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谱系8毒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制
1
作者 任语馨 张杰 +4 位作者 高雁怩 孙杨杨 张路捷 白娟 姜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存在多种基因亚型(谱系)和抗原性差异,为了鉴别不同谱系流行毒株,选取PRRSV谱系8毒株BB0907(高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2(NSP2)高变区基因片段(tNSP2),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获得NSP2重组蛋白,并免疫...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存在多种基因亚型(谱系)和抗原性差异,为了鉴别不同谱系流行毒株,选取PRRSV谱系8毒株BB0907(高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2(NSP2)高变区基因片段(tNSP2),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获得NSP2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结果:研制出5株NSP2单克隆抗体(3D6、6B2、6C3、8C2和8H6),小鼠腹水ELISA抗体效价均达1∶216000;5株单抗轻链类型都为Kappa型,3D6、6B2和6C8的重链类型为IgG1,8C2的重链类型为IgG2b,8H6重链类型为IgG2a;通过构建tNSP2蛋白截短体,Western blot鉴定出4个抗原表位,即^(485)GPLNFPTPSE^(494)、^(555)FPLAPSQNMG564、575EVLSEISDIL^(584)和^(585)NDTPAPVS^(593);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单抗均能与PRRSV谱系8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但与谱系1和谱系5毒株不反应。本研究为PRRSV分离毒株抗原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2 单克隆抗体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CP312R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
作者 司安琪 王淑娟 +5 位作者 张永强 王筱真 任炜杰 郑龙三 包静月 王志亮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CP312R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为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材料,制备了CP312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质粒pGEX-6p-CP312R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细胞中,用IPTG诱导CP312R蛋白表达并纯化... 为了深入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CP312R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为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材料,制备了CP312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质粒pGEX-6p-CP312R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细胞中,用IPTG诱导CP312R蛋白表达并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在进行4次免疫后,取加强免疫后的小鼠脾脏进行细胞融合,经阳性克隆筛选后,获得了2株能够稳定分泌抗CP312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等试验对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CP312R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IFA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ASF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产生特异性绿色荧光。综上,本研究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为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CP312R蛋白 单克隆抗体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突变体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3
作者 韩凤烨 刘莹 +7 位作者 潘晨帆 张乾义 陈小云 朱真 印春生 温永俊 王凤雪 杜吉革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2-450,共9页
[目的]获得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lpha-toxin, CPA)的重组突变体,评价其毒力和抗原性,进而制备针对CPA的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单克隆抗体特性。[方法]通过人工合成含6个氨基酸突变(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 [目的]获得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lpha-toxin, CPA)的重组突变体,评价其毒力和抗原性,进而制备针对CPA的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单克隆抗体特性。[方法]通过人工合成含6个氨基酸突变(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第275、307和331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336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的CPA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CPA_(m6),并检测其毒力与免疫原性。将rCPA_(m6)作为包被抗原建立CP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用灭活的天然CPA作为免疫原按照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蛋白rCPA_(m6)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能够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00μg/只rCPA_(m6)攻毒后,小鼠全部存活。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1×最小致死量(MLD)的天然CPA攻毒后,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10和20μg/只rCPA_(m6)免疫组小鼠存活率为100%。利用rCPA_(m6)成功建立了CP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筛选获得4株分泌抗CPA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E3、6B8、10A11、13D10,且4种细胞上清抗体效价均≥1∶3 200,其中单克隆抗体6B8细胞上清能中和天然CPA,且能与rCPA_(m6)发生反应。[结论]试验成功获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重组蛋白rCPA_(m6),制备的CPA单克隆抗体6B8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及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结果为CPA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候选抗原,同时为CPA中毒症的治疗以及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PA) 突变体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L-1β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炎症反应活性
4
作者 李璠 孙海凤 +5 位作者 孙萌 高雁怩 孙杨杨 张路捷 白娟 姜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0-899,共10页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4株单抗腹水ELISA效价高达1∶1024000;5H3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为149 DLKREVVFCM 158;1E2、2H3和7E7单抗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02 KRYPKRD 208。脂多糖(LPS)小鼠炎症模型抗炎试验结果显示,相对LPS对照组,IL-1β单抗处理组小鼠血清NO、TNF-α、IL-6和IL-1β含量及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表明4株单抗均有较好抗炎效果,其中1E2单抗抗炎作用最优,为猪IL-1β阻断药物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单克隆抗体 炎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5
