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提升单探测器复合跟踪中粗跟瞄子系统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1
作者 陈加文 孙凝 刘建国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8-661,共4页
针对单探测器复合轴粗跟瞄预测过程中数据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和最小二乘法的实时预测方法,并通过实测振动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随着步长的增加,数据点之间的关联性降低,导致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下降;数据利用... 针对单探测器复合轴粗跟瞄预测过程中数据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和最小二乘法的实时预测方法,并通过实测振动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随着步长的增加,数据点之间的关联性降低,导致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下降;数据利用率的提高又会增加数据点关联性,提升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在预测步长为25 ms即数据利用率为75%的情况下,达到预测误差最小和稳定性最优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空间光通信 捕获、跟踪和对准系统 单探测器复合轴系统 预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单探测器复合轴控制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延嵩 佟首峰 +1 位作者 董岩 赵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8,共7页
为了解决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单探测器复合轴结构的粗精解耦难题,通过分析二维关联控制矩阵,得出粗精跟踪解耦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单探测器复合轴结构的工作方式.在跟踪过程中,相机直接配合子轴执行器完成精跟踪工作,而主轴的跟踪信息... 为了解决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单探测器复合轴结构的粗精解耦难题,通过分析二维关联控制矩阵,得出粗精跟踪解耦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单探测器复合轴结构的工作方式.在跟踪过程中,相机直接配合子轴执行器完成精跟踪工作,而主轴的跟踪信息由子轴的角度偏转器来提供,同时所有的图像处理算法、位置检测算法、以及粗精伺服控制算法都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实现,完成了系统的轻小型化设计.实验搭建了测试系统,并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和系统跟踪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探测器复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跟踪准确度优于3μrad,为工程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探测器 复合轴控制 粗精解耦 控制矩阵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高准确度 轻小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激光通信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敏 佟首峰 滕云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3-986,共4页
空间激光通信终端伺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跟踪机构,在扰动条件下,通信系统对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及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复合跟踪技术,详细论述了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方式的选择以及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控... 空间激光通信终端伺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跟踪机构,在扰动条件下,通信系统对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及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复合跟踪技术,详细论述了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方式的选择以及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控制流程。最后,在振动平台上进行了粗精复合的激光跟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通信终端系统跟踪最大振动加速度为0.22°/s 2的振动平台时,跟踪目标平稳性较好,单独采用粗跟踪时误差为60μrad,采用粗精复合跟踪时位置误差可以达到2μrad。实验结果表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技术的设计满足了系统跟踪精度的要求,为激光通信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伺服控制 单探测器 复合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时段实时观测脉冲星的单探测器导航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博 张睿 +1 位作者 孙晖 徐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3-1188,共6页
