目前普遍以EEG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主要手段,对于发作期及浅表皮层损害所致的癫痫,其阳性率可达80%,而对于发作间期或深部病灶的阳性率不高,且临床上诊断为癫痫的部...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为0.5%~0.7%。目前普遍以EEG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主要手段,对于发作期及浅表皮层损害所致的癫痫,其阳性率可达80%,而对于发作间期或深部病灶的阳性率不高,且临床上诊断为癫痫的部分患者,EEG无论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无阳性发现。随着CT、SPECT的广泛使用,为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检查手段,特别是癫痫灶的定位,为开展外科手术治疗癫痫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本文就EEG、CT、SPECT对癫痫的诊断进行比较,以了解更多引起癫痫的疾病及早期发现其可能引发的癫痫灶,以达到防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 临床上诊断 癫痫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电图 临床辅助检查 外科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对^(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阴性瘤源性骨软化症致病肿瘤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姝 王玲 +3 位作者 王瞳 邢海群 霍力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目的分析^(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果阴性的瘤源性骨软化症(TIO)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图像特征,探讨其对致病肿瘤准确定位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37例经... 目的分析^(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果阴性的瘤源性骨软化症(TIO)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图像特征,探讨其对致病肿瘤准确定位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37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99m)Tc-HYNIC-TOC SPECT显像结果阴性的TIO患者,回顾性分析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 PET/CT图像特点。结果 37例TIO患者致病肿瘤均为单发,术后病理包括35例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和2例梭形细胞瘤。所有TIO致病肿瘤^(68)Ga-DOTA-TATE PET/CT上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灶,标准化摄取最大值和标准化摄取平均值分别为7. 2±4. 3和4. 3±2. 4,平均最大径为(1. 9±0. 7) cm。37例TIO致病肿瘤,最常见发病部位为下肢(19/37),其次为躯干(11/37)、上/下颌骨(5/37)及上肢(2/37)。24例位于骨组织病灶,最常位于下肢长骨(13/24),多呈偏心性生长(8/13),3例累及骨皮质,同机CT以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多见(14/24),部分呈骨质硬化型改变(9/24),较少累及周围软组织。13例位于软组织病灶,多呈边界清楚等或低密度结节(10/13),1例位于胸膜病灶伴钙化。结论 ^(68)Ga-DOTA-TATE PET/CT能够检出^(99m)Tc-HYNIC-TOC SPECT漏诊的TIO病例。若生长抑素受体高度表达病灶局部见溶骨性或硬化型骨质改变、软组织内等或低密度结节,更倾向于TIO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 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许威毅 《医疗装备》 2022年第2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确诊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确诊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全身骨显像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并完成1年随访,以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中,共检出162个病灶,其中骨转移病灶91个,良性骨改变71个;经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Kappa=0.774),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具有强一致性(Kappa=0.963);以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全身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荣福 张建华 +10 位作者 张春丽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胡怀湘 何晓坤 林景辉 郭凤琴 赵光宇 王彦福 田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分为2组,一组时间间隔为3. 5h,另一组时间间隔为4. 5h。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用定性法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 7%,特异性83. 3%,准确率91. 7%,阳性预测值90. 6%,阴性预测值93. 8%。符合线路SPECT早期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3%, 72. 2%, 85. 4%, 84. 8%, 86. 7%与76. 9%, 57. 1%, 70. 0%, 76. 9%, 57. 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 071,P<0. 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98,P=0. 695)。结论: 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有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并有助于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双时相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性质 符合线路spect 鉴别 -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 双探头符合线路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18FDG 延迟显像 恶性病变 时间间隔 良性病变 T/NT 特异性 准确率 临床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测定甲状腺体积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萍萍 金超岭 +3 位作者 李刚 郑玉民 王猛 甄力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甲状腺质量是^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剂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估算甲状腺质量的方法有手触诊法、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CT测定法、MRI测定法及PET/CT测定法,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核素显像法和超声测... 甲状腺质量是^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剂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估算甲状腺质量的方法有手触诊法、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CT测定法、MRI测定法及PET/CT测定法,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核素显像法和超声测定法。核素显像法又包括平面显像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本研究通过标准模型探讨用SPECT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法(简称断层积分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的准确性.并与平面图像结果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腺体积 体积积分法 超声测定 标准模型 spect断层显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意义
19
作者 杨素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3期93-93,95,共2页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腕舟骨骨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CT融合显像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雄 李湘平 +2 位作者 李晓华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例,肺癌治疗后3例,甲状腺癌手术后3例,下咽癌放疗后1例,不明原发灶4例,行全身或颈部PET-CT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报告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28处PET-CT显像阳性20例,阴性8例;对照病理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18F-FDGPET-CT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0%,87.5%,92.9%。结论18F-FDGPET-CT结合PET提供肿瘤代谢图像,CT提供解剖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癌 显像诊断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 临床病理报告 放射治疗后 不明原发灶 诊断价值 融合显像 颈部肿块 甲状腺癌 ct检查 病理结果 ct诊断 临床价值 FDG MRI 鼻咽癌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