作者 武梦思 陈美潼 +3 位作者 朱悦 罗廷荣 丁铲 于圣青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选择SDJ-80菌株经过灭活处理后的全菌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细菌脂多糖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获得抗体阳性细胞并进行... 为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选择SDJ-80菌株经过灭活处理后的全菌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细菌脂多糖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获得抗体阳性细胞并进行亚克隆,将成功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10代,并进行抗体效价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一株单克隆抗体1E6,制备的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高于1∶204 800,该单克隆抗体与血清1、2、6、7和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研究表明,获得的单克隆抗体1E6为针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分子结构和诊断新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22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6
作者 王小格 司煊瑛 +8 位作者 闫志伟 王飞 尤龙琪 刘梗 蔡茂 梁珺珹 梁玉秀 杜永坤 张改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1-791,共11页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SFV)p22重组蛋白,并进一步制备、鉴定p22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ASFV p22蛋白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22,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p22蛋白。将纯化后重...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SFV)p22重组蛋白,并进一步制备、鉴定p22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ASFV p22蛋白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22,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p22蛋白。将纯化后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通过ELISA方法测定腹水效价;利用在线软件预测p22蛋白抗原表位分布情况并合成重叠多肽,通过Dot blotting鉴定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22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原核系统表达的p22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2 ku。用纯化后p22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成功筛选到4株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1G3D7G11、2G5H6H8、6D10G7D6和8F6F8B9,其腹水效价均达到1∶500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p22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单克隆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G3D7G11、2G5H6H8和6D10G7D6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类,8F6F8B9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为IgG2a类,4株单克隆抗体轻链均为Kappa型。Dot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1G3D7G11、2G5H6H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位于第58—89位氨基酸处;8F6F8B9株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位于第126—150位氨基酸处。[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4株ASFV p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初步鉴定了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B细胞表位区间。研究结果为p22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ASFV血清学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22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孔数法筛选抗胎儿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在初步诊断β地中海贫血方法中的应用
7
作者 尹茉莉 徐婧哲 +3 位作者 闫宇 童祯骁 刘磊 王会岩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 建立初步诊断β地中海贫血(BT)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方法 利用施孔数法筛选分泌抗胎儿血红蛋白(Hb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ELISA、改良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评价抗体的性质,采用戊二醛标记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 建立初步诊断β地中海贫血(BT)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方法 利用施孔数法筛选分泌抗胎儿血红蛋白(Hb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ELISA、改良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评价抗体的性质,采用戊二醛标记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LP)和抗HbF单抗进行偶联,筛选最佳配对抗体用于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40份临床血样进行检测。结果 筛选到9株高亲和力分泌抗Hb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株HbF单抗(3F7、4G1、6C1、9H7)与HbF特异性结合,与血红蛋白(HbA和HbA_2)不发生交叉反应,抗体最高效价为1∶256 000,亲和力最高可达到2.36×10^(8) L/mol。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以3F7作为捕获抗体与ALP-4G1配对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通过定量检测HbF含量以区分胎儿和健康人血样,其敏感度达80%。结论 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能够准确测量HbF水平,为临床上诊断BT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血红蛋白 单克隆抗体 定量检测 施孔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原表位的cTnⅠ单克隆抗体对cTnⅠ-TnC复合物亲和性的研究
8
作者 何成山 刘洋 +2 位作者 刘路遥 吴豫 陆志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对cTnⅠ-肌钙蛋白C(cTnⅠ-TnC)抗原的亲和性,筛选新型cTnⅠ特异性抗体用于临床检测试剂盒研发。方法:基于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采用cTnⅠ-TnC抗原点样硬基质芯... 目的:了解不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对cTnⅠ-肌钙蛋白C(cTnⅠ-TnC)抗原的亲和性,筛选新型cTnⅠ特异性抗体用于临床检测试剂盒研发。方法:基于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采用cTnⅠ-TnC抗原点样硬基质芯片,以鼠源性cTnⅠMAb为待检抗体,HRP-羊抗鼠IgG为检测抗体,对抗原点样液、抗原点样浓度、待检抗体浓度进行实验条件优化;采用竞争法检测不同抗原表位的cTnⅠMAb对cTnⅠ-TnC的亲和力,实验组为加入梯度浓度的cTnⅠ-TnC,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稀释液,检测不同cTnⅠMAb的反应信号,计算亲和常数。结果:最优实验条件:抗原点样液为P105,抗原点样浓度为0.1 mg/ml,待检抗体浓度为80 ng/ml;包含TnC抗体的20c6cc和7B9cc MAb亲和性最好,其中20c6cc MAb达3.18×10^(6) L/mol;cTnⅠMAb中位于肽链C端的a.a.r 130~145、169~178和190~196区域的cTnⅠMAb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其中MAb 625(a.a.r 169~178)为6.37×10^(5) L/mol,在cTnⅠMAb中亲和性最强。结论:cTnⅠ肽链C端a.a.r 130~145、169~178、190~196和TnC区的MAb与cTnⅠ-TnC抗原的亲和性较好,针对该区域设计新型cTnⅠ补位抗体,可作为解决自身抗体及肽链蛋白水解负性干扰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肌钙蛋白C 单克隆抗体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抗原表位的鉴定