传统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需要同时观测3~4颗脉冲星,有效载荷的质量和功耗极大.针对航天器环地飞行中受地球遮挡、探测器可探测范围等因素影响,导致脉冲星并非所有时刻均可见的现象,提出了单探测器分时段实时观测脉冲星的导航方法.根... 传统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需要同时观测3~4颗脉冲星,有效载荷的质量和功耗极大.针对航天器环地飞行中受地球遮挡、探测器可探测范围等因素影响,导致脉冲星并非所有时刻均可见的现象,提出了单探测器分时段实时观测脉冲星的导航方法.根据航天器的实际飞行情况,系统分析探测器在不同探测范围下对脉冲星实时的可见性状况,从每时段的可见星中选取单星进行导航.仿真表明,该方法可大大提高单探测器的导航性能,导航位置误差达到337m,同时有效地减小了导航系统的重量,为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自主导航 可见性 单探测器 可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探测器的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算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奕迪 唐歌实 +1 位作者 郑伟 李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2-918,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单探测器的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算法.该算法利用单个X射线探测器在不同时刻的观测数据来构建观测模型,因此航天器不必搭载多个X射线探测器,大幅降低了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系统的质量和功耗.针对不同的观测方案,利用线性化... 提出一种基于单探测器的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算法.该算法利用单个X射线探测器在不同时刻的观测数据来构建观测模型,因此航天器不必搭载多个X射线探测器,大幅降低了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系统的质量和功耗.针对不同的观测方案,利用线性化可观性分析方法对导航系统进行了可观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航天器应当分时段观测不同的脉冲星来提高导航性能.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获得与传统算法相近的导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脉冲星导航 单探测器 深空探测 可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探测器偏振相干层析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冬 汪毅 +2 位作者 李海峰 李乔 郁道银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46-1753,共8页
研究了生物组织的双折射率、质地密度及层次结构等不同特性对单探测器偏振相干层析(PS-OCT)信号傅里叶频谱的影响。探讨了单探测器PS-OCT的成像理论,建立了多层组织模型。以该模型为样品模拟了它的单探测器偏振OCT信号,并分析了不同模... 研究了生物组织的双折射率、质地密度及层次结构等不同特性对单探测器偏振相干层析(PS-OCT)信号傅里叶频谱的影响。探讨了单探测器PS-OCT的成像理论,建立了多层组织模型。以该模型为样品模拟了它的单探测器偏振OCT信号,并分析了不同模型参数对信号傅立叶频谱的影响。以牛软骨、新鲜及干牛腱为样品,利用单探测器PS-OCT系统对它们进行A型扫描,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的傅里叶频谱显示,随着样品双折射率、背散射率、结构层次等特性的改变,频谱中的谱峰形状及所对应的频率也发生变化,结果证实了单探测器PS-OCT系统检测多种生物组织特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相干层析术 单探测器 傅里叶变换 组织结构 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探测器型复合轴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松涛 和丽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7-462,共6页
针对单探测型复合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控制回路耦合问题,脱靶量解算问题和实时稳定补偿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推导。首先,给出了系统设计中控制回路耦合的解耦控制方案;其次,推导了探测器获得的脱靶量和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 针对单探测型复合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控制回路耦合问题,脱靶量解算问题和实时稳定补偿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推导。首先,给出了系统设计中控制回路耦合的解耦控制方案;其次,推导了探测器获得的脱靶量和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FSM)补偿角度之间精确的数学表达式;最后,提出了一种通过实时解算稳定误差,并利用高带宽和高精度的FSM对误差进行高精度补偿的方法。这些方案和表达式可有效地解决设计中的原理性问题和误差解算问题,进而提高系统精度,因此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轴 快速反射镜 组合稳定控制 单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算法的单探测器解耦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全睿 王伟国 +3 位作者 陈飞 陈涛 张振东 刘廷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5-342,共8页
