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衰减校正在IQ-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珺奇 焦建 +5 位作者 牟甜甜 张烨虹 解小芬 米宏志 王蒨 张晓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以无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IQ-SPECT模式采集图像,采用4DM软件对心肌节段的放射性摄取值(%)和17节段自动评分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价,比较CT衰减校正(AC)对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对59例行静息+负荷SPECT MPI结果为阴性... 目的:以无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IQ-SPECT模式采集图像,采用4DM软件对心肌节段的放射性摄取值(%)和17节段自动评分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价,比较CT衰减校正(AC)对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对59例行静息+负荷SPECT MPI结果为阴性,且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未见狭窄或狭窄<50%,对其静息心肌灌注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58.3±9.8)岁,体质指数(24.9±3.4)/(kg/m^2)。采用4DM软件比较衰减校正前后左心室5个大的心肌节段(心尖、前壁、间隔、下壁和侧壁)的放射性摄取值(%),以及17个心肌节段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AC后受检者下壁和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显著性升高,心尖部的放射性摄取值(%)则明显降低(P<0.05)。AC后86%(51/59)的下壁和85%(50/59)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升高,100%(59/59)心尖部放射性摄取值(%)均降低。采用17节段5分法的评分系统,AC后多数下壁(78%,46/59)、间隔(59%,35/59)和心尖部(69%,41/59)的评分保持不变。但对女性患者,AC后42%(13/31)的前壁和心尖部评分值均增加,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结论:IQ-SPECT模式下,AC会导致受检者下壁和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明显升高,心尖部则显著降低。临床医师在图像判读时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衰减校正 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前哨淋巴结技术及放射免疫治疗头颈肿瘤的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俊萍 杨宝琦 Matti Anniko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由于早期诊断肿瘤手段的局限性,限制了临床对某些头颈鳞状细胞癌病人行正确的选择性颈部治疗。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则是最不利的预后因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降低50%。因为肿瘤浸润的范围和(或)肿瘤的大小不能作为判断... 由于早期诊断肿瘤手段的局限性,限制了临床对某些头颈鳞状细胞癌病人行正确的选择性颈部治疗。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则是最不利的预后因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降低50%。因为肿瘤浸润的范围和(或)肿瘤的大小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故有时侯即使很小的原发肿瘤也常常伴有颈部转移。本文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前哨淋巴结技术以及以辅助治疗为目的的放射免疫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前哨淋巴结技术 放射免疫治疗 头颈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联合诊断级CT融合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肺部病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长江 肖本波 +2 位作者 黄霖 鄢庆州 董燕玉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201-3204,共4页
目的分析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MIBI-SPECT)联合诊断级CT融合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肺部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可疑肺癌病灶患者的99mTc-MIBI-SPECT联合诊断级CT同机融合显像资料,总结良恶... 目的分析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MIBI-SPECT)联合诊断级CT融合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肺部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可疑肺癌病灶患者的99mTc-MIBI-SPECT联合诊断级CT同机融合显像资料,总结良恶性肺部病灶的影像特征,并比较良恶性肺部病灶的放射性摄取比。以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99mTc-MIBI-SPECT联合诊断级CT融合显像对良恶性肺部病灶的鉴别效能。结果63例可疑恶性肺部病灶患者中,44例为恶性肺部病变,19例良性肺部病变。99mTc-MIBI-SPECT联合诊断级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肺部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为95.45%、特异性为84.21%、准确性为92.06%、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88.89%。恶性肺部病灶放射性摄取比高于良性病灶(P<0.05)。中央型恶性肺部病灶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放射性浓聚,而周围型恶性肺部病灶出现分叶征、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概率,以及肺部病灶呈灶性放射性浓聚的概率也高于周围型良性肺部病灶(均P<0.05)。结论99mTc-MIBI-SPECT联合诊断级CT融合显像对可疑恶性肺部病灶性质有较高的鉴别价值。SPECT影像表现为灶性放射性浓聚者多为恶性肺部病灶,对于CT影像有恶性征象者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病灶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诊断级CT 融合显像 定性诊断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影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晨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0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分子影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4例疑似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分子... 目的探讨分子影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4例疑似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分子影像SPECT/CT、MSCT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磁共振检查,以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SPECT/CT、MSCT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效能。结果54例疑似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经磁共振检查确诊32例。SPECT/CT联合MSCT检查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特异度与SPECT/CT、MSCT检查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联合MSCT检查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SPECT/CT、MSCT检查单独诊断。结论相较于单独诊断,SPECT/CT联合MSCT检查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乳腺癌骨转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在肾移植监测中的价值
5
作者 程刚 商玲 +3 位作者 孔令斌 赵伟 蔡斯俏 刘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肾移植 监测 单克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原文传递