9
作者 陈桂娥 容芳 +3 位作者 苟鑫 孙荣航 李作生 陈瑞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制备禽白血病病毒(ALV)p27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ALV p27蛋白,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注射Balb/c小鼠,用杂交瘤细胞融合和ELISA等筛选出阳性单克隆抗体细胞,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抗体亚型、效价及特异性进行鉴... 为制备禽白血病病毒(ALV)p27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ALV p27蛋白,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注射Balb/c小鼠,用杂交瘤细胞融合和ELISA等筛选出阳性单克隆抗体细胞,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抗体亚型、效价及特异性进行鉴定,将目的蛋白截短成4段,初步鉴定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结果表明,共筛选出4株单克隆细胞,其抗体亚类皆为IgG1型,其中3A1抗体效价为1∶64000,3B2为1∶256000,5F1为1∶128000,5G2为1∶8000;4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在1-60 aa之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ALV相关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P27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P2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0
作者 李洁琼 罗明展 +3 位作者 王雄 胡小敏 张梦杨 姚伦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提高禽类养殖场对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检测效率,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的P27蛋白,并基于该蛋白制备了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首先,通过BABL/c小鼠抗原... 为提高禽类养殖场对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检测效率,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的P27蛋白,并基于该蛋白制备了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首先,通过BABL/c小鼠抗原免疫反应,获得杂交瘤细胞株诱生的小鼠腹水。随后,利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和Protein G琼脂凝胶亲和层析柱法对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纯化抗体进行效价和特异性鉴定。最后,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P27蛋白检测制备的抗体的特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本实验成功获得了4株杂交瘤细胞(3C9、1H15、1H6和7G2)。其中,作为酶标抗体的7G2表现出最佳性能,而3C9则为最佳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的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能够与表达禽白血病P27的杆状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这表明禽白血病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养殖 禽白血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克隆抗体聚集与断裂行为的多维分析
11
作者 陆治锦 文玺凯 +5 位作者 刘鲁杰 王宜冰 沈春雷 伍维 沈智勇 赵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和分析型超速离心法对ZG154和ZG187抗体的分子大小变异体进行正交分析,系统解析了造成聚集和断裂的因素。结果表明,40℃时ZG154样品在天冬酰胺329位点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0.7%,通过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和分析型超速离心法对ZG154和ZG187抗体的分子大小变异体进行正交分析,系统解析了造成聚集和断裂的因素。结果表明,40℃时ZG154样品在天冬酰胺329位点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0.7%,通过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修饰加速了聚集,并导致断裂的发生;40℃时ZG187样品在蛋氨酸430位点发生氧化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6.9%,相关修饰降低了蛋白的稳定性,导致了断裂的发生。研究结果为上述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聚集与断裂问题提供了检测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聚集 断裂 脱酰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2型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12
作者 王雯 佟贺 +1 位作者 杨兴淼 曹瑞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1-40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抗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为快速检测GAstV感染和研究P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GAstV-2 P2蛋白,用其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利...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抗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为快速检测GAstV感染和研究P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GAstV-2 P2蛋白,用其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经过细胞筛选和亚克隆,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WB)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单抗特异性,用获得的单抗对GAstV感染阴、阳性肾脏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间接ELISA测定单抗效价和亚型,同时构建P2蛋白的不同截短体来鉴定单抗识别抗原表位。[结果]本研究共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P2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B10、3C6、5B1。单抗效价分别为1∶2048000、1∶512000、1∶2560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株单抗的重链均为IgG2b,轻链均为Kappa型。WB和IFA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可以特异性结合鹅星状病毒。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B1和3C6可以应用于免疫组化的检测。抗原表位鉴定结果显示,1B10识别_(109)TSTTSTGGLITELRN_(123),3C6识别_(206)LTDPEEDDDPLS_(217),5B1识别_(96)LNPELETAVLRV_(107)。[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能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3株单克隆抗体,为快速检测GAstV感染和研究P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P2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3