为了提高激光通信跟瞄系统的跟踪性能,增强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单探测器复合轴控制方法。首先,对单探测器复合轴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误差传递函数验证了解耦算法的可行性;其次,为了改善脱靶量迟滞的影响,同时降低... 为了提高激光通信跟瞄系统的跟踪性能,增强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单探测器复合轴控制方法。首先,对单探测器复合轴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误差传递函数验证了解耦算法的可行性;其次,为了改善脱靶量迟滞的影响,同时降低探测器实时处理的要求,提出一种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最后,根据探测器坐标系与快速反射镜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变换关系,计算出粗精系统的解耦矩阵,并搭建一套桌面实验系统进行原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单探测器复合轴在0.1 Hz低频扰动条件下,精跟踪系统的相对位移不会超出反射镜偏转角度的临界值,跟踪误差由2.54μrad下降到0.86μrad。解耦控制能够提高系统跟踪精度并增强抗扰动能力。对于以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跟瞄系统 单探测器 卡尔曼滤波 解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探测器的量子密码系统研究
9
作者 金洪颖 杨华 《计算机安全》 2007年第3期42-44,共3页
基于量子物理原理的量子密码术已经被证明是保密通信中密钥安全分配的有效手段。该文中介绍了一种使用单个探测器的量子密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使用了一对电光相位调制器在接收和发送方对单光子进行调制与解调,在接收方采用法布里泊罗... 基于量子物理原理的量子密码术已经被证明是保密通信中密钥安全分配的有效手段。该文中介绍了一种使用单个探测器的量子密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使用了一对电光相位调制器在接收和发送方对单光子进行调制与解调,在接收方采用法布里泊罗干涉仪和光电计数器完成对信息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码 密钥分配 相位调制 单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探测器复合轴伺服系统解耦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世森 佟首峰 宋延嵩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89,共9页
本文分析了单探测型复合轴系统探测器大视场与高帧频之间的矛盾以及主轴与子轴单元控制输入耦合的问题。采用智能相机控制技术,在线调整CCD探测器的工作参数,实现了探测器在捕获/粗跟踪阶段大视场与精跟踪阶段高探测帧频状态之间的切换;... 本文分析了单探测型复合轴系统探测器大视场与高帧频之间的矛盾以及主轴与子轴单元控制输入耦合的问题。采用智能相机控制技术,在线调整CCD探测器的工作参数,实现了探测器在捕获/粗跟踪阶段大视场与精跟踪阶段高探测帧频状态之间的切换;将PZT位置输出与脱靶量进行位置信息的合成并将该信息作为主轴控制输入以保证子轴正常工作。并对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提出根据跟踪精度作为判断系统是否解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系统的耦合,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智能相机 单探测器 复合轴 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探测器的低轨航天器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海亮 詹亚锋 +1 位作者 梁昊 裴玉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3-47,共5页
近年来脉冲星自主导航技术飞速发展,即将在低轨道(LEO)航天器开展验证。为了适应低轨航天器载荷轻量化、小型化的需求,研究了基于单探测器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并针对单脉冲星导航和轮流观测多脉冲星导航两种方案,分别... 近年来脉冲星自主导航技术飞速发展,即将在低轨道(LEO)航天器开展验证。为了适应低轨航天器载荷轻量化、小型化的需求,研究了基于单探测器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并针对单脉冲星导航和轮流观测多脉冲星导航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仅观测单脉冲星无法实现长期自主导航,但能够将轨道预报误差降低25.9%,提高短期自主导航精度。而单探测器轮流观测多脉冲星可实现长期自主导航,其导航误差达到514 m,与多探测器同时观测多脉冲星传统算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导航 X射线脉冲星 单探测器 低轨道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探测器电频标记算法的相干合成影响因子分析
12
作者 刘贞 张永科 +4 位作者 沈琪皓 何幸锴 段良友 刘思吟 周鼎富 《中国激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单探测器电频标记算法是一种基于正交解调确定误差信号的相位控制方法,在相干合成主动相位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算法主要包含调制信号频率、调制信号幅度、积分时间、反馈系数等可变参数,参数的选取对主动相位控制的精度和速度有... 单探测器电频标记算法是一种基于正交解调确定误差信号的相位控制方法,在相干合成主动相位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算法主要包含调制信号频率、调制信号幅度、积分时间、反馈系数等可变参数,参数的选取对主动相位控制的精度和速度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单探测器电频标记算法实现相干合成的基本原理,然后搭建了两路光纤相干合成系统,对单探测器电频标记算法参数的取值准则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改变积分时间、调制信号幅值、调制信号频率、反馈系数及控制环路延时5项参数,总结了单探测器电频标记算法的参数选取准则。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为减小非整数倍积分时间对合成效果的影响,积分时间须为调制信号周期的10倍左右;调制信号幅值需要设置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够实现目标合成效率,并且积分时间越长,可取幅值的下限越低;调制信号频率越大,环路延时误差补偿的精度要求就越高,系统控制带宽也越大。反馈系数的选取需要考虑系统的阵列规模和相位噪声水平,平衡控制带宽和控相精度的矛盾,且正交解调信号和调制信号之间的延时应小于90°以避免控制系统失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激光测风雷达 相干合成 单探测器电频标记法 主动相位控制