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在左室收缩不同步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庞泽堃 李剑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5期484-487,共4页
左室收缩不同步(LVD)是指左室(LV)不同节段之间的机械性收缩或舒张时机上的差异。目前对LVD最常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机械性LVD是其治疗适应证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G-SPECT)心肌灌注显像(... 左室收缩不同步(LVD)是指左室(LV)不同节段之间的机械性收缩或舒张时机上的差异。目前对LVD最常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机械性LVD是其治疗适应证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G-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可以做到"一站式"检测机械性LVD、心肌血流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协助最优化选择CRT患者。此外,碲锌镉(CZT)心脏专用SPECT在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扫描时间、提高LVD检测精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舒张期LVD准确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室收缩不同步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放射性核素门控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碲锌镉
原文传递
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翠红 王猛 +1 位作者 金超岭 颜珏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研究二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差别。方法:测量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的断层计数灵敏度,并对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冷区对比度和边缘锐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 目的:通过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研究二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差别。方法:测量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的断层计数灵敏度,并对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冷区对比度和边缘锐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断层计数灵敏度是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4倍;IQ-SPECT所得重建图像的信噪比优于LEHR-SPECT,且差异显著(t=2.346,P<0.05);IQ-SPECT所得重建图像的冷区对比度优于LEHR-SPECT,具有统计学差异(t=2.571,P<0.05);二者所得重建图像的边缘锐利度相比较无差异(t=1.494,P>0.05)。结论: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集效率高于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影像学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庆 梁秀琳 +3 位作者 成益 周学中 刘亚平 程亚敏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探索构建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小型猪52只,应用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二对角支开口远端,构建AMI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3 d、28 d,行超声心... 目的: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探索构建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小型猪52只,应用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二对角支开口远端,构建AMI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3 d、28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造模后28 d行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并行病理检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共39只猪成功造模。造模后28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明显增大(P<0.05)。SPECT提示静息及药物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占左心室面积的(31.3±2.5)%和(39.3±3.8)%。PET提示心肌灌注缺损主要集中在左室局限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结论: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建立的AMI模型,效果确切可靠,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毛庆 梁秀琳 +4 位作者 刘亚平 成益 周学中 程亚敏 孙建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B09期210-210,218,共2页
目的: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探索构建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小型猪52只.应用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二对角支开口远端,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28d... 目的: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探索构建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小型猪52只.应用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二对角支开口远端,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28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造模后28d行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并行病理检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共39只猪成功造模。造模后28d,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减小(P〈O.05),左室舒张束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明显增大(P〈O.05);静息状态下,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31.3±2.5%.药物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39.3±3.8%。结论: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建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效果确切可靠,可为冠心病的科学研究提供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 Infinia型SPECT常见故障及其排除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述桥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年第3期330-330,共1页