作者 项钰 周玉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56,72,共7页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犊牛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获得由天然免疫反应引起的单克隆抗体,采用纯化BCoV蛋白足垫法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6~7次亚克隆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犊牛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获得由天然免疫反应引起的单克隆抗体,采用纯化BCoV蛋白足垫法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6~7次亚克隆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是5D6、5G5、1B9、1D9;采用腹水法制备大量单克隆抗体,并对腹水效价为1∶6.4×10~5的5D6纯化;最后,利用IFA、抗体亚类鉴定试验、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检查、Western blot及特异性试验对4株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显示:IFA试验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以与BCoV反应呈特异性红光,制备的4株单克隆抗体轻链均为Kappa链,1D9、5D6、5G5重链为IgG2a,而1B9重链为IgG1;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在95~110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与感染病毒的细胞存在55 kDa的特异性条带,且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及轮状病毒的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综上,利用BCoV全病毒制备了4株单克隆抗体,能与BCoV发生特异性反应,生物学活性良好,为BCoV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及病毒的受体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病毒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丁香酚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董晓涵 翟璐 +4 位作者 黄雅丽 杨加成 陈青舟 廖杰 金仁耀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50,共12页
为制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抗丁香酚(Eugenol)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丁香酚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本研究采用亲核取代法合成丁香酚半抗原(Eugenol-COOH)并进行质谱(HRMS)鉴定;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丁香酚免疫抗原(Eugenol-BSA)和包被抗原(Eug... 为制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抗丁香酚(Eugenol)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丁香酚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本研究采用亲核取代法合成丁香酚半抗原(Eugenol-COOH)并进行质谱(HRMS)鉴定;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丁香酚免疫抗原(Eugenol-BSA)和包被抗原(Eugenol-OVA),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紫外扫描鉴定;利用免疫抗原Eugenol-BSA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最终得到1株能稳定分泌抗丁香酚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D9),并准备腹水,利用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方法测定腹水效价;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经条件优化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对试纸条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ugenol-BSA偶联比约为16∶1,Eugenol-OVA偶联比约为10∶1,完全抗原偶联成功;3D9细胞株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免疫球蛋白G(IgG1),轻链为κ链;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10^(-6);丁香酚浓度与抑制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9.671lnx+10.539(R^(2)=0.998),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9.2 ng·mL^(-1),表明制备的抗丁香酚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所制备的胶体金免疫试纸条优化参数为:胶体金标记最适pH值9、0.2 mol·L^(-1)K2CO3添加量12μL、抗体最佳标记量7μg·mL^(-1)、胶体金试纸条的T线消失浓度1.8μg·mL^(-1),该参数下的裸眼检出限0.3μg·mL^(-1)。本研究可为丁香酚的现场检测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单克隆抗体 人工抗原 胶体金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序列变异体的药学专业审评思考
15
作者 武勇凯 李倩 韦薇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5-589,共5页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因其高特异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生物制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品异质性一直以来都是业界以及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业界以及监管机构对于部...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因其高特异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生物制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品异质性一直以来都是业界以及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业界以及监管机构对于部分异质性问题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但对于序列变异体的研究及经验相对有限,仍是监管和研发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审评实践,从序列变异体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等方面,探讨了以氨基酸替换为代表的序列变异体的审评考虑,以期为该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序列变异体 单克隆
原文传递
微小隐孢子虫cgd8-2500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6
作者 刘雪芹 于志海 +5 位作者 孙秋艳 李秀 何孟莲 程光民 王光锋 张风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研究微小隐孢子虫cgd8-2500蛋白质相关生物学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中筛选I型跨膜蛋白并选取功能未知、大小适中的基因cgd8-2500;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分析,选取免疫原性且亲水性好的区域进行原核表达重... 为研究微小隐孢子虫cgd8-2500蛋白质相关生物学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中筛选I型跨膜蛋白并选取功能未知、大小适中的基因cgd8-2500;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分析,选取免疫原性且亲水性好的区域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质;利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针对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PCR成功扩增423 bp目的片段,连接T载体,酶切后连至表达载体pET-28a,并获得高纯度蛋白质,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针对cgd8-2500的单克隆抗体。该研究获得了免疫用重组蛋白,进而获得针对cgd8-2500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后期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 重组蛋白cgd8-2500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纯化中的柱层析与膜层析效果比较