原文传递
高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敬学 李浩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是一种新型单光子探测器,相较于传统的单光子探测器,其具有高探测效率、低暗计数、高计数率、低时间抖动等优势,近年来在量子信息、激光雷达等领域大放异彩。随着技术的发展,量子通信、深空通信等应用对SN...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是一种新型单光子探测器,相较于传统的单光子探测器,其具有高探测效率、低暗计数、高计数率、低时间抖动等优势,近年来在量子信息、激光雷达等领域大放异彩。随着技术的发展,量子通信、深空通信等应用对SNSPD的响应速度(即计数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基本原理,随后着重描述近年来高速SNSPD的研究进展,包括限制探测器计数率的因素及提升SNSPD计数率的方法,最后对高速SNSPD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光子探测器 高速 量子通信
原文传递
基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的红外光学系统噪声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飞 陈奇 +11 位作者 刘浩 戴越 魏晨 袁杭 王昊 涂学凑 康琳 贾小氢 赵清源 陈健 张蜡宝 吴培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0-367,共8页
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系统对于远距离探测有巨大的潜力,但光学系统内部的噪声会抑制探测系统的信噪比,从而降低探测灵敏度与探测距离.本文基于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设计了一个工作在中红外波段的光学系统,构建了红外光学系统自发... 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系统对于远距离探测有巨大的潜力,但光学系统内部的噪声会抑制探测系统的信噪比,从而降低探测灵敏度与探测距离.本文基于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设计了一个工作在中红外波段的光学系统,构建了红外光学系统自发辐射计算模型,理论分析了红外光学系统的信噪比和噪声特性.首次提出了利用高性能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精确表征红外光学系统的微弱背景辐射光信号,为优化设计红外系统提供了依据.并且基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的光子计数能力,研究了光学系统的背景辐射对红外探测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光学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对于分析红外光学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小可分辨移动距离为2.74×10^(-2)mm,在黑体温度为100℃时,光子计数率提高了6.4×10^(4)cps(1 cps=1 cycle per second),光学系统的耦合效率提升了97%;在黑体温度为102℃时,光子计数率提高了9.1×10^(4)cps,光学系统的耦合效率提升了114%,降低了杂散辐射对探测系统的影响,同等条件下系统信噪比提升2.7倍,对于超导红外探测系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学系统 超导光子探测器 灵敏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GaAs/InP高速正弦门控单光子探测器后脉冲抑制方案
15
作者 曹扬 苏扬 +9 位作者 蒋连军 刘酩 郭舒扬 张文哲 方余强 高松 陈尊耀 陈治通 于林 唐世彪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具有信息论安全的水平,单光子探测器是QKD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后脉冲对QKD系统的安全成码率和安全成码距离均有重要影响。文中根据InGaAs/InP高速正弦门控探测器的后脉冲概率随时间呈现指数... 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具有信息论安全的水平,单光子探测器是QKD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后脉冲对QKD系统的安全成码率和安全成码距离均有重要影响。文中根据InGaAs/InP高速正弦门控探测器的后脉冲概率随时间呈现指数递减分布的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测量的后脉冲抑制方案,采用“Start-Stop型”时间间隔测量方式对探测脉冲进行测量,通过对探测事件进行时间标记并舍弃一段时长内探测脉冲的方法降低了后脉冲概率。实际验证了某型号单光子探测器的后脉冲概率随舍弃时长的关系,在500 ns舍弃时长条件下,后脉冲概率2.46%,增加舍弃时长至5μs可降低后脉冲至2%以下。同时,分析了100 ns舍弃时长条件下的典型探测脉冲计数分布,指出了主要后脉冲分布区域以及未过甄别阈值的雪崩脉冲引起的后脉冲机理。进一步地,指出基于时间测量方式区分探测脉冲的到达时间不仅可用于降低单光子探测的后脉冲概率,还可以根据探测脉冲的到达时间识别雪崩过渡区攻击事件、门外攻击事件,从而丢弃被攻击区域的探测脉冲来提升QKD系统抗量子黑客攻击的能力,可支撑高速正弦门控单光子探测器应用于实用化的QKD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正弦门控光子探测器 后脉冲概率 时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探测器偏振相干层析的生物组织成像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毅 陈晓冬 +2 位作者 李海峰 李乔 郁道银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34-2537,共4页
