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单层带极电渣堆焊焊材在加氢反应器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宝剑 孔凡红 +1 位作者 王天先 范西斌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77,共8页
采用国产75mm×0.4mm钢带及焊剂进行单层带极电渣堆焊焊接工艺评定,并依据焊接工艺评定完成加氢精制反应器内壁堆焊工作,焊接工艺评定及产品通过了验收,产品达到出厂条件,该项目推动了国产单层带极电渣堆焊焊材在加氢等临氢压力容... 采用国产75mm×0.4mm钢带及焊剂进行单层带极电渣堆焊焊接工艺评定,并依据焊接工艺评定完成加氢精制反应器内壁堆焊工作,焊接工艺评定及产品通过了验收,产品达到出厂条件,该项目推动了国产单层带极电渣堆焊焊材在加氢等临氢压力容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带极电渣堆焊 加氢反应器 焊接工艺评定 产品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精制反应器制造中的单层带极电渣堆焊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 马小兵 +3 位作者 王军杰 李富富 安天佑 王喜平 《化工机械》 CAS 2020年第3期393-396,共4页
在单层带极电渣堆焊12Cr2MolR不锈钢工艺评定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单层带极电渣堆焊参数对堆焊层分别进行了铁素体、化学成分、弯曲性能、耐腐蚀性及氢剥离试验等性能评定。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加氢精制反应器筒体和封头的堆焊工艺中。
关键词 单层带极电渣堆焊 加氢精制反应器 封头 筒体 焊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设备壳体内壁单层带极电渣堆焊技术
3
作者 李凌 郭潇潇 +1 位作者 忻红波 虞世君 《焊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9-64,共6页
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层带极电渣堆焊技术在加氢设备壳体内壁堆焊方面的应用。在加氢设备常用的14Cr1MoR(H)和12Cr2Mo1R(H)材料上进行堆焊试验,并对试件进行组织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文中焊接工艺参数下,试件的堆焊... 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层带极电渣堆焊技术在加氢设备壳体内壁堆焊方面的应用。在加氢设备常用的14Cr1MoR(H)和12Cr2Mo1R(H)材料上进行堆焊试验,并对试件进行组织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文中焊接工艺参数下,试件的堆焊厚度达5~7 mm,超过国内4.0~4.5 mm通用要求,焊态下的堆焊层表面采用磁性法测定及按WRC-1992图测算铁素体含量均达5~10 FN范围,堆焊层表面及以下3 mm处的化学成分满足相关高标准规定,堆焊层截面无未焊透、裂纹及其它线性缺陷,堆焊层、热影响区和母材中无未回火的马氏体和微观裂纹存在,堆焊层、热影响区和母材的硬度不超过235 HV10。堆焊试验结果满足预期要求,确定了较优的加氢设备壳体内壁单层带极电渣堆焊工艺参数,为后续产品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后续单层带极电渣堆焊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厚度 耐热钢 单层带极电渣堆焊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带极单层电渣堆焊技术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费红茹 张璞临 +3 位作者 张凯 厚喜荣 陈宏伟 张建晓 《电焊机》 2015年第9期160-163,共4页
高速电渣堆焊技术堆焊层的增碳作用极小,由于堆焊时无电弧,母材熔深较浅,减少了因低合金钢母材熔化引起的堆焊层增碳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堆焊层的耐腐蚀性能;同时,由于电渣焊剂的碱度高,氧化性小,并在焊剂组分中加入某些成分改善熔池冶金... 高速电渣堆焊技术堆焊层的增碳作用极小,由于堆焊时无电弧,母材熔深较浅,减少了因低合金钢母材熔化引起的堆焊层增碳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堆焊层的耐腐蚀性能;同时,由于电渣焊剂的碱度高,氧化性小,并在焊剂组分中加入某些成分改善熔池冶金物理化学反应,有利于防止某些与氧亲和力强的合金元素烧损。通过对高速单层带极电渣堆焊用钢带、焊剂及有关工艺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了筒体鉴证件的堆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堆焊 焊接材料 稀释率 控制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带极单层电渣堆焊层成分、成形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徐锴 冯伟 +2 位作者 邹力维 陈波 韩宇 《焊接》 2019年第12期32-36,I0027,共6页
针对加氢反应器部件的焊接,采用单层电渣堆焊技术和国产焊带与焊剂,研究了堆焊工艺参数对堆焊层成分、成形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4.0~4.5 mm,4.5~5.0 mm,5.0~5.5 mm,5.5~6.0 mm等四种厚度的堆焊层中主要合金元素的含量,以及分析了距离母... 针对加氢反应器部件的焊接,采用单层电渣堆焊技术和国产焊带与焊剂,研究了堆焊工艺参数对堆焊层成分、成形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4.0~4.5 mm,4.5~5.0 mm,5.0~5.5 mm,5.5~6.0 mm等四种厚度的堆焊层中主要合金元素的含量,以及分析了距离母材表面0.5 mm及以上的堆焊层金属中合金成分的分布特点及稳定性。测试了不同厚度堆焊层中铁素体含量及其分布特点,控制堆焊层厚度为4.0~5.5 mm可以满足铁素体含量3~8 FN的技术要求。在合适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堆焊层表面成形良好无缺陷,化学成分、铁素体含量及侧弯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 化学成分 铁素体 堆焊厚度 工艺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