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是核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规显像仪器,SPECT仪器质量控制是可靠影像结果的重要保证。以下以美国GE公司Infinia SPECT为例,介绍其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以期对从事该专业的工程人员有一定帮助。1 PSD... 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是核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规显像仪器,SPECT仪器质量控制是可靠影像结果的重要保证。以下以美国GE公司Infinia SPECT为例,介绍其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以期对从事该专业的工程人员有一定帮助。1 PSD激活故障现象与排除故障现象:换准直器时提示PSD激活,机器停止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PSD激活 故障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SPECT配2.5mA X射线球管装置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去除治疗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燕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131I去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9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后的DTC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97例),用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去除治疗...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131I去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9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后的DTC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97例),用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去除治疗)5~7d后,行131I-SPECT配2.5mA X射线球管装置和131I全身扫描(131I-WBS显像),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B超、CT)和临床随访一年,确定DTC转移灶397处。结果 119例病人经131ISPECT配2.5mA X射线球管装置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或复发灶377处,占95%(377/397),假阴性有9处,占2%(27/397),假阳性病灶11处,占3%(11/397)。131I-WBS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或复发灶324处,占82%(324/397),假阴性有64处,占16%(64/397),假阳性病灶9处,占2%(9/397)。从病灶检出数目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45,P<0.01)。结论131I-SPECT配2.5mA X射线球管装置显像在131I去除治疗后能够精确定位DTC复发和转移,准确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像或污染的影响,提高DTC术后病灶的检出率,明确病灶的具体部位及摄碘情况,有助于对DTC进行再分期,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癌 放射性核素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31I全身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SPECT的常规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宗耀 郭风 +5 位作者 任俊灵 吴大勇 汪蕾 何作祥 许百灵 方纬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建立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NM Discovery 530c和Spectrum 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的每日常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NM Discovery 530c的质量控制放射源采用740 MBq 57Co面源,主要质量控制参数及参考值能峰为(122... 目的:建立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NM Discovery 530c和Spectrum 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的每日常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NM Discovery 530c的质量控制放射源采用740 MBq 57Co面源,主要质量控制参数及参考值能峰为(122±1.5)ke V,能量分辨率半高宽(FWHM)≤7.5%,均匀性≤9%,中心坏点像素单元数≤30,超过7个坏点的探头数≤3。对Spectrum D-SPECT质量控制放射源采用370 MBq 57Co线源,主要参数指标可接受范围分别为区域均匀性>90%、整体均匀性>85%和有效视野>90%,灵敏度为(2277.6±38.1)cpm/m Ci;连续进行10 d的质量控制检测。每日分别采集10例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NM Discovery 530c和Spectrum D-SPECT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测试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图像优良率均为100%。结论: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SPECT常规质量控制测试指标达到要求,心肌显像图像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锌-镉探测器 质量控制 心肌灌注显像 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模体和标准模体检测SPECT系统性能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惠金子 许哲祯 +5 位作者 屈阳 李治伟 吴培元 唐毅泽 李易阳 许建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1期7-11,26,共6页
目的使用自制简易模体和标准模体分别对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设备的系统性能指标系统空间分辨力和系统平面灵敏度进行检测,分析2种模体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简易模体应用于SP... 目的使用自制简易模体和标准模体分别对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设备的系统性能指标系统空间分辨力和系统平面灵敏度进行检测,分析2种模体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简易模体应用于SPECT系统性能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NM/CT 670 Pro显像系统,参考国家标准WS 523-2019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NU-1-2012,根据测量要求,采用标准模体和自制简易模体分别制备99mTc平面源和双线源,在标准检测条件下使用2种模体测量系统平面灵敏度和系统空间分辨力,并记录测量结果。改变源到探头的距离,其他采集条件不变,在不同源距下分别采用标准模体和简易模体进行检测,分析2种模体测得数据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在标准检测条件下,使用简易双线源模体和标准双线源模体测得系统空间分辨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头1:Z=-1.184,P=0.854>0.05,探头2:Z<0.001,P=1.000>0.05);使用简易平面源模体和标准平面源模体测得系统平面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头1:Z=-1.826,P=0.068>0.05,探头2:Z=-1.841,P=0.066>0.05)。在不同源距下分别用简易模体和标准模体进行系统性能指标检测,2种模体测得组间系统空间分辨力(Z=-1.460,P=0.144>0.05)和系统平面灵敏度(Z=-1.830,P=0.068>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简易模体和标准模体测得系统空间分辨力(差值95%CI:-1.036~2.186)和系统平面灵敏度(差值95%CI:0.842~12.158)一致性均良好。结论采用自制简易模体可在核医学科基础条件下实现SPECT系统空间分辨力和系统平面灵敏度的自主检测,为设备系统性能的快速评估提供了有效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质量控制 系统空间分辨力 系统平面灵敏度 简易模体 核医学科 系统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 被引量:7
14
作者 白砚霞 杨芳 +1 位作者 陆敏秋 彭京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和变化,探讨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应用。方法研究86例MM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治疗中动态监测全身骨显像变化。...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和变化,探讨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应用。方法研究86例MM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治疗中动态监测全身骨显像变化。结果86例患者用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阳性率为97.7%,共发现病灶447处,脊柱、肋骨最易受累。其中87.7%骨显像异常表现为放射性浓集:肋骨多为多处点状放射性浓集,脊柱为多处条状放射性浓集。12.3%病灶为放射性减低。骨显像比X线摄片发现病灶多,其与X线摄片发现病灶的符合率为45.3%。治疗监测:缓解期患者有74.3%(26/35例次)可见原病灶放射性浓集程度减低,检查13例次进展期MM骨显像示病灶数增多。