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1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永百 黄欣 +4 位作者 钟钟 冯家豪 李晶瑾 张勇 郭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IVUS评估后左回旋支开口管腔面积≥3...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IVUS评估后左回旋支开口管腔面积≥3.7 mm^2或斑块负荷≤56.0%时,采用单支架术式处理,观察术后即刻边支血流及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若患者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采用双支架技术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血运重建。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显示,54例患者平均左主干直径狭窄(58.2±15.1)%,左前降支开口直径狭窄(79.0±11.1)%,回旋支开口直径狭窄(47.2±11.2)%。IVUS检查提示,术前回旋支开口负性重构指数为(0.9±0.2),有45例(83.3%)发生负性重构。术后左主干最小管腔直径[(3.7±1.1)mm比(2.8±1.1)mm,P=0.032]、管腔面积[(10.1±1.6)mm^2比(5.0±1.1)mm^2,P=0.011],术后前降支开口最小管腔直径[(3.1±1.2)mm比(2.5±1.9)mm,P=0.041]、管腔面积[(7.9±1.4)mm^2比(3.2±1.3)mm^2,P=0.026],左回旋支开口斑块负荷[(50.7±10.6)%比(45.6±10.0)%,P=0.043]、外弹力膜偏心指数[(1.47±0.06)%比(1.24±0.08)%,P=0.018]均显著大于术前数值,而左回旋支开口管腔面积[(3.5±1.1)mm2比(4.0±1.1)mm^2,P=0.026]小于术前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均完成左前降支到左主干单支架术式治疗,术后即刻边支血流减慢4例(7.4%),其中1例(1.9%)出现分支闭塞。随访1年时因再发心绞痛再住院5例,其中2例由于左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而行血运重建,1例因左回旋支中段原有病变加重行血运重建。结论 IVUS指导下对特定的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行单支架处理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 分叉病变 血管内超声 单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尹遇冬 马琳 +3 位作者 赵晓旭 高爱玲 逯保军 董勇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血管内超声评估对做回旋支斑...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血管内超声评估对做回旋支斑块负荷≤56%或开口管腔面积≥3.7 mm2的患者采取单支架术式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IVUS检查提示,术前回旋支开口负性重构指数为(0.9±0.2),其中89例发生负性重构。术后左主干、前降支开口的最小管腔直径、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回旋支开口除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弹力膜偏心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单支架术 左主干分叉
原文传递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的应用
3
作者 王静 刘桂华 +3 位作者 葛震 张俊杰 许田 潘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KB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患者46例,根据分支FFR数值,分为试验组(FFR〈0.80)30例...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KB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患者46例,根据分支FFR数值,分为试验组(FFR〈0.80)30例和对照组(FFR≥0.80)16例。试验组行KBI,术后若FFR仍〈0.80,则行支架置入术;对照组则不处理边支,手术结束。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KBI术后即刻边支FFR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边支FFR较主支单支架术后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边支F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KBI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策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FFR,同时也要规范KBI的操作,从而使临床获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分叉病变 单支架术 球囊对吻扩张
原文传递
锚定导丝技术在经桡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洪云飞 宋丽娟 +2 位作者 张仪坚 李建美 毕珍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64-2366,共3页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ulotte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覆盖住分支血管的开口,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定导丝技术 单支架术 支架术 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支架和双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原 张海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目的:评价单支架和双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行双支架术治疗疾病,对照行单支架术治疗疾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病变部位血管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残余狭... 目的:评价单支架和双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行双支架术治疗疾病,对照行单支架术治疗疾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病变部位血管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残余狭窄>30%者占4%、术后12个月分支血管血流TIMI3级者占76%、血管残余狭窄>30%者占8%、有效率96%、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病死率0。对照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残余狭窄>30%者占40%、术后12个月分支血管血流TIMI3级者占60%、血管残余狭窄>30%者占48%、有效率72%、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4%、病死率2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双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有效缩小狭窄,促进分支血管血流恢复,预防心血管意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使寿命得以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术 支架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