主要研究了基于单探测器的偏振光学相干层析技术(PS-OCT),探索并验证其定性检测生物组织双折射性质的能力。论述了单探测器PS-OCT系统检测组织双折射性质的理论,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双折射对Stokes矢量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主要研究了基于单探测器的偏振光学相干层析技术(PS-OCT),探索并验证其定性检测生物组织双折射性质的能力。论述了单探测器PS-OCT系统检测组织双折射性质的理论,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双折射对Stokes矢量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单探测器PS-OCT系统,系统的纵向分辨率可达10μm。利用该系统对牛软骨组织进行成像实验,获得反映牛软骨双折射性质的组织图像。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单探测器的PS-OCT系统可以检测组织双折射性质的变化,能够应用于医学诊断组织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偏振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单探测器 偏振光 双折射 MONTE Carlo 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单像素探测器的高灵敏度近红外成像系统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娟 李明飞 +3 位作者 杨然 赵连洁 张安宁 莫小范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5期1-5,共5页
昼夜光电成像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实用阶段,在军事、航天、天文等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解决极弱光环境下难以成像的问题,在分析了微光像增强器和近红外固体成像技术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成像系统,利用空间... 昼夜光电成像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实用阶段,在军事、航天、天文等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解决极弱光环境下难以成像的问题,在分析了微光像增强器和近红外固体成像技术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成像系统,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和单像素探测器对目标信息进行调制和探测,之后利用关联算法即可恢复出探测目标的图像,基于此成像系统实现了17 km外的成像实验。该成像系统有望实现高灵敏度成像,对突破无月夜晚等极弱光环境下的光电成像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成像 高灵敏度 像素探测器 空间光调制器 关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单片式探测器实现辐射通量定标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磊 章骏平 郑小兵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2,共4页
在基于双单色仪的辐射通量定标中,为了克服陷阱探测器视场小、孔径小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单片式探测器替代陷阱探测器进行辐射通量定标的方法。采用只与光路垂直的一片硅探测器,使其光敏面与孔径光阑几乎重合,以增大探测器的孔径角。同时... 在基于双单色仪的辐射通量定标中,为了克服陷阱探测器视场小、孔径小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单片式探测器替代陷阱探测器进行辐射通量定标的方法。采用只与光路垂直的一片硅探测器,使其光敏面与孔径光阑几乎重合,以增大探测器的孔径角。同时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采用偏置电流极低的运算放大器OPA128,并且增大了反馈电阻,以增强对弱信号的响应。采用单片式探测器对400-10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辐射通量定标,系统不确定度包括:探测器响应拟合不确定度7‰,从陷阱探测器到单片探测器的传递不确定度3.14‰,光源波动小于1‰,系统重复性的不确定度3‰,最终合成不确定度为8.3‰,测量结果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通量定标 陷阱探测器 片式探测器 色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门控单光子探测器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崇国 何妙婵 郑向明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天文观测中常常遇到极微弱光信号的探测问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信号仅有很少的光子数甚至单光子,需要在噪声远远大于有用信息的不利情况下识别出有用的信号。受益于当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得以采用多种手段不断提高信号分离和探测... 天文观测中常常遇到极微弱光信号的探测问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信号仅有很少的光子数甚至单光子,需要在噪声远远大于有用信息的不利情况下识别出有用的信号。受益于当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得以采用多种手段不断提高信号分离和探测能力。本文介绍了可门控型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在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门控光子探测器 激光测距 天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单光子探测器
20
作者 刘云 韩正甫 郭光灿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B09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红外光子探测器 量子密码 量子态 工作特性 雪崩光电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