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M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MM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监测意义,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作为MM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常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显像 99MTC-MDP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T1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连娜 彭京京 +2 位作者 刘洪洪 杨芳 蔡槱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结缔和软组织 肿瘤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ECT评价HANS数码针刺治疗ADHD的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嘉辉 杨红杰 +3 位作者 贾少微 胡疏 王彤 赵正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应用SPECT评价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 cupoint nerve stimulat or,HANS)治疗ADHD的疗效。方法:分别在33例ADHD患儿HANS治疗前和≥12个月治疗后,进行SPECT脑灌注显像,并应用视觉分析和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生理数学模型... 目的:应用SPECT评价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 cupoint nerve stimulat or,HANS)治疗ADHD的疗效。方法:分别在33例ADHD患儿HANS治疗前和≥12个月治疗后,进行SPECT脑灌注显像,并应用视觉分析和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生理数学模型定量分析HANS治疗疗效。结果:HANS治疗前SPECT显示33例患儿共有128处局部脑血流灌注及功能低下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额前区、眶额、颞极,其次为双侧Rolandic区、枕叶次级视皮质区。HANS治疗≥12个月后视觉分析示,128处病灶有107处消失或缩小;定量分析显示,有91处BFCR%≥15%,10处15%>BFCR%≥10%,合计101处。显效率为71.09%,有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78.91%。结论:HANS治疗ADHD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HANS)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红杰 胡疏 +3 位作者 贾少微 高宙 王彤 赵正勤 《同位素》 CAS 2014年第2期93-97,共5页
应用SPECT分子影像技术在生理状态下可视化研究氯胺酮依赖的脑内损害靶点。随机选择20例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就诊的氯胺酮依赖患者,随机有偿招募的3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行SPECT DAT显像。由专业医师对上述患者的显像结果... 应用SPECT分子影像技术在生理状态下可视化研究氯胺酮依赖的脑内损害靶点。随机选择20例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就诊的氯胺酮依赖患者,随机有偿招募的3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行SPECT DAT显像。由专业医师对上述患者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计算氯胺酮依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纹状体的体积、质量和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比值(Ra)。所得结果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双侧纹状体外形饱满、等大,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呈"熊猫眼"形态;氯胺酮依赖组双侧纹状体明显变小,外形呈多种形态改变,双侧纹状体DAT的分布、结合位点、数量和活性下降;同时脑内放射性分布紊乱,非特异摄取明显增多。双侧纹状体体积为(21.03±3.15)cm^3、质量为(22.08±3.31)g、Ra=(5.37±1.0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氯胺酮依赖的脑内损害靶点与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水、海洛因及摇头丸依赖类似,使脑内纹状体区DAT的功能受损。结果表明,脑内纹状体区域DAT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作用的主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依赖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多巴胺转运体 99Tcm-TROD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成像技术及工作人员的放射性防护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豹 顾虹 康宇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6期272-272,共1页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核医学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X线CT(X-CT)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核医学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X线CT(X-CT)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当今医学诊断的四大影像技术,在临床诊疗中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超声、X-CT、MRI所获得的影像基本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而核医学成像是以核素示踪技术为基础,以组织吸收功能的差异为诊断依据,以放射性浓度为重建变量,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和显像剂、示踪剂引入机体后,探测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靶器官的放射性示踪剂发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因此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这也是核医学成像最有特色之处。近年来,由于同时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的新型核医学显像仪器的问世,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反射型断层仪(PET)即SPECT/CT,PET/CT,改写了传统的核医学影像由于引入放射性及仪器分辨率的限制不能提供病变细微结构的历史,这是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成像技术 放射性防护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工作人员 核医学显像 SPECT CT 超声成像技术 核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SPECT、PET在评估小鼠的骨成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江涛 王捷 +2 位作者 詹纯列 尹吉林 王欣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成像 X线 X线计算机断层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tetrofosmin在肺部肿瘤显像方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定彪 曹剑鸣 +3 位作者 洪志鹏 尹小川 晁福 杨鸿生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99mTc-tetrofosm in显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99mTc-tet-rofosm in对44例有病理诊断的肺部包块的病人进行SPECT显像.结果肺癌对99mTc-tetrofosm in的早晚期T/N摄取比值差异有显著性.以晚期摄取比值为判断良... 目的研究99mTc-tetrofosm in显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99mTc-tet-rofosm in对44例有病理诊断的肺部包块的病人进行SPECT显像.结果肺癌对99mTc-tetrofosm in的早晚期T/N摄取比值差异有显著性.以晚期摄取比值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1%,55%和81%.肺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的大小不是决定肺99mTc-tetrofosm in是否被浓聚的必然因素.肺炎性假瘤对99mTc-tetrofosm in有比较高的摄取.结论99mTc-tetrofos-m in对肺癌的显像有良好的敏感性,但相对缺乏特异性.对其在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99mTc—tetrofosmin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