17
作者 李谦 赵鸿阳 +7 位作者 梁晓莹 王子臣 樊梦妮 孔霄玥 吴涛 何清泉 李国柱 秦国宏 《山东化工》 2025年第4期166-171,共6页
单克隆抗体近年来逐渐占据治疗性药物的半壁江山,成为众多研发机构研发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上游细胞培养工艺技术的发展,抗体的表达水平越来越高。这就给下游抗体纯化工艺带来一定挑战。传统的纯化工艺通过不同类型的层析柱来对单克隆抗... 单克隆抗体近年来逐渐占据治疗性药物的半壁江山,成为众多研发机构研发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上游细胞培养工艺技术的发展,抗体的表达水平越来越高。这就给下游抗体纯化工艺带来一定挑战。传统的纯化工艺通过不同类型的层析柱来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但是,柱层析具有工艺时间长,工艺成本高的缺点。近年来,膜材料的发展,膜层析逐渐应用于下游纯化中。本研究比较了膜层析与柱层析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膜层析与柱层析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相似的质量属性,表明膜层析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并且膜层析相比于柱层析能显著提高工艺流速,其中亲和膜层析的工艺流速比柱层析快200倍,阴离子膜层析比柱层析工艺流速快50倍。因此采用膜层析进行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开发可以极大程度上节约时间成本。本研究以期为单克隆抗体快速纯化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膜层析 柱层析 工艺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纳米载药系统在白血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韩海娜 王敏阁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 观察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TfR mAb)纳米载药系统辅助靶向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5例,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 目的 观察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TfR mAb)纳米载药系统辅助靶向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5例,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靶向组(42例)和联合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靶向治疗,联合组采用TfR mAb纳米载药系统辅助靶向治疗,所有患者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治疗7 d、14 d、21 d后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率分别为(20.45±5.18)%、(23.36±5.47)%、(26.33±5.45)%,均高于靶向组[(18.45±3.23)%、(20.47±5.11)%、(23.44±5.23)%](P<0.05);联合组的总缓解率[86.05%(37/43)]高于靶向组[66.67%(28/42)](P<0.05);联合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表达水平分别为(65.75±10.33)%、(70.24±10.31)%、(1.77±0.26),均高于靶向组[(60.35±10.44)%、(65.22±10.38)%、(1.24±0.72)](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9.36±1.45)个月、(10.41±2.25)个月,均高于靶向组[(8.41±1.25)个月、(9.33±1.72)个月](P<0.05);1年内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为6.98%(3/43)、2.33%(1/43),均低于靶向组[28.57%(12/42)、21.43%(9/42)](P<0.05)。结论 TfR mAb纳米载药系统能增强白血病患者的靶向治疗效果,对促进HL-60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并降低病情复发或死亡风险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 纳米载药系统 细胞凋亡率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FcRn拮抗剂治疗多种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19
作者 崔凯丽 黄培君 苏庆杰 《河北医学》 2025年第1期174-176,共3页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43岁,因“四肢无力5d”于2023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无力,表现为双上肢握物和抬举困难,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活动后步态不稳,蹲起和站立困难。病情逐渐加重,四肢肌力进一步下降,出现饮...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43岁,因“四肢无力5d”于2023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无力,表现为双上肢握物和抬举困难,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活动后步态不稳,蹲起和站立困难。病情逐渐加重,四肢肌力进一步下降,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喉咙异物感。查体:神志清醒,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减弱,双侧肢体肌力4级,双上肢腱反射减退,双下肢腱反射消失,感觉系统及浅反射均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抗体 抗CD20单克隆抗体 FcRn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中不同单克隆抗体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20
作者 刘爽 蒋函錞 +1 位作者 吴晶晶 赵荣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5-743,共9页
目的:全面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治疗中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RTX)、托珠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TCZ)、替妥木单克隆抗体(teprotumumab,TM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 目的:全面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治疗中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RTX)、托珠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TCZ)、替妥木单克隆抗体(teprotumumab,TM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TAO治疗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分别采用PRISMA 2020声明、AMSTAR 2量表和GRADE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结果:当前关于TAO治疗中3种单克隆抗体的系统评价在报告规范性、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方面仍存在不足。目前仍缺少3种单克隆抗体直接比较的证据,基于间接比较证据,TCZ可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其次为TMB和RTX。有效性方面,TCZ、TMB可显著降低临床活动性评分、眼球突出度及生活质量,TCZ显著降低复视发生,RTX显著降低疾病应答,RTX及TCZ显著改善疾病失活率,RTX在复视、眼睑裂变化、NOSPECS评分与生活质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安全性方面的结论尚不一致,TCZ和TMB可能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RTX在安全性方面与糖皮质激素或安慰剂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为TAO治疗中3种单克隆抗体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尽管TCZ在有效性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考虑到现有证据的限制性,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比较不同单克隆抗体在TAO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托珠单克隆抗体 替妥木单克隆抗体 伞形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